书城哲学荀子原来这样说
7994300000031

第31章 谨慎言行,以免招祸

“原典”

荀子曰:“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古句新解”

荀子说:“言语多有时会招来灾祸,行为不慎会招来羞辱,所以君子对自己的立足点一定要慎重小心呀!”

正所谓:“言多必失。”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得多了,话里自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你对事物的态度、你对事态发展的看法、你今后的打算等,都会从谈话中流露出来,被你的对手所了解,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来战胜你。而且,你的话多了,其中自然会涉及到其他人。

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同一句话由于地点不同、语气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别人在传话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加入他个人的主观理解,等到你谈话的内容被谈话对象听到时,可能已经大相径庭,势必造成误解、隔阂,进而形成仇恨。另外,人处在不同的状态下,讲话时心情不同,讲话的内容也会不同:心情愉快的时候,看事看人也许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思,故而赞誉之言可能会多些;心情不愉快,讲起话来不免会愤世嫉俗,讲出许多过头的话,招来很多麻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荀子很早就认识到“祸从口出”的道理。

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温庭筠,从小就文采出众,才思敏捷。每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别人对那些试题都要苦思很久,可他却能在顷刻之间完成。据说,他只要把手交叉八次,就能做出一篇八韵的赋来,所以,当时的人都叫他“温八叉”。按说,温庭筠有这样的才华,早就应该金榜题名,青云直上了。可他屡次参加进士考试,却始终没有中第。

原来,温庭筠有一个习惯。由于他富有才华,所以在考场上早早就答完了考卷。剩下的时间他不肯闲着,就开始帮助起左邻右舍的考生来,替他们把卷子一一做完。那些考生自然对他感恩戴德,但却引起了主考官的不满,多次将他黜落。后来,他这个名声越传越远,弄得人人皆知。主考官就命令他必须坐到自己跟前,亲自看着他。温庭筠对此不满,还大闹了一场。可即使这般严防,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考生的忙,自然,他自己又是名落孙山了。考了十几次还没有中第的温庭筠渐渐对科举考试失去了希望。他投到丞相令狐绹的门下去做幕客,替丞相代笔写些公文、诗词。令狐绹很看重他的才学,给他的待遇也十分优厚。但温庭筠却恃才自傲,对这位丞相特别看不起。有一次,皇帝赋诗,其中一句有“金步摇”,令大臣们作对。令狐绹对不出来,就去问温庭筠。温庭筠告诉他可对“玉条脱”。令狐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温庭筠就说“玉条脱”的典故来源于《南华经》,《南华经》并不是什么生僻的书。丞相在公务之暇,也应该多看点书才是。言下之意,就是讥讽令狐绹不读书,令狐绹十分不高兴。又因为皇帝喜欢《菩萨蛮》的曲调,令狐绹就让温庭筠为自己代填了十几首词进献给皇帝,还特别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把这件事泄露出去。可温庭筠却将此事大肆宣扬,使得尽人皆知。令狐绹对他更加不满了。

温庭筠对令狐绹的为人颇为鄙视,还经常做诗讥讽他。令狐绹做了宰相后,因为自己这个姓氏比较少见,族属不多。所以一旦有族人投奔,都悉心接待,尽力帮助,有很多人都赶来找他。甚至于有姓胡的人也冒姓令狐。温庭筠讽刺道:“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令。”他还看不起令狐绹的不学无术,说他是“中书省内坐将军”,虽为宰相却像马上的武夫一样粗鄙。令狐绹得知这些事情,就更加恨他了,后来温庭筠又想参加科举考试,令狐绹奏称他有才无行,不应该让他中举。就这样,温庭筠终身与科举及第无缘。

温庭筠喜欢表现自己,因此得罪了主考官,得罪了宰相,还不知收敛,又把皇帝也得罪了。唐宣宗喜欢微服出行,一次正好在旅馆碰到了温庭筠。温庭筠不知道他是当今天子,言语中对他很不客气。皇帝认为他才学虽优却德行有亏,把他贬到一个偏僻小县去做了县尉。

温庭筠一直当着各式各样小得不能再小的官,穷困潦倒。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而犯夜禁,被巡逻的兵丁抓住,打了他几个耳光,连牙齿也打落了。

那里的长官正好是令狐绹,温庭筠便将此事上诉于他,可令狐绹却记着当年的旧恨,并未处治无礼的兵丁,却因此大肆宣扬温庭筠的人品是如何糟糕,后来这些关于他人品差劲的话传到了京城长安,温庭筠不得不亲自到长安,在公卿间广为致书,申说原委,为己辩白冤屈。这个时候,他对于自己过去恃才凌人的做法感到后悔,写诗有“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之句,可是这种悔悟并没有使他吸取教训。后来,他做了国子监考试的主考官,又忍不住自我表现了一回。按照一般规矩,国子监考试的等第都是由主考官圈定,并无公示的必要。温庭筠可能是饱受科举不第之苦,又对自己的眼光特别有自信,于是别出心裁,将所选中的三十篇文章一律张榜公示,表示自己的公平。他觉得自己的眼光很高,态度公正,所以并不害怕群众监督。可他选中的文章中有很多都是指斥时政的,温庭筠还给了这些文章很高的评语,这不免让那些权贵们心中不满。后来,丞相杨牧干脆找了个理由,把他贬到外地,温庭筠郁郁不快,还没有到所贬之地就因病去世了。

像温庭筠这样才华横溢之人,本来是应该有一番大作为的。可是,他却不懂得低调做人,太喜欢表现自己的才华,甚至不分场合、不分对象。所以,他的才华不但没有成为成功的助力,反而却处处招惹是非,使他丧失了很多本来应该把握的机会,潦倒终生。可以说,他的仕途进取之路是被他自己亲手断送的。

还有一位不知谨慎言行的人是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此人曾经“过五关斩六将”,自以为“威震华夏”,“天下无敌”,异常骄狂。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关羽居首。关羽听说黄忠也被封为“五虎大将”之一,大为恼火,怒气冲冲地说:“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关羽驻守荆州时,孙权派人到他那里,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求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曹”。关羽却勃然大怒,对来人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孙权派陆逊镇守陆口。陆逊派人给关羽送礼,关羽竟当着来使的面说道:“孙权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这个关羽,自称“大丈夫”,又称自己的女儿为“虎女”,把有“百步穿杨之能”的老将黄忠叫做“老卒”,把东吴首领的儿子骂做“犬子”,又把东吴的大将陆逊看做“孺子”,真是狂妄之极!关羽如此狂妄自大,结局如何呢?到头来落得个失荆州、走麦城、人头落地的下场。

那么,如何避免言语招来的祸患呢?

一是要少说话,多听听他人的意见和主张,虚心向有才能的人学习,才能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是讲话要慎重,不要妄发言论,信口雌黄,让人觉得你不知天高地厚。

三是讲话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和讲话的对象。若不管三七二十一,炫耀自己在某一方面有学识有见解,乱发议论,这样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也会影响人际交往。

四是要注意讲话内容的选择,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要到处乱讲。

《忍经》云:“白珪之玷尚可磨,斯言之玷不可为。齿颊一动,千驷莫追。噫,可不忍欤!”言多必失,话一旦出口,不假思索,匆忙之中妄下结论,所造成的影响,是几百句、几千句也弥补不了、修正不了的。因此说,一定要谨慎言行,这才符合礼仪!

§§第五章 学而不已——荀子这样说治学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人生有涯而学无涯矣。在荀子看来,学习在于不断积累,唯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不可能学习完的。故此,学习不能骄傲自满,否则,很难学到更新更多的知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学习要学会创新,学习更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