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们总是忘了,简单才会乐活
7996100000070

第70章 享受慢的乐趣

女儿终于抗议了:“妈妈,你整天就是‘快点儿、快点儿’,就不能慢点儿吗?”

我一怔,的确,从早晨一睁眼,我就催她“快起床”、“快吃饭”、“快点儿走”;晚上一进门就是“快写作业”、“快吃饭”、“快睡觉”,把女儿撵成了陀螺。没办法,谁叫咱生在一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呢!我自己也是一溜小跑下楼,打起字来恨不得运指如飞。星期一早晨一见面,同事准说:双休日过得真快!日历还没怎么翻,又到春节了!

“快”成了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快,让我们尽享现代化生活的舒适便捷;快,让我们脚步匆匆太匆匆:快,让我们眼睛盯着前方的目标,无暇顾及其他。快,让“慢”几乎变成了贬义词,而我们也忘记了“慢”的乐趣。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米兰·昆德拉这样问,“古时民歌小调中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房、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到哪里去了?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疆土上也曾有无数的诗人,他们祟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推崇“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闲适。

当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一切都变了。速度是能力,速度是金钱。米兰·昆德拉这样比较:“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的水泡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当人把速度托付给机器时,身体己置之度外。”在机器的帮助下,快成了生活的领跑者,而慢开始在快的挤压下退出人们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慢真的不值得留恋了吗?

事实上一直以来都有慢的倡导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直是令人向往的生活状态。意大利人卡洛和支持者成立了一个“国际慢餐协会”,他们把慢餐标志里的“O”夸张成一只蜗牛,以此提醒人们坚持用蜗牛的速度享受美食,拒绝汉堡包、薯条和可乐等“垃圾食品”。

无疑,快属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属于大生产、流水线和信息高速公路,慢则属于农耕时代,属于田园牧歌、水车和铧犁。快,让我们失去了远方,失去了诗意。快,让我们迟钝,惯于遗忘,无所适从。而慢是适意,它让时间停留,让记忆流传。

对快和慢的比较,并不是要作一番非此即彼的辩论,事实上,在生活中,两者对我们同样重要。我且不说快给人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单唱一支曲儿你听听:风飘飘,雨萧萧,老瓦盆边笑呵呵。与山僧野坐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你道快活不快活?

快乐宣言

生活中,慢,是一种从容的心态,是一种优雅的智慧。在闲庭信步间,品味生活的乐趣,一支小曲,一杯咖啡,一本好书,一顿细嚼慢咽的美餐,二三老友,谈天说地,不亦乐乎,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