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源自轻生活
7998200000004

第4章 轻心就是养心,调节心情按摩心灵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由此可见,人要有追求有目标,但不可过分奢求。如果奢求不得,必将气阻伤身。对此,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好的心态,求所能求,舍所不能求,这样才能心安自得而培养元气。我们都知道,百病皆有心生。那么,养心之道就是:要学会调节心情按摩心灵。

回归童心,寻找阳光

有人说,世界上最美丽的不是豆蔻少女的娇羞,而是那儿童纯净的眼眸和灿烂的微笑。

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如果我们能够拥有儿童般阳光的心灵,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颗童心,就可以获得一种年轻、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不仅可以使自己更加富有活力,而且还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

“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张亮收到了一位老同学发来的手机短信:“明天是你的节日,提前祝你节日快乐!请速到幼儿园领取棒棒糖一块、擦鼻涕手绢一块、开裆裤一条、尿不湿一个,特此通知!”

看完这条短信,张亮莞尔一笑,随手回复了对方:“亲爱的,你还有一颗童心呢?”

一个星期之后,张亮抱着家中的猫去打防疫针。四岁的侄女听说猫要去打针,很焦灼地问他:“舅舅,猫打针的时候,会不会很疼?它会不会哭啊?”

张亮听了,觉得侄女的问题既好笑又感动。小孩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纯洁善良啊!

在他们家附近的公园里,有一个浅水湖,张亮经常会和侄女来玩。

在湖里,长满了睡莲,一群群的小蝌蚪快乐地游来游去。每到星期天,这里就会聚集很多小孩。这些孩子在父母的照看下,都会趴在湖边捞蝌蚪。

每当看到这个情景,张亮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的自己。那时候,自己也曾拿着一个空瓶子,和小伙伴徒手在田边的浅水沟里捉蝌蚪,那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光啊!

童心往往是纯洁善良的、天真好奇的,这些让人疼爱、令人忍俊不禁的特点,长大了之后,却在不知不觉中就变得世故沧桑、麻木不仁了,所以小孩总是惹人怜爱的。

成人们的“江湖恩怨”,起源于彼此间的恨,起源于互相之间的利益纷争。我们如果能够像小朋友那样,以纯洁善良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这种不良的情绪便会自行逃匿。

面对周围的一切,小孩子总是充满了好奇,总是表现得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其实,正是这种好奇才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忱,才激发起了他们的想像力,总想解开一个又一个的谜。

我们这些整天钻在名利圈里出不来的成年人,除了追名逐利,对生活还能有多少热忱呢?如果我问你:你还有一颗童心吗?你拥有一颗纯洁、善良、好奇的童心吗?面对这样的回答,不知道你会如何回答。

生活告诉我们:为了让自己获得快乐,就要找回儿童般的阳光心灵。童心并不等于幼稚,而是一种简单、好奇的心态。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人与人相处的时候都会比较复杂。

当你用这种复杂的心态,面对工作的时候,就会减少工作的激情。你只是机械地应对,因此特别容易出现疲惫、厌倦的状态,根本就体验不到工作中的快乐。

很难想像,失去童心的成年人会是什么样子?严肃或深沉?还是无止境的追求?

作为成年人,不管是对家庭,还是对社会,我们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每天,我们都要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为了节约一点一滴的时间,在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必须实现一种完美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身心的安康和谐。可是,难道取得了这些成绩,人们就满足了吗?

生存的压力经常会将我们压得抬不起头来!如果一个人能将那颗无邪纯稚的童心找回来,让自己的生活轻松下来,我们才会获得一种真正的平和与健康!

在成年人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种偏见,以为:拥有童心会使人变得幼稚,会对个人的事业和生活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实,越是伟大的人,越有一颗童心。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拥有童心不但不会阻碍你的心智发展,反而还会使你心境明澈,能够让你更加清晰、准确地看待这个世界。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这是老子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是说:道德厚重的人可以比得上初生的婴儿,因为童心是最接近人的本质的。

随着岁月的磨砺、时间的雕刻,我们变得日趋成熟。为了适应文明的社会环境,我们学会了克制自我,学会了控制欲望。如果我们能够适度地给童心留出一席之地,像孩子一样由着自己的性子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像孩子一样率直、坦诚地与人相处,像孩子一样理直气壮地进行休闲放松,这样的我们一定是健康的、阳光的、快乐的。

拥有阳光般的童心,不仅可以抵御生命的衰老,还可以帮我们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艾琳兰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召集来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他给这些人穿上小伙子的衣服,要求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模仿小伙子。经过短短的五天时间,这些人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年轻化的改变。

这种实验的效果,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通过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拥有阳光般心态的人在容貌上有明显的年轻感和悦目感,而那些老气横秋的人常常是肌肉凝固、脸色晦暗、皱纹重生。

童心可以帮助人们找到生活中的快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越是在自然的状态下,就越容易获得快乐的感觉。由于童心的存在,孩子们心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当他们看到蚂蚁唱歌、蛐蛐打架的时候,生活中的恩怨也会在一笑之间灰飞烟灭。

“我要唤起的是这个世界正在泯灭的孩子气的天真。”这是迪斯尼的宣言,这一宣言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成长的代价不应该是童心的丧失。回归童心并不是说让我们像孩子一样任性,依赖他人,而是让我放下伪装和包袱,回归自己最初的那个纯净和平和。

童心是一种天真的状态,是能保证你可以和世界和平相处的一个关键的态度。它既和年纪没有关系,也和金钱、名誉没有关系。为了保持童心,你可以让自己多亲近大自然。童心,应该贯穿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即使是老年人,也应该保持一颗童心、一种阳光的心态。

要谨慎心理亚健康

我们总是以为,只有在身体不舒适的时候才叫生病,才是不健康的。其实,健康不仅仅指身体,还包括心理的健康。

人一旦生了病,就把疾病和健康区别开了。病是指身体上的形态伤害和缺损;健康是指健全的心态上的欢乐安康,没有病菌的侵扰。没有精神或生理上的困扰,能够正常享受生活的乐趣。但是据相关资料显示:只有5%的人符合健康标准,75%以上的人群是处在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也就是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国外也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心理学家的一项调查指出,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心理困难时期(即是接受社会生活环境的考验),也就出现了现在的“心理亚健康状况”。亚健康状态的产生是由个人心理素质(例如:好胜、虚荣、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工作压力、升职、考学、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败等)因素引起的。时常引起焦虑、恐慌、紧张等,情绪波动大。“很没劲”、“真累”、“没意思”、“就这样吧”等经常从他们口中说出。另外,现在老年人的“亚健康”经常被忽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对“亚健康状态”做出极大的重视,并正确对待“亚健康”问题。

其实,“亚健康”状态的新概念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生活能力降低,适应性有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低下所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衰老、疲劳综合征、精神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及重病、慢性病的恢复期,均属于“亚健康”状态范畴。“亚健康”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体脏器功能下降,自觉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如疲乏无力、情绪不宁、头疼失眠、胸闷等。“亚健康”状态极有可能发展成多种疾病。亚健康状态实际上已经在警告人们,如不加以重视,疾病就会接踵而来;如能加强自我保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以使自己早日从亚健康状态中走出来,转变成健康状态。对亚健康的研究,将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对于亚健康问题我们该怎么办?为此,医学专家提出了简便而行之有效的应对良策。

1.生活规律、合理膳食。合理饮食包括有节制的饮食,不暴饮暴食,多摄取不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无机盐,合理进补,适当选择药膳,这对预防和改善亚健康很有帮助。

2.按时、充足的睡眠。不按时睡眠,很有可能会造成睡眠紊乱,而失眠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那些睡眠不足的人通常就是流行病的受害者。要有好的睡眠,首先要按时,不要太饱或太饿时上床,还要追求质量而非数量,睡得好不好与睡眠时间不成正比,而是与睡眠深浅成正比的。

3.适当锻炼。适当的运动是亚健康的克星。适当的锻炼一是有氧运动,如打球、跑步等;二是腹式呼吸,深呼吸后将气保留在腹部一会儿,再慢慢呼出;三是做健身操,使全身充满活力;四是自我按摩,适当刺激体表,保持良好抗病状态。

4.尽量改善环境条件。室内和大气环境污染总让健康的身体透不过气,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脑、移动电话和家电噪音更是我们常常忽视的污染源,动手改善环境除了在生活中尽力防御,例如上网要防辐射外,还可种植一些有益的绿色植物在室内,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5.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善待压力、心胸开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焦虑是现代人的通病,有焦虑症的人通常会感到莫名其妙地惊恐、心慌、出汗、面色苍白、两手发抖等,有时发作过后病人感到一切都恢复正常;有时则使人经常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状态,担心此病会再来,形成恶性循环。调查资料显示,那些乐观向上、兴趣广泛的人就不易有这种焦虑症。因此,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学习乐观处世对改善心理亚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平时,除了不要经常让身体处于疲劳的状态,还有经常给自己忙碌的心灵放个假。

心理疾病,不可忽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些与时代发展有关的心理病也在不断增多。在医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即19世纪是传染病时代,20世纪是躯体疾病时代,而21世纪则是心理疾病时代。这说明现代人出现心理疾病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不管是肉体上的一种疾病,还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都是不容忽视的,毕竟还是一种病态。

郭女士去看心理医生,因为她整日茶饭不思,夜夜失眠,身体消瘦得厉害,但是各种检查显示她的身体一切正常,没有患任何疾病的迹象。心理医生问她是不是心中觉得特别痛苦?郭女士像遇到知音一样,开始向心理医生诉说自己的种种苦恼。比如对门的邻居见面没主动和她打招呼,楼上的住户每天晚上总是会制造出一些响动,自己居住的小区治安不太好,一个本来关系不错的同事居然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老板总是说要给自己加薪,可总是没动静……如此种种,她认为生活真没劲,到处都不顺心。等她说完,心理医生问她:“丈夫对你感情如何?”

郭女士脸上有了笑容,说:“哦,他非常疼爱我,我们结婚6年了,从来没有吵过架。”心理医生微笑着点点头,又问:“那你有孩子吗?”郭女士的眼里闪出光彩说:“我有一个儿子,4岁了,聪明活泼。”然后,心理医生又问了她许多问题。

最后,心理医生把写满字的两张纸放到少妇面前。

一张写着她的苦恼事,一张写着她的快乐事。心理医生对她说:“这两张纸就是治病的药方,你把苦恼事看得太重了,忽视了身边的快乐。”

由此可以看出,心态对人的生老病死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世上的一切药物在治疗疾病上,都只能够医治身体而不能够医治心理,这就需要人学会调节心态,自己医治心理疾病,在适当的时候,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按摩。

最近,一份经由国家精神疾病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深圳白领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位居全国最低。而深圳市体育学会近期对在深圳企业及政府机关单位工作的年轻白领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调查还发现,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有近八成的白领心理存在中度障碍。

这一调查结果既让调查人员震惊不已,也无疑给整天穿梭在忙碌于城市写字楼的白领精英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时至今日,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已随着人类逐步迈进现代社会而日益凸显。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家甚至这样认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期,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而就疾病发展史而言,人类已经进入了“心理疾病时代”!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障碍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为严重的疾病负担,而到现在为止,全球就有1.2亿人患有“心灵感冒”之称的抑郁症。

其实,深圳白领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过只是一个现代都市社会问题的突出显现罢了。对于如今奋斗在城市里的许多人来说,一方面,工作压力很大,体力常常透支。另一方面,这些人大多是离开故土,独自来都市打拼,这样不仅少了亲情的避风港,更由于生活不稳定,一时难以找到情感的归宿。而也正是由于种种外在因素的合力作用,人很容易失去了心灵的平衡和宁静。

精神心理专家对此分析: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积月累,势必将形成心理危机,如果不能给予及时的调适,必然会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譬如被列为当今人类十大死因之一的自杀,其大多就是由于心理疾病而引起的。身处都市的你是不是也有着或重或轻的心理困惑?你是否找到了调节自己心态的最好良方?在这个心理疾病时代来临的时刻,你又该怎么应对?

当自己期望的东西得不到时,要学会安慰自己,降低心理期望值,这样能够削减得不到东西时产生的烦躁、不安、彷徨等情绪,从而避免陷入恶性循环。学会自我安慰能够调节人的心理状态,起到平心降火的功效。

思虑过多,影响健康

健康的身体源于良好的心态,古语曰:“天学修心,人学修身,身安心乐,乃见天人。”“修身”和“修心”二者统称为“修身养心”。中医认为:“思则气结。”从中医观点来说,思通于脾,而脾又主运化。倘若思虑过度,就会导致脾运化不畅,从而引起气结,导致腹部胀满,出现气血不足、四肢乏力的症状,形成气郁,并进一步发展为血淤、痰淤。思虑过度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倘若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最好就不要去“解”它,因为越“解”越不顺,最终可能导致气结。其实,人生活在社会当中,不可能一点风浪没有,对于思虑多的人而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多开导自己,不要在心里结疙瘩。

焦女士平时好静,遇事敏感多虑,器量不大,常常因小事与同事发生争执,并为此生闷气,事后又懊悔不已。她也十分敏感,因此经常失眠。每夜辗转反侧,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反复出现白天发生的事。到了白天上班时,头脑昏昏沉沉,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也减退了。后来,她开始变得怕吵闹、怕光,特别容易受惊吓。同时,由于对工作进度的担心,使得上述症状就愈加明显了。因此,她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担忧,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结果为神经衰弱症,并伴有胃肠消化不良、感冒、失眠等疾病。

其实,焦女士的疾病与她遇事喜欢瞻前顾后、多思多虑有很大的关系。经过测试发现,她的神经类型属于易兴奋型,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生活事件中,大脑神经经常处于过度紧张和兴奋的状态。长此以往,大脑对兴奋的抑制调节能力减弱,遇到烦恼就难以恢复平静,因此特别容易出现大脑的慢性功能失调和疲劳,并出现身体不适等慢性疲劳症状。而焦女士思虑过度的毛病,是导致其大脑功能失调的症结所在。

焦女士自从患上神经衰弱后,尽管一心想将工作效率提上去,却始终都是事倍功半,心中痛苦不堪。神经衰弱引起的脑力疲劳经常伴有烦恼、焦虑、轻度抑郁等不良情绪,这让她看上去心事重重。她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希望有所作为,却往往想得多做得少,精神能量消耗在没有实际价值的空想上,出现了失眠症状。

对于这种由不良情绪引起的疾病,医生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针对神经衰弱最突出的表现——睡眠问题,医生建议她培养定时作息的睡眠习惯,等有睡意后再上床睡觉,次日用闹钟定时叫醒,从而建立恒定的生物节律。

关于治疗失眠的心理训练方法,焦女士采取的是数羊法,即在脑中想像草原上有一群羊,把它们一只只数完。有时数羊法效果很好,有时则不然,这时可以找一本枯燥乏味的书翻看,待有睡意后,即可关灯睡觉。

在心理疗法的基础上,医生建议焦女士保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平衡,坚持体育锻炼。由于工作与生活的合理安排,使得焦女士过度思虑的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焦女士的神经衰弱症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仅睡眠变得规律了,而且情绪也变得稳定了。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媒体曾经以旁观者的姿态大量报道过日本白领阶层的“白领现象”:由于工作生活压力不堪重负,大批大批的白领开始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而现在,它也正如瘟疫一般蔓延到你我的身边,开始威胁到我们每一个人——不管你愿不愿意,这是事实。

你要买房、你要买车、你要出国要读EMBA、你要打败事业上竞争对手,除此之外,你还要消费、你还要事业成功的一切标志。于是你开始熬夜、开始加班、开始陪客户吃饭、开始陪领导暴饮,于是你还不到30岁就有了“将军肚”,开始脱发、早秃,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与此同时,你变得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而每天睡觉时间也越来越短,即便醒来也还是感到困乏。你还经常头疼、耳鸣、目眩,但是检查却也没有任何结果。

你知道继续这种状况下去会很不好,你也一直想挺过去,想等事业提升了一个层次后,可以去世外桃源,可以去丽江香格里拉好好修整一下,然而,那一天却不知何时能够到来。最可怕的是,这一天可能再也无法到来。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因过度思虑以致生病的例子数不胜数。譬如有时候我们在工作中无休止地思考问题、远离家乡以致过分思念远方的亲人和已故的友人,这些都可造成我们人体功能的紊乱。而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大脑时刻高度紧张的知识分子,最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病,这正和中医学的“思虑损伤心脾”一脉相通。

思虑过度不但伤脾,还会导致睡眠不佳,日久则气结不畅,百病随之而起。现代医学认为,过度思虑不仅会引起肠胃的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症以及胃溃疡等症,还会导致性功能障碍。因此,千万不可以因过度思虑而影响了健康。

保健专家告诫我们,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病的“过虑死”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侵蚀人们的生活,现代社会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负担加重、生活方式复杂多变,以及竞争激烈都构成了越来越多人患上“过虑症”的原因,要想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让心情放轻松,让生活慢半拍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头部是人的最高点,也是最易受到风邪侵袭的部位,而此处又是人进行思考的重点部位,思虑过度最直接影响的地方就是大脑。曹操长年风里来雨里去,再加上思虑过盛,因此,风邪入脑,患上了“头风”之症,即现在所讲的偏头痛。

偏头痛大多是由于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其发作前的诱因是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城市,文化程度高的人比较容易患偏头痛,这是因为这些人思考的问题往往比较多,用脑过度。另外,争强好胜、脾气急躁、过于追求完美的人也容易因为思虑的问题患上脑部的疾病。

生活中充满着变化,未来有很多的未知,不要因为那些还没有到来的事情而思虑,也不要为既成的现实而伤心,应该让自己做好准备,时刻减少情绪失控的机会。总而言之,要健康就不能过度的思虑,以免虚耗心神而引起人体器官的疲劳,影响了健康。

自我调节,远离病态

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不断向前,没办法停下来。如今,人们心情不好已成为通病,使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工作质量都受到影响。心情是一种持续性的情绪,会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客观评判。马克心有句名言:“一种美好的心情要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病理上的痛苦。”心情好,有利于改善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一个人最好的心情是拥有一份内在的平静感。

人的心理往往是十分复杂的,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人格、智能等诸多方面。一般来讲,个体心理各方面的活动与发展是比较均衡、全面的,但由于生理、社会及心理等原因,使得其中某方面出现异常。譬如,有的人因屡遭天灾人祸,变得垂头丧气、忧心忡忡;有的中年人因更年期来临而出现烦躁不安、失眠、乏力、易怒等情绪障碍;有的老年人因脑萎缩而出现了健忘、固执、行动不便的现象等。如果某人的某些心理活动与正常人相比,出现了一些反常的、特殊的,或过于亢奋,或过于低沉的行为反应,我们就可定义为病态心理。

那么什么是病态社会心理呢?它是指由社会病态文化所引起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

病态心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假如一个人的某些心理活动与正常人相比。出现了一些反常的、特殊的,或者过于亢奋。或者过于低沉的行为反应,我们就可以定义为病态心理。

通常意义上的病态心理包括:自卑心理、虚荣心理、嫉妒心理、自私心理、报复心理、逆反心理、逃避心理、挫折心理、猜疑心理、病态怀旧心理、自负心理等。

上世纪50年代,马寅初老人提出“人口论”,遭到各方的严厉批判,甚至职务都被撤销。而马老在众多的打击面前没有整日抑郁,只是回到家后写了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终于等到102岁的时候,马老被平反了。而平反并没有使马老异常高兴,他依然心如止水。事实上可以说,好的心情是健康的润滑剂,而坏的心情则是疾病的强化剂。

宁静的心情是在解脱忧虑、解除烦恼、平息怒气中,由心理失衡到心理平衡,久而久之逐步形成的。宁静的心情,可使人遇事能够放开视野,多方思考,自如地驾驭和把握自我的情绪,碰到不愉快的情境,也能尽可能从中寻出合理积极的一面,从而获得新的宁静。心情宁静者必定能常常在别人疑惑的时候说一句提醒的话,受窘的时候说一句解围的话,沮丧的时候说一句鼓励的话,痛苦的时候说一句安慰的话,自卑的时候说一句劝解的话。助人为本,自寻快乐,就能长久地拥有一份美好的心情,从而为自身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正常的健康心理呢?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但心理学认为正常心理一般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心理正常的人总是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他们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自己都是采取极其负责的态度,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而且总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向他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因而总是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生活,总是忘我地在为社会创造财富。

2.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恰当的定位。心理正常的人,一般能有“自知之明”,即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学识、水平,既不会高估自己,对自己的一些长处和优势沾沾自喜,也不会自卑,过分地贬低自己,更不会无缘无故抱怨、自负。若不能做到以上那些便不能恰当地认同自己,或是莫名其妙地自傲,或是无缘无故地自卑,经常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的不足,心理特别敏感、脆弱,失落感极强,经不起风浪的折腾,存在严重的心理冲突,回避矛盾,无法保持良好的平衡的心理状态。

3.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一般来说,情绪正常的人没有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所以很少有烦恼、不快,精神状态永远是饱满的、乐观的。在自己的人生遇到麻烦时,能做到泰然处之,决不自寻烦恼或自我折磨;一般能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所以很少有麻烦的、别扭的事情引起自己心理的不快。有修养,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自己想发脾气时或暴怒来临时,自己能够意识到,并将其抑制于萌芽状态。

4.宽容待人,合理处事。心理正常的人,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不仅能从理性上处理好人际关系,总是显示一种积极的、乐于与人交往的态度。他们懂得在交往过程中如何尊重人、理解人,从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他人的身上,能够平等地、宽容地、客观地了解、评价对方。与人相处时,总能显示出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积极的态度。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够注意他人的长处,能较虚心地向他人学习等。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生活中时常会有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发生,扰得人不得安宁,遭遇挫折和困难也在所难免。而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生活和环境有何变故,拥有宁静的心情,就能心平气和,泰然处之,始终如一,从容、沉着、乐观地生活和奋斗。一个真正心情宁静的人能做到内心和谐,什么事情都能放得下。

人生在世,常会为情所困、为物所累,却唯独不知放飞心情,丢弃苦恼,用心感受生活。生活中,一个人不管遇到多少苦恼事,总会有快乐相伴,这就需要你用心细细品味,去寻找和发现生活最精彩的部分。一个人只要善于把握自己,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就能用欢乐驱散心中的烦恼,远离病态的心理,与好心情有个约会。

调整心态,莫要生“气”

按中医理论讲,气是百病之源。既然生气危害健康和生命,我们就应当尽量做到不生气,善于用理智抑情消气,保持心境平和。人生活于社会之中,常常会遇到惹人生气之事。生气之后,还会感到身体不舒适,胸闷腹胀,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多噩梦。生气还会引起多种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篇》中说道:“百病生于气,喜则气缓,悲则气消,寒则气收,热则气泻,恐则气下,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怒则气逆。任由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而皆中节,则九窍俱生;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而皆不中节,则九窍俱死。”说的就是人不同的情绪对应着气的不同走向和变化。气本来是人体内的一种正常能量,它但现在被扭曲、被压抑了,宣泄不了,结果越积越多。“气有余”不就成邪火了吗?也就是说,你忧虑、恐惧或愤怒了,就会上火,病也就因火而生。

在中国有“过忧伤身,过喜伤心”的谚语,这种医学智慧就来自于中医。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悲、思、恐、惊”七种情绪,而七情与人体各个器官相通。喜通心,怒通肝,忧通肺,悲、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与肝。中医指出,如果七情太过,就会损伤五脏,因此民间早有“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的说法。如果七情不调,疾病就容易侵害人的身体健康。

1.喜则气缓。一般来说,喜悦能使人气血调和,精神振奋,有益身心。可是万事都有一个度,喜悦过度也会影响身心健康。“喜伤心”,暴喜会强烈刺激人体的交感神经,导致大量。肾上腺素被释放,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促,体温上升。如果这种喜悦超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与适应能力,就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有的甚至会出现血管破裂、心脏骤停。

《黄帝内经·素问篇》所讲的“喜则气缓”,意为“兴奋则内气涣散”。有人是被吓死的,有人是高兴死的。范进就是一个由于大喜而致精神失常的典型例子。而宋朝名将牛皋听说金国大将金兀术被杀之后,也因为过于兴奋以至于大笑而亡。根据医学调查发现,心肌梗死的患者往往在犯病之前过度高兴的经历比较多。实际上,这就是因为过喜导致内气涣散所致。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比如现在社会上提倡人们常回家看看,而不建议仅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回家探亲,就是考虑到“喜则气缓”的医学道理。

2.恐则气下。“恐则气下”在生活中的实例并不少见,我们都听说过有人被吓得小便失禁,就是因为惊吓使内气快速下行所致。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孕妇生产时难产了,家人没办法,只好赶紧请来一个名医。名医到了现场,了解了情况后,微一沉吟,突然抓起一把铜钱往墙上一摔,孕妇就把孩子生下来了。于是,有人就问名医其中的奥妙。

名医开玩笑解释说,人不都是为了抓钱来到世上吗,肚子里的孩子一听见钱声,自然就出来了。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恐则气下”的原理。孕妇突然听见哗啦一响,吓了一跳,内气下行,就把孩子生出来了。

3.怒则气逆。过喜会导致内气涣散,而过怒则会引起内气上冲于脑,老年人很容易因为怒气上冲而导致头晕目眩、难以呼吸,有的还会吐血,甚至使脑血管破裂。

在愤怒过甚而产生了较严重的不良后果时,可以采取十指放血的方法缓解。具体方法是把十个手指尖用针挑破,把血挤出来,这样就能够缓解头部的压力。这是一个宣气急救的办法。

4.悲则气消。意思是说如果过分悲伤的话,内气就会往下消沉。所以,悲伤之人往往会出现短气无力的现象,比如痛哭之后往往会全身乏力,此时抵抗力也会下降。

5.思则气结。如果思虑过度的话,内气就会凝聚而不畅通,导致身体不适。一般来说,多思多虑的人脾胃容易出现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消化不良。

6.忧则气乱。“忧则气乱”讲的就是忧愁会导致内气紊乱,尤其对胃及肾脏不利。

以下介绍一些能顺气还能治疗其他疾病的方法。

1.躲避法:想办法脱离生气的环境。

2.转移法:唱歌、跳舞、听音乐、看电视或做别的事情。

3.释放法:找个不妨碍他人的地方,大喊大叫大骂一通。

4.诉说法:向自己信赖的人倾诉。

5.控制法:以个人修养稳定情绪。

6.升华法:把气化为干好事业、工作的动力。

7.安慰法:找个合适的理由,自我安慰,自我宽心。

8.让步法:对非原则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谦让、礼让、忍让。

9.默诵法:反复默诵“忍”、“制怒”、“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而告终”、“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等名言佳句。

10.静思法:回想古今那些因生气危害健康和生命的阐述与事例。

11.忘却法:尽快忘掉引发生气的事。

12.按摩法:自我按摩肩部或太阳穴10分钟左右,减少怒气和肌肉紧张。

13.洗脸法:用冷水洗脸,降低皮肤的温度,消除怒气,平静下来。

14.学古今名人的消气法:韩愈“写字以散气”的办法;陆游“赏花以破气”的办法;明代郑王宣“弈棋以息气”的办法;郑板桥“画竹以忘气”的办法;清代李渔“著书以释气”的办法。

总而言之,“百病皆生于气”。气郁化火,气郁生痰,还会引起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大出血等疾病。因此自古健身防病之道强调笑口常开,保持乐观情绪,以利养生保健,人体内气多与情绪及心理变化有关,明代龚廷贤在《劝善良方》中亦有言道:“夫气其平谓之疾,则气失之偏者亦谓之疾。”因此,调和内气尤其不能忽视情绪及生活心态的调整。

五大法宝,养心无忧

养生学家认为,“病根源于心,心虚弱,外邪乘入。”看来,心病还需心药医,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病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和相应对策,以确保自身的健康。

1.爱人:心理养生的调养剂

在人的一生中,会时时刻刻有“爱”的存在,“爱”这种心理营养素需要人用心去体会,时时保持一颗“人人爱己,己爱人人”的心态,就能够克服心中的恨和伤,“爱”能够让你变得豁达、大度,从而调养自己的心性。用博爱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这样你才会身心愉快,才会对待什么事情都游刃有余,从而使经络畅通、气血旺盛。

2.坚强:永远打不败的心理营养素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坎坷、挫折等阻碍你前进的绊脚石,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时,不要心浮气躁、心神不宁,这些心态会让你很容易被挫折击垮,你就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可是如果你心平气和、精神饱满地去面对困难,你就能够从容地战胜这块阻碍你前进的绊脚石,从而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3.善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法国作家雨果曾这样说过:“善良,是历史中最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将善良比做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让盲人‘看到’、聋子‘听到’。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是滚烫的,这种热情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善心又会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会得到开启,情操会变得高尚,灵魂会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

善良,又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便会发现,心存善良的人,会以他人的快乐为快乐、与人为善、光明磊落,始终保持着一种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从医学上看,这种心理状态能将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所谓物质营养来自食物,心理营养来自精神。

由此可见,要想活得好,善良是个宝!

4.乐观: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说到张海迪,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人一定都不会忘记,张海迪是那一代人的精神偶像,张海迪用她的生命鼓励着每一位年轻人。

张海迪在她5岁时不幸被诊断出患上了骨髓血管瘤,很快便高位截瘫,医生预测她活不过28岁,而直到如今,她还在病床和轮椅上和命运抗争着。这46年中,她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却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从未放弃过理念和追求。在自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基础课程后,她又自修了英、日、德语,以及无线电、中医针灸技术。1993年她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而1983年她便开始了文学创作,很快便成了一名出色的作家。可以说,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填补了她的生活,让她忘记了病痛和死亡的威胁,然而也正是她乐观的心态让她如此积极地面对本来应该很艰辛的人生。

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态,乐观不仅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还能够医治寂寞、失意、忧郁、痛苦、失望。知足常乐、保持信心都是乐观的真实体现。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乐观向上的人即便遇到困难,也能很好的解决心理矛盾,超越困难;而悲观的人往往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表现得一筹莫展。

如今高校学生自杀率逐年增加,其原因不过是“承受不住学业或情感上的压力和痛苦”。

可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对于健康与幸福、快乐与长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有人将乐观称为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5.发泄:心理养生的良药

学会“发泄”是必要的,当在生活中遇到让你“气火攻心”的事情时,不要钻牛角尖,更不要将这样的事情憋闷到心底,否则就会让负面情绪更加严重,“气急致死”正是这个道理。发泄是医治心灵怒火的良药,但是发泄要建立在不损害他人利益、不阻碍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给身体带来健康。

§§第二篇 轻体

要获得轻松的生活,我们要做到轻体。轻体就是运动,适当科学的运动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轻体就是纤体,塑造完美又健康的体型;轻体就是解压,放松身体让自己乐逍遥;轻体就是保健,我们的身体同时也需要温柔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