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源自轻生活
7998200000009

第9章 轻食就是绿色,绿色引领“食”尚

“绿色”是生命的本色,代表着健康。古语又曰:病从口入。在人们追求饮食自然、健康的今天,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食品才是当今的“食”尚选择。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多吃一些有机食品。基因改造食品、合成食品、含有添加剂的食品都要注意。同时,绿色食品也要注意会做,做好了不仅保证了美味可口,也保证了健康。另外,厨房的保洁工作也应该引起重视。

有机食品才是“食”尚

有机食品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是目前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除有机食品外,目前国际上还把一些派生的产品如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或有机食品生产而提供的生产资料,包括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经认证后统称有机产品。

“有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来说已不再陌生。普通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些农药残留,经常食用会在人体内累积毒素,而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可以使人体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减轻身体负担,这种健康理念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关于有机食品的“有机”,并不是化学上的概念,有机食品这一名词是从英文0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机食品的标准为:原产地无任何污染;栽培有机农产品的土壤,应当在最近3年内未使用过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饲料、除草剂和生长素;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饲料、除草剂和生长素;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食品防腐剂、添加剂、人工色素,用有机溶剂提取;储藏、运输过程中未受到有害化学物质(除草剂、除虫剂等)的污染;必须符合食品行业质量标准。

可见,有机食品应是天然、高质量的安全食品。在国外,“有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虽然价格高一些,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因为有机食品除了纯天然、口感好,经过专家研究佐证,有机蔬菜和水果比普通蔬果含有更多的化合物,对人类的健康更加有利。对于轻食主义者来说,有一点也相当重要,那就是消费有机食品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有机种植的土壤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会大大减小温室效应。

为了满足人们健康消费的需求,市面上除了超市里林林总总的有机食品以外,还出现了供应有机菜肴的有机餐厅。这不仅弘扬了环保精神,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一种时尚和品味的标志。在很多大城市,有机餐厅及开始提供部分有机食品的餐厅也渐渐多了起来,是轻食主义者喜欢光顾的场所之一。随着轻食主义者的逐渐扩大和成长,无论出于关爱健康还是关爱环境的角度,有机餐厅等推广绿色食品的场所一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

目前经认证的有机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机农作物产品(例如粮食、水果、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有机奶粉采集的野生产品以及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羊奶粉等。

有了洁净的环境才会有洁净的食物。民以食为天,饮食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们的生活态度。童年的记忆、大自然的味觉是我们正在流失的东西。也许当年梭罗在瓦尔登湖边潦草地书写在他笔记本上的一段文字说出了一个真谛:“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其能够做的顺其自然的事情的多少成正比。”

那么,有机食品判断标准是什么呢?下面给列举几条,仅供参考。

1.原料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

2.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

3.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这个转换过程一般需要2~3年时间,才能够被批准为有机食品。

4.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基因改造食品要注意

基因改造食品,就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又称转基因食品。许多人已经知道,所有生物的DNA上都写有遗传基因,它们是建构和维持生命的化学信息。通过修改基因,科学家们就能够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1983年,世界上最早的基因改造作物(烟草)诞生;1994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基因改造西红柿在美国批准上市;1995年成功地生产出抗杂草黄豆,并在市场上出售。又经过7年的努力,现在他们利用基因技术已批量生产出抗虫害、抗病毒、抗杂草的转基因玉米、黄豆、油菜、土豆、西葫芦等。目前,转基因食品的主要产地是美国、加拿大、欧盟、南非、阿根廷等。从基因改造食品问世到现在,十几年来,基因改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目前已经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

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基因改造食品就饱受争议。目前人们对基因改造食品的担心,主要集中在其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英国的某研究机构曾经发表过一份报告,称基因改造技术很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食物营养结构的改变,进而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这一论断给大众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专家总结,基因改造食品可能存在着五大隐患。

第一是毒性问题。一些学者提出,由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第二是过敏问题。食用基因改造食品,可能会使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发生过敏反应。举例说,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被转了基因的核桃产生过敏。

第三是营养问题。营养学家们担心外来基因会破坏食物中原有的营养成分,而破坏的方式是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

第四是抗生素抵抗问题。当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中,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吃了这种改良食物后,可能会使身体产生抗药性。

第五是环境问题。很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有毒的蛋白质。生态学家们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他物种有可能成为基因改造物种的受害者。而且,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育一些更具优点的农作物而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

出于这些原因,基因改造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们的排斥。细心留意食品广告不难发现,“不含基因改造成分”悄然变成了一句宣传词。比如:酱油在其广告宣传中用上了“使用非基因改造大豆酿造”的语句,面包企业宣称“使用不含基因改造成分的天然谷物为原料”。不含基因改造成分似乎成了“安全”的代名词。

实际情况是,基因改造食品已经走进我们的厨房和餐桌,基因改造大豆、基因改造玉米等更是随处可见。尤其是食用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超级市场销售的色拉油大都使用了基因改造大豆。而调和油,90%以上的配料都是基因改造色拉油。

但是,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等产品时,以品牌和价格为主要选择标准,并未留意“基因”问题。有数据显示,62.8%的人不知道自己食用的食物是否被改造过基因。

那么,面对基因改造食品越来越普遍的情况,我们究竟吃还是不吃?

科学家说,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基因改造食品,不要完全戴着“有色眼镜”。如同人们搭乘飞机有危险一样,要求任何食品“零危险性”是不现实、不科学的。

基因改造作物的种植生产已有多年,食用基因改造食品的人至少有10亿之多,但至今仍未发现基因改造食品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实例。

目前对于基因改造食品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消费者知情权上。对于基因改造食品,强制性的标签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应该有特殊的标签供识别,让消费者知道自己买下的哪些产品是基因改造食品。这是对消费者最起码的一个尊重——他们有知情权,也有选择权,对基因改造食品,他们应该自己来决定吃还是不吃。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术创造的产品,也是一种新生事物,人们自然对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疑问。一些负责任的科学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到目前为止,基因改造食品是安全的,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它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危害。但是,老人、孩子及体弱多病者最好尽量不吃。

推崇天然,拒绝合成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通俗来讲,即维持生命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维生素是人和动物营养、生长所必需的某些少量有机化合物,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作用。如果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而发生某种疾病。一般由食物中取得。现在发现的有几十种,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

女作家陈燕妮曾在《遭遇美国》一书中这样描述美国人:大把大把地、有滋有味地嚼着维生素,就像小孩子吃糖果一样。对于一些时尚人群来说,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以说是他们的日常习惯。

当在一些白领中展开调查,问及他们平日服用维生素的类型时,有53.5%的人经常服用维生素C,11.3%的人平时服用维生素E,服用维生素E、C复合剂的人数占总体被访者的20.4%。

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试图以人工提炼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合成胶囊、片剂来替代营养食物。尽管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人们可以提取和制造各种营养素,但也只是一种对天然营养素的模拟。

维生素可以预防很多疾病,在预防人体组织损伤、抗衰老及提高免疫力方面有明显的功效。但是,只有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维生素才能被人体很好地吸收。新物质的分离和提取往往是一种化学过程,会破坏物质的完整性。科学研究显示,有些物质经过分离会变成亲氧化剂,进而产生有害的自由基。以维生素C为例,维生素C在离子中时为抗氧化剂,而从离子中分离出来以后便会制造自由基,对身体反而会有伤害。

至今无法证明合成营养素能安全、全面地代替天然营养素。蕴含在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比维生素药片具有更好的生物药效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二者的形状,大小是完全不同的。合成维生素药剂从化学成分上看也不可能与天然维生素一模一样。

维生素只有在与其他营养素相互作用时,才能对人体产生最佳效果。这些辅助营养素只在天然食物中存在,在合成维生素中是找不到的,在许多杂交及基因改造食品中也找不到。所以即使我们每天吞下很多粒维生素药丸,也不是所有种类的维生素都能有效地被身体接受,与合成维生素相比,天然维生素能更好地被吸收。

大自然赋予人的食物本身就是完整的营养库,吃合成维生素不如好好地吃顿饭。而且,还不用担心因服用过多的人工提取维生素所产生的副作用。

除了合成的营养素以外,人们每天还会吃下大量的合成食物。一般我们对食物的要求是色香味俱全,但人们是否知道有些食品的颜色是添加合成色素形成的?而过量地摄入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害的。

食品的颜色是第一印象。诱人的色泽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促进食欲,所以颜色和外观成为人们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色泽不好的食品,会使人们产生不可口、变质的感觉,甚至产生畏惧和厌恶感。

合成食用色素成本低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使用方便,还可以任意调色,逐步成为食品生产企业的首选,被大量使用。人们偏爱色泽鲜艳的食品。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合成色素在此充当了食物的“化妆品”。然而,食用合成色素多属于煤焦油或苯胺色素,它们不但没有丝毫营养价值,而且大多对人体有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即毒性、致泻性和致癌性。

维生素是人体的七大营养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的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都是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许多人把维生素当作一种“补药”,认为维生素多多益善。其实不然,盲目乱用维生素,必然会使维生素走向其反面——危害健康。那么,在“绿色运动”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拒绝合成、食用天然美食已经成为人们的诉求。通过对食物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轻食主义者的生存理念:追求健康和谐的生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轻食主义者,请从吃开始!

远离“添加剂”的危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品添加剂几乎无处不在,这些被添加剂浸染的食品,通常口感都非常好。但食品添加剂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毒性,若经常食用,身体会不知不觉被食品添加物所侵蚀,严重者还会出现一些身体的异常反应。

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加工食品种类,换句话说,每个人只要吃了加工食品,就在一定程度上把形形色色的添加剂吃下肚。可能仅仅在一天之内,我们的胃里就装了七八十种食品添加剂。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远离添加剂?

第一招:养成翻过来看“背面”的习惯

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大家是不是只看价钱和外表,看看保存期限,有多少人还会看看“背面”?

不管怎样,还是先翻过来看看吧!先把它翻过来仔细打量,然后,依据“厨房里没有的东西=食品添加剂”这一原则,尽量买含“厨房里没有的东西”少的食品。

当然,要找到一点都不含“厨房里没有的东西”的食品是不可能的,但要找到所含数量少的食品,还是可以实现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买一袋蔬菜,有的在成分表里只写有蔬菜的名字,还有的写有漂白剂、PH调整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的名称。你会选择哪一袋呢?当然是前者。看了“背面”再买和不看就买,差别还是很大的。

第二招: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一般情况下,食品加工度越高,使用的添加剂也就越多。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有的人没有时间自己做饭,习惯依赖最终产品,比如冷冻肉饭或饭团。与其这样不如选择中间阶段——装在袋子里的米饭,回家后花点时间自己加工成冷冻肉饭或饭团。它们一般都含有调味料(氨基酸等)、甘氨酸等添加剂。如果自己买米,用家里的电饭锅煮饭的话,是最佳选择,添加剂为零。

买菜也是这样。新鲜蔬菜是没有添加剂的,但是切好的蔬菜和袋装沙拉当中,会用到次亚氯酸钠等添加剂来杀菌保质。

总之,加工度高的食品最好不要频繁地食用。平常尽量买没有切过的蔬菜,自己动手做,实在不行的时候再买现成的。

第三招:不要贪图廉价东西

都说“便宜没好货”。便宜是有原因的,这一点请务必牢记。尤其是低价的食品,通常也就是降低了对原材料的要求,使用添加剂做出的相应产品。但是确实有不少消费者只看价钱,觉得“这么便宜,真划算”,就买回家吃了。

第四招:培养“怀疑精神”

具有“怀疑精神”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开端。比如超市里卖一种胡萝卜,一袋三根。三根胡萝卜像孪生一样,大小、形状、颜色完全相同,重量也几乎一样。“为什么自然培育的蔬菜会这样标准呢?”有多少人具有这种“怀疑精神”呢?——要培育出这种“标准样品”的胡萝卜,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学肥料。

由于添加剂的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但是随着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努力让自己吃得健康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我们掌握的真相也就会越来越多。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更多的人为此努力,终将会令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更加安全、规范。

食物做好了才“绿色”

我们通常要求食物的原材料是绿色健康的。但是这只在其一,食物还应该科学的加工。原材料在制成成品的过程中,有一个词叫做“损耗”。在烹饪美食的过程中,要对各种食材进行加工、加热、调味等,难免会流失一定程度的营养素。但有些时候,营养素的损失却是不必要的,是由于加工方法、烹调手段不当所造成的。因此,在烹饪过程中要尽量注意细节,最小限度地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中国人的主食主要是面食和米饭。面粉常用的加工方法有蒸、煮、炸、烙、烤等,制作方法不同,营养素流失的程度也不同。相对来说,蒸馒头、包子、烙饼时营养素损失较少;煮面条、饺子时,大量的营养素会随着面汤流走;油炸的面食会使维生素几乎全部被破坏。

焖米饭本身不会损失多少营养素,但之前的淘米过程会损失较多营养素。淘米的次数越多,水温越高,浸泡时间越长,营养素的流失就越多。所以,淘米时要根据米的清洁程度适当洗,不要没完没了地洗,不要用流水冲,也别用热水烫,更不要用力搓洗。

肉类食物本身含有多种易被人体吸收的蛋白质、维生素、糖分及氨基酸等。在烹制时,红烧或清炖损失维生素最多,但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汤内;蒸或煮对糖类和蛋白质起部分水解作用,但也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溶于水中,因此经过蒸煮的肉类或鱼类食物最好连汁带汤一起吃。

肉类中含有很多细菌,要在100℃左右的温度下煮十多分钟才能杀灭,但煮太久或温度过高,又会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因此,炖肉一定要掌握好火候,控制在100℃左右的较佳烹调温度才好。

蔬菜是我们身体所需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有的人洗菜前喜欢把菜先在水里泡一会儿,殊不知这一泡使得维生素受到了很大损失。另外,切菜过程也会损失部分维生素。所以,洗菜时要用流水冲洗,要先洗后切,不要切得太小太碎;蔬菜要现做现吃,少吃剩菜,反复加热次数越多就越没营养。

水果多数都是生吃最好,不过有一个成员例外——西红柿。西红柿的营养价值很高,维生素C的含量很高,虽然加热过程会使得西红柿中维生素C的含量减少,但加热后,其中的茄红素和其他抗氧化剂含量却有显著上升。茄红素是一种抗氧化剂,可降低人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对人类健康贡献非常大。

那么,我们日常烹调方式会挥霍多少营养呢?

煮:煮过的蔬菜会损失高达70%的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但能减少脂肪含量。所以很多减肥的人喜欢吃白水煮菜。不想减肥的话,煮过的蔬菜最好连汤一起吃,因为大部分的营养素都被煮到汤里了。

蒸:大约损失30%的水溶性维生素,但与煮相比能够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

微波加热:这种烹调方式,除了经验老到的主妇,很难把握好时间,容易熟过头或者半熟。重新加热时应当经常翻动,以便均衡熟透,如果少放点水,则能够保留大部分水溶性营养成分。使用微波炉的好处,就是食物不会因充分接触到氧气而被氧化,使营养素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

烘烤:烘烤时如果用箔纸包裹,则肉类无须再增加油脂,蔬菜上刷点橄榄油即可。但是高温会使维生素C损失掉。注意,烘烤产生的肉汁中含有维生素B群,千万不要轻易倒掉。

焖:对于根茎类蔬菜和豆类来说,这是种很理想的烹饪方法。这种方法能把多种维生素保留住,缺点是脂肪含量较高。

炸煎:如果想发胖,吃油炸食品是一个好办法。炸煎对于想瘦身的人来说不适宜,但能保留一些水溶性的维生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反复使用过度煎炸的油,并且最好使用橄榄油。煎炸的温度不要过高,时间也不要太长,以免产生对健康不利的致癌物质。

旺火快炒:这是最能保留营养素的一种烹饪方法。手法一定要快,尽量减少食物在锅中逗留的时间。稍微减少一点用油量,能相对损失较少的水溶性维生素。有些有叶蔬菜最适宜用“旺火快炒”的方法烹调,比如芦笋、卷心菜、芹菜、甜菜和大白菜等,既不会炒烂,又能保留营养。至于根茎类蔬菜,则不怕久炒,时间稍长点问题也不大。

做一个轻食主义者,不但要会吃,还要会做。资源不能随便浪费,食物中的营养也不能随便挥霍哦!

呼唤“绿色”厨房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而厨房因其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倍受人们的关注。厨房,在居家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你可知道:小小的厨房,在为人们烹饪出美味佳肴的同时,还会给你带来些什么?

由于传统中式烹调习惯的特殊性,厨房对家居环境的污染慢慢开始被人们所关注。据统计,厨房污染在整个家居环境污染中占到70%。让厨房远离污染,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这已成为提升生活质量的一种体现。

厨房污染包括噪音、油烟、厨房燥热等。下厨时,各种瓶瓶罐罐、碗盘、炊具碰撞发出的叮当声,抽油烟机发出的嗡嗡声,橱柜柜门闭合时发出的劈啪声……厨房里这些嘈杂的声音集合起来,会给人增添焦躁情绪。

根据相关标准,住宅区白天的噪音不能超过50分贝(正常说话声音通常为40~60分贝),室内噪声限值要比所在区域标准值低10分贝。据了解,一般家庭的厨房,噪声要远远大于这个标准。过度的噪音污染,会使人的耳朵不舒服,出现耳鸣耳痛症状,损害心血管,分散人的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还会对视力有影响。

为了把厨房的噪音污染降到最低,应设计构造合理的储物架,安放好厨房里的各种瓶瓶罐罐;安装具有减震吸音功能的门板垫;选用吸力与静音两全其美的抽油烟机,把厨房噪音控制在65分贝以下。

油烟中挥发的油气会直接伤害到煮饭的人。平常人每分钟呼吸18次左右,吸入的空气量约为1500毫升,但在厨房煮饭时,每分钟呼吸达25次左右,吸入的空气量约为2000毫升。在厨房里呆一个钟头,会将12万毫升的厨房污染物吸入肺里,比抽两包烟还多,但是饭菜的香味很容易让人忽略这些有毒气体。

谁能想到油烟扩散所挥发出的有毒气体中竟含有:300多种有毒成分,据台湾卫生署调查,其中硝基多环芳香烃是室外的188倍,还有丙烯醛等,都是严重致癌物,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时间吸入可能会导致肺癌、慢性气管炎、鼻炎、咽喉炎,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家用天然气具有甲烷的毒性,长时间吸入会令人头痛、头晕、胸闷、咳嗽、心律失常、失眠、记忆力下降等。

灶台的高温燥热,会刺激皮肤,使毛细孔扩张,扩散的油烟附着在皮肤上,时间久了会令皮肤早衰,还会长斑。

但是,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每个家庭都有人不能避免地在厨房长期劳作,如何改善厨房的油烟污染呢?

要降低厨房的油烟污染,首先要加强厨房的排换气系统的功能。选择效果好的抽油烟机,厨房要经常保持自然通风,在煮饭过程中,要始终打开抽油烟机,炒完菜10分钟后再关闭。炒菜时不要使油温过热,最好不要超过200℃,以油锅冒烟为极限。不用反复烹炸的油。反复加热的食油,不仅本身含有致癌物质,产生的油烟中所含的致癌物也更多,危害更大。

现在很多家庭的厨房装修采用开放式设计,开放式的厨房,空气流动范围较大,抽油烟机不能很好地聚敛排放出的油烟,油烟废气会跑到其他房间里去。要控制油烟污染,可以在灶台与抽油烟机之间附加一个半开放式的隔层,这样就会好多了。

另外,厨房洗涤剂也会害人。有些人认为,只要把厨房用洗涤剂洗干净就可以了。但是,要知道厨房洗涤剂也会害人的。

厨房是一个很容易滋生油污的地方,各式各样的洗涤用品早已成为厨房的必备品。

虽然洗涤剂使主妇变得轻松,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健康隐患。厨房洗涤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含氧清洗剂,用于清洗餐具、果蔬;一类是含氯清洗剂,有极强的去污功能,多用于清洁灶具及油烟机。

厨房洗涤剂虽然用途不同,但绝大多数都含有低毒或微毒的化学物质。由家庭洗涤剂所造成的化学污染是近年来白血病、恶性淋巴病、神经细胞瘤、肝癌等疾病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使用洗涤剂,无异于谋害人类的健康。

对于洗涤剂潜在的危害,应对之策是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危险系数控制在最低值。戴手套是必需的安全措施,使用洗涤剂时应戴上橡胶手套,避免皮肤与洗涤剂直接接触。

洗涤剂是化学产品,会污染水源。出于环保考虑,如果餐具非常油腻,可先将残余的油倒掉,再用热水清洗,这样就不会让油污脏水过多地排入下水道了。清洗有重油的厨房用具时,也可以在热水中加一点苏打。

避免厨房污染的方法:

1.要想解决厨房污染问题,首先应对燃料、燃烧炉具、厨房净化、建筑结构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整体改造。选购燃气灶具一定要注意质量,要使用能够燃气充分燃烧的灶具。

2.有的人以为,操作时间打开厨房的窗户就行了,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慢性自杀的做法。因为,开窗后的空气自然流通太慢,且油烟又是弥漫播散的,只有强制向外排风,才能有效地减少油烟对人形成的污染和损害。因此应注意充分换气,最好在厨房向外的墙上安装一架功率较大的双向换气扇,同时在炉具上方安装脱排油烟机,把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点。

3.另外,厨房在不操作时,可打开窗户补充新鲜空气。同时,灶具应安排在排烟道附近,无排烟道的厨房灶具要尽可能安排在靠近窗户的地方,以免排油烟管在空中距离过长,影响空间使用。

4.除了以上措施外,绿化厨房也是一个既能保证人体健康又能美化环境的一举两得的办法。可以在厨房内摆放几盆成活率高、生命力强的绿色植物。它们不仅能净化空气,而且也是家庭格调的独特体现。

5.厨房放置的物品,如汤汤水水、油盐酱醋、干货湿货等,如果能够依类别放在该放的地方,就会让细菌无处藏身。灶台下的柜子,是放各类炊具的合理场所,炒锅、高压锅、牛奶锅、汤锅以及洗菜盆,油盐酱醋等调味品都有专门的拉杆篮,用完之后随手归位就可以了。

由此看来,厨房污染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让厨房远离污染,保障我们的生活健康已然成为现代人提升生活质量的一种体现。打造一个绿色厨房,才能更好地关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