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硬要世界看中我
7999800000055

第55章 看清对象再说话

演奏要看观众,射箭要看靶子,同样的,说话也要看交际对象,而且还要针对不同对象和对象的不同情况,根据对方的身份、职业、经历、文化教养、思想、性格、处境、心情等。青少年朋友们要注意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人交流。

说话必须看对象

人是形形色色的,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脾气秉性、心理特征、语言习惯及职业年龄等各不相同的人。怎样才能打开对方的话匣子,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怎样才能与对方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不同的谈话技巧,而看清对象再说话就是一种谈话的技巧。下面大家来看一个事例。

有一次,孔子外出讲学、游览,与他一块儿同行的还有他的几名学生。这一天,孔子与他的学生走路走累了,就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荫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休息一下再赶路。可是没有想到,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看到了,非常生气,就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拴在了一边。这可如何是好?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个得意学生叫子贡。子贡才学出众,一贯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平处理这件事。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大堆,几乎是费尽了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依然不依不饶。

在孔子的学生中,有一位是新学生,刚刚跟随孔子不久,论学识和才干远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让我去劝说一下吧。”于是他来到农夫面前,语气亲切,笑脸盈盈地对着农夫说:“老伯,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相隔不远,可以说是离得很近,我的马吃了你的庄稼是不对,但是,这只是偶然的现象,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你说是不是?我们要彼此多包容一下,还望老伯能够谅解。”

农夫听了这个人说的话,觉得也有道理,心里的怨气也消失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这件事情就这样平息了。

由此可见,说话是必须要看对象的,否则,就算你再能言善辩,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就像你和一个哲学家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就不能讲各个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但当你和一个工人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就不能讲哲学的不同流派、特点和功能。如果你不注意说话的对象,就可能出现上面事例中的情景。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俗话说得好:“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说话之前要先看清对象,也就是说要针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这样才能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谈话的效果才能更良好。

在说话之前,要先了解对象。特别是对于第一次相识的人,必须先通过言谈话语去了解这个人,这样谈话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才能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因此,与陌生人见面,不要急于说什么,要先倾听对方的话语。如果对方非常有礼貌,你说话时也应该文雅、和气、谦逊一点;如果对方说话很直,不会拐弯抹角,你也应该坦诚、实在,想到什么就说出来;如果对方情绪低落,不爱说也不想听,你就不要说太多话,或者干脆不说。总之,要在了解对象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方式说出合适的话,就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在平时人们的说话实践中表明,从交际对象的身份来说,对师长和长辈说话要礼貌,态度要尊重;与朋友说话,要亲切一点,自然一点,而对比自己小的人说话,可以用关心、爱抚的口吻说话。这样就比较好。

总的来说,说话前要先看清对象,与不同的人谈话,就要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因人而异,谈话才能比较好的进行下去。青少年朋友要注意了,在你平时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也要注意说话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