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算将来干什么?”这是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之一,尤其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的确,理想和未来对每一个人来说既是一个让人伤脑筋又是一个十分受关注的问题。罗曼·罗兰曾说过:“没有志向的青年,就像断线的风筝,只会在空中东摇西晃,最后必然丧失前程。”人只有有了志向,生活才会有芳香,人生的价值、意义和境界,才能在对志向的追求过程中得到好的体现。所以,要敢于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到成才的坐标之上并为之不断地去努力。只有这样,自己的青少年生活才会更加丰富而充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自己的人生。
志存高远,方能驾驭成功
一个人即便是出身贫寒,饔飧不继,但只要有远大的志向、崇高的抱负,也能奋然前行,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相反,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就不可能成就大业。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要求高,取得的成就就大;对自己的要求低,取得的成就则小,更有甚者会一事无成。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确定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从而奠定了现代电工学的基础。此外,还有磁致光效应等多项重大发现。然而,这位被大思想家恩格斯称作是“到现在为止的最大电学家”,却连小学大门都没有进去过。当同龄的伙伴都坐在教室时,他却一边卖报,一边认字。后来又自学了电学、力学和化学知识。他立志要在科学领域做出一番成绩,于是就给赫赫有名的戴维教授写信表示:“很愿逃出商界入于科学界,因为据我想象,科学能使人高尚而可亲。”而当时的法拉第仅仅是一个装订图书的学徒工。试想一下,如果他没有远大的志向,成为世界瞩目的科学家岂不是无稽之谈。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性格、不同的气质、不同的爱好也决定着每一个人不同的志向,即“人各有志”。但不论有多么不同,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文天祥曾说的“丹崖翠碧千万丈,与公上上上上上”,胸有大志,或者说胸有“鸿鹄之志”,才能使个人的天赋得到最大化发展。
有志向虽然是人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不要忘记在立志与成功之间,还需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如果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么再宏伟的好志向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唐代的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历尽磨难,前五次均告失败,但他并没有放弃,屡败屡起,直到第六次,终于到了日本,把唐朝的文化带到日本,他本人也成了日本佛学中律宗的创始人。所以,在为自己立下志向之后,一定要坚定信念,将理想化为现实。
一个人将来能不能有作为,决定于他青年时期有无志气。志气的来源并不是他少年时是否有成就大事业的气质,而在于他有没有成就大事业的方向和一颗相信自己、永不退缩的心。所以说,尽早地指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志向,是获得成功的最有效的方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拿时间来仔细地考虑一下这个问题,甚至是和老师家长共同探讨,都将是大有收获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们常把“人无志不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之类的话语当做自己的座右铭,这里所说的“志”其实就是人们心中那个确定目标,以及要为之奋斗的决心与坚持。立志就是让一个人从大地上站立起来;从懵懵懂懂中清醒过来;从浑浑噩噩中悔悟过来;从艰苦之中卓然挺立起来。立志是一种自我警醒,是成就自我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一步。或许你目前一无所有,一无所成,这些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有志向。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在心里定义的人生成功都是不一样的。但无论这个定义有多广泛,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不管选择了怎样的人生道路,事先有没有目标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有些人的生活完全没有目标,有些人只计划眼前几天的日子,但现实的生活总会神奇地将它与那些有明确目标并且能持之以恒的人区别开来。所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须要立志。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观察你的周围就不难发现,很多青少年不但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而且还沉沦在迷惑颠倒中。有的青少年喜欢打网络游戏,只要一碰触到鼠标,精神状态就能一下子进入忘我的境界,可以废寝忘食,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有着无比的决心,强大的意欲,不“打到痛快”誓不罢休,希望创出纪录,来肯定自我的价值。相反一位高考状元曾经这样说:“人要树雄心,立大志,当我上中学时,就立志将来上重点大学;当我选择了文科后,就立志上北京大学;当我名列前茅时,就立志拿文科状元;当我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时,就立志继续深造,向更高的学位攀登。”他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断确立目标、不断追求、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所以,立志的人和没有志向的人在各个方向都不大相同,正因为如此,立志才把人区别开了,也才有了成功与失败之分。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人的一生绝不能随波逐流,这样的生活方式对自身无任何好处,死后也会默默无闻不能为世人留下些什么。正因为如此,就要在年轻之时给自己定下志向,时刻保持激情地去追求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努力去做旁人不敢做也无法做到的事情。只有拥有这种可贵的自强自立精神才能报效国家,光耀门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