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8000400000037

第37章 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1)

日本位于西太平洋,总面积337000平方公里,人口1.23亿,是一个地域狭小、人口密集、资源贫乏的群岛国家。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一个军事帝国主义国家。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日本先后发动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极大灾难。日本是亚洲最早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历史命运,独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又是发达国家中,列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唯一亚洲国家。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并向世界政治大国的目标推进。目前日本正在进行全面改革,特别是小泉以及小泉之后的日本政府“不设禁区的改革”如同一股旋风席卷日本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各个领域,风势之猛试图刮出一个“正常国家”,并成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动向必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第一节 战后日本的政治与经济

一、战后日本的政治民主改革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

(一)美国的军事占领与民主改革

战后日本处于美国的单独占领之下。为了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也为了使日本政府成为美国政策和目标的有力支持者,美国在日本派驻了15万军队,建立了美国控制的“盟军最高统帅部”,并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其目的是削弱日本国力,防止日本再战。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处罚战犯二战中,盟国在伦敦设立了“盟国处理战争犯罪问题委员会”,并在重庆设置了远东太平洋支部,做好了追究犯有“对和平以及人道犯下罪行”者责任的准备。

1945年9月14日日本向占领军司令部提交了45名战犯名单。在此前后,占领军司令部相继逮捕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包括皇族在内的日本军部、政界、财界的战犯。从12月17日起,对犯下残暴罪行的B、C级战犯在横滨以及日本国外各地进行审判,东京国际法庭也于1946年5月至1947年11月对28名A级战犯进行了审判,其中东条英机原首相等7人被判绞刑,木户幸一原内政大臣、荒木贞夫原陆军大臣等16人被判无期徒刑,其中2人被判有期徒刑。

(2)肃清军国主义分子

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从公职以及企业、教育机构的重要位置中清除出来,这是盟国在《波兹坦声明》中定下的方针。日本战败后,占领军首先从警察、教师中清除军国主义分子;1946年,又进一步将范围扩大到财界。到1948年3月,被清除的人数达21万,其中大部分是军人和政治家。

(3)制定和平宪法,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占领军为了使新宪法将来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曾希望日本政府自主性地制定民主宪法,但日本政府缺乏诚意。1946年占领军起草了一部新宪法,1947年5月3日开始实施。新宪法由103条构成,它与明治宪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天皇不再拥有国事大权,而只是日本国的象征;日本永远放弃战争,并不保有陆海空战斗力。

新宪法明确规定:“废除封建制度,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其地位以“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日本永远放弃以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使用武力或使用武力相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这部宪法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削入了天皇权力,采用议会内阁制,否认日本的交战权,增加国民的民主权利,它是国际、国内进步势力反对军国主义,反对侵略战争,要求民主和平长期斗争所取得的成果之一。

(4)实行政治民主化

废除《治安维持法》和《国防保安法》,释放******,断绝国家与神社、神道的关系,扩大公民的基本人权、政治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奖励成立工会,提高妇女地位,鼓励民主组织与机构的建立。

(5)推进经济改革

经济改革的中心是经济制度民主化,包括“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劳动立法”和金融财政改革等。

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加强了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对日本的控制,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和封建主义势力,完成了“明治维新”所未能彻底完成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实现了日本国家政治制度的巨大变革,推动了日本由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向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转变,客观上适应了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日本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因此成为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这是一场非军事化与民主化同步进行的改革,是战后日本民主主义的出发点,其速度和规模完全不亚于明治维新对国家与社会的根本改造,被称为一场“民主化风暴”。

但是,由于这场改革是以美国的需要和模式进行的改革,因此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冷战”的开始,美国妄图把日本变成它在亚洲推行全球扩张战略的基地,改变了限制和打击日本的政策,代之以政治上拉拢,经济上扶植的政策。1951年,美国片面对日媾和,并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致使战后日本的民主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国内军国主义势力得不到彻底清除,后患无穷。

(二)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与1955年政治体制的形成

经过一系列民主改革和新宪法的制定,日本建立了战后新的政治体制,以天皇为象征的议会内阁制代替了战前的天皇****制度。新体制采取三权分立原则,把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分别交国会、内阁、法院掌管,以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

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也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议员皆由****产生,并只对选民负责。国会有修宪、制宪、审议预算、任命内阁总理大臣等权力。

内阁行使行政权力,向国会负责,并有掌管国家事务、处理对外关系、任命官吏、制定政令等职权。内阁由总理大臣和20名国务大臣组成,一般由议会中占席数半数以上的政党组阁,该党派的领袖是当然的内阁总理大臣。众议院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时,内阁或者是总辞职,或者是在10天内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

法院行使司法权。它同国会、内阁处于平等地位,独立行使职权。

改革后,日本确立了政党政治制度。日本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自由党、民主党、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新自由俱乐部、社会民主联盟和共产党。1955年11月,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即自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在议会中形成稳定多数,连续执政长达38年。社会党、共产党等革新势力和公明党等中间势力长期处于在野地位,多党制形同虚设。近半个世纪,自民党所代表的保守政治体系与社会党所代表的革新政治体系之间的对立一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基本问题。

双方斗争的焦点大致可分为:第一是日美安保体制问题。第二是改宪与护宪问题。

第三是自卫队与军备问题。第四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这种局面被称作“1955年体制”。战后初期,革新力量曾获得过相当大的发展,1947年以社会党为首,还组成了联合政府,1955年政治体制形成时,社会党在众议院的议席达到了156个,占众议院议席的1/3,但与在众议院占64%的自民党相比,差距仍很悬殊。

由于国会通过像修改宪法等重大议案需要2/3以上的多数议席,因而由社会党和共产党及左翼力量构成的革新阵线足以阻止日本政治的****化。议院外,社会党和共产党领导的社会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达到高峰。

自民党一党长期执政,对于保证战后日本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高速发展奇迹

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由一个经济濒临崩溃的战败国变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被世人誉为“日本奇迹”。

(一)1945-1955年日本经济的恢复时期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已陷入瘫痪状态,国民财富损失了1/4,工矿业停滞,全社会有1000万以上的失业者,农业大幅度歉收,出现了粮荒,海外贸易几乎完全断绝。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国民经济:①采取了优先发展重点产业的“倾斜式生产方针”。设立复兴金库,把有限的原料、资金、外汇等分配给煤炭、钢铁等重点基础工业;同时,还对重点工业实行价格补贴和低利息贷款的保护政策。这些措施保证了基础工业和交通部门的迅速恢复,并带动和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②实行“充分保护农业利益”的方针。发展粮食生产,稳定人民生活。

1946-1955年10年中,9年维持增产记录,全国基本上实现了稻米自给。

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也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复兴。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冷战的开始,新中国成立以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美国变削弱日本政策为扶持日本政策,放宽对日本的限制,支持日本复兴经济,重整军备。美国政府减免了日本的战争赔款,并向日本提供了21.28亿美元的资金,还派美国银行家约瑟夫·道奇对日本经济予以整顿。

朝鲜战争的爆发又进一步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恢复。战争期间,日本从美国得到了23.7亿美元的特需收入,大量美军的军需订货,活跃了日本工矿企业的生产,到1951年日本工矿企业的生产就超过了战前水平,达到114.4%,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也迅速发展。到195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达240亿美元,是战前的13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69美元,是战前的105%。除了对外贸易一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

(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

经过10年的经济恢复,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虽然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已达269美元,但同西方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位居第34位,仅为美国的6%,西德的56%,有“穷日本”之称。为此,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高速发展计划,从而使日本经济开始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1955-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0.1%。1969-1973年,年均增长率为9.4%。从1955-1973年的18年间,日本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9.8%。196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英、法,1968年赶上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的工业生产名列世界前茅,产业结构实现了高级化,农业实现了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73年至1980年受中东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进入了低速发展时期,年均增长率降为4%,但同期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是最快的。1975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32.2%,1990年则达到美国的60%,占世界的1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75年的8730美元提高到1990年的25055美元。1987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名列第一。1985年底,日本成了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国外净资产达1300亿美元,而美国在同年的负债额达到1074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的腾飞被人们称作“20世纪的经济奇迹”。其原因是:

(1)日本有战前和战后的经济基础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就开始了工业革命,国内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在战争时期又大力发展了重化工业。二战中,日本经济虽然受到损失,但生产设备能力并未下降,且它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熟练工人及其经营管理、生产经验基本上都保存了下来。这为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也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①战后40多年的国际和平环境,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机,使日本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开支,避免了军队供给、武器装备和军火工业等巨大资金消费。战前日本军费开支占财政收支的44.8%,战后仅占7%左右,而同期美、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费开支占财政收入的20%~40%。日本把更多的财力投资在了经济建设之中。

②美国对日本实行了特殊的扶植政策,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为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冷战开始后,美国将日本纳入其远东的反共体系,大力扶植日本。到1951年6月,美国援助日本的金额累计达30亿美元。美国还开展了对日本的无保留技术转让,并向日本开放本国市场。

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庞大的军需也大大帮助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统计,1950-1977年日本的“特需”收入累计达107.8亿美元。

④大量进口价格低廉的原料、能源使资源小国日本的经济迅猛发展。战后日本既是世界最大的资源进口国,又是以“加工贸易之国”著称的最大的贸易出口国,日本为此赚取了进出口贸易巨大的“剪刀差”利润。以石油价格为例,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前每桶石油价格只有二三美元,战争爆发后每桶石油才涨到12美元。低廉的石油价格使日本经济极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