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拥有一支强大的向现代化迈进的军队
军事力量是构成国家实力诸要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军事手段也是各国推行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传统手段。而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高科技已经广泛运用到军事领域之中,因此,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在国际斗争和较量中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百万军队的军事大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诞生以来,在不同时期立下过赫赫战功。在新的历史时期,正不断地加强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现在已发展成为包括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和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诸兵种合成军队,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加强,并建立起完整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体系。中国不仅能独立研制各种型号的坦克、大炮、飞机、舰艇以及科学试验卫星、通讯卫星、侦察卫星等各类人造卫星,还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并具有远程运载能力,是世界上五个公认的核国家之一。
当然,中国的军事力量从总体上看位居世界前列,但中国军费很有限。1997年中国军费开支为805亿人民币,按美元汇率计算,不到100亿美元,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都很低,直到2004年预算也仅200亿美元左右。而美国2004财年国防预算为4017亿美元,加上追加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费用870亿美元,总额高达488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军费也有所增加。2008年中国军费比上年实际增加10%,达到527.29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而美国仍以5362亿美元军费高居榜首。中国虽位居第二,但527.29亿美元的支出与美国相比仍有极大差距。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不可能也不会去与其他大国攀比军费的高低,中国军队现代化的道路在于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同时,中国军队还将依然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以提高军政素质、精简机构来弥补军费的相对不足。
(4)中国历史悠久、上下同心,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曾创造过灿烂辉煌文化的东方文明大国,自从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就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完全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中国作为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不仅表现在中国人民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就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从来不看超级大国的脸色行事;而且还突出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走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制度上。特别是后者,既使中国成功地挣脱了僵化陈旧的苏联模式,又避免了照搬西方经验做西方大国附庸的悲剧。这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的根本标志,是中国作为多极世界中一极的政治分量之所在。另外,中国作为政治大国,还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成熟,中国人民对内对外的政治自信心,中国领导人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斗争勇气、胆识和政治意志,是形成中国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因素。
总之,中国的大国地位绝对不是谁对我们的恩赐,而是中国日益强大的结果,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的结果。
(二)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末,一位西方国际问题专家评论中国的国际地位时指出:“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崛起是迅速的、史无前例的。所谓‘迅速’,是指中国在短短三十年内已在国际体系中心战略平衡中成为一个重要角色,且为世界所公认。所谓‘史无前例’,是指中国是获得这种地位的唯一发展中国家。”这位专家还指出:“拥护中国的人趋于夸大中国的力量;而敌视中国的人则有意贬低中国的力量。”不管是夸大还是贬低中国的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占据着相当重要地位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中国在国际战略平衡中居于特殊地位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就以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长期以来,新中国既没有因美国的孤立、威胁、封锁而动摇维护国家独立主权的决心,也没有因同苏联结盟而丧失自己的独立自主性,而是在两大阵营的尖锐对抗中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并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被超级大国认为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正是中国国际战略力量的重要标志。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更是表明,在许多问题上,美国仍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和配合。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联合国的职能机构安理会拥有最后否决权,美国也不可能无视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中国是一个军事大国,美国在许多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这说明中国在国际战略平衡中居于特殊的地位。
1997年,以江****访美为契机,大国关系经历着深层次的调整,中国在国际战略平衡中的作用愈益彰显。10月29日,江****在华盛顿会晤美国总统克林顿;11月1-2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西伯利亚会晤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1月9-11日,叶利钦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11月11日,****总理赴东京会晤桥本龙太郎。
1998年6月25-7月1日,克林顿访问中国。西方分析家认为,这一系列大国首脑互访的轴心明显是北京,而促使出现频繁高层外交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国力日益增强。它象征着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大大提高了。在亚太地区起主导作用的中美俄日四边关系中,日美强化同盟关系明显含有针对中国的意图,而受到西方冷落的俄罗斯转而与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此种伙伴关系明确宣布不针对第三方,但在大国关系中所起的战略平衡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从过去的2008年看,国际环境极为复杂:首先,围绕未来国际秩序和反恐斗争方向的矛盾加剧。伊拉克战争的发动及其后续复杂局面发人深省,教训深刻。多数国家主张加强多边合作,维护联合国作用,和平解决问题。事实证明,单边主义和黩武政策只会引发更多的问题。第二,国际安全形势更加错综纷繁。中东和平进程几经波折,全球恐怖主义活动猖獗,非传统安全的挑战日趋严峻。第三,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欧盟一体化建设和东亚合作又有进展。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但一些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南北差距继续拉大,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面临更大挑战。这些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考验着在国际舞台上逐渐成熟起来的这位“东方舞者”。
然而,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却不少:中美关系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领导人加强了交往和对话,胡****主席与布什总统两次会晤以及******总理对美国的正式访问取得了重要成果,就充实和拓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在中欧关系上,中国首次公布《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指出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总体发展良好并日趋成熟,已步入全面健康发展的轨道,并表示希望加强同欧盟的全面合作,推动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中印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双方发表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在对日关系上,中国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推动中日多领域合作稳步发展;中朝传统友谊进一步巩固;中韩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的传统友谊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得到加强,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上海合作组织的组织机构不断完善,《莫斯科宣言》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等重要文件的签署,标志着该组织已进入以务实合作为中心的新时期。除了这些成就外,在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等国际热点问题上,中国坚持多边原则,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令世界刮目相看。
美国《外交》杂志这样评价:在朝鲜核问题上前所未有的积极动作表明,中国已经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最近几年,中国在处理地区和全球事务方面增加了建设性,减少了对抗性,在对外交往中表现得更加成熟自信。
(2)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是人所共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事业的伟大贡献,它经受了40多年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而且是它的模范执行者和捍卫者。正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同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各国发展了贸易、经济、文化科技和人员互访等各方面的关系。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也就更为提高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同时,中国还是维护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在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发展、稳定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既定方针。1997年4月24日,中、俄、哈、吉、塔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该协定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安全观,即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最大限度地减少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活动,增强透明度,加强友好往来,建立睦邻友好的边界,从而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安全。这无疑是中国对世界和平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3)中国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和裁军谈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向世界有争端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缓和冲突、维护和平的行动的总称,是联合国多边军事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大战的威胁大大减弱,然而局部冲突却骤然增多。因此,人们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作用寄予厚望。但是,由于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和界定,各国在这一方面存在着分歧。在这种情况下,1993年9月,中国副总理兼外长******在第48届联大上就发言,就维和行动问题阐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他指出,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支持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裁军、全球发展、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所作的积极努力,支持在《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和加强联合国在预防外交、建立和维持和平方面的建设性作用。同时,我们不赞成滥用联合国的名义动辄搞制裁和使用武力。不能把人道主义的援助变成军事行动,不能用扩大战争的手段去制止战争。另外,考虑到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在人力、财力、物力诸方面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和提高维和行动的效益是非常必要的。此后,我国代表又多次在联大有关委员会会议上阐述了国际维和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这一切为联合国维和行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一切爱好和平人士的赞赏与欢迎。中国不但表明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则立场,而且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国参与维和的成员常常以极具成效的工作,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誉。
中国不但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而且积极参与联合国裁军谈判。自80年代以来,中国专家先后参加了联合国秘书长关于常规裁军问题、海军裁军问题、无核区问题、军事研究与发展问题、安全概念问题、联合国在核查领域的作用问题、外太空建立信任措施问题、军事资源转民用以及保护环境问题等专家研究小组的活动,为撰写有关报告做出了贡献。中国还分别于1987年和1992年与联合国合作,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了三次国际裁军讨论会。中国政府多次阐述对裁军和军控问题的原则立场。不仅如此,中国还主动采取了许多实际裁军行动。1986年3月,中国宣布不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我国在80年代单方面宣布裁军100万人。1997年党的十五大宣布裁军50万。2003年9月1日,中央军委主席江****在出席国防科学技术大学50周年庆典时庄严宣告,将在“九五”期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2005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再裁减员额20万。中国以实际行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共裁军150万人。此次解放军在现有总员额250万人的基础上再裁减20万人,将使军队总员额减至230万人。专家指出,新军事变革对军队规模的要求是合理、适度、够用,解放军230万人的规模将更加符合这一要求。专家还指出,从世界范围内看,各国国防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都在2%至4%左右,而中国只占约1.5%。以2008年为例,中国国防开支为4177.69亿元人民币,约合527.29亿美元,只相当于美国的10%左右。此次裁军后,如何将有限的军费发挥最大效益,是中国军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4)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尤其是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已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展望21世纪,我们对中国的前途充满自信。21世纪的中国,必将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繁荣的中国,必将是一个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中国。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正是对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充分认识和把握,确立中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的目标,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健康发展,是中国的既定目标。中国一向认为,“多极比单极好,多极对世界和平有利,不能想象拥有约200个国家,50多亿人口的世界由一个国家来领导。”为此,中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明确中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坐标,制定新世纪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