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8000400000054

第54章 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3)

(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政权模式

发展中国家政治体制复杂多样,并随着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动。其基本政权模式有六种类型。

(1)议会共和制

即以议会为国家政治的中心,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向议会负责。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有印度、新加坡、土耳其、津巴布韦、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米尼加联邦以及苏里南等。

(2)总统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力。拉美的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及委内瑞拉等,亚洲的菲律宾、孟加拉、斯里兰卡、叙利亚及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等,非洲的埃及、******、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喀麦隆、肯尼亚、赞比亚及马拉维等均实行这种体制。

(3)君主制

君主制又分议会君主制、绝对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在议会君主制中,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向议会负责,作为国家元首的君主不掌握实权,国家的行政权由内阁掌握。实行这种政体的国家有泰国、马来西亚及西萨摩亚等,一些英联邦国家如毛里求斯、牙买加等以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也带有议会君主制色彩。在绝对君主制中,君主拥有国家全部的最高权力。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有:沙特阿拉伯与阿曼等。二元君主制指君主为国家元首,议会为立法机构,内阁向君主或同时向议会负责,君主的权力虽受宪法及议会限制,但国家实权掌握在君主手中。实行这种政体的国家有:尼泊尔、不丹、约旦、科威特、巴林、卡特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摩纳哥、斯威士兰及汤加等。

(4)军人政权

国家权力由军人领袖控制。军人通过发动政变推翻文官政府,建立军人政府或最高军事委员会机构,掌握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多数军人政权禁止政党活动,停止实施以前宪法。战后拉丁美洲有一半以上国家建立过军人政权,其中军人政权执政11年以上的有巴西、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等。在非洲,先后有28个国家战后建立过军人政权,20世纪50年代的埃及、苏丹,60年代的扎伊尔、贝宁、尼日利亚、加纳等国都出现过军人政权,此后军人政权更像雨后春笋般在非洲蔓延。在亚洲,有一半国家曾建立军人政权,其中突出的有菲律宾、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5)********制

伊朗******共和国实行这种政体。伊朗1979年宪法规定,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由公民投票直接选举产生,负责实施宪法、签署议会或经公民投票作出的决议,提出总理人选。但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不是总统,而是宗教“领袖”。该“领袖”由绝大多数人民公认并能接受一位宗教首领来担负,如无合适人选,则由专家会议推选3~5名宗教人士组成领袖委员会主持国家事务。领袖或领袖委员会统帅全国武装力量,任免三军高级指挥官和革命卫队司令,签署总统任职书,甚至罢免总统,有权决定宣战、停火和大赦等。

(6)党政合一制

即通过宪法或法律把执政党确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部分非洲及亚洲民族主义国家,如前扎伊尔、********、加蓬、莫桑比克等国实行这种政体。前扎伊尔宪法规定,人民革命运动党的主席是法定的共和国总统。

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成就与问题

战后5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第一,政治上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时期被压迫的地位,获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成为国际舞台上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第二,选择和实行了比原有的政治制度更进步的政治制度,并逐步找到了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道路。第三,集权体制正逐渐转为民主体制,政治参与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第四,一些国家实行了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正在形成。第五,实行独立、和平、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仍然艰难,道路曲折。

从外部来看,一是许多国家独立后所采取的国体和政体深受原殖民国家影响,并不适合本国的国情;二是冷战时期,发展中国家是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对象,它们把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必然会制约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三是冷战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苏联东欧地区的民主化浪潮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非洲国家构成严重冲击,再加上西方国家竭力兜售自己的民主价值观,鼓吹多党民主,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产生着深刻影响。

从发展中国家内部看,一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独立后选择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原传统势力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二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多民族国家,殖民主义埋下的祸根难以铲除,加上有关政府的民族政策不当以致引起冲突;三是发展中国家多种宗教、多种教派共存,教义教规乃至教徒的生活方式不同,矛盾难免,甚至引发战争。目前,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一)民族分离主义

(1)民族分离主义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的原因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发展中国家民族构成非常复杂,人种繁多,语言系属多样,宗教信仰不同,再加上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形成的差异,使得********异常尖锐复杂,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冲突,甚至战争。冷战时期,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西方国家推行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以及后来的民族独立国家发生的民族利益矛盾,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世界其他国家产生的民族利益的矛盾。冷战结束以后,民族问题更加突出,民族主义浪潮在全球汹涌掀起。发展中国家在这次民族分离主义浪潮中受到的冲击最大。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以民族自决权原则及“一国一族论”为其理论依据,致使不少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动荡、经济危机,传统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的维护国家主权等准则也面临着严重挑战。

民族分离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①由来已久的民族隔阂与冲突、近代殖民侵略和统治、昔日大国的强权政治,是发展中国家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的历史根源。

②冷战的结束和世界格局的转换,成为发展中国家民族分离主义浪潮爆发的国际大背景。冷战的结束,使意识形态的制衡作用和对********的国际约束机制瓦解,东、西方国家内部的凝聚力明显下降,民族自我意识加强,昔日被两极对抗所抑制和掩盖的********、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从“休克状态”中复苏。在苏东国家,一批以民族主义势力为背景的政党、团体崛起和得势,使这些国家内部的民族分离主义、利己主义、排外主义恶性膨胀,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以对往日意识形态约束和政治高压的历史反动的极端形式迅速爆发,并利用国际政治格局重组之际世界战略力量的暂时失衡和部分地区权力真空的显现,出现了全球范围内某种程度上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发展中国家民族问题原本就极其复杂,在这种国际转换的大背景下,受到的冲击就更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了空前的民族大仇杀,民族大迁移,各民族之间的武装冲突接连不断。政局不稳,经济发展停滞,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

③苏联、东欧等国家民族政策的长期失误,导致了积累的********的激化,引发了社会****,再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支持与利用,使这次民族分离主义浪潮从苏东国家开始,迅速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蔓延。

总之,民族分离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除上述原因外,最根本的还在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导致了全球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的加剧,民族的不满情绪不断高涨,既有保护财富的民族主义意图,又有抵制外来人的侵入和种族歧视的民族主义,还有少数民族抵制来自主体民族同化压力的民族主义。使得主体民族进行的文化统一和同化的努力越是加强,少数民族的抵制越是增强,从而促使少数民族对主体民族采取分离主义运动。再加上西方国家推行的“文化多元主义”,使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有了“合理的依据”,促使民族认同感上升,取代了国家统一的意识,事实上成为发展中国家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兴起的思想基础。

(2)民族分离主义的特点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在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①以民族分离主义为特征的国家裂变。前南斯拉夫分裂为5个国家、原苏联分裂为15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两个国家。这些国家原来实行的是联邦制的多民族国家,在激烈的政治****中,民族分离主义势力乘机挑起族际冲突,造成国家分裂。很多国际问题专家甚至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可能从目前约200个分裂为500个国家。

②跨国的“泛”字号民族主义“东山再起”。目前比较活跃的主要有泛突厥主义、泛******主义、泛斯拉夫主义。其中最突出的是中亚地区以土耳其为源头的泛突厥主义。近几年还出现了泛匈牙利主义、泛哈萨克主义、泛蒙古主义等民族极端主义思潮。在相关地区成为一种新的不稳定因素。

③********、民族冲突和宗教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使民族问题更加复杂。

最典型的宗教民族主义就是******原教旨主义。

从以上的特点可以看出,民族分离主义浪潮违背了社会和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股逆流。几千年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将进一步推动各民族间的接近、联系和融合,这已经成为当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民族分离主义必将造成民族关系史上的一次大倒退,也是对二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中民族自决权的歪曲与否定。“民族自决”绝不是民族分裂,民族自决是指各民族自己决定其政治地位。在不存在严重民族压迫的情况下,民族自决丝毫不反对各民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共同的国家。若每个民族都建立一个国家,那么世界上将出现2500多个国家,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从长远利益考虑,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同其他民族共同组成国家的道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二)************

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是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它使人们相信有一种神秘的境界和力量在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宗教的世界观是“颠倒了的世界观”,它对人类的历史、文化、哲学、政治、语言、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巨大影响。

由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多种宗教与多种教派共存的现象,宗教冲突就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展中国家不仅存在着佛教、基督教(包括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和******教世界三大宗教,而且还存在着犹太教、印度教和锡克教。各宗教之间教派林立,使宗教矛盾难以避免,尤其是******原教旨主义,严重影响着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稳定与发展,******原教旨主义也因此成为令世人关注的世界问题。

******原教旨主义主张遵守******教的基本教义,并用它来规范和约束******世界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政治上主张建立******政权,依靠国家政权来实现******教的统治;社会生活方面,主张全盘******化,反对世俗化和西方化。随着20世纪70年代伊朗“******革命”的胜利,******原教旨主义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起来,1993年在伊朗首都还举行了******原教旨主义的“统一行动”会议,******运动已经出现了国际联合的趋势。

尽管******运动有加强******国家的团结、打击西方势力的积极一面,但全世界人却对它忧虑重重,原因有三:

①******宗教极端主义的恐怖活动,直接威胁着有关国家的政治稳定和人民生命安全。特别是******原教旨主义在反抗西方方面不分青红皂白,在世界各地制造恐怖事件,大伤无辜。最突出的表现为2000年9月11日对美国世贸大楼的袭击事件,造成几千人死亡,上万人受伤的恐怖惨剧,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②******原教旨主义主张建立********的神权政治国家,完全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如“哈马斯运动”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分歧,就集中表现在是建立世俗政权还是神权政治,是政教分离还是********问题上。这种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中东的和平进程;③某些国家的******原教旨主义正力图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掌握国家政权,使这些国家的政治发展受到了严峻考验。

(三)政局稳定与发展问题

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建设无法进行;政府也不能将全部精力集中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人民更无法投入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中来。只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才有保障。

冷战时期,发展中国家军事政变频繁发生,造成政局不稳。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在民主运动思潮的影响下,各国出现了进步与反动、革新与保守两股势力的激烈较量,加上发达国家将民主制度强加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甚至引发了内乱。政治动荡必然影响经济发展,而经济的落后又必然加剧政治的动荡。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必须善于观察形势,及时处理一些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政局稳定,才能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