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所熟知的哲理寓言故事中,“捡芝麻丢西瓜”的典故和“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是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但是,这些故事在博得一笑之时,体现出来的哲理是什么,又有多少人遵循了其中的规律呢?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却是少有人思考的。
耶稣说:“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如果赔上了自己的灵魂,对他有什么益处?”是的,人生的际遇有轻有重,人们若拿捏不当,就容易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同时还有:“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三国时的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三败三气,不止赔了夫人折了兵,更赔上自己的性命。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可因小失大,不可为了小义而失大义。
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圣经》以它流传了几百年的智慧向我们道出了生活的真谛。青少年一定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因为小得而误了大好前途。
贪小便宜易吃大亏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纵使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吸取教训,变得越来越聪明能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小失大的事情还是不断发生。有许多人都会因为贪图近利而得不偿失;有的人则是因只顾眼前,思虑不到未来,而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春秋时期,晋国南面有两个姬姓小国,一个叫虢,一个叫虞。这两个小国关系很好,在政治上也是互相支持。但虢国国君常派兵在晋国边界闹事,晋献公一直想讨伐虢国,由于虢国国君很警惕,在两国边境陈设重兵,晋献公一时没有办法。
一天,晋献公与大臣谈论此事。众人都说:“虢国军队正面难以攻击,只有从背后偷袭才能奏效。”但是如此非要经过虞国,而虞国与虢国同姓相亲,关系很好,如何肯放晋国兵马过境?
这时一个大臣献策说:“臣听说虞国国君贪宝,请大王将国宝千里马和玉璧交给臣下,臣下出使虞国,一定能向虞国借道。”晋献公一听就急了:“祖宗传下的国宝,如何能轻易送给他人。”这位大臣就告诉晋献公:“国宝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国,灭掉了虢国,虞国还能独存吗?到时候,国宝还不是照样回归晋国国库吗!”
晋献公听了大喜过望,立即派遣使者出访虞国。晋献公赠给虞国国王很多宝物与骏马,要求虞国国君让晋国军队通过虞国,而能顺利攻打虢国。虞国有一位大臣极力反对借路给晋国。他说:“我国与虢国关系十分密切,如果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灭亡的同时也将是我国灭亡之日。请陛下绝对不要接受晋国的礼物。”
但是受到耀眼的宝石和美丽的骏马所蒙蔽的国王不听大臣的忠告,而借道给晋国。结果正如同大臣所猜测的,晋军在灭了虢之后,回程便攻破虞国,宝物和骏马当然又物归原主了。
虞国国王受到眼前利益的诱惑而不顾无穷的后患,终致亡国。对于这种“丢西瓜捡芝麻”的举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常见的。人如果有时候过于斤斤计较,机关算尽,或者自以为聪明,往往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一个“贪”让人们吃尽了苦头,它是万恶之源,世人为了贪求财富、名声、美色……往往蒙蔽了自己的良知与智慧,造下种种恶事,最终不免承受其苦果。
其实,我们的生活有时候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点轻微的晃动就会导致整体系统的崩溃。或许只是一件产品不合格,就导致了工厂的倒闭,这绝对不是天方夜谭。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人因贪小便宜而中了坏人设下的“丢地捡”、“抛砖引玉”等圈套,不仅没有得到任何便宜,反而损失了自己的钱财。正所谓“抓了芝麻,漏了西瓜”,贪小便宜往往会吃大亏。
莫被蝇头小利诱惑,从大处着眼
在生活中,得与失是交替出现的,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着得与失之间的取舍。过分计较得失,常常是得不偿失。斤斤计较的“外套”不仅将会捆住你,让你在该出手时畏首畏尾不敢跨步,在小利面前甘于俯首,最终使人处于难堪之地,处于孤家寡人的境地,甚至于丢失饭碗,断送大好前程。生活中、职场上,一旦套上“过分计较”这件外套,将成为被鄙夷的人,人事关系、朋友圈将会越来越小,人生道路势必越走越窄。因小失大,悔之晚矣!《韩非子》中有一句话:“顾小利则大利之残。”如果不想让自己身处这种孤立无援的绝境,就需要我们做周密的考虑,权衡利弊,处理好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切忌草率从事,以免因小失大。
有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年轻的钢琴家,问他如此年轻就获得这么大的成就,是不是有什么成功的秘诀。他回答说:“有意地疏忽”。他的解释是:“最初,我要浪费很多时间做很多的事,早餐后,回到房间,整理床铺打扫房间和其他各种事情,然后才去练琴。我发现进步要比我想象中的慢,于是我逆转行事,在练好琴以前,我故意忽略任何其他的事情,果然进步的速度得到了提高。”也许很多人看到这里,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其实,道理很简单,当人们被许多小事所困扰的时候,那么必将会使其远大的抱负系上沉重的包袱。
生活中,我们总是面临着各种选择,人们会利用各种方法选择出正确的。难的是在面临两个或多个正确的选择时,挑战就会出现,因为浮在表面上的那个选择,往往让人们一眼就能发现,而且比较容易实现;而更好的选择又隐藏得较深,发现它和实现它又往往要费一些周折。但是,大多数人都容易被显而易见的利益所诱惑,放弃了更深层次的追求。“捡芝麻丢西瓜”这个典故的实质意义所在:人容易被小利所诱惑而放弃长远的利益,不懂得从大处着眼。
当然,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即使取得成功也是一时的。在动物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居于食物链顶端的狮子、猎豹等在捕猎时,选中一个目标便锲而不舍地一直追下去,在追捕的途中,即使有其他更近的猎物,它们仍视而不见、心无旁骛,这是它们捕猎成功率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成功者大多都有优良的品质,其中最显著的便是他们任何时候都坚持守信、遵约的美德,坚持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严以律己的操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注重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们不会被一些蝇头小利所诱惑,只是不断以其热情激发周围的人,朝着已经锁定的目标去努力。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只要生命中有着远大的目标和切实的计划,纵然遥不可及,但它仍是人生的大事,会产生一股催人奋进的动力和勇气,促使你朝着远大的目标心无旁骛地勇往直前。若盯着蝇头小利,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做生意、做事情、做人都是如此。凡事从大处着眼,只盯着鼻子前面这点小利,没有远见,最终会因小失大,成不了气候。做人做事,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不要因小失大。
人生即是如此:不舍去旧的,就难以获得新的;不舍去固有的,就难以获得未有的;不舍小就难以得大;不舍去已然知晓的,就难以获知未知的。关键就在于:于大处着眼,懂得放弃与妥协,抓住大事不放,不为小事困扰,敢于为大目标舍弃和牺牲小目标,不过于在意“蝇头小利”。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小而取大,舍身而取义,才是人生的真正目标!过于在乎小利,必将失去大谋。青少年们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从这里望去,远处一片狼藉,但从那里望过去,远处却是一片姹紫嫣红。
人人都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但其实,幸福快乐并不是指事情本身,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心态。要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青少年就必需勇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从全新角度去看问题,分析和解决困难。如此,你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你的见解才能如“滔滔黄河水绵绵不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