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所述是王阳明先生47岁那年的四月至48岁那年的五月,一年间王阳明先生的讲学和事迹。这一时期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但其论说却是阳明学说里面颇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古本大学》和《传习录》是阳明学的代表性典籍,《朱子晚年定论》是论难的焦点。虽然以上三本书籍并非都是发端于这一年,但是它们都在此时相继发表,因此应当看做此时时机已经成熟。
正德十三年(1518)四月,王阳明返回京师,并着意建立学校。
王阳明认为所谓的民风不善,主要是由于教化未明而引起的。这个时候四方盗贼之患刚刚被平息不久,民困也渐次平息,与之相应的移风易俗之事,虽未能一一尽举,姑且就选择其中浅近易行的,开导训诲。王阳明先后颁发数道告谕,分发到南、赣所属各县父老子弟手中,互相告戒勉励,命令兴立社学,延师教子,歌诗习礼。在出入街道的时候,如果有长官或者学者出现,其他的人都要拱立为敬。王阳明先生或赞赏训诱之。时而久之,市民都知道了冠服礼法,辖内朝夕歌声,达于委巷,雍雍然出现以礼让为美德的大好局面。
五月,王阳明上奏设和平县。
六月,王阳明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荫子锦衣卫,世袭百户。
期间王阳明再次辞免,皇帝不允。
王阳明先生为了天下苍生多次出入贼寇营垒,根本没有空暇过安稳无虞的日子,其门人薛侃、欧阳德、梁焯、何廷仁、黄弘纲、薛俊、杨骥、郭治、周仲皆讲聚不散。至此时王阳明凯旋,休养兵士,才始得专意于朋友间的交往,日日与友人切磋讨论《大学》的本旨,领悟入道的途径。
曾记得王阳明在龙场驿时,怀疑朱子的《大学章句》并非最本旨的涵义,于是手录古本,伏读精思,方始信圣人之学原本是那般地简易明白。其书只有一篇,原无经传之分。格致本于诚意,原无缺传可补。以诚意为主,而为致知格物之功,故不必增一敬字。以良知指示至善之本体,故不必假于见闻。至是录刻成书,在旁边添加注释进行解释,还给刻本亲自写了绪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传于日本的《古本大学》如今藏于京都府厅,其他亦有数种版本流传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