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是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心理现象之一,如果脾气不好,就容易愤怒。愤怒是人类的基本情绪,常常在个体的愿望不能实现或行动持续受到挫折时产生。对于外向型的人来说,其愤怒总是通过表情、动作、言语表现出来,如暴跳如雷、乱摔东西,甚至打人、伤人等;而对于内向型的人来说,一般则表现为缄口无言,怒目相向。
愤怒会干扰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沟通,阻碍和谐感情的交流,甚至危及个人前途。从病理学角度看,则不利于身体健康,引起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精神衰弱等病症。
想要战胜愤怒,先要找原因
愤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状态,客观地说,愤怒并不全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在特殊的情况下,愤怒表现为正义感的宣泄,但更多的是,愤怒行为是人们在心理正常情况下不愿采取的,是与个人愿望不一致的行为方式。那么,引起愤怒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父母长期的溺爱。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很容易满足,而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其任性的脾气往往得不到必要的限制。
第二,源于青少年产生的“成人感”。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努力在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要以独立人格出现;而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面对这种矛盾和困惑,他们常常会处在焦虑的情绪中,有时甚至产生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而这种情绪波动在父母面前更易发作。所以,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经常会脾气暴躁、容易愤怒,甚至会对父母、亲友或教师有侵犯性的言行。
第三,疲劳也能使人发怒。如果人长时间地处于劳动状态很容易使脾气变得暴躁。青少年们面对学校、家庭、社会给予的无形压力,常常感觉疲劳,随之就会出现急躁情绪,接着便转化为愤怒。
第四,错误的认知。青少年认为发怒可以威胁他人,发怒可以抵挡责难,发怒可以推卸责任,发怒可以逃避努力,发怒可以满足愿望……不正确的认知使其变得简单、幼稚,稍不如意便怒气冲天,事后却后悔不迭。正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所言:“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第五,不良社会风气。由于青少年受现在社会上武打片、凶杀片等精神产品的污染,以及看不惯的社会事件增多等等都可能成为青少年愤怒情绪滋生的诱因。
想方设法地控制自己的愤怒
刘雷一个初三年级的男生。他妈妈有心脏病和严重的癫痫病,而且经常犯病。犯病的时候,想哭就哭,想骂就骂,发起脾气什么都摔。他爸爸为了减少他妈妈犯病的次数就哄着她,对她的态度特别好。但是,爸爸对刘雷的态度截然相反,要求特别严厉,态度特别粗暴,不能容忍他有一点儿差错,动不动就打他,而妈妈又处处护着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不怕爸爸了,脾气也变得特别不好,稍不如意就火冒三丈,脾气上来时,什么都不怕。在家里,什么事都得顺着他,否则他就乱摔东西;在学校也是如此,刘雷几乎每天都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学发生矛盾冲突,轻则恶语相加,吵得面红耳赤,重则大打出手,拳脚相加。
刘雷这种就属于典型的愤怒,不仅伤了自己也伤害了家人。
看来,愤怒所引起的后果还真的非常严重,那么,青少年该如何战胜自己的愤怒呢?
第一,减少对脑的刺激。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可使人产生愤怒,如遇到这种情况要尽量躲开,或暂时回避一下以免使矛盾激化。
第二,转移刺激法。人在发怒时,大脑皮层有一个较强烈的兴奋中心,如果这时我们转移一下目标,即在大脑皮层建立另一个兴奋中心以便减弱或抵消原发兴奋中心。比如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报纸等,怒气往往就会烟消云散。
第三,释放法。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经常会与他人产生一些矛盾或意见,这很容易使人发怒。如果青少年自己把心中的不满或意见坦率地讲出来,既可泄怒,又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同学间的团结,或者讲给自己信得过的朋友,也可到安慰。
第四,意识控制法。人在发怒时是很容易失去理智的。意识控制法就需要青少年拥有很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尽量杜绝或减低发怒时的情绪反应。它的表现形式是以内部语言或文字来协助的。比如有的人在自己的床头或者课桌旁贴上“息怒”的字样,当遇到发怒的事情时,一看到“息怒”二字便会冷静下来。
第五,平心静气法。首先降低声音,继而放慢语速,最后胸部向前挺直。降低声音,是因为声音对自身的感情将产生催化作用,从而使已经冲动起来的情绪更为强烈,造成不应有的后果。放慢语速则是因为个人感情一旦掺入,语速就会随之变快,带来与说话声音高,容易引起冲动。胸部向前挺直则是因为情绪激动、语调激烈的人通常都是胸前倾,一旦胸部挺直,就会淡化冲动紧张的气氛;而当身体前倾时,就会使自己的脸接近对方,这种讲话姿态将人为地造成紧张局面,这样会更增加怒气。
第六,理性升华法。当冲突发生时,在内心估计一个后果,想一下自己的责任,将自己升华到一个有理智、有豁达气度的人,就一定能控制住自己的心境,缓解紧张的气氛。“忍得一时气,才能免得百日忧”,合理的让步不仅对事情有大有益处,也会赢得别人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