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发生在西班牙东部小城埃尔切的焚烧中国鞋的事件,让在欧洲的温州人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如今,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一事件,可以对中国人,尤其是温州人在欧洲以及海外其他国家的打拼与遭到的非议会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烧鞋事件的受害人名叫陈九松。当时陈的店铺刚刚在西班牙鞋都埃尔切城开起来。但不幸的是,就在这个时期,当地反对华商的行动开始日渐激烈了。2004年9月16日下午,当地警察通知中国鞋商,将有反对华商的游行。之后,近千名西班牙鞋商和制鞋工人涌进温州鞋商聚集的“中国鞋城”游行示威,抗议温州鞋砸了他们的饭碗。
接到通知后,当地的中国鞋铺纷纷提前关门。但陈九松当天刚好有来自中国及意大利的16个货柜的货要进仓库,当货车抵达仓库的时候,情绪激昂的游行队伍不期而至。原本只是喊口号、举抗议标语的游行队伍看到中国货物,立刻骚动起来。迅速地,游行者争抢上前,将这一个个装满鞋的货柜砸烂、焚烧、哄抢。随即不知道谁点燃了鞋子,大火迅速引燃了整个仓库,所有货物被付之一炬。而事发现场的西班牙警察却无动于衷。
实际上,中国的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等小商品进入西班牙是2000年前后的事情,但中国商人在那里发展得非常不错。在欧洲,西班牙不算是特别发达的国家,其工业基础和发达程度远不如德国、法国、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在去西班牙经商的风潮带动下,很多原来在匈牙利、意大利等国经商的中国人(主要为温州人)也转入了西班牙。在西班牙,主要由温州人组成的华商有3个集中点,多数经营日用小商品、服装和鞋子等。首都马德里华人最多,大约有3万~5万人。马德里有两大中国商品集散地,分别为弗恩拉布拉达仓库区和市中心的拉瓦别斯地区中国街。拉瓦别斯以前是有名的吸毒区,现在发展成为华侨华人贸易批发区,有大小中国服装批发店约300多家,小商品店3000多家,总值逾50亿元人民币。
而弗恩拉布拉达则与巴黎北郊的奥比维利耶市相仿,它位于马德里西南地区,离首都约20多公里。原先,弗恩拉布拉达是一片工业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当地工业的萧条,其他一些商人开始进驻此地。最初,有一些来自温州的华人批发商来到了弗恩拉布拉达区,使得当地的商业功能迅速改变。然后,越来越多的温州人开始抢占此地,使得这里成为西班牙的一大中国人经商聚集区。
落户弗恩拉布拉达的温州人开办的公司一般占地在1000~3000平方米,大的甚至达到上万平方米。主要也都是经营来自中国的各种小百货和服装等。由于华商的大量进驻,弗恩拉布拉达如今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区和批发中心。不过,由于市场扩张,便有一些嘈杂,也的确影响到了当地一些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导致他们对华商的不满。
这样的情况同样也在埃尔切发生了,而且由于历史的原因,情况变得更糟。在工业发展不是很强大的西班牙,制鞋业也是其重要的传统工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西班牙是继意大利之后欧洲第二大鞋业生产国和出口国。西班牙一度有2300家制鞋企业,职工4.5万人。而有20万人口的埃尔切是西班牙的制鞋和鞋类贸易的中心。
众所周知,温州是中国皮鞋生产的大本营之一,温州鞋也是很早就来到了埃尔切,当时往往是由第三方来代理。这时候无论是鞋商还是当地人,双方还都相安无事。但是后来,部分温州人加入进来,他们拿到的是温州鞋厂的直接代理,并且开始自己在埃尔切设立摊位。
温州鞋的价格优势立即更突出地显露了出来,从而让温州鞋可以更大规模进入。
这还并没有结束。当地人很快便注意到,更多的温州人开始在他们的地盘上装修店面。温州商人继续大举进入。一时间,街头满是中国人的招牌。温州商人到来之后,很快便将当地商铺租金炒作起来,租金在很短时间内上涨了一倍甚至两倍,令对手难以跟进。实际上,很多温州人是欠着中国鞋厂的钱进入埃尔切的,因为他们是温州本地人,能够得到那些温州鞋厂的信任,往往可以一下子赊账进口价值数亿元的鞋,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向外销售,这让当地人一下子失去了信心。
据称仅在2003年,中国向西班牙出口鞋子6190万双,等于西班牙全年销售量的47%。而就在1999—2003年这短短4年间,西班牙进口的中国鞋子数目整整增加了108.15%。其中相当部分都来自温州的鞋厂。
让当地人感到恐惧的是,中国在人力成本上占有巨大优势,而这在西班牙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温州鞋的人力成本占整只鞋的10%~15%,而西班牙则是30%。”因此,许多西班牙本土的著名皮鞋品牌都纷纷将订单转移到中国。这样一来,埃尔切本土的制鞋工业再也支持不住了,很多只能破产倒闭。这导致近年来西班牙鞋厂工人失业人数剧增。2002年西班牙光破产关门的鞋厂就多达近百家。企业关门,自然原有的员工也就开始大规模下岗。据说,鞋厂关门已导致当地1000多名工人失业,以致在当地出现了30%的失业率。这些都使他们对中国的皮鞋和鞋商都产生了巨大的怨恨。
一位在埃尔切卖了9年鞋的当地商人的抱怨既让我们知道了事件的源头,也让我们知道了中国皮鞋,包括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所在。她说,“你们中国人再这样下去三个月,我们都关门了”。尤其让她感到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温州鞋那么便宜,温州人还能交得起那么贵的仓储租金”。
但与此同时,越来越浓重的阴影也逐渐笼罩在埃尔切的温州鞋和华商身上。很多人很早就感觉到有点不对了。西班牙本地中文报纸《欧华报》总编陶辛夷表示,“当地有位华商的儿子参加了西班牙人的商会,当时他就说,西班牙人在考虑怎么对付中国人”。
早在2004年上半年,西班牙行业协会的主席就号召西班牙人抵制中国鞋。不过并没有取得成功。因为在制造成本上,西班牙鞋厂与中国鞋厂差距实在太大,很难填补。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喜爱物美价廉的中国皮鞋。
另有一点是,欧洲人很不习惯和温州人打交道。因为温州人包括大多数中国人,都乐于走捷径,不太遵守规则,而这一点与欧洲人习惯迥异。欧洲人都习惯于遵守规则,假如法律规定某种行为不允许,通常都不会越雷池一步。而温州人却总觉得很多事情似乎没多大价值,因此,就经常做一点看起来不太合法的事情。
对此,浙江霸力集团总裁王跃进有过一段分析,他说:“我们温州人的拷贝能力是非常强的,可以学习你的管理模式,包括最新的流行款式。他们对这样的方法是根本吃不消,我们一个工厂进入他的市场,他就有五个工厂倒闭。”
温州鞋在海外市场的成功也是有过一段过程的。开始的时候,温州也只能产一些低档的鞋。做高档鞋,无论怎样,产品质量等总是达不到要求。于是就先学习参观,购买现成的技术、设备,然后设备制造方就会有人过来教设备要怎样用,怎样使用材料。还有各种的设计软件,都可以购买现成的,都会有人来上门教。然后再继续考察与制鞋相关的机械化工行业,同时招聘一些原有的熟练工人,部分在欧洲打工的温州人起到了很好的技术传授作用。这样就可以看到做最好皮鞋的皮革是怎样做出来的。再通过攻关消化,就可以产出足以与欧洲最好皮鞋媲美的皮鞋,从而让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
除了对当地市场的损害之外,实际上,中国鞋商在埃尔切的经营过程中还有几个问题。根据《国际先驱导报》对西班牙烧鞋事件的报道:“埃尔切制鞋业协会总书记门德斯就对当地记者说,一些中国鞋商在进口中国鞋的时候有偷漏海关关税的现象;还有的中国鞋商在销售鞋的时候,不向消费者收取增值税;甚至说中国鞋商普遍不遵守西班牙政府规定的营业时间,星期天和节假日也营业,每天的营业时间特别长,有时候甚至半夜也做卸货等工作,比较随意,这是法律不允许的。”同样关于烧鞋事件的报道,《环球》杂志在报道中也称:“当地居民指责说,中国商人只知赚钱,货车经常取货卸货直至深夜,街面也变得不太整洁,原来的面包店、肉店、鲜花店、小酒馆等方便当地居民生活的店铺渐渐被中国人买走,成了一间连一间的服装批发店,彻底破坏了以前安静整洁的生活环境。”
所有的这一切,最终导致了埃尔切事件的爆发。结果一车温州鞋被烧,而中国商人也遭到了更多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