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在很多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就有不少小发明、小创作是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处处留心皆学问。信息可来源于各个方面,如广播、电视、图书资料、朋友交谈、调查了解等,获得的信息越多,掌握的知识就越多。
党的十七大把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青少年作为创新人才的后备力量,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和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参加科技创新可以大大锻炼和提高青少年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参加科技创新的意义
与启蒙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方式就是开展科技创新和小发明活动。青少年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培养主动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不畏艰难、敢于冲击新领域的气质;培养尊重知识,尊重实际的科学实战精神;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一般人谈到大学问家的时候,总是高山仰止,敬慕之情油然而生,与此同时又自惭浅薄,喟叹远远弗如,喟叹之后,便什么也没有了。一般人的问题就在这里,只知“临渊羡鱼”,不知“退而结网”。其实,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留心于它,它便会告诉你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很多青少年只是这么想就是不这么做。对于身边可以长学问长智慧的东西往往视而不见。或者看见了却吝惜口舌,不愿意去问。不懂又不问,自然没学问。
每提到发明创造,很多家长都会这样想:那是爱迪生、瓦特、牛顿、居里夫人等大科学家的事。中小学生的智力怎么能搞发明创造呢?其实,发明创造不仅仅是指高科技的大发明,小发明也是不容忽视的。参加科技创新的深远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给未来从事大的发明、高科技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小发明、小创造是开启人类才智的一把金钥匙。古今中外,众多科学家的伟大发明与创造都是从“小发明”开始的。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科教兴国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正是在平常人熟视无睹的小发明中,培养和锻炼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以后的伟大创造奠定了基础。
所以,青少年要勇于参加科技创新,这是培养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最好机会。
◎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科技创新大赛上,许多青少年看了别人的发明成果以后,十分惊讶,原来是这样简单。但又十分惋惜,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机会,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其实生活处处有科学,发明就在你身边,处处留心皆学问。
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地铁的车厢外总是那么的干净,是谁清洁的呢?原来不是清洁工,而是在始发站处,专门有一套特制的“抹布”,当列车驶出站时,机器自动完成的。
科学家奥斯特做实验时,注意到通电导线旁边的小磁针在轻微转动,断电之后又回到原位这一微小变化。他就此不断深入研究,终于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是个有心人,留心使他在科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弗莱明不经意间的一个发现,而从中提取青霉素,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这源于他的留心。留心细小的“景”,让他把科学研究中的瞬间变成了永恒。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其中一条就是:“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这句话不也证明做学问与留心的重要关系吗?留心你身边的细微之处,生活的奥妙尽在其中,你灵感的光芒就会随时闪烁。
因为留心,才会有谢道韫“柳絮因风起”的咏雪佳句;才会有著名作家冰心乘海轮时的抒怀:纸船承载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因为留心,才会有宗璞赏紫藤萝“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学会留心,世界才会精彩,学问的源泉也才会涓涓流淌,不是吗?
“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学习和科研要有不怕艰难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叶帅的诗句是从做大学问和普通层面来说的,如果从小一点的角度或低一点的层次看,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时时留意,即使不刻意做个求学的“苦行僧”,不须具有“攻城”的意志,不必经受“苦战”体力和意志的煎熬,只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处处做个“有心人”,即使最终不能成为大学问家或者在工作中有很大的建树,也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少方便和收获。
青少年,你想成为和大发明家一样的伟人吗?你是否还在惊讶别人的发明创造?参加科技创新,做个有心人,即使你不能成为大发明家,你的人生也将会是多姿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