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全球打黑行动
8030800000029

第29章 软招贿赂操纵政客 硬手暗杀强压喉舌

虽然哥伦比亚政府从没放弃对麦德林贩毒集团的缉查和打击,但较量中一度处于下风。为了对付政府的打压,以埃斯科瓦尔为首的麦德林集团最常使用的招数莫过于贿赂和暗杀,事实证明这两招很管用。

埃斯科瓦尔甚至在集团内专门设有负责贿赂、警卫和暗杀的部门及培训杀手的学校。为了更加顺利地进行贩毒活动和有效逃避法律的制裁,埃斯科瓦尔利用某些官员贪婪的天性,先用“软”招,不惜重金贿赂他们,堵上他们的嘴,使其成为麦德林贩毒集团的保护伞。

受埃斯科瓦尔贿赂的高级官员涉及各个行业、部门,也涉及参议员、法官、律师以及军警情报人员等。例如,警察曾从麦德林集团“五虎将”之一的奥乔亚的表兄家搜出了一份贿赂清单,受贿的有政府官员、律师、警察和大学校长,仅1985年和1986年的贿赂金额就高达150万美元。

“可卡因美元”产生了巨大效力。哥伦比亚唯一和毒品集团斗争的武器———警察和军队,由于得到贿赂,很多人不愿干涉毒品巨商的活动。

议会也有由毒品赃款资助而当选的政客,他们对毒品问题都保持缄默。传统的自由党和保守党这两大政党中的显要人物,据悉也牵涉进了毒品垄断集团。甚至连哥伦比亚的“左”派游击队也在为是否应接受毒品巨头的“接济”而进行辩论。最后,赞同接受的一派占了上风。

由于行使贿赂,麦德林集团的眼线已经渗透到哥伦比亚社会的各个阶层,埃斯科瓦尔也到处都能得到庇护,从而更加无法无天。他堂而皇之地出入上流社会,频频公开露面,接受采访,发表演讲,甚至作为自由党候选人的身份,当选为安蒂奥基亚省的候补国会议员。直到1983年,新任司法部长罗德里戈·拉腊·博尼利亚才揭露出,这位候补议员就是麦德林贩毒集团的第一号头目。

如果贿赂这种“软”手段得不到“理想”效果,埃斯科瓦尔就会来“硬”的。他的集团所制造的恐怖活动一度使政府穷于应付。

埃斯科瓦尔贩毒集团的各种恐怖活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集团雇佣职业杀手,让其接受严格、系统的训练,使成员具有侦察、爆破、应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绝对忠诚贩毒集团。帮规也极其严格,一旦入会,若背叛了组织,只有死路一条。而且在杀死“叛变者”之前,还让其经受生不如死的折磨,甚至还把尸体绑在铁棚上示众。帮规中还有一条,就是对“变节者”全家要斩尽杀绝:先杀亲属,再杀本人。在麦德林,常常会发现一些无名尸体,通常是背叛组织或泄露秘密而被处死的毒品集团分子。

经过严格训练的职业杀手“出师”以后,便被分派任务,专门绑架、枪杀那些敢于伸张正义,揭露、审判他们罪行的人———从法官、记者、官员、警察、编辑,到该集团内部的“叛变者”。

1976年,埃斯科瓦尔因毒品案被捕不久,就有两名当时亲手捉拿他的警官被杀害。在审理埃斯科瓦尔的毒品案过程中,一位女法官收到一封恐吓信,声称,如果她坚持审理此案,将被杀死,法院因此被迫休庭。而参加审理此案的另一位法官的妻子在一次驱车外出时,被几名歹徒拦劫,她的汽车被推到陡峭的公路坡下面,她本人则惨遭贩毒分子的凌辱。嚣张的歹徒甚至将她带血的内衣和内裤寄给这位法官。但这位法官并未屈服,反而决心将以埃斯科瓦尔为首的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然而,不久以后,这位法官也被杀害了。

从1984年起,埃斯科瓦尔贩毒集团的暗杀行动进一步“升级”。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新任司法部长罗德里戈·拉腊·博尼利亚。拉腊在1983年揭露出身为议会候补众议员的埃斯科瓦尔的真实身份,这让他深感颜面尽失。

1983年秋,拉腊力主缉毒,并下令逮捕那些“应引渡到美国”的毒品巨商,这使贩毒头目们如惊弓之鸟,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一旦被引渡到美国,他们便永无翻身之日。

1984年4月,哥伦比亚和美国的肃毒军警袭击了麦德林设在一处森林中的毒品提炼厂,缴获了一批数量空前的纯海洛因———重达30吨,市面零售价可达12亿美元。这终于激怒了残暴的埃斯科瓦尔。他决心除掉这位对自己威胁极大的司法部长。果然,同月30日晚,当拉腊驱车回家时,被一名骑摩托的持枪暴徒打死了。

不仅频频对阻挡自己发财路的法官、政客等下手,麦德林贩毒集团还十分关注新闻界对毒品走私和暗杀案件的揭露。埃斯科瓦尔常派人到街头的报摊买来各种报刊,收集有关毒品集团活动的资料和报道,如果发现有对集团的负面报道,便对相关人员进行恫吓或谋杀。他还派人打入一些大报社内部,窃取记者发回的有关稿件,以避免他们集团的活动“曝光”。

1986年12月,哥伦比亚第二大报纸《旁观者报》在社长吉列尔莫·卡诺的主持下,发表社论尖锐批评哥伦比亚最高法院裁决哥—美引渡协定不符合宪法。这一消息触怒了贩毒分子,因为他们最为恐惧的就是被抓捕后引渡到美国。12月17日晚7时15分,当卡诺下班回家,他的汽车刚开出报社门口20米远,两名刺客坐在一辆摩托车里,举枪向他猛烈扫射,卡诺身中5弹,一个小时后,他死在医院里。

另一家站在反毒品斗争前列,就在贩毒集团老巢麦德林出版的报纸———《哥伦比亚人》报社的社长胡安·莫尔蒂内斯也曾遭到过埃斯科瓦尔集团的袭击,所幸的是,他凭着机智勇敢侥幸躲过了这次劫难。

面对新闻界所遭遇的暴力威胁愈演愈烈,哥伦比亚第一大报《时代报》的社长埃尔南多·桑托斯曾哀叹道:“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不得不乘坐防弹汽车,但我知道这可能无济于事。但为了建设一个美好而清洁的家园,我和我的同仁愿意站在反毒前沿,对贩毒分子进行坚决的打击。”

作为哥伦比亚新闻界德高望重的前辈,桑托斯的这番话和他的行动,立即赢得强烈反响。不幸的是,这位老社长也同样没有逃脱麦德林贩毒集团对他的报复———1986年8月,埃斯科瓦尔派出两名杀手冒充新闻记者,以“采访”之名将其杀害在寓所之中。

麦德林集团之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嚣张的贩毒集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敢于“干任何事”,只要是阻挡了他们的发财路就杀死,即使是政府的高官,也“一视同仁”。

1983年,哥伦比亚总统贝尔萨里奥·贝但库尔曾发动过一场反毒品运动,招致毒枭嫉恨,以致政府为他配备的保卫人员达40人之多。其他政府要人也费尽心机地寻找“安全住所”,以致有的溜到国外。

前司法部长恩里克·帕雷霍为躲避贩毒集团的黑枪,经多方努力,终于弄到一个驻匈牙利大使的职务。但在1987年1月13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他的住宅附近,还是遭到暗杀。幸亏伏击未成,他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当然,也有不畏贩毒集团暗杀的政府官员。哥伦比亚前总检察长卡罗斯·毛罗·奥约斯就是其中一位。1986年9月,当时47岁的奥约斯担任了总检察长,他坚持与贩毒集团作斗争,积极主张将毒枭们引渡美国。因此这位总检察长被毒贩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直想杀之而后快。

1987年11月21日,二号毒枭奥乔亚落入法网之后,奥约斯坚决主张将其引渡到美国受审。可是,奥乔亚以“可卡因美元”暗中疏通关节,竟于12月30日获释。

奥乔亚获释后,举国震动,舆论哗然。一些政府官员也力主打击罪犯,其中态度最坚决的就是奥约斯,他还下令严厉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

1987年年底,奥约斯在哥伦比亚议会发表演讲时就宣布:哥伦比亚被贩毒集团吓倒了,只有一位部长或检察长以身殉职,才能使它惊醒。仅过了一个月,总检察长的预言就不幸言中了,他在度假途中遭歹徒伏击遇害。

奥约斯总检察长被歹徒杀害之后,哥伦比亚举国悲愤。当时的总统巴尔科打算前往参加在麦德林公墓为奥约斯举行的葬礼并致悼词。但总统卫队极力劝阻,担心总统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巴尔科总统只好派人代表他去墓地致悼词。

总检察长被杀事件发生后,猖狂的歹徒并没打算收手,他们打电话给报界,声称此事是他们干的,甚至扬言,这仅仅是开始。果然,两天后,另一名反毒品人士,库库塔市长候选人拉蒙·迪亚斯及其夫人又惨遭杀害。1989年9月,积极禁毒的麦德林市长被暗杀,刚刚就任的司法部长被逼辞职。11月,毒品集团又在波哥大近郊引爆国内航班,造成106人死亡。这是埃斯科瓦尔直接策划的。12月,贩毒集团又在波哥大特别警察本部前制造流血事件,造成63人死亡……

据哥伦比亚官方统计,从1981年到1991年的十年间,哥伦比亚有2万多人死于毒贩之手,有157名法官和3500名禁毒官被杀害。仅1991年头5个月,就有4000余人惨遭杀害。埃斯科瓦尔集团的暴力恐怖活动已经成为南美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