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很多人是通过另一部享誉全球的电影《上帝之城》见识巴西黑帮的:里约热内卢郊区,有个名叫“上帝之城”的贫民居住区,这里是巴西最著名的罪恶之城,毒贩歹徒成群结党,杀人放火司空见惯。
20世纪60年代,大量怀抱幻想的贫民来到里约热内卢,在政府设置的贫民区落户。由于种族和阶级偏见,这里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政府完全采取不问不管的态度。这时的年轻人虽然游荡于社会的边缘,但还肯听命于严厉的家规。
七八十年代,局面终于发生了逆转。这些底层青年开始聚集成团伙帮派,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犯罪和毒品军火交易,俨然形成了与社会对抗的体系,并控制了整个社区,成为了真正的“国中国”。
20世纪初,为了在里约热内卢建一条类似于巴黎香榭丽舍的大街,首批贫民窟横空出世。之后随着巴西大举进行城市化运动,大批农村人口进了城市后无处安置,于是贫民窟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统计,当年里约热内卢有560个贫民窟,但是4年之后就超过了1000个。
这里的孩子都不上学,小的偷鸡摸狗,大的杀人贩毒。这里没什么人长寿,越大的老大死得越快,常常有十七八岁的孩子当上帮派老大,威风一两年之后就被十五六岁的孩子一枪干掉。《上帝之城》真实地记录了巴西贫民窟的混乱生活以及最终导致的一场灾难性的黑帮争斗。现实中,巴西黑帮的势力不仅于此。
巴西黑帮数量众多,基本都是占山为王,在各自控制的地区从事毒品交易和军火买卖。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贫民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并演化成为犯罪的摇篮。而黑帮聚集的区域当属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两个州。
在里约热内卢州存在数量庞大的贫民窟,而许多黑帮如“红色司令部”、“第三司令部”以及“朋友的朋友”等,便以贫民窟为基地从事犯罪活动。根据当地情报机构的调查,里约州拥有800余座贫民窟,其中至少3/4的贫民窟被当地黑帮控制。里约州最大的黑帮组织“红色司令部”更是控制了里约市60%的贫民窟。
圣保罗是巴西主要的金融和工业中心,这里有众多的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大银行,但同时这里也有上百万人的贫民窟,而那里就是黑帮的天下。140余座监狱关押着近14万名罪犯,占到巴西全国罪犯总人数的40%。因此,人数众多的罪犯为黑帮的存在提供了最基本的成员条件。有人称“他们就是法律,唯一的法律,不管喜不喜欢,你都得屈服于他们”。
在贫民窟,黑帮分子公开买卖毒品、逼女性从事色情行业。他们甚至可以决定商店以及学校的开门和关门时间,决定谁可以进来或离开,决定房子怎么盖。对抗他们往往意味着危险。巴西新闻奖获得者洛普经常进行秘密调查,他把小型照相机和麦克风藏在身上,曾扮成圣诞老人调查毒品贩卖。他因此被毒枭盯上,被当地的大毒枭“疯子”斯拉瓦用日本军刀残忍地杀害。
在巴西,谋杀已成为青少年的头号死因,近四成谋杀案的遇害者是15~25岁的青少年。在里约热内卢贫民窟,死于暴力事件的青少年人数超过了很多战争地区。从2002年到2006年,在中东,有729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未成年人死于冲突;而同一时期,在里约热内卢的贫民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的未成年人人数高达1857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片充满暴力和混乱的土地上,青少年不仅是受害者,而且在很多时候也是作恶者,里卡多就是一个例子。
里卡多第一次杀人是在11岁那年,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黑帮“老大”往他手里塞了一把枪,枪口对准一名跪在眼前、被折磨得遍体鳞伤的男孩,他因透露同伴下落而被视为“叛徒”。“砰”的一声,“老大”扶着里卡多的双手开了枪,“叛徒”的脑袋被打开了花。在同伴的欢呼声中,吸食毒品后精神极度亢奋的里卡多若无其事地将尸体拖进一条臭水沟,在尸体上浇上汽油,点了根火柴焚尸灭迹。里卡多当时并不觉得害怕,只觉得兴奋。从那时起,他成了里约热内卢第二大黑帮“第三司令部”的一名“战士”。
从10岁起,里卡多就在为黑帮干活,先是在街头卖可卡因,11岁时做起了“广播”(在房顶上监视情况并通风报信的人)。作为黑帮“战士”,他必须遵守很多规矩,如不能碰朋友的女人等。虽然危险环绕身边,但里卡多已难以自拔,况且每天90欧元的工资对他的诱惑太大了。
在里约热内卢,黑帮集团牢牢控制着该市 700 个贫民窟中的300多个。这些黑帮往往装备精良、组织严密,只有特种部队才敢深入他们盘踞的贫民窟。在加强武力清剿的同时,巴西拟加强立法,对年满16岁的少年也用成年人刑罚,但仅靠重刑能否治本还很难说。比如很快就要被少管所释放的里卡多,他并不担心出来后会找不到工作而挨饿,因为毒贩随时会给他活儿干。
里约热内卢黑帮的暴力行径越来越激起市民的愤怒。继2007年当地数百民众组成示威群体装扮成“死尸”躺在街头,抗议城市暴力事件频发事件之后,2009年11月,又有数百民众在里约热内卢科帕卡巴纳沙滩上,装扮成被杀害的死人尸体,以此抗议里约热内卢贫民窟一家购物中心的枪击事件,悼念遇难者,希望以此换得政府的有效措施,制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还百姓一片安宁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