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则喜,闻功见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性中都存在这样的弱点,喜欢听好话本不是太大的缺点。但作为主管,喜欢听好话,甚至只有好话才能听得进去,那么真话恐怕就很难听到他的耳中去了。
很多主管都接触过一些下属喜欢报喜不报忧,有的人在向领导报告工作时,总是将好的方面浓墨重彩地大加渲染,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则轻描淡写,讳莫如深;有的对报忧的人大肆批评指责,对他们施加压力,甚至是打击报复。这些做法,不但、阻碍了上级对真实情况的观察和了解,很容易造成误导,以至造成决策上失误,而且贻误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于是小矛盾变成大矛盾,小错最终酿成大祸,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而主管的这些情绪,却经常跟业务工作中的成败、盈亏、顺逆等企业运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毋庸置疑,对于取得成绩、经营活力等企业运营良好的状况,老板自然感到由衷的高兴,而对于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导致经营上出现了亏损,老板必定会感到焦虑不安。
因此,向主管报告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也就是在向老板报喜,而向老板报告工作中的出现的失误之类的情况,也就是在向老板报忧。就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不管是喜是忧,都是老板应该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也就是说,老板必须清楚地掌握企业运营过程中成绩和失误,并通过喜和忧的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企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原则,那就是员工和下属在向主管作工作报告时,应该实事求是,要求如实客观地报告工作;不能浮夸。只有坚持这样一个原则,老板才能够清楚真实的情况;也只有坚持这个原则的下属,才是诚实可靠、值得老板托付的下属。
唐太宗李世民和诤臣魏征那种奇妙的君臣关系,在历史上也常被人称道不已。自从魏征以后,政治上就基本没有敢发表不同言论的大臣了。虽然也有一些比较开明的皇帝,有时候容许相对自由表达的存在,但皇帝阴晴不定。今天容许这样的意见,也许明天就不允许了。不允许可不是闹着玩的。闹不好,臣工就被砍头,甚至还要株连九族。时下,一些影视、小说作品,把满清的一些皇帝描绘得开明贤能的,让一些人觉得康熙、雍正、乾隆之流都是些圣明的君主。可实际上,这三个人都是大魔头,清朝的文字狱闹得满城风雨。在他们130多年的统治中,因言获罪事件令人发指。康熙朝就曾因《明史辑略》一案,就使得江浙一带文人名士七十人处斩、发配;由于戴名世的《南山集》一书,与此案相关的三百多人处斩和流放。雍正在位时有著名的“维民所止”案、吕留良案等。乾隆朝共掀起了七十余次文字狱,直隶容城一个跑江湖的郎中智天豹,因编纂了一部叫《万年历》,祝颂清朝国祚昌隆,其中有一句说“周朝止有八百年天下,如今大清国运,比周朝更久”,可是这万年历中却将乾隆的年数只编纂到五十七年为止,乾隆认为是智天豹在诅咒他短命,“罪大恶极,人人发指,非碎磔不足以蔽辜”,智天豹被砍了头。乾隆朝编纂的《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图书有三千四百五十七种,七万余卷,但在编书过程中,篡改的姑且不计,被销毁的书籍就达到三千种,六、七万卷以上。也就是说,一半的中国古代文献在乾隆朝被毁了。
闻过则喜,闻功见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性中都存在这样的弱点,喜欢听好话本不是太大的缺点。但作为主管,喜欢听好话,甚至只有好话才能听得进去,那么真话恐怕就很难听到他的耳中去了。
亲贤远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主管们当然也需要友情。但是作为企业主管,手中掌握着各种各样的权力,交友就不得不慎重了。当然,我们不能把交往对象划分等级,可是要特别注意,有的人过分喜欢拉关系、亲近主管,有的人特别喜欢讲好话、溜须拍马,有的人特别喜欢帮助主管办私事,等等。作为主管,要想听到真话,我们主管恐怕就必须要掌控好和这些人的距离。
总之,真话须用真心求。只要主管奉行实事求是的宗旨,人人都敢讲真话,人人都喜欢听实话,人人以真心对待自己下属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诚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逐渐完善的企业制度,听到真话就不会很困难。为了避免处分和惩罚,员工不愿让主管知道工作的真相,特别是当工作出现问题,或者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报喜不报忧”就会成为下属本能的选择。
这样的情况,平时尚可勉强维持。可是一旦出现危机,主管常常最后一个才知道真相的,错过第一时间补救的机会,很可能导致大局失控,出现崩盘惨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