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是主管就要懂的心理掌控术
8034600000034

第34章 站在下属角度,你会更容易掌控他们

站在下属的立场去倾听,你会发现,你变成了别人肚子里的蛔虫,他所思所想、所喜所忌,都进入你视线中。在各种交谈中,你就可以从容掌控。

人们常说“理解万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比较艰难的一件事,尤其是在主管和下属之间,由于双方所站的角度不同,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利益取向不一样,自然对某一件事物的理解也就不一样了。而主管们很少去设身处地的站在下属角度来想一想这些问题,而是主观的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和判断问题,自然导致与下属之间的理解不对称,续而导致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情况,主管们不妨设身处地站在下属的角度,为下属着想,这样做可能会发现一些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某个犯人被单独监禁,有关当局已经拿走了他的鞋带和腰带,他们不想让他伤害自己。这个犯人用左手提着裤子,在单人牢房里无精打采地走来走去。他提着裤子,不仅是因为他失去了腰带,而且因为他失去了15磅的体重。从铁门下面塞进来的食物是些残羹剩饭,他拒绝进食。但是现在,当他用手摸着自己肋骨的时候,他嗅到了一种万宝路香烟的香味。他喜欢万宝路这种牌子。

透过门上一个很小的窗口,犯人看到门廊里那个孤独的卫兵深深地吸一口烟,然后美滋滋地吐出来。这个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烟,因此,他用他的右手指关节客气地敲了敲门。只见卫兵慢慢地走过来,傲慢地说道:“想要什么?”囚犯回答说:“对不起,请给我一支烟可以吗?”卫兵错误地认为囚犯是没有权利的,所以,他嘲弄地哼了一声,就转身走开了。

囚犯却不这么看待自己的处境。他认为自己有选择权,他愿意冒险检验一下他的判断,所以他又用右手指关节敲了敲门。这一次,他的态度是威严的。那个卫兵吐出一口烟雾,恼怒地扭过头,问道:“你又想要什么?”

囚犯回答道:“对不起,请你在30秒之内把你的烟给我一支。否则,我就用头撞这混凝土墙,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觉为止。如果监狱当局把我从地板上弄起来,让我醒过来,我就发誓说这是你干的。当然,他们决不会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须出席每一次听证会,你必须向每一个听证委员会证明你自己是无辜的;想一想你必须填写一式三份的报告;想一想你将卷入的事件吧——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你拒绝给我一支劣质的万宝路!就一支烟,我保证不再给你添麻烦了。”

卫兵从小窗里给他一支烟吗?当然给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卫兵马上明白了事情的得失利弊。这个囚犯看穿了士兵的立场和禁忌,或者叫弱点,因此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获得一支香烟。

如果你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了。站在下属的立场去倾听,你会发现,你变成了别人肚子里的蛔虫,他所思所想、所喜所忌,都进入你视线中。在各种交谈中,你就可以从容掌控。

作为主管,在处理许多问题时,都要换位思考。比如说服下属,并不是没把道理讲清楚,而是由于主管不替对方着想。关键在于你谈的是否对方所需要的。如果换个位置,主管放下架子,站在被劝说人的位置上瞻前顾后,同时,又把被劝者放在主管的位子上陈说苦衷,抓住了被劝说人的关注点,这样沟通就容易成功,主管是通过别人来工作的,只有真正关心下属,下属才会为你效劳,这个道理几乎人人都懂,但往往在具体掌控时走了样,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往往存在这样几个误区:

误区1:把关心等同于小恩小惠

很多人一厢情愿地认为,所谓关心下属就是小恩小惠,要不就是,你昨天加班太累了,第二天上班你可以晚来,或者是我特批你休息一天什么的,这种关心往往会破坏公司的一些规则或制度。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建立起你的影响力。关心下属一定要体现出是你本人在真诚地关心他,这一点非常重要。

误区2:满嘴跑马,信口许诺

激励下属好好干,有时候必须做出承诺。然而言必信,行必果,承诺必须要践约,特别作为主管更应该一言九鼎。如果情况特殊或者有变,或自己判断失误无法兑现,最好向下属道歉并说明原因,得到他们的体谅。

误区3:认为关心下属就是关心他们的工作

这种做法会令下属非常反感,他们会认为你只关心业绩,甚至会认为你在怀疑他的工作能力。

误区4:认为关心下属就是对下属有求必应

作为主管,你只能尽量满足下属那些与组织目标一致的需求,对不合理的需求必须予以回绝,甚至还要批评。

误区5:认为关心下属就是不批评下属

其实,批评也是关心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促使下属反思自己的作为。但批评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间、采用正确的方法,注意下属的自尊心,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主管是做“人”的工作,不关心下属不行,但是这里所说的关心下属是带有功利色彩的,它要求有所回报,要求下属对你要忠诚,建立你的影响力。要想达到关心下属所产生的应有效果,必须注意下面的一些事项:

1、要让下属感到你在关心他/她。即使你在关心下属,但是下属没有觉察到,就不会产生你所期望的效果。原因可能是:你关心的“剂量”不够,或者是关心的内容不是下属的实际需要。

2、成本高的别做。关心下属要适度,讲求成本。如果为了体现自己关心下属,去违反组织的制度和利益,那么这种关心的成本就太高,有些得不偿失了。

3、不能完全控制的少做。

4、让员工感到是你在关心下属,而不是组织规定的。

总之,在关心下属时,应该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随缘见性、随心识物;并且有时候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时候也要“插柳要让春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高超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