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封建官场上,似乎奸臣比忠臣更多,如何与奸臣相处,也就成了为官者最头疼的事。同流合污吧,良心受责;阿谀逢迎吧,心有不甘;直言相抗吧,怕遭报复;即使敬而远之,有时也不能保全自己。
其实,与奸臣相处,从庸人的角度说,并没有万全之策。
【事典】
李林甫是唐朝著名的奸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他为人奸猾、嫉刻,曾经因为裴耀、张九龄等人的才能比自己更大,就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排挤出朝廷。但他对待自己的亲信同党倒还有耐心。牛仙客等人与他共事达七年之久而没有闹翻,这在当时也算是不容易了。原因除了与李林甫一起迫害忠良、对李林甫奉承之外,也因为李林甫虽心术残忍,倒也不是变化无常、朝秦暮楚之人,所以对顺从自己的人尚能容忍。
而宋高宗时的宰相秦桧就不是这样了。起初,见人对他有利,能为自己出力,便在二、三年内将其从小官提升到执政大臣一类的大官。比如史才,由御史法官升至右正言,又迁升谏议大夫,直至签书枢密院。施钜由检正官、郑仲熊由正言,一起升为吏部侍郎。后来施锯又升为副相。更有甚者,宋朴开始的时候为殿中侍御史,秦桧想尽快提拔他,竟命令御史台申称本台缺少检法主簿,须某某才可担任。于是上书奏请宋朴为侍御史,后即拜为御史中丞,不久又提升为签枢。其晋升之快,真是如乘祥云,世所罕见!
然而其上也快,其下也速。这些被秦桧提拔得如此之快的人,用不了几个月便又被喜怒无常的秦桧罢免。只有见风使舵、处处讨秦桧欢心的杨愿倒还是个例外。
杨愿善于阿谀奉承,处处留心,连秦桧的饮食动作都顶礼膜拜,并悉心仿效。一次,秦桧吃饭时不小心连打喷嚏,并且大笑不止,杨愿竟然特意模仿,也故意地喷饭大笑不止,连旁边侍候的人都很看不上眼。秦桧见他能够奉迎自己,便很喜欢他。但就是这样,也往往不能避免被厌恶。一年以后,秦桧便开始讨厌他了,并指使御史排挤他。杨愿知道后,十分害怕,他当然没有别的办法,就涕泪交流地去见秦桧,秦桧见状说:“士大夫升迁和降职是常有的事,何必这样悲伤呢?”杨愿回答说:“我杨愿出身微贱,能到这一步,已非常知足了。只是受太师的再生之恩,待我超过亲生父母,一旦离您而去,不知何时再能见您老人家一面尽尽孝心呢?我正是为此而伤心!”
如果是正人君子听了此话,会觉得十分肉麻,秦桧是个奸佞小人,他听后,动了恻隐之心,更喜欢他了,让他留任原职,三个月后,又任命他为宣州(今安徽宣城)的知州。
后来,参政李若谷被罢免,有人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学杨愿大人呢?如果能学一学他,也许你会留下的。”李若谷是河北人,耿直有正义感,他听这话,愤怒地说道:“即使打死我,也哭不出那假惺惺的眼泪。”秦桧听说大怒,立即把他贬到了江州(今江西九江)。
秦桧有一次因病没有上朝,朝中只有余尧弼受命辅佐,皇帝曾经询问他一些机密事务,余尧弼有些事回答不上来。后来,秦桧病愈后朝见皇上,高宗有些责备地对他说:“余尧弼既然也参与朝政,一些机密事务也应该让他知道。”
退朝后,秦桧拉着余尧弼问:“前几天皇帝都问了你一些什么事?”余尧弼少了个心眼,就一一告诉了他。秦桧命人把公文取来看了一遍,发现都已由余尧弼签阅过了。于是,他气愤地质问道:“你既然已签了字,为什么又在皇帝面前说不知道呢?是不是故意出卖我?”余尧弼想申辩,秦桧不理。第二天,秦桧便上书皇帝,余尧弼便被解除了职务。
段拂这个人年轻时稀里糊涂。有一天,秦桧在殿前上奏的时间有点长,段拂没有集中精力,便垂头打起盹来,这当然是对皇帝的不敬,但秦桧更觉得是对自己的不敬。秦桧退下来后,他才睡醒。他既窘迫又害怕,皇帝倒没有责怪他,还安慰他,并询问他老家在什么地方。
他到殿廊幕中见秦桧,秦桧闭目念佛,不理睬他,传达官员再三提醒,秦桧才回过头来。回到政事堂,秦桧故意找茬,穷追不舍地问他各种各样的问题,他都回答不上来。不久便遭弹劾,说他不称职,被贬回家了。
汤思退在枢密院的时候,皇帝问了他一些事,他的回答与秦桧当天上奏的内容有些不一致。秦桧听完以后,对皇帝说:“陛下如果以为我汇报的不对,以后请汤思退好了。”皇帝见他这样对待自己,也很生气他说:“这些事我怎么不知道,何必问他汤思退?”这样一来,秦桧当然对汤思退有看法,并打算借机迫害他。后来正好碰到汤思退生病,才放过了他。
【评议】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奸臣当道的时间似乎很长,为祸之烈不仅仅是迫害了几个忠臣,甚至导致了亡国灭种。因此,忠奸斗争便成了中国政治的一大主题,尤其成了中国传统戏曲小说中永恒的主题。看了这些小说戏曲,我们也许会懂得如何与奸臣相处,那就是“舍身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