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七辑
8044400000071

第71章 国际货币体系(六)

701 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702 安体富、蒋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分配所占比重》,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703 刘扬、王绍辉:《扩大居民财产性收入共享经济增长成果》,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6期。

704 陈建东、晋盛武、侯文轩、陈焱:《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1期。

705 蔡昉、王美艳:《为什么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706 刘靖、张车伟、毛学峰:《中国1991-2006年收入分布的动态变化:基于核密度函数的分解分析》,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0期。

707 田新民、王少国、杨永恒:《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708 胡棋智、王朝明:《收入流动性与居民经济地位动态演化的实证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709 陈建宝、段景辉:《中国性别工资差异的分位数回归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710 亓寿伟、刘智强:《“天花板效应”还是“地板效应”:探讨国有与非国有部门性别工资差异的分布与成因》,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711 陈钊、陆铭、佐藤宏:《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用》,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712 许和连、亓 朋、李海峥:《外商直接投资、劳动力市场与工资溢出效应》,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9期。

713 范剑勇、张雁:《经济地理与地区间工资差异》,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714 王祖祥、范传强、何耀、张奎、王红霞:《农村贫困与极化问题研究——以湖北省为例》,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715 侯风云、付洁、张凤兵:《城乡收入不平等及其动态演化模型构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理论机制》,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期。

716 段景辉、陈建宝:《我国城乡家庭收入差异影响因素的分位数回归解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9期。

717 王弟海、龚六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分布与工资不平等》,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8期。

718 李增刚、韩相仪,《教育财政支出对基尼系数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8期。

719 靳涛、陈雯:《“转型式特征”对中国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720 侯风云、付洁、张凤兵:《城乡收入不平等及其动态演化模型构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理论机制》,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期。

721 王中华、王雅琳、赵曙东:《国际垂直专业化与工资收入差距——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7期。

722 王云飞、朱钟棣:《贸易发展、劳动力市场扭曲与要素收入分配效应:基于特定要素的短期分析》,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期。

723 黄桂田、尹志锋:《工资增长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面板数据实证》,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724 孙宁华、堵溢、洪永淼:《劳动力市场扭曲、效率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9期。

725 Sylvie Demurger、Martin Fournier、李实、魏众:《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不同部门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3期。

726 陈钊、陆铭、佐藤宏:《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用》,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727 马草原:《金融双重门槛效应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风险预期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3期。

728 乔海曙、陈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关系再检验——基于中国县域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载《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7期。

729 马草原:《金融双重门槛效应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风险预期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3期。

730 陈彦斌、霍震、陈军:《灾难风险与中国城镇居民财产分布》,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731 罗楚亮、李实、赵人伟:《我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及其国际比较》,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9期。

732 陈建东、晋盛武、侯文轩、陈焱:《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1期。

733 靳涛、陈雯:《“转型式特征”对中国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734 黄桂田、尹志锋:《工资增长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面板数据实证》,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735 许和连、亓朋、李海峥:《外商直接投资、劳动力市场与工资溢出效应》,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9期。

736 李树培、高连水、魏下海:《贸易开放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基于中国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2期。

737 黄桂田、尹志锋:《工资增长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面板数据实证》,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738 王云飞、朱钟棣:《贸易发展、劳动力市场扭曲与要素收入分配效应:基于特定要素的短期分析》,载《世界经济》第1期。

739 张曙霄、王馨、蒋庚华:《中国外贸内部区域结构失衡与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关系》,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5期。

740 李树培、高连水、魏下海:《贸易开放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基于中国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2期。

741 王中华、王雅琳、赵曙东:《国际垂直专业化与工资收入差距——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7期。

742 靳涛、陈雯:《“转型式特征”对中国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743 张屹山、于维生:《经济权力结构与生产要素最优配置》,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744 陈春良、易君健:《收入差距与刑事犯罪: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期。

745 罗楚亮:《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城乡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1期。

746 巫强、刘志彪:《中国沿海地区出口奇迹的发生机制分析》,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747 刘志彪、张杰:《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748 刘重力、李慰、陈静:《无配额时代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优势研究——基于市场结构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载《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749 王燕梅、于永春:《国际纵向分工下的产业升级和竞争优势构建》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3期。

750 施炳展、李坤望:《中国贸易结构在改善吗?——基于产品周期理论的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751 胡兵、乔晶:《中国出口贸易外溢效应的分类检验》,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

752 韦有周、林珏:《我国贸易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瑟尔沃模型的研究》,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10期。

753 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754 文东伟、冼国明和马静:《FDI、产业结构变迁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

755 谢建国、周露昭:《进口贸易、吸收能力与国际R&D技术溢出:中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9期。

756 王庆石、张国富、吴宝峰:《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基于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757 许培源、高伟生:《国际贸易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载《财经研究》2009年

758 魏下海:《贸易开放、人力资本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的经验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7期。

759 张杰、李勇、刘志彪:《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12期。

760 裴长洪:《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出口结构变化分析:2006—2008》,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761 苏东海:《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

762 魏浩:《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代工企业的转型发展》,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6期。

763 曾建中:《从金融危机看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之策》,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4期。

764 唐翔:《从“技术溢价”之争看中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0期。

765 裴平、张倩和胡志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2007-2008年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8期。

766 课题组:《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和应对》,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6期。

767 佟家栋:《金融危机的经济复苏、创新与贸易保护实施的时期》,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11期。

768 彭瑞林:《对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几点思考》,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11期。

769 高永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研究》,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2期。

770 雷达、赵勇:《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1期。

771 高永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研究》,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2期。

772 冯耀祥:《中美比较优势变迁之比较》,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6期。

773 孙小羽、臧新:《中国出口贸易的能耗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混合单位投入产出模型》,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774 张友国:《中国贸易增长的能源环境代价》,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775 赵晓丽、洪东悦:《中国对外贸易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基于结构因素分解法的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776 杨长湧:《金融危机以来环境壁垒的现状及深层问题分析》,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11期。

777 夏先良:《碳关税、低碳经济和中美贸易再平衡》,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11期。

778 崔凡、王笑西:《“买美国货”条款与新贸易保护主义》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3期。

779 刘伟、蔡志洲、苏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后果及我国的应对措施》,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6期。

780 李兵、杨秀清、林桂军:《当前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根源的经济与政治分析》,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2期。

781 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3期。

782 朱妮娜、吕世平:《“轮胎特保案”与新贸易保护壁垒》,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10期。

783 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3期。

784 王孝送、谢申祥:《中国究竟为何遭遇反倾销:基于跨国跨行业数据的经验分析》,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12期。

785 杨艳红:《WTO制度、贸易不对称与国外对华反倾销》,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786 刘日红:《应对贸易摩擦是我国长期战略任务》,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12期。

787 向洪金、柯孔林、冯宗宪:《反倾销产业损害认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COMPAS模型的分析》,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1期。

788 郑吉昌、朱旭光:《全球服务产业转移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8期。

789 王铁山:《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内涵、效应与发展趋势》,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6期。

790 李瑞琴:《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3期。

791 姚战琪:《服务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服务业的竞争力:问题和对策》,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4期。

792 姚战琪:《服务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服务业的竞争力:问题和对策》,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4期。

793 韩玉军、周亚敏:《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9期。

794 李超:《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现状及对策思考》,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9期。

795 王铁山:《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内涵、效应与发展趋势》,载《国际贸易》2009年第6期。

796 杨静:《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公共产品理论批判性解读》,载《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8期。

797 石冀平:《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共产品问题》,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5期。

798 杨静:《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公共产品理论批判性解读》,载《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8期。

799 王茜、万青:《准公共物品私人参与供给下的社会收益及政府政策有效性研究》,载《经济科学》2009年6期。

800 张晏、夏纪军:《公共品自愿供给机制研究进展》,载入《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期。

801 彭正波:《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公众参与研究》,载入《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第3期。

802 张益丰、张少军:《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架构建设——基于发展视角的分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2期。

803 王莹:《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制度设计要素的思考》,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804 孔凡河、袁胜育:《困境与进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载《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805 刘琼莲:《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载《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6期。

806 张雷宝:《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的理论辨析与实证考察》,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807 李晓嘉、刘鹏:《财政支出视角下的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研究》,载《财经科学》2009年第11期。

808 王晓洁:《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均等化水平的实证分析—基于地区差别视角的量化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809 王莹:《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制度设计要素的思考》,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810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制度创新—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2期。

811 孔凡河、袁胜育:《困境与进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载《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812 吴亚卓:《我国城乡公共品供给竞争关系模型及政策建议》,载《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20期。

813 应寅锋:《金融稳定视角下的政府职能及行为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814 易宪容:《中国住房市场的公共政策研究》,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10期。

815 易容宪:《论中国住房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与框架》,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6期。

816 周黎安、陶婧:《政府规模、市场化与地区腐败问题研究》,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817 陈国权、黄振威:《善政发展的逻辑》,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3期。

818 桂林:《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与治理结构》,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819 李晓义、李建标:《互惠、信任与治理效率——基于比较制度实验的研究》,载《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820 黄振辉、王金红:《协商民主与中国地方治理创新》,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5期。

821 佟健、宋小宁:《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一个多任务道德风险模型》,载《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822 郭彦卿、李兰英:《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现状与最优取值分析》,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2期。

823 邓可斌、丁菊红:《转型中的分权与公共品供给》,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3期。

824 龚锋、卢洪友:《公共支出结构、偏好匹配与财政分权》,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1期。

825 孙立群:《地区差距、财政分权与中国地方政府规模》,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826 何庆光:《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税收入—基于1985-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载《统计研究》2009年第3期。

827 郑联盛、何德旭:《美国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框架的反思》,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3期。

828 廖国民、梁立俊:《当前危机的诱因与未来监管的取向》,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6期。

829 “摘樱桃”:银行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向风险权重相对较低、收益相对较高的资产倾斜,以期通过占用相对较少的监管资本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

830 宋永明:《监管资本套利和国际金融危机》,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831 王素玲:《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应用策略研究》,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4期。

832 马勇、杨栋、陈雨露:《信贷扩张、监管错配与金融危机:跨国实证》,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

833 张桥云、吴静:《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风险转移与回流、扩散与放大机制》,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2期。

834 姜凌、徐楠:《金融危机中的衍生工具——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视角的思考》,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5期。

835 白钦先、主父海英:《金融阈值视角下的金融危机——从美国次贷危机看被漠视的金融临界点》,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836 黄纯纯、周业安:《金融危机的行为和制度特征》,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837 白钦先、蔡庆丰:《金融虚拟化的道德风险及其市场影响:次贷危机的深层反思》,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5期。

838 张新民、朱爽、王蓓:《金融危机的“公地悲剧”现象解析——兼论资产负债表对企业边界的界定功能》,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7期。

839 李稻葵、梅松:《美元M2紧缩诱发世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内外因论及其检验》,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4期。

840 吴念鲁、杨海平:《从次贷危机到华尔街风暴:微观机理、制度根源、应对策略》,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2期。

841 黄范章:《国际金融危机下世界货币体系的革新方向》,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7期。

842 张怀清、刘明:《国际货币金融格局、货币政策和金融危机》,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843 陈东琪:《世界经济危机的演变和启示》,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1期。

844 雷达、赵勇:《虚拟需求时代的终结与美国金融危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845 陈享光、袁辉:《金融资本的积累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846 洪银兴:《产业创新与新增长周期》,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7期。

847 于泽:《IT革命、利润率和次贷危机》,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6期。

848 汪利娜:《美国金融危机:成因与思考》,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3期。

849 于春海:《结构性失衡、贸易赤字与次贷危机的根源》,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850 黄梅波、熊爱宗:《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7期。

851 卫兴华、孙咏梅:《当前金融危机的特点与根源及应对思考》,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5期。

852 吴宣恭:《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期。

853 简新华、于海淼:《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源、新特征、影响与应对》,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6期。

854 王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国际金融危机原因剖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9期。

855 赵峰:《新自由主义与当前的经济危机: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载《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2期。

856 周小亮:《危机成因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与中国和谐改革发展之思考》,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4期。

857 洪银兴:《虚拟经济及其引发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1期。

858 张宇、蔡万焕:《金融垄断资本及其在新阶段的特点》,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859 张雷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860 张彤玉、李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性质和趋势》,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861 丁为民:《新自由主义体制下经济增长的矛盾与危机》,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3期。

862 刘明远:《现代信用资本主义与周期性金融危机》,载《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6期。

863 雷达、赵勇:《虚拟需求时代的终结与美国金融危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864 张明、付立春:《次贷危机的扩散传导机制研究》,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8期。

865 李嘉嬴:《美国次贷危机的国家传染性检验》,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5期。

866 史建平、高宇:《KLR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对现阶段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实证检验》,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867 林跃勤:《外部冲击与“金砖”国家反危机政策比较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6期。

868 张汉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869 安毅、常清、付文阁:《历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探析——兼谈中国的未来出路和应对之策》,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5期。

870 李稻葵、江红平、冯俊新:《预判国际金融危机之演变》,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6期。

871 何帆:《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效果评述》,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4期。

872 林艳红、潘宏胜:《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失衡的变化及其前景》,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4期。

873 陈享光、袁辉:《金融资本的积累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874 廖国民、梁立俊:《当前危机的诱因与未来监管的取向》,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6期。

875 陈雨露、马勇:《金融自由化、国家控制力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876 吴念鲁、杨海平:《从次贷危机到华尔街风暴:微观机理、制度根源、应对策略》,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2期。

877 陈东琪:《世界经济危机的演变和启示》,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1期。

878 何德旭、郑联盛:《金融危机:演进、冲击与政府应对》,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9期。

879 洪银兴:《产业创新与新增长周期》,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7期。

880 李稻葵、梅松:《美元M2紧缩诱发世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内外因论及其检验》,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4期。

881 张明、付立春:《次贷危机的扩散传导机制研究》,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8期。

882 张怀清、刘明:《国际货币金融格局、货币政策和金融危机》,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883 洪银兴:《虚拟经济及其引发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1期。

884 施涛、李传昭:《金融机构演化分析——基于投资者分布的视角》,载《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

885 姚耀军:《非正规金融市场:反应性还是自主性?——基于温州民间利率的经验研究》,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4期。

886 沈军:《金融虚拟性与金融体系效率——来自中国的实证数据》,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6期。

887 曹源芳:《我国各省市金融垄断程度判断——基于金融勒纳指数的分析》,载《财经研究》2009年第4期。

888 曹永琴:《金融市场缺陷:加速器还是缓冲器》,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0期。

889 黄志刚:《信贷市场不完善、投资低效率和信贷陷阱》,载《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890 张红军、郑忠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期面板数据分析》,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4期。

891 周慧君、顾金宏:《外资银行渗透对中国银行业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阶段理论与演化理论的实证研究》,载《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892 何泽荣、赵爱清、徐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4期。

893 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894 闫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透明化趋势及论证》,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1期。

895 时文朝:《增强透明度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以交易信息对流动性的影响为例》,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896 王国刚:《中国金融60年:在风雨前行中的辉煌发展》,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897 臧景范:《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中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年第10期。

898 王永龙:《城乡金融统筹的制度抑制与对策分析》,载《经济学家》2009年第10期。

899 王国刚:《中国金融60年:在风雨前行中的辉煌发展》,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900 王元龙:《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问题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901 王元龙:《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问题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902 国家外汇管理局课题组,李东荣:《人民币在对外交往中计价结算问题研究》,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

903 李伏安、林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现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选择》,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904 邵鹏斌:《美元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0期。

905 王元龙:《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问题研究》,载《财贸经济》2009年第7期。

906 范小云、邵新建:《港元、人民币一体化研究》,载《世界经济》2009年第3期。

907 李伏安、林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现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选择》,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908 邵鹏斌:《美元国际化进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0期。

909 张兰:《契约经济学范式下国际货币制度设计研究评述》,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5期。

910 黄范章:《国际金融危机下世界货币体系的革新方向》,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7期。

911 李伏安、林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现状——兼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选择》,载《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912 沈晗耀:《论局部金本位——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载《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