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初名传初,曾改名宗光,登仕籍时起用“复”字,字又陵,又字几道,晚年号愈懋老人,1854年1月8日(农历癸丑年十二月十日)出生于福建侯官(今闽侯县)阳岐乡,外临大江,惊涛拍岸,浪遏飞舟;中有小溪,碧波荡漾,清澈明净。左右的玉屏山和李家山,树石幽秀,堪称阳岐的天然屏障。花园里的数十株腊梅花,在严寒中,那芬芳的香气,随着微风的吹拂,飘散得很远很远,给阳岐乡平添了几分秀丽。严复就诞生在此地的一座古老的宅院里。
严复的祖父是乡间医生。父亲严振先继承祖业,学得一手好医术,在福州南合巷霞州设馆行医,闻名乡里,人称“严半仙”。严振先读书不多,学问也不深,然而教子女读《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封建社会的启蒙读物,还是绰绰有余。
严复6岁时,贪玩好动。一次他竟爬上村里凿井架的顶端,若不是母亲及时赶来,恐怕一场灾祸难免发生。他母亲恐其愈演愈烈,便把他送到巷霞州医馆,让丈夫教子读书。两年后,严复读完了《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应该读“四书”“五经”了,他父亲因无力再教他读书,就把他委托给五弟严厚甫。
严厚甫是一位秀才,考举人落第后,就在阳岐乡开馆讲课。严厚甫教严复读《论语》《孟子》《左传》等古书。很快严复就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从无漏句丢字。三年后,其父又送他到当地的黄少岩处求学。
黄少岩名宗彝,其所办的“宗彝书馆”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黄少岩学识渊博,对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讲究终身养性的“宗学”和专门从事名物训诂考证的“汉学”,兼容并蓄,比较熟悉明、清两朝的历史掌故,尤其对福建方言的研究造诣很深,堪称一代饱学之士。
当严振先把儿子引到位于谷霞州一座古老屋子的阁楼上的“宗彝书馆”时,黄少岩很高兴地收下了严复做他的私塾弟子。
书馆阁楼下是戏班子。戏班子为了演出,经常不分昼夜地排演,搅得阁楼上不得安宁。为了避开干扰,黄少岩在戏班外出演出或休息时,教严复读书,习字和作文;在戏班排练时,让严复休息,或给他讲一些历史故事,以故事来吸引他的注意力。在黄少岩的精心栽培下,严复勤奋攻读秦汉以前的历代名家古文,并练习作文,学识大进。两年后,严复在黄的教育下,由抄写古人的文章到能写短文了。
一天下午,戏班子又排列新剧,黄少岩就给严复讲东林党的故事。黄少岩刚把故事讲完,严复就问那些人为何叫东林党,又问这个组织为何偏偏叫东林党,而不起个别的名称,黄少岩都一一作了详细的讲解。严复弄清了东林党的名称、性质和宗旨后,流露出自己强烈的憎恶情绪。黄少岩看到严复对此如此有兴趣,就继续讲了下去。黄少岩那声情并茂的讲述,使严复深受感染。也增强了他想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精神力量的愿望。
然而不幸的是,黄少岩年迈体衰,感染时瘟,在弥留之际,他将严复托付给儿子黄增来培养。黄增来当时已是拔贡,他很乐意地接受了严复。
真是祸不单行,不久严复的父亲也染上此种疾病,很快离开了人世。严复由此中断了他的私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