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婴幼儿
8052000000143

第143章 143 孩子胆小、不爱与人交往怎么办

妞妞乖巧可爱,在家里活泼自如,可在外面却很胆小,只和自己家大人在一起,从不主动去找小朋友玩,不喜欢与别人交往。有时当小朋友主动找她玩时,她也采取“回避政策”。妞妞妈很着急,该怎么办呢?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3岁以下的幼儿不愿交往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时他们还处在“单独游戏时期”或“平行游戏时期”。3岁以后,孩子的交往需要逐渐增强。另外,见到陌生人感到紧张是人类保护倾向的表现。成人在跟一个陌生人初次交往的时候,也会有些不自在或难为情,而当相互认识或了解了以后,就自然会熟悉起来,并积极交往。作为家长,要拥有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采用有效的方法多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尝试与人交往。

其次,我们来找寻孩子不愿意与人交往的原因:第一,缺失交往动机。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需要无条件满足,从小总有大人陪着孩子玩,孩子难以产生寻找同伴交往的动机。和成人交往,大人总让着他,而与同伴交往就没那么好了,他需要协调、商量,甚至妥协,他还要想办法解决冲突,为了“省事”“舒心”,有些孩子只愿意与成人交往,不愿意与同伴交往。第二,失败的交往经历。有些幼儿由于曾经有过悲伤的交往经历,比如“太懦弱”,出去玩被同伴打了,玩具被抢走了;或“太自我”,凡事都要出头,以他为主,被小朋友孤立了,被说过不愿意跟他玩之类的话语,从而不愿意再与同伴交往。他们采取回避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第三,个性的原因。有的孩子由于受遗传或自身个性特点影响,比较胆小、内向,不愿与陌生人打交道,只喜欢与熟悉的人打交道。

最后,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找出问题的症结,根据情况“对症下药”。对于缺乏交往动机的幼儿,家长应及时激发孩子的交往动机,尽早对其进行“心理断乳”。这样不仅有助于使孩子产生与同伴交往的动机,而且也是促进孩子独立性发展的“关键策略”。对于有过失败交往经历的幼儿,家长可采取亲自带领孩子与同伴交往两三次,为孩子“壮胆”,几次以后,当孩子学习到交往技能和方法,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后,家长应及时地抽身而退了。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太懦弱”或“太自我”都会出现问题,要想让幼儿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自如地进行交往,必须让幼儿进行“实地学习”,那种怕幼儿出问题而把幼儿关在屋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幼儿只有在经历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与人交往后,才能真正成长起来。对于个性内向、胆小的孩子,家长要尽可能引导幼儿与同伴多一些交往,要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交往,大人不要总守护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叮嘱太多,孩子们的争吵、哭闹、纠纷等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不要过多干预,要让孩子广交朋友,同各种类型的孩子交往,从而改变孩子的依赖、胆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