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女孩大多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富家女孩,根本没有吃过苦。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多数父母宁肯自己吃千般苦,也不愿让女孩受点儿罪。于是,女孩从小便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缺少吃苦精神。
一所学校搞的一次野炊,是这样进行的:孩子们带着家里做好的饭菜,在校园的围墙下吃着“野餐”。望着校园上空的天,看着校园的墙,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半天也吃不下这乏味的“野餐”。后来,这个学校野炊不搞了,春游、秋游活动也取消了,甚至连大扫除也不搞了。擦玻璃,怕玻璃刺破孩子的手,也害怕孩子从高处掉下;抹桌子,怕孩子提不起水桶;清理垃圾,怕孩子弄脏衣服。学校不让孩子进行体力劳动,家庭也不让孩子干什么家务。这样,孩子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吃苦。
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瑞士的父母们却不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十五六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
很多父母在教育女孩方面很矛盾,他们既希望自己的女孩将来成为有用之才,又希望女孩的成长不被“风吹雨打”,不吃任何苦头,一切都顺顺当当。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为女孩提供的学习条件已经相当完备,但在培养女孩的吃苦精神方面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当今的社会竞争,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女孩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很难在将来的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
中国有句俗话这样说:“不到水中何以识得水性,不去田间劳作哪能知道耕种的甘苦。”适当地让女孩吃些苦,对她的成长是有利无弊的。因为,女孩的大部分人生之路还是要靠自己去走,从小让女孩经受一些锻炼和吃苦教育,是她成长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让女孩吃苦,并不意味着拼命让女孩参加“吃苦夏令营”之类的活动,因为这种短期的吃苦教育效果并不好。让女孩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那么,父母怎样培养女孩的吃苦精神呢?
1.让女孩体验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有位家长说:“我女儿都上五年级了,却一点也不知道生活的艰辛,我跟她讲,我小时候除了上学还要打猪草,帮大人放牛,孩子竟然哈哈大笑,说:‘像西部牛仔,挺好玩吧!’”
一个女孩喝惯了各类饮料,偶然喝一次白开水,竟以为自己喝上了什么高级饮料,她对妈妈说:“这是什么饮料呀,这么纯净无色,应该纯天然的吧?”
上述事例向父母们敲响了警钟:要让女孩懂得生活的艰辛,要让她体验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让女孩懂得生活,就要给女孩充分的生活天地,引导她在搞好学习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此外,父母可以带着女孩一起去做义工,尽管这样女孩苦点累点,却能促使她真切地熟悉生活,感受生活,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2.让女孩做些家务活
父母应该督促女孩做一些家务劳动,特别是女孩自己的事情,应尽量让女孩自己去做。比如洗脸、穿衣、穿鞋、整理图书玩具、打扫房间等,这样既能培养女孩的吃苦精神,又能锻炼女孩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意提高女孩的吃苦能力
父母在日常生活和女孩的游戏中,不能光是挖空心思地满足女孩的要求,而是应千方百计地对女孩进行吃苦教育。例如,可以带女孩登山、野营,让女孩自己动手捡柴火、备食物;还可以定期让女孩到艰苦的地方生活,锻炼其生活自理、独立的本领,培养她挑战困难与挫折的能力。
4.父母要放下“不忍之心”
很多父母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我年轻时已经吃过苦了,为什么还要让我的孩子再吃苦呢?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本是人之常情,然而,过分的溺爱和“不忍之心”,对孩子成长却有很多弊端。吃苦教育是对孩子毅力和生活能力的一种磨炼,不能吃苦的孩子很难对现实有深刻的理解,更难有宽广的胸怀和责任的担当。
女孩一生的路很长,绝不可能一帆风顺,沿途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坎坷、挫折,做父母的不可能对女孩的事永远包办代替。古人曾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为了女孩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父母应该狠下心来,培养女孩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信念,让女孩经受更多的锻炼。
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家庭条件优越,可女儿却只知享受,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这位企业家果断地中止了女儿的学业,把她送到一个电子厂当女工。在那里“锻炼”了一个月后,女儿说太苦,要回学校读书,企业家坚决不同意。半年之后,这个企业家终于“开恩”,“批准”女儿回校上课。离开电子厂,重回校园,女孩知道了珍惜时光,于是发奋读书,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你会教女孩吗
富养女孩,并不是让女孩在物质上富起来,超前享受,而是应该让女孩吃些苦。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父母在努力为女孩提供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外,让女孩吃点苦,是极其有必要的。只有能吃苦的女孩,将来才能变得真正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