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作为储君,一般应顺利荣登大宝。但由于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与荣耀,人人欣羡之,图谋之。于是激烈的角逐与斗争势在必然,甚至即使贵为太子,也有死于非命者。汉武帝太子刘据的命运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1)册封太子,家族得宠
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2年)正月里的一天,一个中年男子乘坐牛车来到未央宫北门,自称是当今皇帝汉昭帝的庶兄、先皇武帝的太子刘据。有关官员大惊失色,火速将此事奏报朝廷。昭帝刘弗陵听说逃亡在外九年,至今生死未卜的异母兄长刘据突然出现,将信将疑,于是传命三公、九卿及二千石以上的文武官员齐聚未央宫,一同辨认这位前朝太子爷的真伪。这件事很快传遍整个长安城,一时间长安城中万人空巷,士民百姓数万人纷纷涌向未央宫看热闹。为防止发生大的混乱,朝廷甚至调来了军队在未央宫周围维持秩序。那些文武官员轮流上前辨认,谁也不敢肯定这个人就是当年的皇太子刘据。为了慎重起见,汉昭帝与大将军霍光商议后决定,先将此人交廷尉(九卿之一,立管刑狱司法事务)讯问,待查明其真实身份后再作处理。后经查证,原来此人是个冒牌货,根本不是前朝太子刘据,而是一个靠占卜混饭吃的无业游民,名叫方遂。从曾经找他占卜的刘据的一个侍从口中,方遂知道自己的相貌与刘据很相像,便冒名前来碰碰运气。后来,这个假太子终于以“诬罔不道”的罪名被处死了。
假太子被揭穿,那么真太子刘据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到底死了没有?是为什么死的?他的突然“出现”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关心、感兴趣?如果有可能向当时长安的人们提出这些问题的话,他们会带着几分神秘和余悸,向你讲述九年前发生的一件巫蛊肆虐、血雨腥风的宫闱秘事。
汉武帝刘彻在继位前娶姑母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为妻,继位后立为皇后。但这位陈皇后一直没有生育,直到刘彻二十九岁那年,也就是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宠姬卫子夫才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刘据,武帝中年得子,十分欣喜,立即安排了一次祭祀送子之神的仪式,命令东方朔等人致祝辞。后来又废掉陈皇后,立卫子夫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年),七岁的刘据被册封为皇太子,这时刘彻已经当了二十年的皇帝了。武帝对这个姗姗来迟的儿子非常疼爱,请来当时的名儒为太子讲授《公羊传》和《谷梁传》。刘据二十岁时,武帝又及时为他举行了表示已经成年的“冠礼”,让他入主东宫,还专门为刘据建造了一座“博望苑”,意在广博观望,让太子广交宾客。
汉武帝得居皇帝宝座,实出自妇人之功。他的姑母长公主曾为他当太子、继皇位出了很大的力,所以武帝一生中,对后妃及其亲戚总是予以恩泽礼遇,并在一定时期内培植效忠于自己的后妃和外戚(指后妃的主要男性亲属)势力。武帝登基后不久,就制订、颁赐了娥、嬉华、充依等妃嫔、宠姬名号,并相应地给予很高的爵位和俸禄,开了中国历史上妃嫔兼有爵位的先例。
刘据的生母卫子夫,原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妓。武帝在姐姐家看上了她,平阳公主便把卫子夫送进了宫中,以后便生下了刘据。卫子夫的胞弟卫青,原是平阳公主的家奴,卫子夫得宠后,武帝任命卫青为建章监、侍中。不久,卫子夫被封为夫人,卫青也同时被提升为太中大夫。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又擢升卫青为车骑将军,攻打匈奴。卫子夫生下刘据后,武帝废掉陈皇后,立卫子夫为皇后,卫青则以战功屡次升迁封侯,直至大将军,位极人臣。与此同时,卫皇后的外甥霍去病也得到重用,出任骠骑将军。卫氏一族高官厚禄,布列要津,所以民间便有歌谣说“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2)好景不长,父子生隙
但是,这种局面维持的时间并不太长久,随着武帝的另外几位嫔妃先后生下刘闳、刘旦等几位皇子后,武帝对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感情便日渐淡漠了。对此,卫皇后母子深感不安。对他们母子的心情,武帝也有所察觉,便对大将军卫青说:“我朝初创不久,又有外族不断侵扰,朕必须变更旧制,出征讨伐,否则天下将难以安定。而这样做又不能不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朕以武力安天下,实因形势所迫的不得已之举。如果朕后代子孙也这么做,恐怕就要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了。而太子在这一方面最使朕放心,他性格稳重,仁慈宽厚,将来定能安抚天下,朕对此深信不疑。如果要找一个能够安邦定国的君主,有谁能比太子更合适呢?”卫青听了武帝这番话后,总算放了心,连忙叩头谢恩,并把这些话转告给了卫皇后。卫皇后听了,觉得自己错怪了皇上,便摘掉所有首饰,向武帝赔罪。自此以后,每逢出征或巡游,武帝便把日常朝政交予太子刘据处理,宫中事务则托付给卫皇后。太子与皇后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小心翼翼地处理着一件件朝政、内务。武帝回朝后,母子二人再择要事汇报,武帝对他们很信任,对他们的意见与请示均一一照准。
但是刘据与武帝父子俩的性格毕竟有很大不同。每当武帝率军出征时,刘据出于仁慈之心,怕战事祸民,经常予以劝阻。而武帝总是笑着对他说:“劳苦之事由朕来做,皇儿只需将来安安稳稳地治理天下,这不是很好吗!”话虽这么说,父子间的政见始终难以统一,朝臣们也由此分成了两派。武帝为政严厉,多用重典,任用酷吏,而太子刘据却宽以待人,经常将一些他认为处惩过重的人和事从轻发落。刘据的做法得到了普通百姓和那些主张宽政缓刑的大臣们的拥护,而支持武帝实行严刑峻法的大臣却极力反对。卫皇后怕这样下去会触怒武帝,便经常告诫刘据要以父皇之意为己意,不要擅自行事。那帮与刘据政见不一的大臣们怕日后一旦刘据继位对他们不利,就经常在武帝面前说太子刘据的坏话,特别是在霍去病、卫青相继去世后,卫氏家族力量大衰,刘据失去了靠山,便肆无忌惮地开始陷害刘据了。
有一次,刘据进宫谒见母后,母子相见,自然有说不完的话,不知不觉过去了大半天。事后,黄门(管宫门的太监)苏文无中生有,向武帝报告说:“太子借谒母之机调戏宫女。”卫皇后知道后非常生气,她让刘据面见父皇,陈述事实,再要求处死诬告太子的苏文。刘据对此则很坦然,他安慰母亲说:“只要我自己不做错事,又何必害怕这些小人!父皇圣明,不会轻信奸佞之言。”还有一次,武帝身体有些不舒服,便令小黄门常融宣召太子进宫。常融回来后谎称:“太子得知陛下染病,面露喜色。”盼子心切的武帝听罢,叹了口气,默默无语。话音未落,刘据三步并两步地奔人武帝寝宫,急切地询问父皇病情。武帝见他面带泪痕,却又强作笑容宽慰自己,觉得蹊跷,一追问,才知是常融在捣鬼。武帝一怒之下,杀了常融。
这两件事对刘据震动很大,隐约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威胁。但他哪里知道,一桩更大的祸事,正在一步步向他逼近。
(3)武帝中“蛊”,太子受屈
汉武帝征和元年(前92年)夏季里的一天,六十四岁的汉武帝正在长安城西的建章宫中午睡,正在似睡非睡之际,他懵懵懂懂的仿佛看到一个手持利剑的男子闯入宫中行刺。武帝惊叫一声,急令侍卫们捉拿刺客,但搜遍宫中,却不见刺客的踪影。武帝又惊又气,先杀了看守宫门的宦官,接着又调来禁卫骑兵,把方圆数百里的上林苑像过筛子一样仔细搜了一遍;随后,又关上长安城各个城门,在城中挨家挨户的搜查。就这样折腾了十一天,还是没有结果。这场搅得人心惶惶的大搜捕,便成为长安城一场血腥大劫难和刘据罹祸的序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后的一天,武帝又是在午睡的时候,梦见忽然来了上千个小木头人,个个手执棍棒,将武帝团团围住,劈头盖脑地打了起来,武帝又是一声大叫,原来是一个噩梦。醒来后,武帝心悸冷汗,头痛难忍,一病不起。
汉武帝晚年病体缠身,精神恍惚,总是疑心有人暗中搬神弄鬼陷害自己,带剑男子的出现,已搞得他惶惶不可终日,这次的噩梦更使他心惊胆战。恰好就在这时,被丞相公孙贺逮捕入狱的江洋大盗朱安世在狱中上书,告发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与石阳公主(卫皇后之女)私通,并指使巫师在皇帝御道上埋入木偶(即小木头人),对皇帝恶语诅咒。武帝听说果真有人利用巫蛊之术来谋害自己,又气又恨,特令水衡都尉江充严厉追查。
巫蛊是一种利用巫术谋害指定对象的古代迷信。方法是,根据被害人的体形刻制一个或几个木偶,在木偶身上书写被害人的名字及诅咒的词句,并在木偶的胸部钉上铁刺或扎上针,然后埋入地下,那些诅咒的话便会在被害人身上应验。这种迷信在汉代非常流行,不仅在民间,而且传入宫廷。朝野上下被这股招鬼行巫之风搅得乌烟瘴气,再加上各地的方士、巫师云集长安,使偌大的汉朝京城有如一座神鬼之都。更有一些女巫,她们频繁出入宫禁,教唆相互忌妒的妃嫔们利用巫蛊之术蛊害情敌,争取皇帝的宠幸。这种巫术本来是受到朝廷严厉禁止的;早在元光五年(前130年),陈皇后行巫蛊败露,女巫楚服等三百余人被杀。后来陈皇后被废,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但由于汉武帝本人就十分迷信鬼神,上行下效,所以长期以来,巫蛊之术一直禁而不止。
这次使太子刘据遭难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个承办公孙敬声一案的江充。
(4)江充查巫蛊,被迫杀其人
江充原是赵王的一个门客,因得罪了赵国太子逃到长安,在武帝面前诬告赵太子。武帝见他精明能干,便任命他为“绣衣使者”,专司督察京畿治安和王公大臣。江充在任绣衣使者期间,就曾整治过太子刘据。有一次,江充跟随武帝去甘泉宫(今陕西敦化县西北的甘泉山),途中太子的手下人乘车而过,江充立即喝住并扣留了车马。根据当时的规定,皇帝行走的道路上,所有人都必须回避。刘据得知后,急忙派人找江充求情,恳求江充不要将此事奏报武帝,偏偏江充不买太子的帐,还是报告了武帝。武帝见江充如此忠心,很高兴,夸赞道:“为人臣者就应该如此!”于是提升他当了水衡都尉。
江充敢于斗胆冒犯太子,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武帝宠爱的赵婕妤被武帝唤作“钩弋夫人”,她的居处则称为钩弋宫。太始三年(前舛年),也就是武帝六十四岁那年,年轻的钩弋夫人为武帝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刘弗陵。据说,钩弋夫人是怀胎十四个月后才生弗陵的,武帝认为这是一种神异的祥瑞,因为他听说尧(古代中国人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帝王)也是被孕十四个月后出生的,所以武帝就把儿子刘弗陵比做尧,把钩弋夫人比作尧母,并把钩弋宫改名为“尧母门”。包括江充在内的一伙善于揣摸皇帝心思的人,从武帝的这一举动中,看出了武帝偏爱少子,有废长立幼的意图。江充心里有了这个底,当然敢于和太子刘据对着干了。
汉武帝是靠后妃、外戚帮助登基的,他心里十分清楚后妃外戚集团的能量,既然有力量帮他上台,当然也有实力轰他下台。当时卫氏家族的声望炙手可热,对武帝来说如芒刺在背。武帝的这种处境与心情,江充心中也很清楚。公孙贺是卫皇后的姐夫。其子公孙敬声为太仆,他以皇亲国戚自居,骄纵不法。征和初年,因贪污被捕入狱。公孙贺救子心切,设法抓获了武帝久捕未缉的朱世安,以赎子罪。朱世安在狱中指控公孙贺父子,显然是挟私报怨。虽然事涉巫蛊,但武帝令江充严加查办,无疑是借题发挥,把矛头对准虽已失宠但势力犹存的卫皇后及其家族。江充连太子都不放在眼里,在处理公孙敬声一案时就更加无所顾忌了。再加上武帝生性好杀,在位五十多年,杀了六位丞相,御史大夫以下被杀者更是不计其数。于是江充便顺着武帝的性子大开杀戒。结果,公孙贺父子及其一门阖府,卫皇后的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等人全部死于江充的屠刀之下,受诛连遇害的则多达数百人。一时间,长安城中血雨腥风,人人自危。
江充虽然借武帝打击卫氏家族的机会整治了太子刘据一下,但人家现在毕竟还是太子,武帝年事已高,日后一旦太子掌权,他江充会是个什么下场,也是可以想象的。江充当然不会不考虑这一点,他决定借整肃巫蛊之机,先行下手,置太子刘据于死地,免生后患。
江充在了结了公孙贺父子“行巫蛊”一案后,便不失时机地向武帝进言说:“陛下龙体欠安,定是长安城中巫蛊作祟,臣愿请旨查禁,以保陛下万安。”武帝令他依奏而行。
江充指使手下人预先在长安城各处埋下巫蛊用的木偶,其中有普通百姓家、巫师家,大臣家,甚至埋到皇宫中。然后,江充便广造舆论,大张旗鼓地“查禁”巫蛊。江充带人挨门挨户的掘地,结果挖出了大量蛊用木偶,其中有些是搞巫蛊的巫师们埋的,但更多的则是江充派人预先埋好的。许多搞巫蛊的巫士被捕入狱自不待言,而一些无辜的巫师和百姓、官员,也在江充的酷刑之下,或是屈打成招,或是乱咬别人,致使长安城及邻近地区有数万人被杀,搞得长安城中似乎人人都在行巫蛊,巫蛊之祸的恐怖笼罩着整个长安城。
看看火候差不多了,江充便开始向太子刘据下手了。他让巫师何檀奏报武帝说:“宫中可见蛊气,若不尽快消除,陛下龙体断难康复。”当时正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闻听此言,立刻命令江充进入皇宫查寻巫蛊。江充等的就是武帝这道命令。他带人闯进宫中,到处狂掘乱挖,先在妃嫔们的居处挖,再到皇后的寝宫外面挖,最后挖到太子宫中。他们果然在太子宫中挖到了预先埋好的木偶,每个木偶身上还都缀有写着“大逆不道”字样的帛书。
刘据见在自己宫中掘出了木偶,眼前一黑,差点跌倒。他深知父皇对“巫蛊”深恶痛绝。这件事要是让父皇知道,自己一定难逃杀身之祸。而这些木偶的确不是自己埋的,但现在人证、“物证”俱在,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明白。偏偏江充又切断了宫中与外界的联系。刘据和卫皇后几次派人去甘泉宫想向武帝进行解释。但都被挡回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刘据只得召集左右近臣商议对策。太子少傅石德说:“公孙丞相父子、两位公主和卫伉等人都因巫蛊被杀,现在江充又在殿下的宫中挖出木偶,是否是这伙人预先埋置的,已来不及追查,就是查出来,也是无法说清楚的。事已至此,殿下只能先采取一个办法自救:矫诏擒拿江充一伙,查清其奸谋后再做下一步打算。”刘据本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从未动过假传圣旨的念头,惴惴不安地说:“江充是奉旨进宫追查巫蛊,我怎能擅自抓他?”石德说:“殿下忒仁慈了。如今皇上病居甘泉宫,生死未卜。奸贼嚣张,迫害殿下,难道殿下忘了当年秦朝太子扶苏被废被害的悲剧了吗?”刘据想来想去,也觉得只有这条路可走,于是派亲信假装钦差宣诏擒拿江充。江充没想到刘据会有这么一手,当即被擒。与江充一同进宫查巫蛊的巫师檀何等人与江充一起被捕,将军韩说拒捕被杀,只有御史章赣、黄门苏文侥幸逃脱。
江充和檀何被一群武士押着来见刘据,刘据见到这个专门与自己作对的扛充,恨得咬牙切齿,指着他骂道:“奸贼!你祸乱赵国,害了赵国的太子还嫌不够,又来迫害我,你知罪吗?”江充早吓得面如土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刘据下令:江充斩首,并在上林苑用火烧死檀何。
(5)父子见刀兵,死于不白冤
处决了仇人江充后,刘据一面通知母亲卫皇后,一面打开武器库,装备卫士,以防可能发生的变乱。
苏文和章赣逃出长安后,直奔甘泉宫,向武帝报称:“太子谋反”,接着又把他们跟随江充进宫查巫蛊的全部过程细说了一遍。武帝开始并不相信,认为那一定是太子害怕,再加上痛恨江充,才干出这些过激之事。于是武帝命令一个内侍去长安把太子找来,再详细询问一下。不料这个内侍在苏文的暗示下,根本就没去长安,而是在外面躲了两天后回来向武帝报告说:“太子确实已经造反,他不仅不奏诏前来,而且还要杀我,我只好逃回。”武帝大怒,诏令丞相火速平叛。丞相听说刘据杀了江充造反,早吓得从长安城中逃了出来,连丞相大印都没来得及带上。现在武帝下了诏,他才硬着头皮返回长安,调集各路兵马讨伐刘据。刘据见官军势众,便假借皇帝旨意,把城中所有的囚犯放了出来,由石德率领抵抗刘丞相的进攻,同时他自己驱使数万名市民相助。两军在长安城中混战五昼夜,街头巷尾处处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刘据终因部下都是临时纠集的乌合之众,既无战斗经验又势单力薄,最后兵败出逃,躲藏到湖县泉鸠里一个老百姓家里。
武帝见太子逃走,便下令悬宽捉拿,同时收缴了卫皇后的皇后印玺。卫皇后见卫氏家族的人死的死,贬的贬,自己如今又被废掉,惟一的精神支柱太子刘据又落到这步田地,她再也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大哭一场,上吊自尽。
皇后死,太子逃,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他们一方面痛斥巫蛊害人,一方面又觉得借题发挥,事情做得太绝。有一个叫令狐茂的人上书给武帝说:“太子一向忠厚仁德,他对皇上绝无恶意,更不会起兵造反。况且他还是陛下的合法继承人,将承继万世基业,更无自毁前程之理。而江充不过是个市侩小人,却得到陛下的重用,使他得以纠集一批奸臣,挟至尊之命迫害太子,以致陛下与太子虽为父子至亲,却彼此隔塞,难以沟通。太子进则不能面见陛下为自己辩护,退又必遭奸贼的陷害。太子申诉无门,才迫不得已诛杀江充。太子武装士民,完全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得再次遭人攻击和陷害,以臣之见,此举并无不妥之处。江充过去就曾经用谗言害死了赵国的太子,此事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陛下完全被那几个奸贼蒙蔽利用,不加详查,过分苛求太子,甚至授命丞相调动军队讨伐。惧于陛下天威,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于主持正义,为太子鸣冤,实在令人痛心。望陛下以父子之情,社稷大业为重,尽快收兵,早日赦免太子,并设法把他找回来。”武帝很受感动,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收回成命,所以赦免太子一事便一拖再拖。
刘据躲在那个老百姓家中一连数日,主人本来就很贫穷,现在又添了刘据和他两个儿子三张嘴,生活更无法维持。刘据有个富家子弟的朋友住在附近,便让人找他帮助。朋友没有找到,风声倒走漏了出去。二天夜里,官军将刘据躲藏的小屋团团包围,刘据自知难逃活命,遂自缢而亡。官军中有两个人,一个叫张富昌,一个叫李寿,他们见刘据自尽,急忙上前解救,但没有成功。刘据的两个儿子和这家的主人则在与官军的搏斗中被杀害。
数年后,汉武帝才逐渐明白当年江充经办的巫蛊案全是他捏造的。这场震惊汉朝朝野的巫蛊之祸久拖不决,受害者不计其数。后来,掌管汉高祖刘邦陵墓事务的官员田千秋又冒死上书为刘据鸣冤,武帝才真正醒悟到太子刘据也是这场巫蛊之祸的冤死者,于是下令把江充满门抄斩,烧死苏文。还在长安建“思子宫”,在湖县刘据自杀的地方建“归来望思台”,以寄托对儿子的哀思。
但是,刘据已死,大错铸成,建宫筑台,又与事何补。一代英主汉武帝,晚年痛失爱子,其内心的痛苦和悲哀可想而知。但制造这种人间悲剧的罪魁祸首——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是不可能被当时的人们认识到的,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历史悲剧还将在以后的皇子们中间一幕幕地演下去!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政治是不可避免的罪恶”。有人认为过于偏颇;但用在中国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上,恰中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