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4年,夫差为了稳当霸主,又联合鲁国讨伐齐国。勾践派去使臣祝贺,并愿意助吴三千兵卒,为的是通过战争削弱吴国。伍子胥反对伐齐,而主张灭越。他向吴王谏诤道:“我听说,勾践进餐只用两种菜肴,和百姓同甘共苦,这家伙不死,肯定会使越国强大,成为吴国的对头。面对越国这样的心腹之患应先讨伐它,暂时放下齐国。对吴国来说,齐国只是疥癣小疾罢了。”吴王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告,发兵攻齐,在艾陵击败齐军,回国之后就责备伍子胥以后不要乱加干涉,伍子胥则忠贞抗言:“您用不着高兴,即使攻破齐国,得到的也是一块石坂之田,连庄稼也不能种植。而越国位居吴国之南,利害相关,吴不灭越,则越必灭吴。”
伯嚭得悉这番话,便到吴王面前毁谤伍子胥:“伍员这人貌似忠心而实质上是残刻之人,他连父亲兄长都不怜惜,父召不往,坐观父毙,怎么能顾惜大王呢?大王上次要攻打齐国,伍员坚决反对。后来取得了胜利,他反而因此怨恨大王,大王如果不严加防范,他肯定会密谋动乱。”夫差虽然没有完全相信伯嚭的话,但是伍子胥频繁的反对和强颜进谏,也使他感到厌烦、不满。他要摆脱伍子胥的纠缠,使身边能够清静一些。
这时,伯嚭给夫差出谋划策,让夫差派遣伍子胥出使齐国。伯嚭暗中打的算盘是两国交恶,发生争战,使者常会被杀。于是他替吴王写了一封信,叫伍子胥送往齐国。信中全是侮谩之语,责备之词,列举齐国欺鲁慢吴之罪。目的是激怒齐侯,借他人之手,诛杀自己的对头。
伍子胥已料到吴国必被越国所灭亡,因为看到夫差听信谗言,宠幸好佞,又自恃国强,飞扬跋扈,忠良之士遭受排挤,阴谋邪恶之人聚拢左右。所以趁出使齐国之机,将儿子伍封带到齐国。托付给自己的朋友齐国大夫鲍氏。齐侯知道伍子胥不主张伐齐,伍子胥在齐国也不以强国的使臣自居,而且提议齐国想法与吴修好,以免交战。所以齐侯对伍子胥以礼相待,送他归吴,让他加意防备奸诈之徒伯嚭的攻讦。
伯嚭看到伍子胥平安归来,他的借刀杀人之计没有得逞,相国的位置捞不到手,就在夫差面前进行公开的陷害:“大王您可要小心,莫中了伍员的暗算,据我看其罪有三:出使齐国,寄子于齐,必是外结诸侯,图谋不轨,此其一;伍员自以为是先王的谋臣,以功臣自居,常恃功犯上,此其二;大王伐齐得胜,伍员耻其计谋不用,必怨恨大王,此其三。三者有其一,则罪不容赦。望大王深思熟虑。”夫差听说伍子胥把儿子寄托齐国,顿时大怒:“伍员果真是欺弄我!”于是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属镂”之剑,命他自杀。
伍子胥手擎宝剑,哈哈大笑,面向吴宫高声说道:“夫差呀,夫差!我帮你父亲成为霸主,又把你立为国君,你当初要把吴国分一半给我,我都坚拒不受。现在你反而听信奸谗命我死。可叹呀,可叹,一个孤忠之人当然是不能单独存身的。”伍子胥洒下一片哀伤之泪,他痛惜吴国将要覆灭,也恼恨夫差一意孤行残害忠良,他对吴王派来的使者说道:“我死之后,一定要把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东门,让我看着越兵就从这里攻进城来。”
伍子胥自刎身亡之后,夫差把吴国大政交给了伯嚭。伯嚭这个宵小之徒,从一个丧家犬到爬上太宰的高位,靠的忘恩负义,造谣中伤。当然也怨伍子胥当初没有认清这个包藏祸心的奸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