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励精图治的皇帝之一。他虽然待大臣颇为严厉,有时甚至很残忍,大肆杀戮,但他为巩固自己的政权,却比较体贴民情,轻徭薄赋;他勤于政事,“每日临朝,日昃不倦”;他躬行节俭,并以此教诫太子说:“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因而,在他的统治下,隋朝呈现出兴旺的景象。
但是,岁月不饶人,一贯事必躬亲的文帝,在年逾花甲之后渐感体力不支。仁寿四年(604年)七月,在独孤皇后崩逝二年之后,文帝也终于病倒了。
病卧于仁寿宫大宝殿的文帝,此时当然惦记着政事。自己二十余年的夙兴夜寐、苦心经营,不就是为了使隋朝的天下长治久安、永传后世吗?他不能不为隋朝的未来而忧虑。但与此同时,他又感到莫大的欣慰:一是自己作为一代开国之君,功业赫赫,足以彪炳史册;二是皇太子立得其人,废黜了那个不成器的杨勇,立了杨广,看来堪可继承和弘扬他的大业。
然而,他还是有些不放心。他认为杨广虽然道德醇正、才器非凡,但毕竟缺少经验,应该多加教诲。于是传命召太子杨广入居大宝殿。
文帝在等待着太子杨广的到来,但杨广迟迟未至,却匆匆进来一名宫人,将一封书信奉交到文帝手里。
文帝看了书信,面色陡变,一脸怒气。原来,这是一封因误送而获的杨素对太子杨广的复信,信的内容是杨素应杨广之请,借自己入阁侍疾之便秘密提供的宫中事状,以及研究文帝死后如何提防意外,杨广如何即位登基等事。从通信的内容可以看出:杨广、杨素对于他的疾病不仅毫无忧戚之感,而且正幸灾乐祸,巴望他早日升天,已经急不可耐地探讨起他死后之事了。因而,这一惊非同小可,他不能不“览而大恚”。这个意外的打击对他实在是太重了。他既恨杨广,尤恨杨素。
然而,令他更为吃惊、对他打击更重的事还在后面。就在文帝看过杨素之信不久的一天早晨,他最为宠爱的在仁寿宫待疾的宣华夫人蔡氏,在更衣之后,鬓发散乱、面带伤痕、神色惊惶地回到文帝身边,文帝怪而问其故。蔡氏泫然泪下,说;“太子无礼!”
听了蔡氏之言,文帝犹如五雷轰顶,顿觉天旋地转,瞪着眼睛,好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他以头撞床,“啮指出血”,大声喊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声调中充满极度的愤怒和绝望。于是,他呼唤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说:“快召我儿来!”
柳、元二人听后,表示马上动身去召太子,他们自然以为文帝要见杨广。文帝急切地打断他们的话,说:“不,不是杨广,是勇儿!”才意识到自己过去废勇立广是多么严重的失误,内心充满无限的悔恨和对长子的思念,同时对过去杨素、独孤皇后等人潜勇拥广的行为愤恨不已,感到自己受到了他们的欺骗。他急切地召杨勇来,意欲亲手纠正自己的失误,即行废立。
文帝望眼欲穿,盼望着能速速见到他的勇儿。可杨勇迟迟未到。
人终于盼来了,但不是杨勇,却是一个索命之鬼——张衡。接下来自然就是文帝的“暴崩”。
大宝殿中的动态,皆被杨素所知。他感到事态紧急,火速去见杨广。二人密谋之后,迅速开始实施其篡弑计划。
柳述、元岩带着文帝召立杨勇的敕书刚出宫,便被杨广、杨素矫诏所执,系于大理狱中。
仁寿宫文帝的宿卫迅被撤换,杨广、杨素简选骁健官奴30人穿着妇人之服,衣下藏着武器,立于门巷之间,以为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仁寿宫、大宝殿完全被杨广、杨素所控制和封锁。
文帝后宫被出就别室,原来文帝身边侍疾之人皆被赶走。杨素派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实际上乃派张衡杀害文帝。“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文帝就这样被活活拉死,其状甚惨。
文帝之死是历史上的一大公案。尽管杨素与杨广经过密谋策划,手段十分诡秘,但当时已“中外颇有异论”。赵毅《大业略记》和马总《通历》对杨广、杨素谋弑文帝之事皆有记述。
杨素就这样由文帝当年甚见亲信的辅弼大臣变成了一个助纣为虐,谋弑其主的元凶。其凶险的本质在此事件上得到了最突出、最集中的体现。
杨广所垂涎已久的宣华夫人蔡氏、他的庶母,就在文帝“暴崩”之日的当夜,被“太子蒸焉”,满足了杨广的淫欲。
杨广所梦寐以求的皇帝大宝之位,终于被他堂而皇之地登上,是为隋炀帝。
杨广所忌恨的原太子杨勇,未发文帝之丧,就被他矫称高祖之诏派杨约“缢杀之”。
而炀帝所做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杨素的帮助。杨素以其拥立之功更是贵显无比,其权势达到顶峰。
关于文帝之死及杨素矫诏拥立杨广为帝的事件,《隋炀帝海山记》中曾有另外一种记述:“时杨素有战功,方贵用,帝倾意结之。文帝得疾,内外莫有知者。时后亦不安,旬余日不通两宫安否。帝坐便室,召素谋曰:‘君国之元老,能了吾家事者也。’乃私执素手曰:‘使吾得志,吾亦终身报公。’素曰:‘待这,当自有谋。’素入问疾,文帝见素,起坐,谓素曰:‘吾常亲锋刃,冒矢石,出入死生,与此同之,分享今日之贵,吾自惟不免此疾,不能临天下,倘吾不讳,汝立吾儿勇为帝。汝背吾言,吾去世亦杀汝,此事吾不语人,汝立吾族中人,吾之死目不合。’帝因愤懑,乃大呼左右曰:‘召吾儿勇来!’力气哽塞。回面向内不言。素乃出语帝曰:
‘事未可,更待之。’有顷,左右出报素曰:‘帝呼不应,喉中呦呦有不足。’帝拜素曰:‘愿以终身累公。’素急入,帝已崩已,乃不发。明日,素袖遗诏立帝。时百官犹未知,素执圭谓百官曰:‘文帝遗诏立帝,有不从者,戮于此!’左右扶帝上殿,帝足弱,欲倒者数四,不能上。素下,去左右,以手扶接帝,帝执之,乃上。百官莫不嗟叹。”
上述记载将文帝之崩说成是因疾自然死亡,与赵翼《大业略记》和马总《通历》之说不同。但却强调了炀帝之立是杨素一手导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