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这样沟通最有效:管理者不可不知的员工沟通技巧
8053800000002

第2章 沟通,没有听起来那么简单

开章明义:沟通,管理者真正了解多少

沟通!一说起这个词,肯定大家都会说,沟通,谁不会啊?我们每天不都在沟通吗?在公司,和领导、同事及下属沟通;在家里,和爱人、孩子及父母沟通;在路上和陌生人也要沟通;平时还要和客户、朋友沟通。我们一生中花费了如此多的时间进行沟通。但是,作为管理者,我们也常常会为与员工沟通不顺所困,在工作中会因为自己的意愿不被下属所理解和认同而出现许多问题。

沟通能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一个人成功的因素85%是沟通,15%是天才和能力。而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人们越来越强调建立学习型的企业,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有效沟通是成功的关键。

而管理者有效地沟通又离不开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

沟通对于管理者是如此的重要,可关于沟通,我们又了解多少呢?其实:

1.沟通就像在冰上跳舞

看过花样滑冰的人都知道,在花样滑冰时,双人滑更受人们的喜爱。因为双人滑是两个人默契地配合,一方的舞姿、技巧的娴熟程度和对音乐的领悟等都在同一时间传递给另一方,让对方及时调整自己的步调,这是一个人所无法完成的项目。

如果说一个人说话只传递信息而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那他只是满足了自己说的欲望,并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

2.人随时都在沟通

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独立生活的人,他不是野兽,就是上帝。”没有人是可以独立生存的。人只要生存就需要沟通,与存在于周围环境的人、事、物进行沟通。不论是单独在办公室负责管理的管理人员还是在流水线上操作的工人,当他们工作时可能无法与其他人沟通,但谁又知道他们当时有没有与自己的内心沟通呢?

3.所有沟通形式所包含的因素都相同

不管是一对一的面对面沟通、电话沟通、书信沟通还是多人参与的组织沟通,沟通的过程都包括信息的发送者、信息、信息渠道以及信息的接受者等因素。要把这些因素都整合起来才算是一次完整的沟通过程。

4.信息的收发是互相影响的

发出信息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接收信息的方式。例如,你讲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表情凝重、语调深沉,对方就会感觉到事情可能很严重,也会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如果你是谈笑风生、语调轻松诙谐的样子,那么对方也会表现出没什么要紧的态度。

5.沟通受环境的影响

沟通环境指的是,事先就已存在并会一直延续下去的人和自然的因素。当人们在相互交流的时候,有很多外在的因素会影响到信息的发送、内容以及对信息的理解。如,一对好朋友正在房间里谈心,其中一人的母亲突然走了进来,那两个人也停止了正在讲述的话题,就会说一些不疼不痒的事情,直到母亲离开为止。通常我们会根据不同的谈话场所来选择话题,同时选择谈话的方式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这些自然和环境的因素对沟通的质量、深入程度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6.沟通的效果

人们已经对扑面而来、满眼满耳的信息处于麻木的状态了,但是真正有效的沟通即便不是立刻,最终也一定会产生一定的效果。所谓效果,就是信息被接收,但是信息被接收却比我们想象中更困难。比如,一个妻子很善意地提醒她的丈夫:“在双休日不要安排太多的活动,免得过于疲劳。”她丈夫却说:“我让自己的生活充实一些不好吗?”于是双方争吵起来。其原因就是妻子的好意被丈夫认为是一种干涉。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人们在交往时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意思,而忽略了所传递的信息是否能被其他人所接受,这样就影响了沟通的效果。

专家点拨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管理者,要真正地了解员工,激发员工工作激情,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升沟通艺术就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保证。

沟通并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能力。也就是说,沟通不是人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即我们生来具备沟通的潜在能力,但因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原因,这种潜在能力被压抑住了。所以,如果要想成为成功的管理者,一定要学会沟通。

技巧1:沟通:穿透看不见的“墙”

[经典回顾]

现代企业,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上下级之间,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特别需要彼此进行沟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却常常横隔着一道道无形的“墙”,妨碍彼此的沟通。尽管现代化的通讯设备非常神奇,但却无法穿透这种看不见的“墙”。

如果沟通的渠道长期堵塞,信息不交流,感情不融洽,关系不协调,就会影响工作,甚至阻碍企业的发展。

仔细分析起来,我们会随时看到这种“墙”的存在。比如,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有的业务部门不明确自己的生产活动应当与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协调一致,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地去追求本部门的私利,不考虑其他部门的利益,更不愿意与其他部门进行合作。他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给整个企业的生产活动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又如,有的管理人员主观武断,一个人说了算,听不得下级的意见。更听不得对自己的错误的批评,他们不懂得上下级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不懂得如果下级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忽视、冷漠,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责任感,下级就会消极、沉闷下去。这样的话,一旦企业发生什么紧急情况,需要全体员工出主意、想办法、共渡难关时,员工就会无动于衷,不会有任何的热情和积极性。

所以要管理好现代企业。就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互通信息、传递资料、交流感情,员工清楚知道公司的方针、政策和所处的形势,并且逐步建立起一套成熟完善的沟通系统。

[案例分析]

美国一家公司的总经理非常重视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他曾有过一项“创举”,即把公司餐厅里四人用的小圆桌全部换成长方形的大长桌。这是一项重大的改变,因为用小圆桌时。总是那四个互相熟悉的人坐在一起用餐。而改用大长桌情形就不同了,一些彼此陌生的人有机会坐在一起闲谈了,如此一来。研究部的职员就能遇上来自其他部门的行销人员或者是生产制造工程师,他们在相互接触中,可以互相交换意见,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而且可以互相启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巧手点金]

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沟通有助于改进个人以及群众作出的决策。任何决策都会涉及到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等问题。每当遇到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管理者就需要从广泛的企业内部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然后进行决策,或建议有关人员作出决策,以迅速解决问题。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作出决策时参考,或经过沟通,取得上级领导的认可,自行决策。企业内部的沟通为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依据,增强了判断能力。

2.沟通促使企业员工协调有效地工作。企业中各个部门和各个职务是相互依存的,依存性越大,对协调的需要越高,而协调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对下属的情况掌握就不会充分,下属就可能对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及要求他们完成的工作有错误的理解,使工作任务不能按时、按质地完成,导致企业在效益方面的损失。

3.沟通有利于领导者激励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提高员工的士气。除了技术性和协调性的信息外,企业员工还需要鼓励性的信息。它可以使领导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关心员工的疾苦,在决策中就会考虑员工的要求,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人一般都会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如果领导的表扬、认可或者满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递给员工,就会造成某种工作激励。同时,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更离不开沟通。思想上和感情上的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隔阂和猜忌,即使不能达到完全理解,至少也可取得谅解,使企业有和谐的组织氛围,所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有效沟通的结果。

技巧2:沟通前的筹划——了解沟通目标

[经典回顾]

在企业中进行沟通,首先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沟通目标。例如,一位管理者因为业务的进展需要与老板沟通,那他在推开老板办公室门之前,就必须理解自己的目的,是仅仅汇报业务的进展,还是讨论业务的发展;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功劳,还是为了推卸责任;是简单的汇报,还是寻求新的指示;是给老板报喜,还是报忧;是为了申请更多的资源作准备,还是直接提出要求;是沟通业务本身,还是借此机会谈论其他问题……所有的这些思考,都需要在真正开始沟通之前,进行深思熟虑。

管理者与员工沟通需要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性,很多管理者就是由于在沟通过程中没有清楚地思考自己的沟通目标是什么,从而导致沟通的失败。

管理者在沟通前要先对沟通的内容有正确、清晰的理解,理解沟通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重要的沟通最好事先征求他人的意见。此外,沟通不仅是下达命令、宣布政策和规定,而且也是为了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所以,沟通之前应对问题的背景、解决问题的方案及依据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沟通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语意确切,尽量通俗化、具体化和数量化。

为了提高沟通的效率,不妨事前准备这样一些内容:

1.设立沟通的目标

这非常地重要,我们在与别人沟通之前,我们心里一定要有一个目标,我希望通过这次沟通达成什么样的一个效果,那么就要设立目标。

2.制定计划

有了目标要有计划,怎么与别人沟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3.预测可能遇到的异议和争执

4.对情况进行SWOT分析

就是明确双方的优劣势,设定一个更合理的目标,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目标。

那么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第一点是事前准备,这是我们在沟通过程中第一个步骤,因为只有们在沟通之前有了一个目标时,对方才知道你要什么。完成这个步骤一定要注意:在我们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见到别人的时候,首先要说:我这次与你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案例分析]

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山田本一获得世界冠军。有很多人为此置疑。两年后的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他再次获得冠军。

山田本一又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在接受采访中他这样说:“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二个标志是银行;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比赛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跑完了。”

山田本一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将最终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在每一个小目标中以最饱满的激情和动力来完成,从而达到最后的胜利。

[巧手点金]

造成管理者在沟通能力上的不尽人意,有主观原因,更有客观原因。就如排水一样,先要有管道,才能有水流。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要使上下左右内外沟通流畅,不妨先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首先,为沟通准备好一个“平台”。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是沟通流畅的必要“平台”。流畅的沟通能促进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的建设,而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的建设也是有助于沟通的流畅。美国著名管理大师肯·布兰查德博士在其新著《GungHo!》中,根据野雁的群体生活特点,指出一个企业必须具备野雁的天赋。在野雁的团队里,成员与成员之所以很默契,就是因为有一个共同方向,共同的目标,以及良好的团队氛围。同样,在一个组织中,如果像野雁一样,有共同的目标和方向,领导也努力创造互相鼓励的环境和氛围,同事之间不断向对方发出源自内心的喝彩,那么沟通自然是事半功倍。相反,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共同的文化和目标,没有团结的氛围,每个处于不同位子的人各自为政,高层的摆起了架子,低层的想明哲保身,沟通自然是事倍功半。微软公司在研发Windows2000这件产品时,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如果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根本不可能完成。但如果没有一种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上下之间也不可能有良好的沟通和默契。

其次,寻找合适的沟通“载体”和“网络”。要使沟通有效地进行,除了选择合适的“管道”外,也要选择合适的“网络”。沟通的形式有口头、书面等,沟通的网络有链型、轮型、Y型、环型、全通道式等,管理者应根据组织目标及其实现策略来进行选择。在采用沟通的形式时要重视平行渠道,如口头沟通辅以备忘录,语言沟通辅以表情、手势,会议结果有个纪要等,这些都易于加深、加快人们对信息的理解与接受。在网络的选择上,如果想使组织得到有效的控制,就应采取轮型和Y型信息沟通网络。如果想鼓励组织成员士气,融洽相互关系,则要求采用环型和全通道式信息沟通网络。

再次,“排污”工作要做好。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排除一些障碍。研究发现,影响沟通流畅的主要原因有:文化障碍、组织结构障碍、心理障碍。文化障碍中包括语言障碍、语意障碍及文化水平差异。组织结构障碍包括地位障碍、空间障碍及机构障碍,其中的机构障碍往往是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规模臃肿,层次太多,从高层到低层或从低层到高层要经过太多的程序,容易造成信息走样和失去时效。心理障碍则包括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态度障碍等。由于习以为常,或其它原因,它们常常不被发觉,不愿克服,也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沟通的流畅。正式沟通渠道的不通畅,正是造成小道消息得以盛行的原因。小道消息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组织沟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正式沟通起到补充和辅助的作用,但它也有很多不利的反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及时“排污”,祛除种种障碍,加强和疏通正式沟通的渠道,是防止那些不利于或有碍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小道消息传播的有效措施。

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正在走向高度全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必须与群体紧密联系,沟通能力将成为未来世界竞争的最重要武器之一。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你努力提高自身沟通技能的同时,别忘了在你的企业中把沟通的“管道”工作做好。

技巧3:拟订沟通计划:选择有利的沟通时机

[经典回顾]

孔子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发表意见了,这叫毛毛躁躁;话题已经说到这了,你本来应该自然而然地往下说,可你却吞吞吐吐,遮遮掩掩,这叫有话不说;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这就叫睁眼瞎。

沟通的合适时机指的是已经具备沟通的客观环境条件,且双方都愿意进行对话的时候。在与下属进行沟通,也要注意找准时机。

沟通的时机选择:

当工作中出现下列情况,管理者一定要与所属员工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也基本围绕特定范围展开:

1.阶段性绩效考评结束之前的绩效沟通。(这是最重要的一种沟通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内容在下面单独阐述。)

2.员工工作职责、内容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需要向员工解释具体哪些内容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公司有什么好处,同时征求员工对这种变化的看法,最后要对变化后的工作职责、内容进行重新确认。

3.员工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或某个具体工作目标未完成。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肯定要与员工沟通,但要注意沟通时的语气,要本着帮助其发现原因或认识到错误本质的目标,不要一味的指责和批评,要注意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同时要向员工表明沟通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和帮助其在工作上有所提高,而不是为了追究责任,希望其能坦陈分析原因。

4.员工表现出现明显变化,如表现异常优异或非常差。对表现优异的,要对表现突出的方面及时提出表扬,并可适当了解和分析其出现变化的原因,以加强和延续其良好势头。对表现非常差的,要向其指明表现不佳的现象,询问其遇到什么问题,帮助其找出原因和制订改进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给予指导和帮助。

5.员工工资、福利或其他利益发生重大变化。要说明变化的原因,不管是增加还是减少,都要解释公司这么做的依据。尤其是减少时,更要阐述清楚公司对调整的慎重态度,并表明什么时间会再次做出调整,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6.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或看法。现在很多公司都设立了合理化建议奖,这体现了公司对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重视和希望,要求各级主管要按公司要求,对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要重视和鼓励,而沟通就是体现鼓励和重视的重要手段。如建议被采纳,应及时告诉员工并进行奖励,明确指出建议对公司发展的帮助,对员工提出这么好的建议表示感谢。如未采纳,也应告知未采纳的原因,表明公司和主管本人对其建议的重视,肯定其对公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其继续提出合理化建议。

7.员工之间出现矛盾或冲突时。要了解和分析出现矛盾的原因,进行调解,主要从双方的出发点、对方的优点、对工作的影响、矛盾的无足轻重等与双方分别进行沟通。涉及其他部门人员时,可以请其他部门主管帮助一起做工作。

8.员工对自己有误会时。作为一名合格的主管,首先要检点自己,看自身工作有无不妥或错误,如有则列出改进方案或措施,向员工道歉并说明自己改进的决心和措施,希望其能谅解。如因员工理解有误,需主动向员工解释理解有误的地方,帮助其重新认识,切忌指责员工或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任由误会不断加深。

9.新员工到岗、员工离开公司时。新员工到岗,直接主管要与其确定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要求和个人对他的殷切希望。通过沟通,对个人情况进行了解,帮助其制订学习和培训计划,使其尽快融入团队。员工辞职时,也要进行充分沟通,对其为公司所做贡献表示感谢,了解其辞职的真实原因和对公司的看法,便于今后更好的改进工作。对辞退的员工也要充分肯定其对公司的贡献,解释辞退的理由,并表明自己本人的态度,提供个人的建议,询问其对公司的看法。

10.公司经营状况、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时。这种情况一般采取正式公布或会议发布的形式向员工作出说明,但一些不便于大面积发布的,可采用私下沟通的形式通报。

11.员工生病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作为主管和同事,应关心员工的生活,了解和体谅其生活中的困难,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培养相互之间的感情,而不是单纯的工作上的关系。

一般来说,出现以上情况,各级主管应意识到,需要立即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而在其他时刻,主管可以随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内容和形式可以灵活掌握,只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即可。

[案例分析]

一位公司的管理者想跟一员工沟通换岗的事情,但当时该员工正和老婆脑离婚,心情不好,于是在和该员工商量的时候,闹得很不愉快。由于该管理者一再要求该员工换岗,最后,该员工不得不辞职离开。事后,该管理者又感到很后悔。因为该员工在公司平时的表现都十分出色。因此,在选择与员工沟通时,管理者一定要把握好时机的选择。一定要适当地学会察言观色,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巧手点金]

选择一个比较有利的时机展开沟通,其成功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不合适宜的沟通时间。如何选择恰当的沟通时间呢?管理者把握沟通时机的三个关键:

1.祝福要在当场传达

当别人达成某种成果时,最好当场坦率地加以称赞。如果你想“现在很忙,以后再说吧。下次见到他的时候,再告诉他吧!”把赞美延后,你会被视为嫉妒他人的成功、没有自信的人。错过时机的恭喜,不仅无法传达你的心意,甚至会被当做是讽刺或社交辞令。

2.道歉要在事发当天

如果你与上司出了问题,即使你认为自己没有错,但是在下班回家的时候,只要一句道歉说:“今天给你添麻烦了”,第二天,你们的关系就会大为不同。如果你闹意气,把这件事情放着不管,你就错过和好的机会了。

3.注意要比期限还早

有些事情确实是要花时间去做的,但是迅速地响应,会提高客人对你的信赖。听到电话留言,或是收到传真的时候,应该回复一句“我知道了,详细情况明天再谈”,只要尽早给对方答复就可以了。

技巧4:沟通效率法则:不拘形式,提高效率

[经典回顾]

一个高素质的团队管理者所发挥的作用往往对成败起决定性作用,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然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沟通研究专家勒德洛提到:高级管理人员往往花费80%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沟通,普通管理者约花50%的时间用于传播信息。可见,沟通的效率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沟通效率,现代管理理论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成为“高度的非正式沟通”。它指的是不拘形式,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排除各种干扰,来保持他们之间经常不断的信息交流,从而在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中形成一个巨大的、不拘形式的、开放的信息沟通系统。

实践证明,高度的非正式沟通可以节省很多时间,避免正式场合的拘束感和谨慎感,使许多长年累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轻松的气氛下得到解决,减少了团体内人际关系的摩擦。

随着互联网和局域网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的正式的沟通渠道越来越不屑一顾,员工往往对正式的、强势的价值观灌输方式持反感的态度。而非正式的、水平的公司员工个人之间的沟通网络对于价值观信息的传递显得尤为重要。

将正式的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相结合,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企业价值观信息来源与有效的反馈,对于加强公司文化十分重要。

[案例分析]

微软公司十分注重便捷而有效的沟通。微软公司几乎所有的员工都聚集在公司大片绿树成荫的“校园”内——位于西雅图以东10英里的华盛顿特区雷德蒙德。尽管公司发展迅猛,增加了许多新员工,但公司仍力图保持小公司的感觉。许多员工都将电子邮件视为直接公开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员工们可以,而且也确实使用电子邮件与比尔·盖茨和其他管理人员就许多问题进行交流,而且常常很快就能收到回复。

[巧手点金]

沟通效率的提高技巧:

1.沟通要有明确目的

沟通前,管理者要弄清楚作这个沟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要对方理解什么?漫无目的的沟通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唠嗑,也是无效的沟通。确定了沟通目标,沟通的内容就围绕沟通要达到的目标组织规划,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2.善于聆听

沟通不仅仅是说,而是说和听。一个有效的听者不仅能听懂话语本身的意思,而且能领悟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只有集中精力地听,积极投入判断思考,才能领会讲话者的意图,只有领会了讲话者的意图,才能选择合适的语言说服他。从这个意义上上讲,“听”的能力比“说”的能力更为重要。

渴望理解是人的一种本能,当讲话者感到你对他的言论很感兴趣时,他会非常高兴与你进一步加深交流。所以,有经验的聆听者通常用自己的语言向讲话者复述他所听到的,好让讲话者确信,他已经听到并理解了讲话者所说的话。

3.避免无休止的争论

沟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争论。无休止的争论当然形不成结论,而且是吞噬时间的黑洞。终结这种争论的最好办法是改变争论双方的关系。争论过程中,双方都认为自己和对方在所争论问题上地位是对等的,关系是对称的。从系统论的角度讲,争论双方形成对称系统,而对称系统是最不稳定的,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变这种对称关系为互补关系。比如,一个人放弃自己的观点或第三方介入。

4.使用高效的现代化工具

电子邮件、管理软件等现代化工具的确可以提高沟通效率,拉近沟通双方的距离,减少不必要的面谈和会议。

技巧5:沟通结果:达成一个有效的协议

[经典回顾]

沟通要以双方达成了有效的协议才算成功,才是一次完整的沟通。没有达成有效协议的沟通不能被称为有效沟通,只能说是有“沟”没有“通”。沟通成功与否的标志就是看双方是否达成了有效协议。

[案例分析]

小刘自从戴上一只世界名表后,就觉得信心大增。尤其是今天,要跟心仪已久的王董事长见面,更觉得格外有光彩。他想,现在商场上的大老板,哪一个不戴名表?虽然那表怎么看都又大又重,而且厚厚的,一点现代感也没有,外面还加上一圈花花的、像齿轮一样的装饰,看起来好招眼。可是,戴名表不就是为了招眼么,就是为“秀”,表示自己有钱、够分量吗?不招眼还有什么意思?过去每次跟商场的朋友见面,人家个个举起杯子来敬酒,腕上的“满天星”闪闪发亮,只有小刘最寒酸了,有一阵子他甚至把表藏在口袋里,若别人问他就说忘戴了。不戴,都比戴这个烂表有面子!今天,小刘是跟董事长约好来谈一项重要的投资项目,这个项目是小刘一手操办的,如果能得到董事长的批准,他在公司中的威信就可以上几个台阶了。因为董事长特别忙,所以能得到董事长约见一个小时,小刘真是异常兴奋。为此,他准备了好几天。当然,今天小刘的装扮也不一样了,他走进王董事长的办公室时,就举起手看手表。“你下面有急事?”王董事长一面请小刘入座,一面也看看手表,问小刘。王董事长戴的不也是这种金表吗?“没事,没事。”小刘说,又举起手看了看表,还故意抖了抖手腕,让那金表链发出一串声音。接着打开箱子,拿出准备许久的资料,双手举得高高地递给王董事长,左手尤其举得更高些,露出那只新表。王董事长一页页地翻。小刘静静地看,想起手上的表,心又怦怦地跳,觉得好神气,心中暗想:像我这样贫苦出身,才工作三年的人,有几个戴得起这种表中之王的表。小刘又故意理了理西装、伸了伸手,让金表从袖口里露出来,再托着自己的下巴,把手背向外转,使王董事长不时地抬起头,能看到自己的新表。突然,王董事长不翻了,把资料还给了小刘,笑笑说:“好构想!好构想!但是需要时间慢慢商量,我看你也很忙,咱们就改天再约吧!”接着,王董事长就按对讲机,叫秘书进来送客了。“我不忙,我不忙,您可以慢慢看。”小刘举着手里的资料,急着说。“我看你下面一定有事。”王董事长把资料挡了回去,“我也很忙,等大家都有空的时候再说吧!”

[巧手点金]

在工作过程中这种状况是时常发生的,由于对沟通内容理解的不同,所以双方没有达成协议,影响了工作效率,给双方都增加了麻烦。然而这种普遍存在的“沟”而不“通”的现象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技巧6:“先想,再行动”:沟通中管理好自己情绪

[经典回顾]

情绪对沟通的影响至关重要,人的情绪状态会左右接收和传送信息的方式,还直接影响到信息的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例如:

如果你觉得情绪激动或紧张,沟通就有可能受阻,因为你本应更为理智的思想过程可能被这些情绪所蒙蔽。你还有可能以一种比预期更加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接受信息。

如果你对与你进行沟通的人抱有强烈的反感,你对信息的解释很有可能受你看法的影响。同样,你所沟通的任何内容也有可能受别人对待你的态度的影响。

如果你对某事特别感兴趣,你更有可能选取与自己心仪的事物有直接关系的信息,而且会忽视或根本不去注意其他事。

不管是对下属也好,还是对其他人也罢,在你有任何情绪的时候,通常所说出来的话,不会对事情和发展有建设作用,只会起到破坏作用。因此,作为管理者首要的是体察自己的情绪。

[案例分析]

王皓又输了,像雅典奥运会和十运会的决赛一样,王皓在已经取得“直通不来梅世乒赛”通行证的情况下,在最后一场决战中,又犯了老毛病,输掉了最关键的比赛,输在了自己手里。

“王皓你就是懦弱、胆怯,你应该好好总结一下,为什么总是在这样的时候不堪一击”,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在全国人民面前劈头盖脸地怒骂了王皓。批评来得如此猛烈、不留情面,尤其是面对着电视直播镜头,在全国人民面前。而面对突然发火的总教练,16名在场的球员大气不敢出,王皓更是一脸的诚惶诚恐。

许多看到此画面的人觉得这一幕是如此熟悉,虽然情景不完全一样,但是话语,遭上司和老板猛“K”的场面却是极为类似:“你怎么办事的!不会看清楚了再拿来?”、“你有没有脑子?”、“跟你说了多少遍,还不知道?”、“再干不好就走人”……

我们可以理解上司的这种反应是作为一个人的自然反应,但是当他被赋予上司的身份时,他的这种表现不仅可能于事无补,甚至会产生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

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是许多管理者应该补的一课,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显然并未意识到这是个问题,潜意识中还是“爱之深,骂之切”的思维方式。他们需要做的转变可能非常多,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先想,再行动”,而不是“先反应,再后悔”。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在对自己的情绪体察后,应该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不管是生气、发火、愤怒,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别人做的不对,惹到了自己。领导者内心一定有个声音在说‘员工没有听我的话,按照我的意见去做,就是不对’,或者认为‘你做得不好,不完美,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或者‘犯了错误是不可以的’等等。其实,情绪是本人的信念、价值的产物,而不是外界的人、事、物所决定的。更进一步讲,所有这些负面情绪,必然都是本人的信念、价值里有一部分受到了冒犯。因此,管理者要进行情绪管理就应该了解对方对待事物的想法和信念是什么,和自己的想法信念、单位主张的价值观有没有不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判断双方的目标是否是明确的,可以达成的。作为管理者就是应该让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不断地扩大和兼容。”这是“情绪管理的治本之道”。

[巧手点金]

在实际的工作中,在和员工的沟通中,不妨尝试“三明治法”。简单说,就是要首先肯定对方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接着是“我的建议是什么”,最后,要告诉对方“我从你身上学到了什么”。方法简单,但效果不错。

另外,设法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有三种方式可以让自己“冷静”:

延后24小时,把自己从当时的情境中抽离出来。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对于发生的事或说出的话,你的感受可能会改变,也可能不会改变,但你收集信息的能力一定会变得更强,你也一定能更加有效地表达自己。

如果你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延后,可以在回应之前深呼吸一下,然后再从1数到5。如果你还需要多一点时间调整心情,可以问对方一个类似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何这样做?这个问题可以帮你争取一些时间,而对方的回答也可能与你原先的设想大不相同。

注意你的第一反应,选择你的第二反应。第一反应通常能够揭示出我们对对方的评判如何,而且大多数时候这种评判都是批判性的。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找出第二反应。你可能仍然会感到不快,但你却能更好地控制接下来的沟通。

因此,沟通前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个人的喜怒哀乐影响沟通的过程,避免造成“冲动的惩罚”。“先想,再行动”,而不是“先反应,再后悔”,使你能够避免陷入负面的连锁反应。冷静下来,你就能够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内心状态,并做到操之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