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与崛起:永恒的矛盾
居于霸主地位的国家对其他国家实行遏制政策是现实政治的表现,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实际上这种矛盾自古如此。现代国际政治源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是现代民族国家成为世界政治主体的开端,是欧洲30战争的总体结果,实际上也就是现代用条约体系建立一个世界秩序的开始和平台,至今世界都是按照这个模式在运行——边缘国家通过一系列挑战战争,或者把老霸主赶下台,新霸主重新构建一个世界秩序,或者挑战失败,老霸主继续维持旧体系。
居于霸主地位的国家对其他国家实行遏制政策是现实政治的表现,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实际上这种矛盾自古如此。现代国际政治源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是现代民族国家成为世界政治主体的开端,是欧洲30战争的总体结果,实际上也就是现代用条约体系建立一个世界秩序的开始和平台,至今世界都是按照这个模式在运行——边缘国家通过一系列挑战战争,或者把老霸主赶下台,新霸主重新构建一个世界秩序,或者挑战失败,老霸主继续维持旧体系。
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成了新一代唯一的霸主,现在美国的国家命题就变成了如何长久地维持这种地位?美国不可能像蒙古人那样征服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在现代社会看来这毫无意义,这样做,除了罪恶什么都没有;美国也不可能像大英帝国那样依靠广大的殖民地建立一个英联邦殖民体系金字塔,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没人再愿意做遭人痛骂的奴隶主,更没人愿意做奴隶;美国要做的就是保持美国在社会各个主要领域的优势地位,毕竟这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同时,美国也会利用目前其他大国还没有具备强大实力的时候尽快构建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秩序体系。
尽管目前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我们从战后半个多世纪的世界大趋势来看,美国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尽管是分隔在铁幕的两边,但世界还是按照自身规律向着三大区域经济方向发展,即以美国为核心的美洲区域、东亚为核心的亚太区域和欧盟中心的地中海区域。我们前面说过,政治中心权力的变迁往往是由经济中心的变迁决定的。也就是说,世界在冷战中是处在意识形态对抗(两强争霸)的矛盾中,而现在转变为美国要构建单极世界而世界却在分离状态这个矛盾中,这个矛盾将决定未来半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的世界局势变化。
直截了当地说,美国思考的是如何遏制那些企图超越美国的家伙?世界思考的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崛起呢?
既然现在这个世界还是美国主导的世界,那么就需要先看看美国是在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遏制对手,看到美国发牌后世界才能知道如何对应。美国实际上对世界采取的是两种办法,一是继续冷战思维,即不采取对大国直接发动战争的办法——因为核武器的存在这样直接对抗风险极大,而是继续利用对付苏联的方式对付其他大国,即使是发动战争也是打击大国外围的周边小国,起到敲山震虎、削弱其势力范围的办法来限制对方的扩张;二是采用大英帝国当年对欧洲大陆的传统政策,即均衡政治,利用英国自身的力量平衡欧洲,反对任何一个企图称霸欧洲大陆的国家。美国同样如法炮制,英国利用岛国既与欧洲保持安全距离又可以适时派兵干涉,美国也是处于一个远离欧亚大陆(欧亚大陆还是除美国之外的世界重心,所有其他大国都集中在这个世界岛上)的大岛上,它与欧洲之间的“英吉利海峡”是大西洋,与亚太之间的“英吉利海峡”是太平洋,美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力量干涉欧亚大陆,对欧亚大陆上的大国采取均衡策略,让他们保持矛盾状态中,底线是这些大国间不发生重大的战争;上线是这些大国中的任何一个大国不能取得比他的邻居绝对的优势,更不能超越美国。美国的这两种政策不是分裂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大政治,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大统驭遏制政策。
我们可以看一看欧亚大陆的政治地图就会发现,美国的大统驭遏制政策可能是最佳的手段,显然,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大政治战略。毕竟,这种均衡政策已经在欧洲成功运用了数百年,可以说,自从英国独立建国以来,欧洲大陆从此就在罗马帝国之后再也没能完成统一。欧洲大陆实际上就是法国、普鲁士(德国)、俄罗斯三者在玩石头、剪子、布游戏,而英国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每当出现一个游戏的胜利者,英国都会立刻联合另外两个失败者将胜利者手中的果实抢过来,然后重新开始游戏。英国先后成功阻止了路易十四法国、拿破仑法国、亚历山大俄国、威廉德国和希特勒德国等统一欧洲的努力,每当一个欧洲巨无霸大国开始统一欧洲的进程后,英国立刻就会站到他的对面,并迅速组织起一个反对者联盟,这导致了欧洲统一的努力一次次失败。
美国现在对欧亚大陆就是一个放大版本的平衡-遏制政策,美国是希望通过这个政策控制世界其他大国,让他们按照美国的指挥棒演奏音乐,而不是发出不和谐的音调。如后图所示,东亚有中国、日本和印度三个大国,欧洲有英国、德国和法国,俄罗斯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从地缘政治上来讲,实际上它既是欧洲国家也是亚洲国家,这样,欧亚大陆两端实际上集中了世界除美国之外的七个最主要的国家,也就是七大国,能控制得了这七大国也就等于控制了世界。如果说有潜在的对手,那么就一定是在这七个大国中,他们也许是单一国家发起挑战,也许是组成集团对抗美国。
欧洲现在对美国来说最为棘手,因为欧盟已经相当稳固,很难再将欧洲恢复到二战前那种矛盾重重、战争频频的状态中。欧盟中法国和德国达成了和解,而法德矛盾原本是欧洲最主要的矛盾,他们的和解消除了欧洲分裂的隐患。英国现在的位置有些尴尬,英国和美国有着天然的联系,美国可以说是大英帝国的继承人,盎格鲁-萨克逊联盟的新掌门人,英国自然不会放弃英美特殊关系,但英国又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它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欧洲。另外,欧洲走向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英国尽管对欧盟统一从情绪上来看并不情愿,但它也不可能再发挥英国那种“分离因素”,英国也不希望错过搭乘欧盟这列新快车,毕竟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还存在强大的经济联系和政治联系,英国不能无视地缘政治的现实。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比英国还尴尬,俄罗斯放弃了苏联,希望重新回归欧洲。但俄罗斯发现,欧洲本来从文明上就并不认同东正教的俄罗斯,现实上俄罗斯也是一个巨兽,欧洲担心此时虚弱俄罗斯需要欧盟的保护和安慰,但一旦这头巨兽恢复元气,很难讲在欧盟内谁控制谁。俄罗斯尽管衣衫褴褛,但它的屁股兜里还塞着满满的核武器,这是最令人担心的。美国现在对欧洲还处于强势状态,美国可以通过北约来控制欧洲的军备发展,也可以利用传统的政治联盟和文明亲缘维持大致的协调,但美国清楚,还必须尽力遏制欧盟的强大。美国现在仍然在继续压缩俄罗斯的外围空间,原苏联的势力范围是美国要重点介入的地方,利用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不信任防止他们统一,如果说欧盟已经完成了法德联盟这条南北轴心,那就必须要遏制英国和俄罗斯这条东西轴心的形成,更要遏制南北轴心和东西轴心组成一个完美的十字架,一旦欧洲完成这个十字架,那美国的噩梦也就开始了。这就如同大英帝国认为欧洲大陆的统一时对英国的噩梦一样。
东亚对美国来说稍微好些,毕竟亚洲整体的经济基础不象欧洲那样强,亚洲各国之间也远没有形成欧盟那样可以用“同一个声音”讲话的联盟,另外,亚洲各国间由于历史原因彼此矛盾深刻,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这样美国的遏制政策在亚洲相对更有效些。美国可以与日本继续维持同盟关系——美国在欧洲最亲密的盟友是英国,而在亚洲就是日本了,但在实际上,美国与日本同盟关系远不象表面上的那样和谐,日本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经济上就得到恢复,到了80年代日本经济规模已经变得十分庞大,日本因此也非常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恢复正常的大国地位,但美国显然清楚,放松对日本的控制就是放虎归山。因此,美国一方面继续在军事上控制日本,另一方面也在经济上打压日本,如在80年代,日本甚至有人喊出“日本可以说不”,这是日本希望摆脱美国的一个信号,但结果美国压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随后进入历时10年的经济停滞,日本显然也很清楚美国的用意,但只能忍受。美国对印度的关系也是牵制与利用,在冷战中,印度尽管希望做一个独立于美苏两大集团的第三势力,即不结盟国家,但显然这不过是一个口号,印度在冷战中实际上与苏联的关系更为密切,俄罗斯甚至还因此还在后来希望组成俄、中、印大联盟。印度是一个大国,具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所有潜力,但它目前的实力还相对有限,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矛盾也让印度头痛不已,美国则正好利用这两个矛盾用印度牵制中国,用中国压制印度。中日之间由于历史问题造成的隔阂和矛盾也是美国乐于见到的。美国也充分利用亚洲的各种矛盾制造各种干涉的借口,如印巴矛盾、朝鲜核问题、伊朗核研究、阿以矛盾等,美国在冷战结束之后就充分利用亚洲腹地的权力真空状态迅速发动一些列战争,从中国到意大利,每隔一个国家就打下一根桩,即建立亲美政权,并借此深入中亚腹地,在中亚国家建设军事基地、发动颜色革命等。看起来,美国控制欧亚大陆的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
但实际上,尽管美国在具体步伐上进展顺利,但从世界大势上来看,无论美国情愿与否世界都在现实上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三国时代,就是美国、东亚和欧盟的三极世界,自然,美国是强大的魏国,欧盟是次之的蜀国,东亚整体实力较低,是吴越之地,并且,东亚的政治和经济还远没有达到欧盟那样统一的水平。
欧亚大陆上的各大国不会那么心甘情愿地接受美国的颐指气使,每个大国都在积累力量,尽管他们目前还没有发动一场政变的打算,但从历史上来看,每逢经济大起大落的时候总是多事之秋——世界经济状况的大幅恶化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恐慌,也容易引发一些国家趁机发动战争,因为这是一种冒险,如果战争胜利,那么不但可以摆脱经济危机,也有可能让权力中心发生转移,当然,如果战争失败国家将经历一场劫难;经济大势如果发生工业革命那样的革新,那也会引起经济版图的巨大变化,因为一些具有适应新经济形态的边缘国家将获得巨大的利润,他们在全球市场所占的份额将有可能大幅提升,这就必然会改变世界的经济结构,新的经济中心就会形成,如第一个工业革命促成了德国、美国、日本的崛起,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却因此衰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是由美国来领导了,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美国如何保持优势:美国将保守化
在美国,一般来说共和党主要倾向于保守主义,民主党主要倾向于自由主义。所谓保守主义其实就是对现状持维持和强化态度,也就是对现实利益的肯定,支持他们的是美国各大垄断集团、跨国公司的核心人物,美国民众也从各自公司获得稳定的工作机会和稳定的收益,因此也对现状满意,这说明,美国的核心集团从现实的政策中能得到不错的收益,因此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变革,也没有必要做出妥协,相反,应该巩固这种状态。
美国将日趋保守化,即日益加强对传统价值观、现实利益方面只能加强不能后退。并且,保守主义集团还认为,美国决策者应该做到一旦美国现实利益受到威胁,美国就应该采取强硬措施,这也就是说美国将更倾向于使用武力,制定强硬的政治、贸易、外交和军事规则。冷战后的世界实际上进入到了一个后现代社会前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这也意味着美国失去明确的对手,这不等于美国没有了敌人,相反,美国面对的矛盾将增加——美国为了构建一个“地中海世界”必须要改变世界许多地方的现状,遏制潜在的对手、消灭潜在对手的地区代理人,扶植亲美势力,这必然激起一波又一波的矛盾,美国因此也将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武力,同时而减少外交沟通谈判。
和历史上任何已经居于霸主地位的大帝国一样,美国也有两方面的安全不信任感。
2004年,小布什总统竞选连任成功,他所代表的共和党再次入主白宫,竞选时,美国民主党的势力没有对共和党构成重大威胁,这表明,“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已经得到美国社会的认同,美国政府奉行的保守主义政策得到了美国民众的支持。
在美国,一般来说共和党主要倾向于保守主义,民主党主要倾向于自由主义。所谓保守主义其实就是对现状持维持和强化态度,也就是对现实利益的肯定,支持他们的是美国各大垄断集团、跨国公司的核心人物,美国民众也从各自公司获得稳定的工作机会和稳定的收益,因此也对现状满意,这说明,美国的核心集团从现实的政策中能得到不错的收益,因此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变革,也没有必要做出妥协,相反,应该巩固这种状态。
美国将日趋保守化,即日益加强对传统价值观、现实利益方面只能加强不能后退。并且,保守主义集团还认为,美国决策者应该做到一旦美国现实利益受到威胁,美国就应该采取强硬措施,这也就是说美国将更倾向于使用武力,制定强硬的政治、贸易、外交和军事规则。冷战后的世界实际上进入到了一个后现代社会前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这也意味着美国失去明确的对手,这不等于美国没有了敌人,相反,美国面对的矛盾将增加——美国为了构建一个“地中海世界”必须要改变世界许多地方的现状,遏制潜在的对手、消灭潜在对手的地区代理人,扶植亲美势力,这必然激起一波又一波的矛盾,美国因此也将越来越频繁地使用武力,同时而减少外交沟通谈判。
和历史上任何已经居于霸主地位的大帝国一样,美国也有两方面的安全不信任感,对外美国担心总是有大国在密谋策划推翻美国的领导,他们或者单独行事或者集体密谋;对内,美国担心社会出现什么危机,而这种危机也许本来是正常的社会矛盾,如经济短周期期间的波动、部分领域的自然变革引起的失意人群发泄等,但这些矛盾一旦被美国的敌人利用或者积累成火山爆发就会对美国造成致命危害,如南北战争前夕,联邦政府就没有很好地控制住美国南北矛盾,最后不得不用战争解决问题。
美国对世界的不信任感和世界对美国的威胁感日益加大着美国和世界的距离。美国在海湾战争期间还能赢得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但此后每一场战争前美国都不得不首先在联合国经历一场战争,并且,美国往往赢不了在联合国的战争。因此,美国对联合国的态度越来越差,显然,美国已经认为联合国快成了一个反美俱乐部,美国在这里得不到任何安慰。美国的伤心心情可以理解,但显然这是出于世界对美国的恐惧。
不但是在联合国,就是在美国和传统的欧洲盟友之间也出现了明显的裂痕——老欧洲已经成长新欧盟,新大陆却已经成为老帝国。美国对阿富汗、对伊拉克、对科索沃发动的战争都受到欧盟核心国家法国和德国的抵制,显然法国和德国认为欧洲已经不需要美国来平衡苏联帝国了,既然没有了平衡的必要,欧洲为什么还要看美国人的脸色呢?欧盟的经济实力已经与美国基本旗鼓相当,为什么还要受美国的领导呢?欧洲的军事技术实力和科研水平尽管还不能和美国完全媲美,但这只是时间差距的问题,并且这种差距正在减小,那么欧洲为什么就不能自己保护自己呢?既然美国军队在欧洲没有了敌人,那么美国的军队可以去保护北美大陆了,没有必要再留在欧洲。欧洲人的这些想法美国很清楚,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都希望做新欧盟的卑斯麦而不是波兰小贵族,北约现在已经成了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而不是抵御苏联的阵地,而欧洲认为北约已经由保护伞变成了限制欧洲的枷锁,欧洲向这个组织提供军队和资金,却得不到指挥权,这既限制了欧洲研制新装备也限制了欧洲发展独立军队和向海外派兵的的能力,因此,欧洲越来越对这个组织感到厌烦。同样,美国也越来越对欧盟的背叛感到悲伤,对北约受到欧盟地掣肘感到恼火,因此对欧盟,美国很难再谈信任。
由于对联合国和北约的不信任,美国将更加倾向于单边主义,加强国内安全和国家安全,将敌对目标扩大化——美国的保守化其实是一种巅峰阶段大帝国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而自然要经历的一种历史趋势。在美国,不仅仅是政治精英层面倾向保守化,整个美国社会也将保守化,美国社会对待一些传统的社会问题,如堕胎、同性恋、婚姻家庭观念等将更倾向于传统价值观而不是更开放的态度。美国社会持这种态度不难理解,保守主义就是建立在拥有强大实力的基础上的,他们信奉实力和秩序,认为实力可以维持秩序,而良好的秩序可以肯定一种传统价值观,然后这种价值观深入人心,再回报实力的拥有者,完成一个完美的循环。布什政府自“911”事件后一连串对世界和美国内部的强硬措施显然不是即兴之作,而是经过了精心策划,甚至使人相信他们就是在执行耶鲁大学那个“骷髅社团”的秘密宗旨——统治世界,建立盎格鲁精英领导的政治秩序。
美国保守主义势力显然不是一个新生势力,而是象任何一个历史国家一样与这个国家与生俱来。早在美国建国之初,美国就有联邦党和反联邦党之争,这种争论此后奠定了现代美国的基本政治结构:以美国总统为核心的精英政治集团和以美国民众为对称力量的平衡正值结构。1820年,杰克逊平民民主主义与传统政治精英主义产生分化;南北战争时期美国自由主义的北方工业资本家和保守主义的南方奴隶主发生巨大分歧,导致战争;20世纪初美国工业资本垄断上层阶级和工业社会下层社会产生矛盾,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20世纪60年代,奉行新政自由主义的民主党成了美国的主导潮流,保守的共和党沉寂多年;20世纪80年代,里根上台,美国政治气候重现回归共和党的保守主义。美国民众主导美国的发展大趋势,而美国精英政治集团完成具体的战略发展和政策,并向美国民众提供选择,是选择保守主义的政策还是选择自由主义的政策,这就是要在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作出选择,而美国精英政治也通过庞大的媒体力量宣传各自的好处,力争得到美国民众的支持。这种平衡政治结构导致美国社会的中心-边缘政治构成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在美国上升阶段,或者说在面临危机,如德国、日本和苏联的威胁的时候,会激发美国民众对政府的强大支持,美国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整个社会也会处在良好的运转中,但一旦美国成为一个顶峰国家,美国民众则往往会选择安逸、保守、既得利益享受、排斥他人的平民政治思想,毕竟美国民众不是人人都是政治家,其实这也就是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想。因此美国精英政治层只能尽力左右美国民众的选择,以获得支持,如美国从建国不久就发现美国民众这种思想,所以每次美国要扩张之前总要煞费心机地激发美国民众的支持热情,如美国利用“缅因号”事件激起对西班牙的愤怒、利用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激起美国民众对德国人的愤怒、利用珍珠港激起对日本的愤怒、利用“911”事件激起对恐怖分子的愤怒等,都是如此。
作为保守主义典型表现之一,美国在冷战后数次战争中都对媒体的控制加强,媒体自由化报道甚至有被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受到惩罚。保守化的另一个标志是美国言论自由受到限制的同时,军队和警察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加强。另外,美国保守主义势力从里根政府之后就主掌美国,保守主义在思想方面的变化最能说明美国的保守主义倾向。赛廖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就是为冷战后的美国寻找敌人,为美国的反恐提供理论支持。显然这种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著作,亨廷顿最新出版的《我们是谁?》一书则直截了当地要求美国排斥其他文明、种族,回归盎格鲁-新教-白人世界,美国应该以这个精英层为核心建立一个中心-边缘社会,只有盎格鲁-新教-白人才能成为主导美国的真正核心力量,其他的都应该成为从属地位。
美国日趋走上保守化之路也不难理解,美国在冷战后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第一次成为事实上的世界霸主,千百年来欧洲人一直在梦想重建罗马帝国,而今天美国终于成为一个现代罗马帝国,那么就需要加强这个帝国的基础,把整个世界改造成一个“地中海世界”,即象罗马帝国时期一样,整个地中海世界都在围绕罗马帝国旋转。从历史规律上看,任何一个大帝国一旦建立,成为这个地区(这个文明区域的相当于一个世界)的霸主,那么它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努力确保这种地位永世长存,其实这和中国皇帝希望皇位千秋万代都稳定在这个家族中一样,本质上都是权力自我巩固的一种必然规律。历史上绝大多数帝国都是在建立帝国之后就走上保守化道路,想方设法地稳固这种地位,只有极少数的例子是用激进的手段维护帝国的强盛,一个是亚历山大的帝国,另一个是成吉思汗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在永无休止的征伐上,他是建立在亚历山大个人的军事天才和强硬手段上的,一旦他死亡,他的帝国也就四分五裂,其实他的帝国并没有完成,这个帝国是一个还没有封顶的建筑,但亚历山大无休止的战争已经让军队难以忍受,他本人也很可能因此死于非命,蒙古帝国则是完全建立在军事征伐上的帝国,他们靠这个建立帝国也靠这个维护帝国,尽管野蛮而有效,但却不能长久,世界上没有一支军队能永保战无不胜,世界其他大帝国,如阿黑门尼德帝国、波斯帝国、秦汉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路易十四法兰西帝国等在帝国建立不久就开始走上保守化之路,对内加强统治管理,对外采取防御措施,加强安全戒备,与周边地区相对隔离,对周边国家难以信任。
月球经济时代,美国将面临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一个新经济时代出现,霸主地位的美国和众多强国都有机会借此改变国际关系格局,霸主地位可能会变迁,另一方面,美国必须维护现在的霸主地位。而历史表明,维护霸主地位将采取保守的措施,接受新经济时代则要求更开放的制度和体制,也就是说这两者总体上对美国而言是矛盾的,但对其他强国来说则是完美的时机,其他强国总体趋势是改革趋势,本身就处在不断变革以增强实力的上升趋势中,他们更适应新经济带了的机会,而美国要想维护目前的地位就不得不采取保守措施,这就如同尽管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但在工业革命中最成功的不是英国,而是美国和德国,今天,新月球经济革命很可能也首先在美国爆发,但美国未必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就是说,众多强国中谁能采取更适应月球经济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政策谁就有可能分得最大市场份额,而这就意味着世界霸权中心将要发生转移。
边缘国家如何竞争:世界进步化
中心-边缘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世界的基本结构状态,边缘优势理论又告诉了那些处于边缘状态的国家,他们是有机会成为新的霸主的,这就产生了矛盾,美国一定会竭尽全力遏制任何图谋不轨的人,而其他大国也会千方百计地获得挑战美国的力量,更好的是,经济革命的规律又告诉世界,月球经济时代很可能恰巧在这个时候到来,这就难免让人浮想联翩了。
从人类历史来看,边缘国家的崛起大致可以分为五种方式。
蒙古方式。蒙古的崛起无论从人类历史纵向来看还是当时的横向历史来看都是非常出人意料的,蒙古各部落在铁木真统一之前一直四分五裂,蒙古族实际上也还没有真正形成——蒙古族的形成实际上是被铁木真的铁锤把蒙古各部落锤锻在一起而形成的,蒙古各部落和历史上众多的北方游牧民族都有渊源,已经很难严格分清,但这并不影响蒙古族的完整民族性。蒙古各部落即使是在铁木真统一后也不过是一个人口约100万、落后、野蛮的北方游牧民族,它的统一甚至都并没有引起当时其周围邻国的重视,如金、西夏、宋三个帝国还是处在混战之中,根本没有人意识到蒙古的统一意味着什么。但蒙古人在1206年在库里台部落联盟大会上将铁木真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称为“成吉思汗”,其意为“世界的统治者”,尽管蒙古人当时并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但他们显然并没有满足于完成统一,对成吉思汗本人而言,他也认为完成蒙古各部落的统一不过是一个征服世界的开端,后来的历史是也正是如此。
蒙古完成统一时仍局限于蒙古高原,兵力只有约13万,全蒙古的军队也不足20万,但从军队规模上来说,这支军队不如周围的任何一个国家,宋、金、西夏和西边的华喇子模等帝国,但正是这支军队不久以后横扫几乎整个欧亚大陆。当时的世界环境也为蒙古帝国的崛起提供了相当的机会——东方蒙古直接的近邻宋帝国、金帝国和西夏帝国处在三国争雄的状态中,金帝国当时是蒙古的宗主国,但他既没有意识到蒙古统一的威胁,在蒙古完成统一后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同时对付宋帝国、西夏帝国和蒙古了;亚洲大陆腹地的华喇子模和喀喇韩国尽管也是一个不久前刚刚崛起的大帝国,但他们的帝王显然没有成吉思汗那样的野心,并没有对东方太大的胃口;两河流域的阿巴斯哈里发帝国已经过了全盛时期,并且也相隔太远,根本不了解远方一个贫穷、落后的野蛮部落的统一不久以后会兵临巴格达城下。这是当时蒙古崛起的大背景——其实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国的崛起都有一定的机缘,否则如果周围国家全力攻击的话几乎不可能有崛起的机会。
蒙古在完成统一后就由成吉思汗定下了一个影响整个蒙古帝国的基调:“人生最大的幸福就在胜利之中:征服你的敌人,追逐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的爱人流泪,骑他们的马,拥抱他们的妻子和女儿。”也就说,蒙古已经将征服世界定位为帝国的基本国策,整个蒙古帝国都将为此而奋斗,实际上这也成了蒙古帝国最直接、最高、也是唯一的一个目标。但蒙古帝国不是文明的中心,也没有什么财富,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贫穷的民族,甚至连自己的文字和统一的信仰都没有,但这个边缘国家有一个当时最杰出的优势,那就是军事优势,蒙古帝国可以说完全凭借单一优势建立起来的世界帝国。蒙古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军事游牧民族,说它是军事游牧民族是因为它可以说全民族都是军队,成年男子平时是社会的主体,也都拥有家庭和各种社会责任,但在战时则几乎全部都是士兵,而蒙古人的家眷则承担起军事后勤分工的角色,游牧民族的特点也被蒙古人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可以全民族的迁徙,没有后方,只有前线,没有后顾之忧,只有征战的荣誉。这些就是蒙古帝国基本军事状态,这已经令许多帝国望尘莫及,尤其是农业帝国,根本难以想象这种全民皆兵的帝国军事方式。另外,除了野心(扩张国策)和优秀的军事民族状态还有几个军事帝国扩张所必需具备的条件,蒙古帝国也都一一具备,如,民众的支持,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帝国以来,蒙古在他去世前在也没有人背叛他,他的意志就是全民族的意志;优秀的军事素质,蒙古士兵的征战素质可以说从来就不是来自训练营地,而是长年累月的实战,所以可以说每一个士兵都是老兵,都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良好的军事装备,蒙古军队的装备在当时来看是世界最好的,每个士兵都拥有马匹,骑兵是蒙古军队的主力,每个士兵都有马刀、盔甲、强弓、驽箭、以及长矛铁锤等武器,士兵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最合适的武器,这样,几乎每支蒙古军队都具备一流的作战能力,无论是近距离格斗还是远距离攻击都能做到;士兵的士气,蒙古士兵的士气来自他们常年累月的征战以及寒冷气候下的坚韧性格;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这一点尤为突出,蒙古帝国在前后近100年的征战中几乎没有一次重大的失败,更没有遇到致命的失败,蒙古军队在征服战初期几乎是战无不胜,这既是成吉思汗本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体现,也说明蒙古将领们普遍具有的高素质军事指挥,并且这种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后勤补给,所谓外行谈战略,内行看补给,只有有充足的补给,即使素质很差的军队也能发挥出相当的战斗力,而蒙古人则完全违背了这种战争原则,他们奉行的是战争本身就是一种掠夺,所有的补给都在敌人那里,战胜了就什么都有了,农业帝国那种发动战争要准备十几年的方式根本不适用于蒙古军队。
还有一点,就是蒙古军事理论水平实际上是当时世界最优秀的,当时欧洲还在实行在平原上进行步兵方阵式的战争理论;中亚和中东的游牧民族尽管也拥有大量骑兵,但他们的步兵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不是像蒙古人那样在进行大规模野战的时候是使用大量骑兵进行决战;东方的战争理论也是步兵作战理论,他们的骑兵只起到辅助作用。因此,蒙古骑兵在关键战役中总能做到长距离、快速、决定性、突然性打击,这在当时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个做到。
所有这些说明,蒙古帝国即使在其他社会领域都不具有优势,但仅凭借优秀的军事优势也能发动一场席卷欧亚大陆的飓风式的征服战争,蒙古帝国征服欧亚大陆总共约70年,这种速度旷古未有,古代社会受能力限制两个国家间的战争往往要持续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而蒙古帝国征服欧亚大陆数百个国家和民族也不过70多年,欧亚大陆所有的大帝国无一幸存。
成吉思汗制定的政治攻势也非常奏效,他不要求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向以往被征服时那样改信蒙古信仰,也不改变什么风俗,蒙古征服者甚至可以自由信仰当地的宗教;成吉思汗对那些抵抗顽强的人也异常严厉,在蒙古军队的征服战中每遇到坚决的抵抗,则一旦城池陷落,就必然发生屠城,如1258年,坚持抵抗的巴格达最终陷落后导致一百多万人被杀,当时的历史学家伊本·赫里康(Ibn-Khalikān)写道:“疯狂的鞑靼人在希吉莱(伊斯兰历)650年攻入伊斯兰的首都巴格达,屠城、焚烧和抢劫四十日。一座历史上最美丽的城市被夷为平地,烧成焦土,大军过后,城内只能偶尔看到几个孤独的行人。街道上的尸体堆积得比桥还要高,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和倒塌的房屋,空气中充满腐臭的气味。瘟疫开始流传了,随风而去,远到叙利亚,一路上的村庄和城镇闻风而受到感染,居民成群地死去。整个大地都布满了饥荒、瘟疫和死亡。”(阿里译自Islamweb﹐Americans in the Footsteps of Mongols,2003/03/26,伊光编译《巴格达陷落历史和未来》)以至到了今天,阿拉伯人对那场蒙古劫难仍然记忆犹新,美国、英国发动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就被阿拉伯人称为“新蒙古人”的再次到来。
可见,如果一个国家即使仅具有单一优势也有可能成就一番霸业,但这显然过于冒险,并且也难以长久,毕竟,历史上只有蒙古帝国成功了,大部分的军事冒险都是以失败告终。蒙古帝国由于自身人口、文明等限制,它所建立的大帝国很快也难以支撑,蒙古帝国的崩塌和它建立的速度一样快。在历史中,蒙古帝国的崛起模式非常典型,历史中很多国家都希望依靠这种模式成为新的霸主,如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本来只是希腊北部一个狭小的国家,它的崛起和蒙古帝国几乎一样,都是完全靠战争;罗马帝国也差不多,但罗马帝国是成功的,它的崛起也主要依靠战争,并且也得益于希腊帝国、马其顿帝国和波斯帝国、埃及帝国的互相征战和相继衰败,以至亚历山大死后无人能抵挡罗马人的进攻;而后来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冒险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也和蒙古帝国一样都只有十分有限的资源,都只能依靠军事优势进行一场赌博,德国两次发动战争都以失败告终;日本也是如此,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迅速上升,但日本还不是亚洲的中心,中国尽管已经衰落但仍然是亚洲显而易见的中心,因此,日本急切想取代中国最终取代美国、英国的梦想支配了它,它也希望发动一些列的征服战来达到目的,但同样遭到惨重失败。
俄罗斯方式。俄罗斯最早不过是一欧洲北部一个落后的大公国,领土仅仅限于莫斯科周围,大概相当于一城之国。这个大公国相对欧洲那些大国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它在欧洲人眼里几乎就是一个野蛮的北方小国、甚至欧洲人都不愿意将它视为正统的欧洲国家,因为它属于东正教,而不是欧洲通行的天主教;俄罗斯民族本身也属于斯拉夫民族,而欧洲的主体民族是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这些东正教徒们也没有经历过欧洲的文艺复兴,这是欧洲最伟大的一个时代,欧洲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经历过文艺复兴洗礼的国家和民族怎么能算得上是欧洲国家;莫斯科大公国在政治上也与欧洲不同,它更像是一个东方君主制国家,沙皇与东方的皇帝相差无几;莫斯科大公国的社会也是一个落后的社会,他们还处在农奴封建时代,而欧洲自启蒙运动后已经慢慢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莫斯科的社会生活水平、军事水平、人民的素质等都难以和欧洲相提并论,总之,莫斯科大公国在欧洲人眼里就是一个长着欧洲面孔亚洲野蛮国家。尽管莫斯科在欧洲人那里一无是处,但莫斯科大公国有一个天然的地理优势——它处在欧洲和亚洲的边缘,他们在北面是一些人烟稀少的土地和北冰洋、它的东面更是广阔无人的亚洲大陆,这里可以说没有敌人,是一片无主之地,因此,莫斯科就成了这里的主人。莫斯科在欧洲低人一等,但它毕竟还是一个欧洲国家,具有欧洲文明的优越性,因此,它对于亚洲大陆来说,它是一个富有野心、也有能力侵略的北极熊。
莫斯科大公国这个欧洲边缘国家正是依靠这个边缘优势一步步成为世界大帝国的。俄罗斯帝国是一个典型的陆地帝国,尤其是在彼得大帝进行改革后,俄罗斯沙皇帝国利用与欧洲的亲缘优势很大程度地接受了西方先进文明,这大大提高了俄罗斯的实力;同时,俄罗斯又与亚洲国家广泛接触,也能享受到亚洲文明的熏陶,因此,俄罗斯在政体上更接近亚洲封建君主制国家,这也为他更有效地、频繁发动对东方的侵略战争奠定了基础。它可以借用西方的文明和军事技术优势对付相对落后的亚洲国家,又可以利用亚洲坚固的封建君主制干涉欧洲的各种反封建革命,在法国、德国先后发生反对欧洲王室的革命后,俄罗斯沙皇帝国成了欧洲封建的最强大的堡垒,正是由于俄罗斯的干涉,欧洲的许多反封建革命归于失败。俄罗斯就是利用这种兼顾东西方的优势和天然的地理优势成就了一个大陆帝国。
与俄罗斯同属一个方式的是位于欧亚大陆中部的几个历史大帝国,如波斯帝国、阿巴斯哈里发帝国等,因为波斯可以接受东方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和西方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它实际上位于一个文明交通枢纽的地方,这就是它最主要的边缘优势;同样,阿巴斯哈里发帝国也主要得益于此,阿拉伯文明一度非常辉煌,这和它可以同时吸收东西方文明是分不开的。
英国方式。假如说俄罗斯是个陆地帝国的话,那么英国就是一个标准的海洋帝国了。英国在早期和俄罗斯一样都是处在欧洲大陆的边缘,都是一个不受人重视的边缘国家,在罗马帝国的时代,英国就是一个蛮荒的岛屿,罗马人甚至懒得派遣大军团进行征服,而是采取了类似中国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办法,在英国这个岛屿上修建一个长城。
英国尽管独立建国以来也成为欧洲一个强国,但那时欧洲大陆才是中心,法国是欧洲大陆的中心,英国只能围着法国海岸转圈。英国的真正的崛起是在航海时代,而真正成为世界的中心则是在殖民时代,它的鼎盛大到了200年,主宰了18、19两个世纪的欧洲和世界风云。
英国本身也没有什么显著的天然资源优势,唯一的地理优势是与欧洲大陆之间隔着英吉利海峡,这样英国的仅需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就可以确保安全,而陆军只是作为干涉欧洲时和对殖民地征服时才使用,英国并不需要为陆军支付庞大的预算。而在海洋时代到来后,英国传统的海洋优势就得以发挥,相反,欧洲大陆中心则互相掣肘、难以自拔,英国只需要借助这道海峡发挥干涉优势,英国传统对欧洲大陆奉行的均衡政策,即英国不希望看到欧洲任何一个大国称霸欧洲大陆,那将严重威胁到英国的安全。英国在殖民时代到来后也不是一步就成为世界的中心,它还需要向一些老牌的殖民霸主发动挑战才行。
和英国同属一个崛起方式的是殖民时代的一些欧洲国家,如先后成为世界中心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他们基本处在同一时代,是在欧洲整体崛起的大范畴内的轮换崛起。各个国家不是十全十美,都拥有一些自己的边缘优势,在成为中心帝国后也都要夜以继日地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挑战,英国有幸依靠它强大的海军、老道的政治运筹帷幄手段建立了最庞大的殖民体系,也就维持了最长时间的霸主地位,一旦殖民体系崩溃,英国也就迅速衰落下去,其他欧洲国家的崛起、称霸、衰落过程都与英国很相似。
美国方式。美国的崛起既有欧洲文明的特点也有现代特点,美国作为英国殖民体系的组从部分,和欧洲文明,尤其是英国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美国独立之初,欧洲大陆还是世界的中心,美国尽管属于大欧洲范围内,但是一个殖民地独立国家,并不是老欧洲国家,它的领土也不在欧洲,因此,美国在刚刚独立的时候也是一个边缘国家,此时欧洲已经走上了工业革命,而美国还是一个农业社会,经济水平也很低。但美国有三个最重要的边缘优势,一,天然的地理优势,半个北美大陆都是美国为开发的领土,这里有巨大的自然资源储备,并且,这个地理优势还在政治上很有用处,它远离欧洲大陆,欧洲强国无法制约这个国家的崛起;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没有僵化的传统文化制约,反而既拥有欧洲文明的最新成果也拥有试验新制度的环境,这就为美国奠定现代社会制度创造了最理想的环境,要知道,在传统的欧洲国家,任何一个变革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在这里,美国人可以把最好的制度付诸行动;三,前两者的优势为国家迅速提供了实力,所以美国仅仅立国30余年就发表了门罗宣言,宣布美洲是属于美洲人的,俨然已经是美洲大陆的保护人。这样,美国就有了实力可以参与世界的纷争,与历史上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它们是要先有历史机遇才能崛起,而美国相反,它是在具备了充足的实力之后等待机会。美国甚至在等不及的时候会自己制造一些机会,如对西班牙的战争等。此后,美国先后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投机,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战后超级大国的地位。冷战是美国最严峻的考验时期,美国在期间有时会怀疑自己究竟能不能通过这场旷日持久的考试,但最终美国还是如愿以偿,今天的美国远比罗马帝国要强大的多,甚至可以用无与伦比来形容,但任何登上霸主地位的国家没有一天不在面临考验,当月球经济革命到来的时候,美国不知道能否再次成功通过。
中国方式。中国的崛起方式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不同,中国的文明体系自成一体,是一个完全迥异的文明。我在《相信中国》一书中有详尽的论述,认为中国是一个阴极文明体系,而不是欧美文明那样外向侵略性的阳性文明体系。中国的前进和崛起完全是依靠自身发展,其实从大环境来说,也是不难理解,东亚的地理是一个封闭的地理环境,而中国又是位于东亚的中心,北方是寒冷的沙漠和草原,西方是青藏高原和沙漠,东方是浩瀚的太平洋,南方时丛林环绕的山脉和热带海洋,中国已经就是这个环境中最大的国家,周边都是落后的小国,根本无利可图,相反,农业国家发动战争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往往得不偿失,因此,中国只有靠自我发展才能崛起。其实,中国只要不发生分裂、不首先内乱,这个国家就是东方世界的主宰,它根本也他不上崛起,因为它只要完成了统一也就完成了霸业。在历史上,它的敌人只有北方的游牧民族,但只要中国自身不出现问题,它的实力是足以抵御任何侵略的,中国历史上几次衰落其实都首先是自身内部的争权夺利、社会混乱、统治失效、经济恶化,然后才被北方各个游牧民族侵略甚至吞噬的。
在现代,中国受到欧洲文明的强大侵蚀,导致迅速衰落,但中国显然还是一个独立的文明体系,它的崛起还是只能依靠自身的发展,这也就是和平崛起能够实现最重要的保障。
战争:最好的裁判
这种边缘与中心之间的竞争是自然规律之一,同样也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边缘国家首先为了打破平衡开始量的积累,世界财富慢慢流向这些潜在的新中心国家,而当新崛起国家感到有力量挑战的时候,或者老霸主觉得有必要将这个新崛起国家遏制住的时候,他们往往不得不走上战争,战争自古以来就是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权威的手段。
人类距离月球时代已经越来越近,这不同于上世纪60年代美苏登月竞争中的预演,这才是真正的太空-月球时代。各个世界大国都制定了自己的太空-月球计划,显然,这和欧洲殖民时代非常相似,当时的欧洲大国之间也都在积极向外拓展自己的殖民空间,这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欧洲的权力之争,直到将全世界卷入其中。
当然,这里有必要论述一下未来的战争模式,它是一个类似二战那样空前惨烈、无所不用其极的世界大战还是一个类似二战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马岛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这样的局部战争呢?
这种边缘与中心之间的竞争是自然规律之一,同样也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边缘国家首先为了打破平衡开始量的积累,世界财富慢慢流向这些潜在的新中心国家,而当新崛起国家感到有力量挑战的时候,或者老霸主觉得有必要将这个新崛起国家遏制住的时候,他们往往不得不走上战争,战争自古以来就是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权威的手段。
纵观世界历史,除了中国以外,世界其他文明新崛起国家无不是最终通过战争奠定霸主地位的——之所以不包括中国,如前所述,中国的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不同,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一直是东亚的自然霸主,并不存在权力中心转移的问题,而是按照国家的自然衰落-兴盛循环规律进行内部的中心-边缘转换,也就是改朝换代,即位于边缘的王族、军阀取代正统的皇权。在中国以外,整个欧亚大陆是贯通的,他们之间的权力转移频繁而且是跨越国家界限、甚至是跨越文明体系的大转移。
人类距离月球时代已经越来越近,这不同于上世纪60年代美苏登月竞争中的预演,这才是真正的太空-月球时代。各个世界大国都制定了自己的太空-月球计划,显然,这和欧洲殖民时代非常相似,当时的欧洲大国之间也都在积极向外拓展自己的殖民空间,这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欧洲的权力之争,直到将全世界卷入其中。
当然,这里有必要论述一下未来的战争模式,它是一个类似二战那样空前惨烈、无所不用其极的世界大战还是一个类似二战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马岛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这样的局部战争呢?
单纯局限于历史某个阶段恐怕难以做出准确地判断,但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能发现人类战争的规律和人类决定战争程度的政治考虑。我们知道,人类历史经历了几个大的文明发展阶段,如原始采集阶段、原始农业阶段、奴隶经济阶段、大规模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知识经济阶段等,这些阶段主要是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元素在进行积累,即财富的积累和知识的积累。而财富的积累和知识的积累总体表现就是人类文明的积累和跃迁,基本上,人类进行战争的目的是由人类的利益驱使的,而发动战争、进行战争、战争规模、战争目的等都是受人类文明的支配的,具体就是由战争的双方国家政治支配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战争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当达到目的了,战争也就结束了。也就是说,战争基本依照文明的演变也在演变,并且基本与人类文明的阶段向对应。
在人类社会还处在采集阶段的时候,人类的生存也就决定于周围的环境能提供多少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周围能提供的食物等生存资源相对固定,那么,人类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当总量不变的时候,唯有改变其他数量才能获得最大收益,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各部族之间是你死我活的生存方式,他们必须通过小灭对方的人口来获得最大周围食物供应,并且也不保留俘虏和失败部族的全体生命,显然,保留他们的生命也就是要支付给他们必要的生存资源,这显然不符合发动战争的目的,因此,人类早期的战争往往较为残酷,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生存,不得不进行部族灭绝。
到了原始农业阶段,人类的生存环境稍微改善,人类相比较有了较为充裕的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源来源,但这时候还是要受到很大的自然状况影响,如气候的变迁、周围资源情况的变化等,因此,这时候实际是一个过渡阶段,即部族灭绝的战争和相对稍微保留俘虏的战争同时存在。
而到了奴隶经济阶段,实际也就是农业社会前期,保留大量的俘虏就是一种社会经济要求了,这样可以提供大量低廉的劳动力,他们尽管也要消耗部分食物和生活资源,但他们的产值更大,人类文明已经提供出一种可以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因此,奴隶时代的战争往往是一种征服战,而不是灭绝战,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已经变为两个:占领对方的领土,也就占领了更大的生存空间;把对方的人民变成奴隶,这样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因此,在罗马帝国这样典型的奴隶制经济国家,奴隶贸易是最赚钱的买卖。
到了大规模农业经济时代,由于自由农民比奴隶更愿意从事劳动,并且水利等农业经济得周边支援技术和工程也越来越多,因此社会已经转变为主要依靠自由农民创造社会财富,这样的社会能提供更多的财富和人口,这样国家也就更具实力,社会财富的充裕也促使社会文明更加发达,社会制度也日趋完美,这就是封建时代,中国的唐宋王朝都达到了这时期巅峰。此时的战争也进化为地区权力争夺战,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确立地区霸权,这可以是征服对方的国家,然后建立统一的政权;也可以是确立一种宗主关系,如东方世界的传统纳贡体系等。并且此时的战争已经不再是掠夺对方的人口,相反,战争的胜利者如果不需要镇压,那往往并不采取大规模屠杀对方人口的办法,因为征服之后对方土地上的人民也就变成了帝国的自民,整个社会的经济也是建立在统一后的整个国家基础上的。因此,人民还是保留原来的生活,继续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统治者只是控制着国家权力和财政体系及一系列社会、文化等制度。战争已经演变为确立权利的战争。
当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后,由于各个国家之间事实上已经存在于一个世界统一的大市场内,不再是以前那种一个国家就是一个经济体系,各个国家基本可以自给自足,现在全球化更是将整个世界纳入到了一个统一大市场中,尽管在政治上国家林立,但实际上自从鸦片战争后,中国这个最后一个独立经济体被融入到世界大经济体中后,整个世界就在事实上完成了经济统一,经济规律远远超出政治边界,左右着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政治和生活。发动战争的目的也不再是政治征服对方国家,而是变为为争夺大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原材料资源和制定新贸易规则、确立政治和经济条约等为目的。工业革命后殖民主义国家大规模退潮就说明了这一点。而工业时代最大的两场战争(一战和二战)也正是资本主义大国之间为了上述目的而进行的。
二战后,人类的技术革命突然为政治战争加入了一条戒律,那就是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威力不得滥用。显然,人类自古以来发动任何战争都是为了利益而不是自杀,而核武器的出现使得都拥有核武器的双方出现了战争节制,尽管核武器是为了战争而诞生的,但它却奇妙地阻止了战争——在核武器出现后任何两个核武大国之间再也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而是通过外围国家进行不接触的代理战争。即使是在美苏冷战最酣的时候,美国和苏联领导人也都头脑清醒地明白,核武器最好永远保存在发射架上,让敌人看到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冷战后,美国发动了一系列的局部战争,自然是在对苏联势力退潮后收获胜利,尽管美国在极力压缩俄罗斯的空间,但它却始终不会直接打击俄罗斯,即使美国人明白,一旦俄罗斯重新崛起那就仍将威胁美国,美国也不会发动大规模战争在俄罗斯虚弱的时候灭亡俄罗斯,因为那不符合利益决定战争的原则,美国、俄罗斯和世界谁都不希望同归于尽。
从战争历史的演变中可以看出,战争程度、规模的是由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决定的,是否发动战争、战争的具体目的等则是由战争策源国家根据国家利益决定的,而决定战争结果的就是双方的综合实力和命运了。纵观历史,未来的世界经济状态决定了未来战争还将是以局部战争为主,爆发大规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这并不等于是一个可以乐观对待的事情,正相反,这反而是一件令人忧虑的事情,因为,无论是世界大战还是局部战争,战争的目的都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利益争夺的程度丝毫没有因为战争规模的缩小而减小,发动局部战争的大国甚至比大世界大战获得的利益还要大,如美国对海湾地区先后两次发动战争,冷战结束后历次战争几乎都集中在亚洲中部和腹地,包括欧洲关键地带(巴尔干半岛),也就是说大国之间通过局部战争也可以确定对战略要地的控制权,中东和中亚以及巴尔干第区都是至关重要的地区,控制了这里不但控制了欧亚大陆的枢纽地带也控制了当今世界的经济命脉(能源),另外,也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如战后重建、被征服国家的广阔市场、各种经济资源等。
也就是说,战争的局部化并不改变发动战争的战略目的,更不会改变战争的利益目的。下一场战争还将是一场局部战争,大国只能象特洛伊城上空的诸神一样,只能通过他们的地面代理人,他们可以提供帮助,但不能直接对抗,否则世界将会毁灭。
未来的三极世界为未来的战争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也会更加精彩。一般来说,局部战争会爆发在政治板块的边缘,也就是两大政治板块的冲撞之处,如同火山大多集中在地理板块的边缘结合线一带一样,局部战争其实就是政治板块碰撞造成的火山喷发。从二战后的历次战争来看,除了马岛战争是一场意外,其他的局部战争无一例外都是美国和苏联(冷战时代)、美国和地区大国(冷战后)在美国势力和这些势力接触的地方爆发的。马岛战争其实是阿根廷军政府头脑发热造成的军事赌博,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冒犯大英帝国是在侮辱盎格鲁-萨克逊联盟,如果英国不作出坚决的反击,那么唐宁街10号将成为一个街头政治商铺,而不在是威严的女王守护神,没人再会尊重它,整个盎格鲁-萨克逊联盟也会因此蒙羞。
决定美国盛衰的局部战争在短期内还不会到来,甚至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很可能是看不到星条旗没落的。美国自赢得冷战后总体上处于一个新上升期,这是美国的第四次扩张,美国赢得冷战的胜利果实还没有被完全收获,美国正在世界各地进行一场联合收割,当美国终于收获完毕后,世界将确立一个新的三极政治格局,大体上,美国的实力可能相当于欧洲和东亚规模的总和,这大体得到一个平衡,美国的第四次扩张完成,东亚和欧洲的势力范围也得到美国的承认。然后紧接着世界将进入月球经济时代,根据目前各个航天大国制定的太空和月球计划来看,这应该在2020年前后,到了2030年则月球经济时代会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的知识经济时代,或者说相当于1550年左右的航海殖时代,世界各航天大国的行为与殖民时代的欧洲大国一样,在赛跑中拳打脚踢,然后再在殖民地依靠军队进行圈地。
美国很可能持续拥有整个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权,因为知道目前为止,欧洲和东亚尽管在经济上已经具有相当实力,但他们都不是这个时代的知识中心,他们显然已经失去了获得知识中心的时机,他们目前只能为下一场经济变革做好准备,希望能在下一场经济变革中有机会发挥他们的边缘优势,只有当欧洲或者东亚的其中一方率先赢得了月球经济时代的经济中心的时候,这个新经济中心才会向美国发起挑战,在美国和新经济中心的板块结合部寻找战争借口,而这个借口很可能会出现在2050年左右,因为到那时要么欧洲或东亚成为新的经济和知识中心,要么美国拉大与亚洲和欧洲的实力差距,美国发动第五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