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抗挫力:快步走出人生泥淖
8059000000010

第10章 创新能力VS抗挫力

所谓创新就是指科技上的发明和创造。而经过后来人的发展,创新成为在人的主观作用推动下产生所有以前没有的设想、技术、文化、商业或者社会方面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指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而拥有这种能力就是拥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简称为创新力。按照不同的标准,创新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主体分,创新力有国家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且存在多个衡量创新能力的创新指数的排名。

大学毕业生被称为天之骄子,社会需要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于社会。但是,要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上作出贡献,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绵延不息的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但是,我国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实在堪忧,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抗挫折能力不足。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

为了了解我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情况,有关部门曾经作了深入地调查,在所设计的调查问卷里有以下4个问题:

(1)你是否具有自信心与合作性?——这是关于自信的问题。

(2)许多别人认为平常的事,你是否自认为有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这是关于兴趣的问题。

(3)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你是否“时常表示怀疑”?——

这是关于质疑能力的问题。

(4)即使遇到不幸、挫折或反对,你是否“仍能保持工作热情”?——这是关于毅力的问题。

这四个方面分别彰显的是青少年的创造性人格特征,而要具备每一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我们来对这四个问题与挫折问题作一一对照的分析。

第一,关于自信。人只有对自己有信心,才能够直面挫折、从容应对。如果没有自信心,怎么能够接受挑战?

第二,关于兴趣。只有在遭遇挫折之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如果一遇挫折就痛心疾首,还有什么心情做事?

第三,关于质疑。只有不怕遭遇挫折,才敢于对关心的事物表示怀疑。如果总怕碰钉子,不敢向权威挑战,怎么可能创新?

第四,关于毅力。只有意志坚强,百折不挠,才能在挫折之后仍然保持工作的热情。如果一不顺利就垂头丧气,怎么能够东山再起,重新上路?

很明显,这四个问题检验的是创新能力,同时考察的是抗挫折能力,因为抗挫折能力是创新的前提和条件。

专家认为,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青少年,应该四个方面能力同时具备,即有“自信心与合作性”、“兴趣与好奇心”、“怀疑精神”及“意志力和进取精神”。

但是,调查显示,同时选中这4个问题的青少年只占调查对象的7.3%!

而在2000年的调查中,这一数字为11%。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对获得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资格的中学生群体所进行的相同问卷的调查显示,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比率为26.3%,比全国调查7.3%的数字高出了19个百分点。看来这些进入决赛的学生在创新能力上确实有超群之处。这种区别一方面来自先天的素质,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学校和家庭对这些青少年抗挫折教育的结果。

在上述的调查中还有一项项目很有意思,是关于对孩子拆装闹钟实验的看法。拆装闹钟,看似一项游戏性的活动,但是却反映和考察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面对正常运行的闹钟能否有勇气拆开,有没有信心装配成功,在装配和调试过程中,遇到齿轮不对、走时不准时能不能承受这种失败,有没有耐心重新装配和调试。

值得深思的是,赞许孩子“拆装闹钟”行为的家长,在参加全国创新大赛的学生家庭中占70.4%,在普通学校学生家庭中占52.7%。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参与决赛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绝非偶然,他们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多次创造活动失败而成长起来的。

创造能力的提高,是以失败为阶梯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失败、振作、再创新的过程,才能提高抗挫折能力,提高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需要有目的地同步培养锻炼。能力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提高的。

创新活动的半途而废,除了所选方向存在问题以外,重要原因还在于创造者承受不了暂时的失败所造成的挫折。想要获得创新的成功,必须正确面对创新活动中不可避免的挫折,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就是说成功孕育在失败之中。想要成功,必须承受失败。只有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可能成功。

如果企望一蹴而就,一碰壁就灰心,必然半途而废。不能承受挫折是创新的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