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顺势者昌
8059300000041

第41章 顺势而为,官场左右逢源

官场上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尤为明显。得势时众人捧场,宾客盈门,失势时则门庭冷落,无人问津。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聪明的人都懂得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左右逢源。

古代,有一个举人经过三科,又参加候选,终于得到了一个县令的职位。他第一次去拜见上司时,想不出该说什么话。沉默了一会,忽然问道:“大人尊姓?”这位上司很吃惊,勉强说了他的姓。县令低头想了很久,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没有。”上司更加惊异,说:“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县令又站起来,说:“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说:“正红旗。”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上司勃然大怒,问:“贵县是哪一省的人?”县令说:“广西。”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县令吃了一惊,这时才发现上司满脸怒气,赶快走了。

第二天,他就得到回老家教书的命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来的县令之职,那么轻易就失去了,原因就是他太不会顺势而为了。

汉宣帝时,龚遂是一名很能干的官员。在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都不堪忍受饥饿,纷纷地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于是便派了年纪已经70余岁的龚遂前去任渤海的太守。

龚遂在到任后,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人种一株榆树,100棵茭白,50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5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他们说:“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在经过他几年治理后,渤海一带的社会安定了,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的名声也因此大振。

于是,汉宣帝便召他返朝,他还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要和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龚遂说:既然他想去那就让他去吧!

到长安以后,这位王先生还是终日地沉溺在醉乡之中,不见龚遂。可是有一天,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的时候,他对看门的人说:“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很重要的话要对他说!”

看到他那一副醉汉狂徒的嘴脸,龚遂也不没有计较太多,他还真来了。王先生问他:“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材,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王先生连忙地摆头说道:“不好!不好!这样说的话你岂不是自夸其功了吗?大人不如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认为他的话有道理,便接受了他的建议,并且按照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了身边,让他担任显要而且轻闲的官职。

汉元帝刘爽上台以后,还将著名的学者贡禹请到了朝廷里面,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在当时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外戚与宦官专权,在当时情况是正直的大臣都很难在朝廷中立足,为此,贡禹不置一词,他可不愿得罪那些权势人物,只给皇帝提了一条,也就是请皇帝注意一点节俭,将宫中众多的宫女放掉一批,再把养马的量减少点。其实,汉元帝这个人本来就很节俭的,但是在贡禹提意见之前已经将许多节俭的措施付诸实施了,其中就包括裁减宫中多余人员及减少御马,贡禹只不过将皇帝已经做过的事情再重复一遍。

这就是贡禹的聪明之处。古代的帝王在即位之初或某些较为严重的政治关头,时常要下诏求谏,让臣下对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见,表现出一副弃旧图新、虚心纳谏的样子,其实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态的表面文章。有一些实心眼的大臣却十分认真,不知轻重地提了一大堆意见,这时常招来忌恨,埋下祸根,早晚会招来帝王的打击报复。但贡禹却十分精明,专拣皇上能够解决、愿意解决、甚至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去提,而回避重大的、急需的、棘手的问题,这样避重就轻,避难从易,避大取小,既迎合了上意,又不得罪人,这种顺势实在是高明。不仅达到了一种保身和目的,而且汉元帝还以此博得了纳谏的美名。

历史上,大太监李莲英在民间传说中大都是反面的,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他具有相当深厚的见机行事,善于应变之功。他为人机灵、嘴巧,善于取悦于慈禧,他的顺势而为常常为慈禧解脱困境。

慈禧爱看京戏,且常以小恩小惠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她看完戏子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慈禧心情高兴,并未发怒,反而好情致地问他“要什么”。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呢!”杨小楼一看,思忖着: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有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看到自己所出现的低级错误,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气氛也因此而紧张起来。

旁边的李莲英看到慈禧的表情,就知道不好收场了,于是,他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秦朝的优旃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很懂得。有一次,秦始皇要大肆扩建御园,多养珍禽异兽,以供自己围猎享乐。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大臣们谁也不敢冒死阻止秦始皇。这时能言善辩的优旃挺身而出,他对秦始皇说:“好,这个主意很好,多养珍禽异兽,敌人就不敢来了,即使敌人从东方来了,下令麋鹿用角把他们顶回去就足够了。”秦始皇听了不禁破颜而笑,并破例收回了成命。

优旃之所以成功地劝服秦始皇,主要是顺着秦始皇的想法而说出了事件的后果。表面上是赞同皇上的主意,而实际意思则是说如果按皇上的主意办事,国力就会空虚,敌人就会趁机进攻,而麋鹿是没有能力用角把他们顶回去的。这样的顺势说话既保全自己,又达到了目的。

《五代史·伶官传》中也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庄宗喜好田猎,在中牟打猎,践踏许多民田。中牟县令为民请命,庄宗发怒,要杀他。伶人敬新磨得知后,率领众伶人去追赶县令,将之拥到马前,责备他说:“你身为县令,怎么竟然不知道我天子喜爱打猎呢?为何让老百姓种庄稼来交纳税赋,而不让你的百姓忍饥去荒废田地,让我天子驰骋田猎?你罪该万死。”于是拥着县令前来请求庄宗杀之。庄宗听后无奈大笑,县令被赦。

纪晓岚久任官场,官职也不低,能够在官场之中左右逢源,肯定有他的为官之道。这种为官之道,正是各不得罪,尽量保持中立的身份。他长期追随乾隆游山玩水、吟诗作对,阿谀奉承之作居多。正是这种顺势而为才使他左右逢源,成为乾隆身边的红人。

有一次,在书房迎候了乾隆,当乾隆出门走时,他就问身边的人:“老头子走远了吗?”哪知这话被刚走出门外不远的乾隆听见,责问他是什么意思。纪昀感到事情不妙,急中生智,慢条斯理解释起来:“万岁不要发怒,奴才之所以称您为‘老头子’,是对您的尊敬。‘万寿无疆’称为‘老’;‘顶天立地’称为‘头’;乾隆称为‘天子’。这就是我称您为‘老头子’的缘故。”

原本是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藐视皇帝的话,被责问后,纪晓岚就顺势迎合皇帝的心理做了一番解释。一番花言巧语说得乾隆喜上眉梢,宽恕了他的“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