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绩效问题研究
8060500000010

第10章 相关概念界定

在探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有关经济理论之前,有必要先明确相关概念。

一、高新技术的概念

“高技术”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1983年被正式收入美国出版的《韦氏第三版国际词典·补充900个词》中,高技术是指使用或包含尖端方法或仪器用途的技术,从此“高技术”作为一个正式的名词术语被确定下来,并且高技术的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近几年,多数人开始倾向性认为“高技术是指建立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上的技术,是对国家军事、经济等有着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或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根据该定义,高技术是新技术,是建立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的技术,它区别于传统技术,通常将高技术与新技术的结合简称为高新技术。

根据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初步考察,高新技术的定义多达50余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定义,高新技术一般包括在某一历史阶段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从技术进步的相对性角度来解释,高新技术是相对于传统技术的一种新兴的、尖端的技术;从辩证角度看,技术本身是变化的,今天是高新技术,明天也可能成为一般技术。世界各国公认的对高新技术比较全面的定义是,高新技术是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技术群是指每种技术涉及到若干的技术领域,如航空技术群就包含空气动机技术、发动机技术、航空电子技术和航空新材料技术。

高新技术与一般科学技术相比,有其明显的内在特征:高战略性、高层次性、高势能性、高效益性、高投入性、高智力性、高速度性、高风险性、高竞争性、高时效性等。

二、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世界著名的高科技投资专家麦克·墨菲在他所著的《高科技选股策略》(1999)一书中提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四个要素:(1)研发费用至少占营业收入的7%;(2)营业额每年至少成长15%;(3)税前销售利润率(即毛利率)至少 15%或更高;(4)股东权益报酬率(即净资产收益率)至少15%或更多。墨菲认为,这四个条件中最重要的是研发费用(R&;D),净资产收益率相对最不重要。据此墨菲推出了“成长流量”和“成长流量比”的概念,所谓成长流量比就是企业的收益与当期研发费用之和除以企业的总股数,该指标反映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比重较高的现实。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性界定高技术产业的方法和标准有逐渐统一的趋势,即普遍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产业统计的基础上,采用研发费用占制造业销售额的比重和研究与开发科技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重这两个指标的组合或其中的一个指标来界定高技术产业。美国商务部将职工总数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2.5%以上,或者其净销售额中有3.5%以上用于研究与开发的产业界定为高技术产业。1986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第一次正式界定高技术产业,将R&;D强度作为界定高技术产业的标准。西方国家SIC(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标准工业分类)观点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的比例高出普通制造业5倍,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比一般企业高出10~20倍。

我国学者认为,与传统企业不同,有人称之为高科技企业(张维迎,1996),有人称之为知识型企业(姚诗煌,1997),有人称之为后现代式企业(张曙光,1996),这一概念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而提出的。如果我们把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形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6),与此相对应,我们就可以把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企业)解释为,以知识经济为前提,从事知识和信息型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公认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的高新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生物医药行业;信息通信行业;计算机行业;光电一体行业;新能源行业;新材料行业;环保技术行业,等等。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对加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贯彻中央决定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于2000年7月印发了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的通知。该通知对1991年3月由原国家科委公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订。

修改后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做了一系列的规定,主要的可量化的指标为:(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或服务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以上;(2)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5%以上;(3)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总投入60%以上。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将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3%以上提高到了5%。另外,加入了收入构成的有关规定。

同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范围做了重新界定: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以及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这与1991年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与办法》无本质区别,只是个别名称做了微小变动。

目前,世界各国公认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的高新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生物医药行业;信息通信行业;计算机行业;光电一体行业;新能源行业;新材料行业;环保技术行业,等等。

本文参考的高新技术企业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于2000年7月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但是应当指出,这只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和办法。由于获取信息的难度较大、来源有限,在实际研究中,严格按照上述标准来选择样本有很大困难,因此,本文在选择样本时,主要是从行业的角度来考虑的,生物医药行业;信息通信行业;计算机行业;光电一体行业;新能源行业;新材料行业;环保技术行业都是本文实证研究中的考察对象。

三、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

高新技术企业与一般传统企业(如工商企业)相比较,具有如下特征:

1.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实体

首先从产品特性来看,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中的物质性材料成本占产品价格的比重是微不足道的,决定其价值的主要是产品中包含的人的创造力和领先性的技术,这使得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要高得多。例如,软件业中的一套专用软件售价可高达上万元,而其物质形式则仅为一张价值一两元钱的软盘。其次从人员构成来看,高新技术企业的组成人员具有整体学历水平高、专业素质高的特点。我国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都对人员学历等情况进行了规定,要求其组成人员不仅要掌握和运用当代最新科技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其合理的人才结构表现为:具有相当数量的创新能力强的科研人员;具有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家;具有一大批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生产工人及掌握市场信息的营销人员。总之,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人员构成的高素质是高新技术企业区别于传统工业企业的显著特点。

2.高新技术企业是高风险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不但要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且还要从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产品的商品化转化等活动。这些活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风险很大。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风险加大,产品时效性强,生命周期短,各种资源流动性大,人员、资本、信息的转移速度快,成效不可预见。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与传统企业相比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国从1958~1982年,总共研制出计算机2000余种,能投入批量生产的不过10种,成功率仅为5%。即使在美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成功率亦不到30%,大部分胎死腹中。

3.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成长的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投入既表现为在建立企业时的高额投入上,又表现为企业建成后在研究与开发费用等上面的持续投资上。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的构建成本远远高于传统工业企业,据统计,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是传统企业成本的10~20倍。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又以研发费用的投入为龙头,这种投入具有数额大(按规定,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应不小于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5%)、持续时间长、投资结果不确定等特点。所谓高成长,是指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跳跃性。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最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其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较强的市场垄断力,产品的高附加值给企业带来了超额利润,产品具有的较强市场垄断力则使企业表现出极强的扩张能力。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基本上不受传统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具有跳跃式发展的特点。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资产在很短时间内可扩大几倍甚至上百倍。例如,我国的联想、方正等企业从初创期的几十万元起家,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就发展成为拥有净资产过亿元、年销售收入几十亿元的大型企业,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头羊”。

4.由高知识技术密度所导致的资产结构的变化,即无形资产占有很大比重

高新技术企业都很重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以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美国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研发费用投入年均增长率高达20%以上,目前,美国许多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已经超过总资产的60%。它只需要很少的加工场地,例如,在微软公司,没有堆积如山的原材料、没有大规模的厂房与设备,它拥有的主要资源是人的智慧,拥有的产品是软盘及软盘中包含的知识。微软公司虽然在表面上不具有传统超大型企业的特点,但它的企业价值却超过了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等巨型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产业巨子,原因就在于微软所拥有的巨额无形资产。高新技术企业之所以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大量的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专有技术、软件、信息系统、使用性发明、创意等。这类无形资产汇集了人的智慧和技能,能比一般的资产创造出更多的收益。知识性的无形资产也是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创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正逐渐取代有形资产而发挥主导作用。

5.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上

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技术创新的本质是指将科学应用于产品、工艺及其他商业用途上,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当前科技发展的速度很快,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使得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有效生命周期一般都很短。因此,多数高新技术企业都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着眼点,不断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事实也证明,一旦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停滞不前,就可能很快被市场淘汰。可见,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具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之,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特征,而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则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力,正因如此,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结构才发生了根本变化,即有形资产的地位下降,无形资产的地位上升。

四、研发费用的界定

研发费用(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sing)是研究与开发费用的简称。在各国财务会计准则以及相关规定中,关于研发费用的定义有所差异。

1.《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与开发费用》(2000)

研发费用应包括可直接计入研究与开发活动或以一个合理的基础分配计入这些活动的所有费用。研发费用包括: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人员的薪金、工资和其他与聘用人员有关的费用;研究与开发活动中消耗的材料和劳务费用;用于研究与开发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与研究与开发有关的间接费用(不包括一般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公告———研究与开发费用》(2002)

其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有相似之处,具体与研发活动相符的成本要素包括:材料、设备和设施;人员;从外部购入的无形资产;劳务合同以及间接成本。

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2,2006)

我国关于研发费用的界定没有专门的准则,只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有所涉及。对研发费用的范围没有像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那样做具体的列举,只是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发费用,应予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据此规定,所有可以直接归属于该研发活动产生的费用,除注册费和律师费以外,都在研发费用中归集。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变动,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一定条件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即企业的内部研究开发项目中的支出为“研发费用”。

4.国家统计局在统计时界定的术语

本文在运用北京市统计局提供的北京市样本中,关于研发费用的界定,采用的是国家统计局在统计时界定的术语“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为了更好地获取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上市公司样本中,本文采用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习惯界定方法,即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是在年度报告报表附注中的“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部分披露企业用于研发的经费数额。由于研发费用不是会计报表上的一级科目,所以对它的称谓极不规范。很多公司的年度报告中都具有类似意思的项目,如“研发费”、“研究开发费”、“研究发展费”、“技术开发费”、“新材料及产品开发费”等,本文均视为披露了“研发费用”。例如,股票代码为000155的川化股份的2005年度报告中,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报表附注部分有以下一段披露内容:“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74154331.23元。其中,金额较大的项目列示如下:技术开发费为3827513.49元。”因此,可以认定2005年川化股份公司当期研发费用数额为3827513.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