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俗语中的人生智慧
8061900000093

第93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俗语解读”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宋·苏轼《东坡续集·洗儿》

这句“聪明反被聪明误”是说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一个人聪明能干是好事,但是,如果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处处标榜自己,表现自己,突出自己,就很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生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自以为聪明,以致不适当地表现自己,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的将领不在少数,魏国大将邓艾就是其中一个。

邓艾率兵灭西蜀后,自信心来时膨胀,不觉自满起来。司马昭对他本来就有防范之心,现在看他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久而久之怕事有所变,于是发诏书调他回京当太尉,明升暗降,以削夺他的兵权。

邓艾虽有杀伐征战的谋略,却没有知人、自知的修养和智慧,他尚不清楚自己的处境如何,也不懂得收敛。他一心想着自己对魏国承担的使命尚未完成,还有东吴尚待去剿灭,因而上书司马昭:“我军新灭西蜀,以此胜势进攻东吴,所到之处必如秋风扫落叶。为了一举灭吴,我想领几万兵马做好攻吴准备。”喋喋不休地阐述自己如何灭吴的计划,竟全然不知这将引起什么后果。邓艾过于表现自己,却不善内省、盲目自大。

之后,他还独断专行封赐蜀主刘禅,司马昭更是反感难当、疑上加疑,邓艾却争辩说:“我之所以封赐刘禅,是以此举感化东吴,是为灭吴做准备。如果等朝廷下命令来,往返路远,迁延时日,于国家的安定不利。”邓艾态度强硬而坚决,这更加使司马昭疑惧之心大增,而那些嫉妒邓艾之功的人纷纷上书诬蔑邓艾心存叛逆之意。于是司马昭决定除掉邓艾,他派遣人马监禁押送邓艾前往京师,在路途中将其杀害。

聪明的邓艾由于虑事不周,招人疑惧而遭杀身之祸,的确让人痛惜。所以,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不要盲目骄傲自大,凡事不要太张狂,尤其志得意满时,更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也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更不要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聪明。

在我国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的笔下有一个可悲可叹的守财奴,他自以为聪明地抓住金钱死不放手,最后把性命给丢掉了。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哀溺文》。作者写了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情,目的是希望人们从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

永州的老百姓都很会游泳。(永州,在今湖南西南一带,包括广西东北部分地区,柳宗元曾被贬到这里做地方官,写过《水州八记》等著名的游记散文。)某一天,湘江河水暴涨,有五六个人乘着一只小船要渡过湘江去。可是一船人渡到江中间的时候,巨浪翻滚,小船被浪给冲破了。船破了,但是一船人并没有惊慌失措,因为他们都会游泳。他们其中一个人虽然尽力而游,却不像从前一样,因此落在了后面。他的同伴见他游不动,就问他说:“你很会游泳,而且是我们之间游得最出色的,今天为什么落在了后面?”这人回答说:“我腰间缠着一千枚钱币,很沉重,所以游不动,落后了。”同伴闻之,便急忙说:“你怎么不把钱扔掉呢?”然而,这人对同伴的提醒充耳不闻,心想:我才没那么傻呢,这是我的钱,怎么可以丢在湖里?于是他摇了摇头,继续落后。过了不久,他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这时候,游到岸的同伴们对他大喊:“把钱扔掉!”旁边有人在说:“他真是愚蠢透顶,财迷心窍,人都快要死了,还要钱有什么用处呢?”然而,他还是摇了摇头,舍不得把钱扔掉,就这样,他很快被溺死了。这个要钱不要命的傻瓜已经沉入江底,与他的一千钱一道永远沉入了泥沙之中。这便是这个守财奴的结局,也是故事的结局。

我们在这里对溺者感慨可笑可悲之余,也应引起警醒和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像这类要钱不要命的人,并不是不存在的。他们自以为获得了宝贝,却不知丢掉了太多珍贵的东西。比如,有些人利用职权贪赃枉法,贪污受贿,贪得无厌;到头来落得身败名裂,人财两空,甚至是锒铛入狱、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他们同故事中的溺者一样,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样可笑、可悲、可哀、可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