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杨力谈慢养生
8062600000033

第33章 张三丰的养生绝招—一以慢制快,以柔克刚

说起太极拳,虽然传至现代有杨派陈派等多种流派,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却还是一个古人张三丰。比起创制五禽戏却不久于人世的华佗,也许被传说为太极拳剑鼻祖并人到晚年仍身轻体健的张三丰要更为人们所推崇。

张三丰是明初一位传奇的高道,他一生“神龙见首不见尾”,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二张三丰学问高深,修为精湛,精通诗文、武术、养生。明成祖朱棣多次召见他,张三丰根本不予理睬,后来朱棣大修武当山道观,企望以此感化他,可这位看透世俗的真人依然不为所动。相传,朱棣在宫中悬挂张三丰的画像,经常默默为他上香。朱棣为何如此看重张三丰,今天仍很难找出原因,不过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张三丰肯定不同凡响。

张三丰的一生,贡献很多,我们只是想谈谈他在养生方面的理念。张三丰认为人的生命源于道,生明道,道守生,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主张性命双修,自无为到有为,再有为返无为。

张三丰之所以流传千古,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与太极拳之间的渊源关系,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说法多种多样,然而张三丰的理念与太极拳的理念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说太极拳来源于张三丰,也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乜。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太极拳古老原本、朴实无华,甚至某些动作还带有外家长拳的风格。所以,太极拳,是一套内外双修,刚柔相济,阴阳互助,体用兼备,技击性较强的典型传统武术。外行人看太极拳总是慢慢悠悠的,认为太极拳有慢无快,当看到快动作或猛发力的时候就认为这不是太极拳。

太极拳的慢,是太极拳健身的需要,是学练太极拳的初级阶段。慢练太极拳达到一定程度即产生内力,即可由慢渐快,可进行发力训练。快练或发力数招之后又转为慢练。太极拳的真功夫是快慢相济。慢如枝长花开,快则风驰电掣。慢练通络活血,快练发力格斗。为健身而学练太极拳,可以只慢不快。为了功夫而学练太极拳,应当先慢后快,由慢渐快,由快又渐慢。有慢无快不出功夫。只求快而忽视了慢练的基本功,可谓欲速而不达,也不出功夫。

太极拳的慢指的是后发制人,很少主动出击,当然为了引诱对方出手,会主动攻击,以作试探,太极拳并非如表面看来一样缓慢,它讲求的是自然快慢,慢的目的是为了疏通身体血脉,使劲力的运用更加顺遂,这样才会培养出爆发力,太极拳的慢,可以理解为实战中头脑的冷静,仔细观察对手的意图,揣度其意图,如果能完全做到,那么对方的攻击尽管猛烈凌厉,不过我顺其力,顺势反击,可一击而中。这也就是太板拳慢的作用。

其实太极拳有慢也有快,有柔也有刚。初学太极拳时需要慢慢练习,越慢越能感觉到太极拳的原理,找到太极拳的真缔。当找到了太极拳的真缔,才能练好太极拳。才能由慢到快,慢中有快。由柔到刚,柔中有刚。才能发力威猛,达到太极拳的高层境界。

学练任何一种太极拳都能给人带来健康,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犬桶卷.才能获得晶伟的健身效果。只有感悟到太极拳原理,找到太极的真缔,才能练出太极功夫。

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快得几乎让人受不了,什么快餐、快速路、高速公路、铁路提速、快人快语、急性子等等。快有快的好处,可以提高效率,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快不一定好,慢不一定坏。快有快的好处,慢有慢的道理。武术中太极拳讲究的就是一个“慢”字,充分体现了“慢的哲学”,有谁见过快手快脚打太极拳的?所谓“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太极也罢,书画也罢,古琴也罢,茶道也罢,都是慢的艺术,你要能慢下来,有一种慢的愿望和慢的情怀,才可能进入其核心。但是,在我们的现实里,,慢有时候比快更难做到。而急哄哄的人、追功逐利的人,注定与“慢”无缘。

悠游于快与慢之间,快是表象,慢是内核。以太极为例,站桩的时候,慢慢放松,感觉自己像花一样慢慢地盛开……太极拳的慢动作中透露着精神,这种精神能使人处于圆满、和谐、平衡的状态。慢,其实是在跟快较劲。太极和书法、古琴一样,都需要“慢工出细活”的态度,因为热茶还需慢慢饮,慢饮中才会有细腻的滋润,精致的享受。

对书法而言,慢会产生细腻,产生密度;对古琴而言,慢更能感受韵味,感悟心灵;对太极而言,慢才是精种意气抵达至高至远境界之通途。慢的哲学,让人们能够于数者之间找到了彼此相通相融的精神脉息。

打拳对于人们意味着什么,它真正的意义不在于防身或者格斗,而在于慢的境界里的内心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