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井传统极其久远,为远古时的“五祀”之一,所谓“五祀”,指古代祭祀的五种神;包括门、户、井、灶、土神。《白虎通·五祀》云:“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土神。”祭井神的习俗各地相似,一般是每逢农历除夕时封井,春节后第一次挑水时要烧纸祭井。每逢节日要在井边供井神,须备蜜食祭祀,以求井水清甜无毒,水源充足。有的地区打新井时,要树一面红白布条做的旗,以保井水充裕。娶妻生子,添人进口,也要到井台上焚化冥楮(寿金纸)。有些地方生小孩子第三天,分送喜面时,还要往井里倒一碗。产妇第一次上井挑水时,也一定要敬拜井神。再有求雨时,人们往往去古老的大井里担水插柳枝,请井神帮个忙,助龙王降雨。
民间传说,大年三十井神要去东海,向龙王汇报一年的供水情况。初二回来以后,要恭候玉皇大帝视察工作,所以人们初一不挑水,初二一大早再去井上挑水,叫做“抢财”。但也有的地方是在正月初一去井上挑水“抢财”,谁去得越早,谁抢的“财”就越多。
在南方一些地区,民间还流传着“井妈照镜”的说法。相传正月初一这一天,是井妈梳妆打扮的日子。人们以一天为一日,而井妈却是以一年为一日,初一这天就是她的清晨了。所以每逢初一,井水是禁止汲用的。因为井里的水面,就是井妈的镜子。如果搅动了水面,井妈就会无镜可照,必然生气,在这一年里就不会施恩赐福给这家人了。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显示了人们对井水的依赖与重视,反映了世俗酬神求福的心理。
井神一般没有自己的庙宇,塑像也不多。只有少量井旁造有神龛,供奉井神。有的井神还是两尊石像,并肩而坐,一男一女,还是井神夫妇,叫做“水井公”、“水井妈”,如同土地公公、土地奶奶一样。民间常常将人、物神化,然后又将神明世俗化,显示了民间造神的特点。
保生大帝
古代因条件所限,疾病对人们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所以老百姓对救死扶伤的医生极为崇敬和感激,视若再生父母。对那些医术高超的名医,更奉若神明,他们去世后,便被尊为医王、医神,受到世人供奉。中国的医神就有扁鹊、华佗、孙思邈等人,但他们都是北方神医,在南方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神医,他就是保生大帝吴卒(tao音“滔”)。
保生大帝吴本的祖庙福建慈济宫。
慈济宫又叫白礁古宫,在福建龙海县白礁村,坐落在九龙江北岸入海处,背山面水,风光宜人。慈济宫建于南宋初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历代都有增建,为宫殿式建筑。庙宇依山而建,双层二进,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是宋元明清建筑艺术的集大成,当地人誉之为“闽南故宫”。殿内外还有10根台湾运来的盘龙彩绘石柱。中殿所祀即医神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又叫“大道公”、“吴真君”,本是福建的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他姓吴名卒,宋代龙海白礁人,出身寒微,自幼资质过人,博览群书,精于采药炼丹和针灸。他四处行医,医术高超,许多人拜他为师,当时著名的黄医官、程真人、鄞仙姑等人都是他的弟子。
吴卒不但医术极为高明,对气功也有相当造诣。他“按病投药,如矢破的,或吸气嘘水,以饮病者,虽沉疴奇症,亦就痊愈。是以疠者、(病离)疸者、扶舁携持,无日不交踵其门”。吴卒还有高尚的医德,“无问贵贱,悉为视疗,人人皆获所欲去,远近成以为神”。
传说宋仁宗的皇后患了乳疾,宫中太医也治不了,后请吴卒去治疗。吴卒应诏往治,以丝线过脉。皇后密令宫女将线缠在柱环上,吴卒摸着丝线道;“所缠乃木上铁器。”皇后又叫宫女缠线于猫足,吴卒曰;“形似野兽,但非熊非虎,莫非猫乎?”皇后十分佩服,遂线按在手,吴卒道:“肝火长而血凝,乃是乳患。”灸之立痊,药到病除。
宋仁宗大喜,要他留在宫中做御医,但吴卒坚持返回民间,他对皇上说:“我志在修真,慈悲济世,救死扶伤。荣华富贵非我所愿。”宋仁宗听了很受感动,也就没再勉强他。
这一传说另有史料认为是明代永乐帝皇后梦中之事。不管怎样,吴卒已被人们神化。吴卒回到民间,以自己的针灸绝技救话了许多人。在他58岁那年夏天,为抢救病人,配制药剂,他攀上文圃山悬崖绝壁采药,不幸坠落悬崖而谢世。他去世后,“闻者追悼感泣,争肖像而敬事之”,乡亲们在白礁村修了个祠堂秋龙庵来纪念他。后来宋高宗听说这位民间医生治好了老祖宗的病,就命人在秋龙庵原址重建了一座辉煌的宫殿式庙宇,即白礁慧济宫。
到了明代,吴卒的再传弟子又治好了永乐皇后的乳疾,永乐帝特意命人雕凿了一只石狮——“国母狮”,专程运到福建慈济宫,送给已成神的保生大帝。这只奇特的国母狮如今尚在庙中,石狮右掌高举着吴卒的“卒”字印鉴。
明代末年,郑成功在白礁一带坚持抗清斗争,许多白礁子弟参加了先锋军,出征前,他们纷纷来到慈济宫保生大帝神像前包上一撮香灰,带在身上,祈求神灵保佑,同时也有不忘故土之意。
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农历三月十一日,先锋军在台南学甲登陆。从此,这一天成为白礁子弟遥拜大陆的节日。以后他们又按照白礁宫的规模样式,在台湾学甲建造了一座慈济宫。
清初,有一年台湾瘟疫娼獗,医生们束手无策,福建移民渡海请来白礁慈济宫的保生大帝灵身,供于南郡,瘟疫从此绝迹,保生大帝遂得到台湾人民的普遍敬仰。此后保生大帝的庙宇遍布全岛,至今已有160余座,同尊大陆白礁慈济宫为开基祖庙。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大陆白礁和台南学甲镇两座慈济宫,都有大型庙会活动。学甲慈济宫还要举行“上白礁”、谒祖祭拜仪式。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鞭炮齐鸣,许多人捧着一碗水走到祭坛前呷上一口,表示饮水思源,不忘故土,参加这项活动者,多达十数万众。
人们心目中的吴卒已不是一位神医,而是一位消灾赐福、护佑民众的“保生”之神了。
药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独特的中医中药学在世界医学史上即占有重要地位。
早在我国原始社会,大约人们就会用一些中草药来治疗疾病,古代关于神农“尝百草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等传说,就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医药学起源的历史。我国医学年代久远,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医术高超的名医、神医,被后人敬奉为医王、药王。最著名的药王除神农外,还有伏羲、黄帝、扁鹊、华佗、孙思邈、邳彤、三韦氏、张仲景、保生大帝、眼光娘娘等。
扁鹊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神医,是中华医学的始祖之一。他是战国时渤海(今河北任丘)人,姓秦名越人。他高超医术的获得,很有传奇色彩。
秦越人年轻时是一家客店的掌柜,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住在这里,扁鹊很有眼力,知道长桑君是个很不简单的人物,就非常恭敬热情地招待他。长桑君也看出扁鹊不是一般人。十多年来,他常在这家客店投宿。
一天,他把扁鹊叫到屋里,悄悄对他说道:“我有秘方,可我老了,打算传给你,千万不要泄漏。”
扁鹊说;“您放心吧!”
长桑君便拿出药递给扁鹊,说:“吃药时要用上池水服送,三十天以后可见奇效。”说完把秘方书全都送给了扁鹊。
扁鹊依其言饮药30日,可以透视隔墙那边的人。他替人看病,可以清楚地看出五脏的症结所在。他治好了昏迷7天的晋国大夫赵简子,还救活了已死的虢国太子。
扁鹊路过虢国时,正赶上虢国太子半日前暴蹶而死,他分析了太子病情后,说能救活太子。虢君听了,大喜过望,恳求扁鹊救活太子。扁鹊说:“阴阳相逆,会气避而不通,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并未真死。”他就用针灸法把太子救醒,再用汤剂使他复元。人们无比钦佩,说他是神医能使人起死回生。扁鹊说:“我并不能使人起死回生,是他的命该生,我只是治好了他的病,使他恢复健康罢了。”
扁鹊给齐桓侯治病的故事也很有名。扁鹊在齐国作客,见到齐桓侯便说:“您有病在皮肉,不治将深。”
桓侯说:“寡人无病。”
过了五日,复见桓侯,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桓侯说:“寡人无病。”
又过了五日,扁鹊见到桓侯说:“君有疾在肠胃,不治将深。”
桓侯很不高兴,不再搭理扁鹊。
五天后,扁鹊再见到桓侯时,扭头就走。桓侯很奇怪,使人问其故。扁鹊说:“桓侯的病在皮肉、在血脉、在肠胃,我都能治;
现在桓侯的病已深入骨髓,就是神仙也没办法了,我已无能为力。”
过了几日,齐桓侯病重,急着去请扁鹊,但已找不到了,不久病死。
于是,扁鹊医术名闻天下。他来到赵国,知道赵国尊重妇女,就着重看妇科;到了洛阳,看到这里敬爱老人,就重点治老人病;到了秦国,这里特别宠爱小儿,他看病就以儿科为主。他行医是随着各地民俗的需要各有侧重。秦国的太医令李醯是个阴险小人,忌妒扁鹊高超的医术,就派人暗杀了他。
以上扁鹊事迹载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史记》是一部伟大的信史,扁鹊的事迹是可靠的,当然,司马迁也适当地采用了一些民间传说,如他得到长桑君的秘方后,双目能透视出人体内五脏六腑的传说,其实是在表明他那高超的医术,与现在某些招摇过市、包治百病的“大气功师”相去天渊。
扁鹊以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受到后世医药行的景仰,被奉为祖师,深受崇拜。如宋景佑元年(1034年),仁宗赵祯得了重病,许希用针灸治愈了仁宗的病,赵祯十分高兴,特封许希为翰林医官,赐绯银鱼及器币,许希拜谢,又向西拜,仁宗很奇怪,问其故,对曰:“扁鹊,祖师也。吾敢忘帅乎?请以所得全与扁鹊庙。”仁宗遂筑庙于城西隅,并封扁鹊为灵应侯。全国各地供奉扁鹊的药王庙很多,最著名的是他家乡的祖庙。
说到“药王庙”,老北京可能知道,北京城内过去就有药王庙十余座,其中以天坛以北的药王庙最为有名。但比起河北安国药王庙,它不过是个“小字辈”。
河北省的安国,古称祁州,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药材市场,这里最有名的古迹当然是药王庙了。安国药王庙年代之久、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为全国之冠。
安国药王庙在县城南关,始建于900年前北宋年间,明代重修。规模宏伟,前有牌楼、山门、石狮,并竖有27米高的铁旗杆两根,上端悬斗吊铃,下部有一副铁铸对联:
铁树艰旗光射斗,
神庥蒲阴德参天。
山门前的牌坊上精雕龙风图案,匾额写的是“封加南宋,显灵河北”。但这座大名鼎鼎的药王庙大殿所祀的主神,不是通常的三皇,也不是扁鹊、孙思邈或李时珍,而是东汉的一位太守邳彤。
邳彤是安国人,东汉开国功臣。他原是刘秀部将,在平定王莽建立东汉的征战中,功勋卓著,后任曲阳太守。邳彤才兼文武,精通医理,他倡导扶植民间医药行业。从此,安国就有了种药、制药、重医的传统,为以后成为药都打下了基础。邳彤死后,被葬在安国县城南门外,并在邳彤墓附近修建了“邳王庙”。以后这里流传着许多邳王“显灵”为人治病的传说,官府上报朝廷,宋徽宗特加封邳彤为“灵贶公”,并重建庙宇祭祀。于是安国名声大振,邳彤被奉为药王,这里也逐渐成为全国药材交易中心。明清时更为兴旺,安国药王庙便也四海闻名。
有趣的是,药王庙前塑有红、白两匹战马和两个英武戎装马童,象征着邳将军征战。这在全国所有药王庙中是绝无仅有的。庙中碑碣林立,有的碑上刻着古药方和药材知识,十分珍贵。大殿正中供有药王邳彤彩塑像,南北两座配殿中,供奉中国十大名医塑像,左有华佗、孙林、张子和、张介宾、刘河间,右有扁鹊、张仲景、孙思邈、徐文伯、皇甫士安。
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又称荡魔真君,伏魔大帝,简称关帝,是道教奉祀的重要护法天神,在民间信仰极为普遍。
关帝信仰实源于古代武将关羽。历史上的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解虞县)。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字云长,仪表威武,武艺超群。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投奔刘备,起兵争雄,后来刘备战据了四川建文蜀国。被封前将军,后在荆州战死追溢“壮缪候”。
因他集忠孝、节义于一身,关羽的声誉不但在刘关张三兄弟之首,甚至后人为之立庙祭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成为“古今第一将”,正如湖北当阳关陵的一副对联所云:“汉朝忠义无双土,千古英雄第一人。”
其实关羽的前生是龙神的转世。
《历代神仙通鉴》载:关帝前生是雷首山泽中的龙神,因吸黄河水救抗旱居民,得罪天庭,后转世于人,“忠义性成,神圣之质。”关圣帝君的形象既是武神,又是财神,是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诛罚叛逆,巡察真司,庇护招财进宝等无边法力,受到社会民众的广泛膜拜。“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
关圣帝君历代受封,宋代时封为“显灵王”宋徽宗时代封为“义勇武安王。”明神奈时将其神位晋级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优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顺治皇帝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从明至清,都列入国家祀典,加以祭祀。
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