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文侯在太庙接见了所有在西河之战中立了功的功臣。他采纳吴起的建议,让立了大功的坐在前面,有丰盛的酒席,用贵重的大鼎盛着牛、羊、猪,以示奖励;立次等功的坐中排,也有荤菜,用小些的器皿盛着;没有立功的坐在后排,使用一般的器具盛菜。赐宴完毕,文侯又到太庙门外,按功劳大小赏赐有功者的父母妻子,并宣布对作战牺牲者的亲属,每年都派专人去慰劳和赏赐;以表示对死者的永久怀念。
吴起的这一做法,在魏军的作战历史上是第一次。它大大鼓舞了立功者,他们和他们的亲属享受了殊荣,更使他们决心在下一次战斗中功上加功。而那些立了次功和没有立功的人,也在这次宴会上受到激励和教育,使他们决心在下一次战斗中立大功或争取立功,以改变坐末席的尴尬地位。
吴起为国立了大功,受到了文侯的宠爱,自然会有人尊敬,有人羡慕。但另一些未受魏侯垂青的冗臣,就因此产生了嫉妒之情。尤其是从西河班师回朝,文侯竟出宫相迎,挽手上殿,更使那帮老臣心里不舒服,不服气,甚至可以说是吃醋了。吴起连拔五城,秦国竟然未敢反击,一向在边境上不合的赵国、韩国,也都派遣使臣来表示互不侵犯。为什么?秦简公、赵献子、韩武子都怕吴起。魏国地处中原,夹在六国之中,是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国,然而从吴起打败秦国之后,“四战”之国成了“四和”之国。
与周边邻国和睦相处了,仗也打不起来了,不打仗将军还有什么用处,因此吴起在魏都安邑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文侯是个头脑清醒的君主,他知道强齐蛮楚与魏修好,是看到魏国强盛,而且有良将吴起掌兵才不敢妄动;暴秦所以不兴兵东犯夺回五城,是怕对付吴起需要惨重的牺牲,因此权且忍下一口气,等待反击的时机。文侯看到了这种情况,不敢稍稍松懈。他命令吴起监督军队的训练和整顿,留住蛾指导工匠继续制造刀剑,更换全军的武器。信的击剑技术高超,让他在各地的军营中巡回教练剑术。总之,魏国的武卒并未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他们日日夜夜在备战,在练兵,准备随时反击入侵之敌。
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吴起和他的勇士成了魏国活动的界碑——他们的战马在哪儿咆哮,魏国的领土就向哪里延伸。几乎所有的诸侯国都知道了魏国有一位常胜将军——吴起。
吴起从青年时代就梦想的那种叱咤风云的日子终于实现了,这使吴起兴奋不已。
魏文侯三十九年,东部的中山国再次侵扰魏国,文侯决定兴兵讨伐。派谁为帅呢?文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吴起。但是素以识才荐才闻名的翟璜却推荐了乐羊,说乐羊文武全才。魏文侯一向尊重翟璜,他推荐西门豹去治邺,邺地兴旺;推荐吴起到西河伐秦,连下五城;这次推荐乐羊,必定又是一位贤能之人。文侯正要召见乐羊,近臣冉力奏道:“乐羊的长子乐舒,正在中山国当官,你怎么能派乐羊去伐中山,倘若父亲下不了手,父子共谋,狼狈为奸,岂不……”
翟璜打断冉力的话,说:“乐羊是注重功名的人,他儿子初任中山时,曾替中山子姬窟召乐羊去做高官,乐羊说中山子是个无道的昏君,我不能去做他的官,你也应该立即离开他。父子二人谁也不能说服谁,乐舒还在中山国为臣,乐羊则留在魏国甘心做个布衣闲士。如果陛下召见乐羊,封为大将,授以生杀之权,他必然感激你的恩宠,抛却父子之情去收服中山。”
翟璜的一番话说服了文侯,当即召见乐羊拜为元帅。他怕乐羊初次领兵会有差错,特派西门豹为先锋,吴起为副将,一同出征。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派乐羊越过赵国进攻中山国。中山国的疆域在今滹沱河流域的灵寿、平山、晋县一带。
在乐羊攻打中山国的过程中,吴起和西门豹都率军参加,这次战争持续了三年,最终攻克了这个顽强的小国(几年后,中山又复国)。
乐羊是魏国的名将之一,是一位有功于魏国的人。年轻时乐羊在路上拾了一块金子,回去交给了妻子。妻子对他说:“孔子不喝盗泉的水,有志之士不吃嗟来之食,而你却拾别人丢掉的金子来玷污自己的德行。”结果乐羊把金子抛掷在原地,到远处学习本领。一年后,乐羊回家,妻子问他为什么回来,他说:“没有什么事情,只是太想念你和孩子了。”他的妻子拿刀快步走到织机旁,用织布的道理劝说乐羊学习要持之以恒,勉励他完成学业。乐羊在攻打中国时,他的儿子在中山成了人质。乐羊没有因为儿子撤兵,而是更加督促士卒猛攻。中山国的人就把乐羊的儿子杀了,将肉做成汤给乐羊喝,乐羊哭着喝了下去。
乐羊没有辜负魏文侯重托,三月之内攻下了中山,中山君自缢而死。那位出主意把乐羊之子乐舒杀死并煮其肉送给乐羊吃的大夫公孙焦跪地请降,乐羊尽数其谄言败国的罪行,推至街心斩首。乐羊留下西门豹守中山,率军班师回朝。
魏文侯得知乐羊大胜而归,亲自出城迎接,拉着乐羊的手说:“将军为了魏国失去了儿子,这是寡人的过错呀。”
“陛下何出此言,臣若顾私情怎对得起主公的重托。不肖子投靠无道昏君,死不足惜。”乐羊说罢,立即呈上中山国地图及在中山君宫中所获的珍宝清单。文侯大喜,即在宫中设宴,亲自捧觞赐酒。乐羊接酒一饮而尽,大有趾高气扬之色。乐羊的举动引起群臣的鄙视。
这个场面,吴起一一看在眼里。文侯,你在想什么?你在做什么?亲自迎出城门,尚可理解你兴奋的心情,可是亲自捧觞赐酒,你未免做得过分了,过分就失去了真实。乐羊,你的学问使我钦佩,中山之捷也显出你的智慧。然而你食子之肉的行为,朝中的君臣,麾下的士卒都会认同吗?
大宴结束后,文侯又派了两个人捧着两只密封的小箧,送乐羊回家。乐羊本以为箧内必是珍珠金玉,命人捧进中堂打开一看,一张一张都是群臣的奏章,本内尽说乐羊反叛之事。乐羊大惊,原来朝中群臣对我如此造谣诽谤,若非文侯不为奏本所惑,我如何能取得讨伐中山的胜利。次日,乐羊入朝谢恩,文侯又加赏,乐羊坚辞不受,说:“臣灭中山,全赖陛下支持,乐羊在外不过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没有什么功劳。”
“不必推辞了,我信任你,你没辜负我的信任。乐将军非常疲劳,从此以后就休息吧!你休养的地方在灵寿,去那里安度晚年,兵你就不用再带了。”
乐羊无话可讲,再次叩谢文侯的恩典。
乐羊走后,翟璜说:“大王,乐羊并非无能之辈,如果朝中无用他之处,为何不让他领兵戍边?”
文侯笑了笑没有回答。
翟璜不敢再问。出朝便赶到好友李悝府里,开门见山:“大王一向重用人才。乐羊将军平定中山立了大功,叫他离职去做灵寿君,这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文侯考虑得比你深远,你想一想,一个做父亲的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绝情到亲食其肉,他还能爱别人吗?你难道忘了易牙杀子做羹敬献主子,管仲怒而与之绝交的故事吗?”
翟璜默默地点点头。
乐羊怀着一种无比凄凉的心情启程了。群僚中没有人送他,只有吴起将他送到了东门外,他望着乐羊年老的妻子坐在车上呜呜咽咽十分可怜。她一定是在想念那个被丈夫吃了一碗肉的儿子。吴起不由想起了素,此刻,他多么理解乐羊的心情。乐羊走了,车马逐渐远去,仿佛带走了吴起昨日的记忆,明天的梦想。
魏文侯对待吴起与鲁穆公可不一样。当魏国东征中山之时,秦国在西河又蠢蠢欲动了。
在攻打秦和中山国的战斗中,吴起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军事理论,扬长避短、灵活机动、出奇制胜。他为军队攻城夺地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对残害百姓、奸淫妇女、杀害俘虏、毁坏农田等行为都给以严厉的处罚,在百姓中,树立了仁义之师的形象。
吴起率军凯旋魏都时,魏文侯率领文武大臣,为得胜之师举行了极为隆重的欢迎仪式。
经过两次战役的考验,公元前406年,经翟黄推荐,魏文侯任命吴起做了西河守。
启程前,魏文侯为吴起举行了盛大宴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整齐的仪仗队庄严肃穆地站到两旁,穿着华丽服装的宫女在大厅里载歌载舞;宴席上山珍海味,应有尽有。魏文侯亲自为吴起斟酒,国君夫人也特意来为吴起敬酒送行,勉励吴起为魏国的千秋功业再建丰碑。这是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很少得到的殊荣,吴起深深地为此而感动。士为知己者死,吴起默默地发誓,绝不辜负魏文侯对自己的厚望。
西河郡因在黄河之西而得名。地处黄河以西、洛水以东。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华阴以北、黄龙以南、洛河以东、黄河以西地区。与秦韩二国接壤,是三年前吴起用战争从秦国夺取的地方,构成魏国西部的屏障。由于它孤立地处在黄河以西,与魏国主要国土相隔开,是一个易攻难守,极易遭秦、韩攻击的地方,因而过去曾几度易手。西河地区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在经济上和战略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魏文侯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吴起,显示了他的知人之明和对吴起的信任。一定程度上,魏文侯是把魏国的安危存亡托付给了这位文武双全、谋略超群的将军。
吴起来到西河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行李悝的变法。李悝是法家的创始者,他的变法就是变奴隶制为封建制。吴起以此为指导方向,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吴起初到西河,认为首要的是取信于民,让人民信赖政府。一天晚上,他叫人把一个大木柱子栽到南城门的外边。然后通知附近的百姓:“明天如果有人推倒南城门之外的木柱子,官府将委任他做士大夫的官。”第二天,附近的许多人都跑到南门之外观看结果,然而天色很晚了,仍然没有人站出来推倒柱子。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推倒一个木柱子就能做士大夫这样的官,准是当官的没事干,想出花招,来耍弄老百姓。”天色越来越晚了。这时一个年轻人跑过来大声说:“请大家让一让,我过去推倒那个木柱子,大不了不给官做,只是费点力气,又不会有什么别的损失。”于是,他用力推倒木柱,跑到官府去见吴起,后面跟着许多看热闹的人。年轻人没想到吴起亲自出门接见了他,当场委任他做了士大夫。当天夜里,吴起又命人在南城门外栽了一个木柱子,再次告诉人们,推倒木柱子委任给士大夫。城中守门的人们争着去推木柱子。然而,由于木柱栽得太深了,谁也推不倒。因此,这回也就没人当上士大夫。从此之后,老百姓相信吴起是个赏罚必信的官。吴起这种取信于民的办法,在后来的变法运动中亦被商鞅等人所效法。
吴起得到人民的信任之后,便着手进行改革。讲吴起改革不能不讲讲李悝和子夏这两个人,因为吴起所实施的改革是在李悝的领导下进行的,而李悝的思想又受子夏的影响。说起子夏这个人物非常有趣,他自身就是一个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矛盾体。他本身是儒家却又有着法家的倾向,这就导致他忽左忽右、犹豫不定。在市井看到新兴地主阶级富贵的情景,他兴奋不已,而听到孔子的儒家学说时,他也深信不疑,两种思想在子夏的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有一次,曾子(孔子门徒)遇到子夏,发现他比以前胖了许多,便问道:“这些日子未见到你,你因何较以前胖了许多?”子夏说:“我觉得现在新出现的一些制度很不错,可又觉得过去的制度也很好,究竟是新的好呢?还是旧的好?我也拿不定主意。这样一来二去,我就瘦了下来。现在好了,过去的制度我认为还是比现在新出现的要好一些,有了这个定论我自然也就胖了。”子夏一边说着一边摸着自己的双下巴,显出了一副得意的样子。子夏的最后结论当然是错误的。他思想上的前后变化,说明他的思想已不再是单纯的儒家思想了,但是最终也没有转化成真正的法家罢了。在子夏晚年,他来到了魏国,当时正值魏文侯执政期间。文侯对子夏非常尊重,认子夏为自己的老师。子夏也就在魏国安顿下来,住在西河。这个西河与吴起镇守的西河并非一地,它在今河南汤阴县东。而吴起镇守的西河在今陕西大荔县以东地区。子夏在那里教了很多学生,据说有三百多人。在这么多的学生里,比较有名的有魏文侯、李悝等。而对魏国改革影响最大的就是李悝了,他把子夏的思想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彻底的法家思想。李悝也就成了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李悝的变法改革主要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在政治上,李悝主张废弃腐朽的世袭制,把那些无能的旧贵族赶出政治舞台,用这些人的财产来封赏外来的有识之士。无论地位高下,只要对国家有功劳就可以得到封赏,而有罪则必罚。在经济上,李悝实行了“尽地力”和“平籴(即买粮食)法”。李悝为一般5口人的家庭算了一笔账。按一家种田百亩(合今30亩左右)一年收获的粮食,等到交完租税、留足口粮、支付各种费用以后,就剩不下什么了,要想添件衣服也感到困难,如果遇上疾病、丧葬等事或国家增加税收,就更没有办法了。所谓“尽地力”,就是说用各种办法来提高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从而达到富国的目的。“平籴法”,是让农民在丰收的年头把多余的粮食卖给国家,国家按平价收购;而一旦年景不好,粮价飞涨时,国家再按平价卖给农民,以帮助他们度过荒年。这样一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也就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此外,李悝还作了《法经》一书,用法制保障新兴地主阶级的财产不受侵犯。
吴起在西河的改革,正是按照李悝的这些理论进行的。首先,吴起在政治的上下等级和生活中的伦常关系上,建立起了一套封建制的新秩序。然后,清除奴隶制社会遗留下来的旧风俗和旧习惯,使人们从意识上接受新生的封建制度。而在经济上,吴起领导大家发展生产,使国家粮食仓库充实,边防军的粮草充足,给国家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另外,吴起还改变了那些使他自己也受害匪浅的奴隶制用人制度,大胆提出“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就是说,有本领的可以获得较高的地位,而无能的人就该处于低下的地位。按照这个原则,吴起起用了一大批出身下层而拥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官吏和军队将领。这些人后来成了吴起在西河改革的中坚力量。
吴起在西河不仅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了改革,而且在魏国军制上也进行了改革。他的军制改革取得了更加巨大的成就。
列国纷争,战争不断。一个国家的存亡和其军事力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次战役之后,如果胜利了,国家不仅可以生存,而且还可得到发展;如果战败了,可能会亡国灭族。为了适应战国时期形势的需要,吴起厉行军事改革,创建了一支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战勇猛顽强,所向披靡的劲族——魏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