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深忧远:不计得失图发展
8067100000007

第7章 目光要高远

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俗话说:未雨绸缪。这就告诉我们不要老看眼前的事物,而忘记了对将来的远景规划。一个成大事的人一般目光高远,他们不会只看眼前而忽视对未来的规划,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他们用独特的眼光、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所以,他们往往能够未雨绸缪,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世界上最穷的人并非身无分文者,而是没有远见的人。没有远见的人只看到眼前的、摸得着的、手边的东西。只有把目光放在远处,才能有大志向、大决心和大行动,而只有那些有远见的人心中装着整个世界。

目光高远的人,才能洞悉事物的整体,从而把握事物全局的发展趋势,这正是谋大事所必备的宝贵要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山峰入云也许尚不足于却步,在一座千万年山龄、千百仞身高的大山面前,以苍天的眼望去,人便缩成了蚂蚁,仿佛动与不动都失去了意义;倘若以蚂蚁的眼望去,人又是顶天立地的。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决定了心境,这心境则又是一层精神的仁山智水。这种高度,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从前人书里发现。俯身字阶行梯,神游八方四极,你能看到大洋彼岸有个叫瓦特的人,正从姥姥的烧水壶里揣摸着蒸汽机;还能看到此山脚下300年前,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子在大观园内,如何红楼一梦经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这种高度,我们还可以从人世文明、社会昌盛、科学进步中觅得,这时候个人往往会超越攀援的客体,成为海拔的主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人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的目光始终是看着未来,人今天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明天,人常说这样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人在生活中的经验总结。面对未来,就是要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的,你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你的目的。明确了这一点,你就不会为了一点小事而毁了自己的前程,你就知道你该怎样做好眼前的事情。因为,高手顾大局,谋大势,不以一子一地为重,而以最终赢棋为目标;能把握眼前,能看到事情的本质,能预见到未来。

王凯拥有一家三星级的宾馆,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位名气很大的导演,导演准备在他的宾馆开一个新闻发布会,王凯爽快地同意了。可在租金上不能与对方达成协议,王凯要价4万,导演只答应出2万,双方争执不下。

那位从中介绍的朋友劝王凯说:“他们都是名人,平时请都请不来呢!你怎么这么傻,你只看到了2万,2万背后的钱可不止这个数。”

王凯想,4万的要价不算太贵,只要坚持一下,对方肯定会接受的。所以他决不松口,还对朋友说:“你看你介绍的人,这么苛刻。”

朋友生气地说:“我没有你这个目光如豆的朋友。”说完抛开王凯自己走了。

然而,消息传到附近一家四星级宾馆的总经理的耳朵里,这位总经理感到机不可失,马上找到那位导演,说他愿意把宾馆大厅1万5千元租给导演。

于是,导演便租了那家四星级宾馆。开新闻发布会那几天,除了许多记者、演员外,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影迷,十几层的大楼无一空室,而且因为明星的光临,那家四星级宾馆的名声大振。

由上述可见,目光短浅是难以谋成大事的,而且即使到了手边的机遇也会被白白地扔掉。而眼光高远的人就绝非如此了。他们能目光长远地考虑一切,并懂得有时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和帮助自己的道理。这些心境与眼光诚然是谋大事者所必须具备的。

洛克菲勒家族就曾以前瞻的眼光种下过一粒谋略的种子——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机构——联合国。

可在什么地方建立这个总部,一时间颇费思量。地点理应选择在一座繁华城市,可在任何一座繁华都市购买可以建立联合国总部庞大的土地都是需要很大一笔资金的,而刚刚起步的联合国总部的每分钱都肩负重任。

就在各国首脑为此为难的时候,洛克菲勒家族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在人们的惊诧中无条件地捐赠给联合国。

联合国大楼建起来后,四周的地价立刻飙升起来,洛克菲勒家族在买下捐赠给联合国的那块地皮时,也买下了与这块地皮毗邻的全部地皮。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凭借毗邻联合国总部的地皮获得了多少个870万美元。

洛克菲勒家族丰收了,就因为他们种下了一颗谋略的种子。眼界宽才能看得远,这是一种睿智,也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超前的眼界。而鼠目寸光、死板教条,只会丧失机遇,是无法图谋大事的。

隋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各路豪杰群起,纷纷谋夺天下。王世充是隋朝的地方官吏,他在此动荡时代,没有马上跳出来树起义旗,而是暗暗地做一些基础工作,为以后成大事作图谋。江淮间的人素来剽悍轻狂,动不动就滋生事端,打架斗殴乃至杀人是常有的事。再加上社会秩序不稳定,土匪小偷多如牛毛,一时间,官府里捉拿的犯人监狱都快关不下了,三天两头闹事。王世充看到了这一点,心想,这些人都是要钱不要命的好汉,太平时节固然留不得,如今兵荒马乱之时正好派上用场,将来举事时不都是以一敌十的好士兵吗?主意打定,他就利用手中的职权,对这些囚犯们逐一“审问”,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他们一一放出监狱。这批囚犯本以为自己犯的事决逃不了,不杀头就算不错,没承想碰上这么一位好官,居然轻易地就获得了自由;于是个个感激涕零,当场指天发誓说,以后王大人如有召唤,乐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效犬马之劳。

后来起义军声势愈来愈壮大,隋朝官员们再也坐不住了,不想把自己绑在这艘将沉的船上等死,纷纷造反。大将杨玄感就是其中一位。由于杨玄感威望高,他的造反影响很大,使得吴人朱燮、晋陵人管祟在江南地方起兵响应他。这两人号称将军,拥有人马十余万,声势浩大。隋炀帝很畏惧他们的势力,派遣大将吐万绪、鱼俱罗率大军征伐叛军,但再三攻打都没有取胜。王世充认为他的机会到了。他的如意算盘是,先打着王军的旗号发展势力,正当合法地招募人马,又能得到中央的财力物力支持,比率先打出义旗的人占优势得多。他想现在召集一支队伍去攻打朱、管,凭着才干和实力,一定能够取胜,这样在隋军中他就能崭露头角,成为一支劲旅。到最后他大权在握,决定去留就在他一句话了,那不是进退自如了吗!

于是王世充当机立断招募兵马,江淮间子弟以前受过他的恩惠的,闻风而动,纷纷赶来效力,很快就聚集了一万多强悍的士兵。他率这支队伍去征讨朱、管,连连得胜。每次打了胜仗,王世充都大肆褒扬部下将士,许多人都立功受奖、每次缴获的财物,都按人头分发下去,王世充本人丝毫不取。他的部下为他的无私、公正钦佩得五体投地,纷纷说:“不替这样的人卖命,替谁卖命?”王世充的部队像滚雪球一般壮大了起来,隋军中,就数这支队伍功勋最为显著,不久便成为最强劲的军队。

做大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抉择。需要你放弃一些蝇头小利,把目光放在远方,再迈动你的双脚。

但是,长远目标变成现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过程,跟一次旅行十分相似。你决定去旅行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决定出发点。没有这个出发点,你就不可能规划旅行路线和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