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有一句民谚说:“聪明的人,借助经验说话;而更聪明的人,根据经验不说话。”西方还有一句著名的话:“雄辩是银,倾听是金。”中国人则流传着“言多必失”和“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样的济世名言。这些都给了我们这样的提示:在和别人交往中,尽可能少说而多听。
美国演员阿丽恩·弗朗茜斯曾主持“我是做什么的?”的一档电视节目。现场要请来一位观众,并且向这位观众提出问题,然后从中猜出他的职业。该节目办了二十五年。刚开始办时,阿丽恩对怎样提出生动有趣的问题不得要领,后来她的丈夫对她说:“看你们的节目时,我感到你不能傻等在那里只想提问,而应细心倾听别人在讲什么。最关键的是,你要学会积极主动地倾听。”
阿丽恩接受了丈夫的建议,她说:“这的确是个有效的方法,通过悉心品味他们的谈话,我变得精于此道了。此后,耐心倾听成了我职业的主要内容。”
阿丽恩认为,倾听的作用决不仅仅是获得信息,还是与自己周围的人友好相处的一个途径。她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妇人身上也感受到了这一点。
阿丽恩经常在一个杂货店遇到同一位老妇人。她深色的双眼充满了戒备和渴望。但当她见到阿丽恩时,就总会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有时阿丽恩碰到自己心情不好时,还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下去。
“我要去××地方了,”一天,老妇人对阿丽恩说,“那里春季的高温气候对我的关节炎有好处。不过我会很快回来的,免得你惦念。”
“只有您一个人去吗?”阿丽恩问道。
“对,只有我一个人。”她说,“我是个孤老婆子,独居很久了。可我遇到了许多像你这样的好心人,他们愿意听我唠叨。”
阿丽恩意识到,老人就是用无处不与人交谈来充实自己晚年枯燥的生活。聆听的耳朵,就是她的需求,我的耳朵不仅仅属于我自己。从那以后,阿丽恩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都尽力让自己积极耐心地倾听。
那么,你真的会倾听吗?倾听不仅仅是站在那里,或是坐在那里,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士回忆说:“艾略特的倾听并不是沉默的,而是活动的形式。他会直挺挺地坐着,手放在膝上,除了拇指或急或缓地绕来绕去,再也没有其他动作。他面对着对方,似乎是用眼睛和耳朵一起听对方说话。他专心地听着,并一边听一边用心地想你所说的话。最后,这个对他说话的人会觉得,他已经说了自己要讲的话。”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我们要学会“倾听”,首先要明确“倾听”与单纯的听是不同的。后者仅仅是一种对声音的感知,而倾听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它意味着倾听者要参与到与对方的交流之中,一方面要通过自己的态度表明理解对方的心理感受,另一方面还应该就这种理解表示出与对方的共鸣。
为了表示我们对讲话者的尊重和认可,表示我们“正在听”,我们至少要表现出确实正在倾听对方的姿态。而你的动作和表情能告诉别人你是否在听。
佳佳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很有礼貌且长相帅气的年轻人。每当佳佳聊起自己的经历和看法时,这位帅哥都微笑地看着佳佳,并且认真地倾听,不时地还用鼓励的眼神看一下,中间还会用“哦,是这样”、“你说的真好”、“接下来呢”等语句和佳佳互动一下,佳佳觉得真是遇到了极佳的谈话高手,和他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佳佳聊得特别尽兴,把平时很少对人说的话也都一股脑地讲给了这位帅哥。宴会结束时,佳佳忍不住赞叹:“你的口才真是太好了!今天很高兴认识你。”
回到家里,佳佳突然发现,那位她认为口才甚佳的帅哥其实没说什么啊!整个聊天过程差不多都是她一个人在讲话!
这就是倾听的魅力!说话高手未必巧舌如簧,但她懂得倾听、懂得尊重别人,一样可以用三言两语打动对方,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当你夸夸其谈却不顾别人的感受时,你显然没有明白说话的艺术。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倾听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才能让别人不知不觉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