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和运动后的冷却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什么叫热身运动?体育教学中,这样定义热身运动。“热身活动”是在参加体育锻炼或比赛前,为逐渐提高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机能,使人体在正式练习和比赛一开始就能发挥最好的效率,有目的地进行各种准备性练习。热身运动也叫准备活动。因此,无论进行的运动强度高低与否,都要做充分的热身活动。
热身是健康的得分“前锋”
为什么运动前要做些热身运动,这是由于热身运动有以下的体育运动作用和功效:
1.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我们知道,任何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转入运动,都需要克服其本身的惰性。人体从静止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也需要克服其本身的惰性,而这个过程比其他物体更复杂。如果做热身运动,就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各种机能动员起来,进入工作状态。
一般来讲,运动器官的活动动员的快,短时间就能够发挥出最高的工作效率,而内脏器官的惰性较大,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动员到最高水平。做好热身活动,预先将内脏器官机能动员起来,以减轻正式练习时间内脏器官机能与肌肉运动不协调的现象。
2.调整赛前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做热身活动,来使肌肉组织新陈代谢增强,产热增加而使体温升高;体温升高,又可能使新陈代谢增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应激状态,有利于正式练习。相信很快就能发挥出较高的工作效率。
此外,体温升高还能使血液中的氧气向组织释放,保证氧的供应,并提高神经系统的机能。体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还能预防游泳时出现肌肉痉挛和冬季运动的冻伤。
3.预防运动损伤
通过充分活动四肢肌肉、关节等,可减小肌肉、肌腿和韧带的黏滞性,加大弹性和伸展性,促进滑囊和关节滑膜分泌滑液,以预防和避免发生运动损伤。
4.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通过热身活动,神经肌肉和肌肉的兴奋性得到提高,从而使人体运动时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并尽快地达到最高的活动水平。
5.有利于身体的反射活动
协调运动是一种身体反射活动,身体的各种反射活动要协调地组合起来,必须有一定时间的“磨合”才能实现。运动前进行一些与正式运动的动作结构、节奏、强度相近的练习,就是为了使许多运动的动作联系接通,使许多反射活动逐渐协调起来,使肌肉活动更快地协调工作,更快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运动的效果。
热身运动的方法和过程
热身活动应根据年龄、运动项目、训练程度、机能状态和气候条件等正确地选择。热身活动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热身活动多安排在专门性热身活动之前,其作用是改善整个机体的机能状态,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动员内脏器官进入工作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温升高。其包括走、慢跑和体操练习等。首先,让每一个关节得到活动,可先从头、颈开始,然后到上肢、腰部及下肢。其次,伸展肌肉、肌腿、韧带,增加身体的柔软程度。最后,慢跑几分钟,让身体发热,提升心脏及肺部的功能,使身体进入“作战状态”。
专门性热身活动
在一般性热身活动之后,还应进行专门性热身活动。专门性热身活动的性质和强度要尽量同正式练习相似。例如做起跑、冲刺跑可作为百米赛跑前的专门性热身活动;运球、射门可作为足球练习前的专门性热身活动。专门性热身活动可提高正式练习的质量,如果认为练习或比赛前的热身性活动是浪费能量,影响练习或比赛效果,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在热身活动中,需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素:活动量、活动项目、活动强度和时间、活动的时间间隔等因素,是决定运动效果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1.热身活动的量
应根据气象条件、运动的具体情况、个人的机能状况而定。在兴奋性较低时或气温较低时,热身活动的时间应适当延长。热身活动一般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没有疲劳感觉,心跳和呼吸都略为加快为宜。另外,还应注意,热身活动的结束与正式运动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要太长。
2.热身活动内容的选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具体的项目而定。
3.热身活动强度和时间的要求
热身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式练习的强度和内容而定。热身活动到什么程度为恰到好处呢?目前有2种意见:其一,认为热身活动做到微微出汗为宜,但要注意个体差异和气温的影响;其二,认为脉搏可作为衡量热身活动强度的指标,热身活动做到脉搏频率每分钟100~140次为宜。
4.热身活动到正式练习之间的间隔
热身活动时,人体各种机能和能量物质都有一定的消耗,热身活动结束后,各种机能和能量物质不断恢复。在恢复过程中有一个阶段表现出人体的工作能力超过原有的水平,如果在这时进行练习或比赛,效果往往就比较好。这就需要正确掌握热身活动到正式练习之间的日期间隔。那么,热身活动后体息多长时间开始止式练习为宜呢?有人主张休息时间以三五分钟为宜,也有人认为不超过10分钟为好。众说不一,我们认为,休息时间的民短应以正式练习的特点、气候条件、年龄、训练水平和个人的机能、状态等各种因素为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千篇律。
冷身是健康的有力“后卫”
人体的机能从安静状态动员到工作状态,需要有一个过程,从运动动作状态恢复到安静状态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逐渐的,既不能突然发生,也不能突然恢复,这就是我们说的“冷身”,也叫整理活动。平常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长跑达到终点,突然停下,会出现心慌、头晕、眼花等。因此,所谓整理活动,就是在体育锻炼和比赛之后,所做的一些放松练习和运动后的按摩等,其作用是使人体机能更好地恢复。
运动后冷身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放松肌肉
紧张的肌肉运动,如力量练习等。肌肉疲劳时往往不易放松:如果练习后完全静止休息,会使肌肉僵硬,运动之后做一些放松动作或使肌肉被动拉长,可以充分放松肌肉。
2.促进新陈代谢
紧张的肌肉运动之后,机体欠下不同程度的“氧债”,体内积累了一些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整理活动中做一些深呼吸运动,可使二氧化碳呼出,并吸进大量氧气,促进新陈代谢。
3.减少运动后疾病
剧烈运动后突然停下来,血液集中在下肢扩张的血管内,使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降低,可能造成大脑一时性贫血,轻者嗜睡,重者发生重力性休克。
4.消除疲劳
剧烈运动以后,做一些放松的整理活动,变更一下运动方式,是消除疲劳的一种积极措施,有利于运动后从事其他工作和学习。
冷身运动的方法和过程
整理活动是运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万不可轻视,否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运动性疾病。整理活动的强度和量不宜太大,只要能使工作的肌群放松即可。
激烈的比赛之后,应逐渐转为慢跑,同时进行深呼吸,腿部屈伸放松摆动等;进行负重练习后,可做一些轻跳、慢跑等以放松肌肉;也可选择一些使肌肉拉长的动作,以及做一些按摩,如叩打、抖动等,帮助肌群恢复。
科学证明,活动性休息比静止性休息对机体的恢复要有利得多。整理活动一般包括缓慢的走跑和肌肉放松、肌肉牵伸活动。缓慢的走或跑是达动后的积极性休息。肌肉的牵伸运动可以使肌肉及时得到放松,有效预防和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并可加强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加速骨骼肌疲劳的消除。
牵伸练习要以静力牵伸为主,开始进行静力牵伸练习时,伸展的幅度要适当,在持续牵伸的过程中,如已感到肌肉放松,可逐步加大牵伸的幅度,直到可能的最大幅度为止。牵伸运动时间的长短、重复次数的多少,可根据运动强度的大小而定,一般牵伸1分钟左右,间歇1分钟,重复2~3次。牵伸后适当地进行揉捏、抖动,有利于消除牵伸引起的不舒适感觉。
杨力养生总“动”员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未必真
其实这样做未必是正确的。进餐后,为了消化和吸收食物,胃肠要分泌大量的消化液,肝脏、胰腺和胆囊等器官也要积极参与食物的消化活动,这些需要大量血液供应。若饭后马上就进行运动,在肌肉和消化器官同时需要血液的情况下,为适应运动应激,运动器官的血液供应会优先保证,这样消化器官就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会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管道的蠕动,使消化吸收能力减弱。
“饭后百步走”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它适合于平时活动较少,尤其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也适合于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但至少应在饭后20分钟后再开始百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