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巴菲特投资微语录
8073500000029

第29章 集中投资篇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3)

截至目前,并没有什么准确历史规律,能够合理地决定股价发展趋势,所以,到底什么价位才算合理,到底什么时候股票要上涨,什么时候股票要大跌,都难以定夺,不过这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找到依据。

比如,可以将投资对象与其同行的业绩相比,根据其自身历史业绩比较,粗略概算公司的净值,它在未来可能为公司带来多少利益,获利率与银行利率比较等,这些因素都可作为权衡未来股票发展的依据。

股市变幻莫测,想通过K线组合等表面趋势总结规律,判断未来发展,都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金融市场上的“肥尾理论”是再明确不过的事,曾经认为概率小到一亿年也不会发生一次的系统性国际金融崩溃在最近的30年内竟然发生了两次,其中的一次就是俄罗斯政府破产,它直接拉响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末日丧钟;另外一次就是“次贷危机”。这样看来,投资者不能依靠历史数据而对股市的未来做出预测,这是极为不可靠的。

所以,一定要遵循价值规律,通过判断企业内在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来判断未来发展状况,千万不要只盯着K线图,纠结于其中规律,这一条路是很不可行的。

人都想发财,想要发财,就应该讲科学讲方法,巴菲特从来不盲目把自己的钱投资在没有把握的股票上,他会仔细研究企业价值,全面了解企业,做出最终的决定。他从来不看K线图,办公室甚至连台电脑都没有。所以,投资者一定不要执迷于历史统计数据,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

想要战胜市场,先战胜自己

【巴菲特说投资】

思考在我决定采取什么行动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行动也在不断地为我的思考方面作出巨大贡献。思考和行动,在我的哲学、金融投资、生活方面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你对历史会重演保持过怀疑的态度吗?你相信将来是过去的翻版吗?股市的历史的确是会重演的,美国华尔街的两次股灾就证明了这个问题。

美国华尔街两次股灾惊人的相似。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大崩盘;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又一次暴跌。这两次暴跌,在发生的季节、时间间隔和价格形态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股市历史经常会以改头换面的方式重演,因此许多股民不能正确地予以识别,一次又一次地与股市良机失之交臂,或一次又一次地被股市戏弄而套牢。

股市是按照人性的弱点来设计的,人性弱点是很难改变的,所以股市历史会重演。人们只要善于学习调研,努力克服战胜自身的弱点,就很有希望在股市中脱颖而出。

作为华尔街的股神,巴菲特并非每次投资都是那么的坚决果断,他偶尔也会有迟疑的时候。那是在1969年,当时阿姆斯特朗把星条旗插上了月球,整个美国社会情绪极佳,经济增长率出奇的高,股市极其繁荣。巴菲特合伙公司1968年获得了成立以来的最佳业绩:效益比前一年上升了59%,而同期道琼斯指数只上升了9%。在一些大公司的推动下,市场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兼并浪潮。一些大公司四处扩张,而另一些公司则处心积虑,利用兼并一些低市盈率的公司来制造每股赢利大幅增长的假象。投资大众被这些假象所蒙蔽,不断推高股价。虽然巴菲特声明不会预测市场的走势,但是,他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有关1929年危机的剪报,以时时提醒自己。他预感到,危机早晚要到来。巴菲特告诫自己:股市狂升时要避而远之。平生只服从自己直觉的巴菲特决定清理基金,分配给股东,搞得股东们目瞪口呆。他本人当时已有2500万美元,但一个子儿不动,静观股市回落,以便抓住商机。

到1970年年初,美国股市开始大幅振荡。接着,华尔街的著名股票一个接一个地猛跌。此时,巴菲特那种天生的猎人本能再次复苏,他投资生涯中更加耀眼的第二幕开始了。他建立起一种新的基金,取名为“伯克希尔”,这是新英格兰一家老纺织公司的名字。当时,老公司早已荡然无存,没有一座工厂,没有一个工人,只留下一块招牌。后来,这家小企业在巴菲特手中成了最负盛名的控股公司,30多年间股价奇迹般地上升了几千倍。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股市一片萧条。巴菲特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了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他从1973年开始悄悄买进《华盛顿邮报》的股票,这使该报总裁凯瑟琳·格雷厄姆坐卧不安,她搞不清这位神秘人物的真实意图。第二年,凯瑟琳终于见到了这个名为巴菲特的陌生人,她请巴菲特手下留情,不要再买《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巴菲特答应了,但作为交换条件,他从《华盛顿邮报》董事会那里得到一个位子,并和凯瑟琳成了好搭档。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0%。10年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2亿美元。而今,伯克希尔公司是美国好几家大型跨国公司的主要股东——可口可乐的8%,吉列的8.5%,美国运通的11%,迪斯尼的3%,韦尔斯·法戈的8%,《华盛顿邮报》的17%……到2000年年底,这些股份的总价值为372亿美元。

巴菲特虽然号称为“股神”,但他是一个凡人,也有着人性的弱点。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很好地克服人类诸如贪婪、恐惧等弱点,他一方面以稳健投资为原则,另一方面决不放过每一次机会,就像一个老练的猎手一样,看准机会主动出击,决不手软,他的投资作风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不要试图掌握整个市场运行

【巴菲特说投资】

我们既不要试图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大事,也不要试图从中获利。只要我们找到和我们过去购买的公司相似的企业,外部的意外事件将对我们的长期结果产生极小的影响。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年报的论述(2001)

【活学活用】

凯恩斯曾说过:“不要试图把握整个市场的运行,应该努力找出你理解的公司,然后仅关注这些公司。”股票市场太大,你想把整个股市都弄得明明白白,把影响股市的各种因素都清理出来,掌握其中的规律,是不可能的事情。股市充满变数,任何企业的获利或不利的消息都可能改变股市,任何一个主力的进出,都会让一支股票上涨或下跌,突然出台的政策也会在股市中出现反应,经济危机下更会波及股市的发展,还有人的难以捉摸的心态,也在无形中操控着股市的起落。这些因素都是变化不定的,所以,不要企图去全部弄清这个市场。另外,也没有必要把整个市场运行都理顺,任何人都不可能懂得所有行业,也不可能投资所有的股票。所以,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找到自己熟悉的行业,挑选几支较有发展潜力的股票就可以了。

我们有很多投资者,看到股市上有那么多的上市公司,眼花了,心乱了,举棋不定,不知道自己该投资哪支股票才能赚钱,于是,先花大把的时间了解股票市场的运行,关注各种影响股票上涨或下跌的因素,据此估摸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思考投资哪些股票比较好,这样才放心地投资自己认为安全的股票。然而,市场是变化的,是无情的,是不可预测的。结果会因为预测失败而惨遭损失。

其实,投资股市要抓住关键,不要抓得太多。巴菲特曾指出,当我们发现一家自己比较喜欢,也值得投资的公司时,我们只是通过公司和公司之间的比较来作出决策,并不考虑宏观经济因素。也就是说社会上的失业率、利率和经济运行的未来两年是否良好,我们并不关注,我们在买入时,只关注该公司的价格是否合适,其管理层是否值得信赖,巴菲特从不关注国会任何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对投资决策没有任何裨益。

的确,巴菲特没有预测过越南战争的爆发,没有预测物价和工资的调控,没有预测两大石油危机,但这些,并没有阻止巴菲特投资业绩的大幅上涨。

他说:“任何重磅炸弹似的事件,都没有在本·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中留下任何痕迹,它们对我们低价买入良好公司没有任何不利影响。如果我们被这些不可知的恐惧绊住手脚,甚至改变资金使用方向,那么,我们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

巴菲特在实践操作中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在美国运通受骗危机发生以后,他坚信自己对运通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坚定执行选择性反向投资策略,漂亮地大肆介入运通,不仅帮助运通渡过难关,更让自己在运通股票上大赚

特赚。

也许一些外在的因素会短时间影响到股票价格,但好的公司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会摆脱各方面的压力不断成长,只要我们找到了值得信赖的公司,只要这家公司不断升值,那么,我们就不必考虑太多市场的不可预测的变化。所以,投资者要相信意外事件并不能改变公司本身的价值,公司一切都没有变,变化的仅仅是短期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过去,原本的价格——反映公司真实价值的——一定会恢复。当然,这种做法更适合于长期投资者。

如果你是短期投资者,可能受股市影响更大,就要关注这些宏观经济政策,意外事件等,但这些事情又往往出乎我们意料,甚至无法预测,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短期投资存在巨大风险。

§§§第16章紧随时代发展,学习投资新方法

中小型企业也可以投资

【巴菲特说投资】

我们不在乎企业的规模是大型、中型、小型还是微型。企业规模有多大无关紧要,真正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对企业、对生意了解多少,我们是否看好该企业的管理者,产品的卖价是否具有竞争力。

——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的演讲(1998)

【活学活用】

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印象,越是规模大的企业,发展潜力一定会大,一定会发展得更为长久,因为它们有实力。同样,对于一些投资大户,他们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也面临这样一个投资对象规模的问题。比如,像巴菲特这种拥有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现金的投资者,他们在进行投资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思维困境,好像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现金,应该专注投资大型公司,没有必要对中小型公司浪费时间。为什么会这样呢?打个比方,如果你拥有100亿美元,想用其中5%的资金购买市值有10亿美元的小公司,然后,再用5%的资金买入一家市值为5美元的公司。他们需要花费同样的时间,几周,甚至几年。所以,他们更愿意投资大型公司。

虽然在实际过程中,巴菲特不轻易购买中小型公司股票,他认为在小公司没法购买足够数量的股票,使股票收益充分显露在伯克希尔的收益表中。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完全不在乎中小型企业。

如果他发现小公司非常优秀时,会立刻出手购买。比如,1971年的某一天,他的妻子买回“莱格斯”牌紧身衣,他就发现了一桩大有赚头的买卖。在他的组织下,公司立刻购买了生产该紧身衣的汉斯公司股票,不久,股票价格竟升到原来价格的6倍。

由此可见,巴菲特在选择公司时,不考虑其规模是否足够大。他选择一个企业,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其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以及其管理层怎样,关注保障企业正常发展的实质性问题。巴菲特认为,值得投资的企业有共同的几个特点:工作范围在自己熟悉的能力圈内、竞争力良好、管理层诚实而能干。除此之外,企业是否具有足够规模,不用过多考虑。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有很多成功收购中小型公司的例子。比如,他曾经收购了只有20万平方英尺的家具商店。1937年,罗斯·布兰肯女士投资500美元创办了这家家具店,因为管理完善,且坚持“价格便宜、实话实说”的经营策略,生意越做越红火,年销售额达到了1亿美元。1983年,巴菲特购买了该家具店80%的股票,其余20%留给布兰肯家族。

另外,还有最著名的对喜斯糖果店的收购。喜斯糖果店出售用自家配方制作的巧克力。1972年巴菲特用2500万美元收购了这家店,从1972年到1999年,这家小小的糖果店已经为巴菲特赢得了8.57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到1999年,喜斯的税前利润达到了7300万美元,创下了极高的纪录。

由此可见,规模大不一定实力强。中国也有很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企业即便规模大,如果内部管理不善,发展不和谐,也无法有乐观的胜利把握。想要购买企业股票,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管理、产品等各个方面,看它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大的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多关注中小企业,发现那些有良好前景的公司,提前下手,购入股票,长期持有,很可能某一天就获得丰厚回报。

放眼关注国际性公司

【巴菲特说投资】

对于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的公司,采取大型并购活动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我很可能在中国或印度这些国家并购一些小公司,但不排除并购大型公司的可能。

——巴菲特致股东函(2008)

【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