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巴菲特投资微语录
8073500000041

第41章 安全投资篇不做赔钱的买卖(3)

§§§第23章走出股票投资误区

主力机构行为不影响散户

【巴菲特说投资】

市场上有所谓的专业投资者,手中掌控着数以亿计的资金,就是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造成了市场的动荡。他们没有把精力集中在研究企业下一步发展上,只沉醉在琢磨其他基金经理人下一步的动向。对他们来说,股票只不过是“大富翁”里的棋子,是赌博交易的筹码。这些人的做法发展到极致,就形成了投资组合保险,一种在1986年到1987年间广为基金经理人所接受的策略。这种策略只不过是像投机者停损单一样,当投资组合或是类似指数期货价格下跌时就必须处分持股。

——巴菲特致股东函(1987)

【活学活用】

主力机构拥有大笔资金,当这些主力行动的时候,股票市场会出现剧烈波动,这不言而喻。就如巴菲特所说的那样,这些主力机构从来不去研究上市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同行下一步的操作动向上。在他们眼里,股票就是一项赌博活动,而不是投资。并且他们还推出了各种主力机构普遍接受的一种策略,那就是所谓的“投资组合”。当股市下跌到一定程度时,这种投资组合就会涌出一大堆卖单,推动股市进一步下跌。比如,在1987年10月,主力机构拥有这笔资金的规模高达900亿美元,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成为股价迅速上涨或下跌的推动力。

正因为如此,一些散户投资者抱怨说,市场是由主力机构操纵的,散户投资者根本没有一点机会。这样的判断也是不对的。巴菲特认为,无论你拥有多少资金,股市面前人人平等。股市波动是正常的,作为理性的投资者不应该因为股价波动就轻易卖出自己的股票。有时候,市场越是波动得厉害,对理性的投资者就越有利。所以,是否买卖股票的唯一参考,应该是看该股票的内在价值,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

一个圣路易斯家属请求巴菲特为他们推荐几位既诚实又能干的投资经理人,于是,巴菲特把唯一人选——许洛斯推荐给了这个家庭。之所以巴菲特如此欣赏许洛斯,就是因为他能够抓住股票发展的本质,而不会胡乱追逐主力机构的动向变化。

许洛斯这个人从来没有读过大学的商学院,甚至也没有读过相关专业,但是从1956年到2006年之间,他却一直掌管着一个十分成功的投资合伙企业。他掌管该企业的原则是,投资合伙人一定要赚钱,否则自己分文不收。

那么,他是怎样操作股票,实现一定赢利的呢?许洛斯和他的唯一员工——儿子爱德文,一个艺术硕士一起工作。他们从来不听什么股市的内幕消息,甚至连公开消息也很少关注,他们完全采用简单的方法,归结成一句话就是:“努力买便宜的股票。”

在许洛斯长达47年的合伙事业中,投资的大多数是冷门股票,可是其业绩表现却大大超过了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

在许洛斯看来,任何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技术分析、总体经济学派及其他复杂的运算方法,都是多余的。不如老老实实做企业发展统计,最后买尽量便宜的股票。

许洛斯的投资行为,正印证了巴菲特曾经说过的那句话:“投资者没有必要太过关注主力机构如何操作,某股票价格在主力机构操纵下今后可能上涨或者下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股票交易价格是否合理与其内在价值相比较。”

事实上,由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人所造成的市场波动,反倒让真正的投资者有更好的机会可以去贯彻其明智的投资行为。只要投资者在面临股市波动时,不会因为财务或心理因素而被迫在不当的时机脱手,就很难会受到伤害。

不能轻信股评的推荐

【巴菲特说投资】

投资经纪人会告诉你在未来两个月内如何通过股指期货、期权、股票来赚钱,这完全是一种不可能的幻想。如果能够实现的话,他们自己早就赚足了,根本不会告诉投资者。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后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如所掌握的资讯少得可怜,即使那些公开的资讯投资者也没有能力去全部收集得到;分析能力有限,无法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预测结果。

这些方面的不足都直接打击了投资者的自信心,于是投资者开始希望外界某种神奇力量能够给自己指明方向,选到好股,这样最后便找到了股评家。

不可否认的是,股评家的专业素质和投资赚钱能力的确位列一流水平,远远高于普通投资者。问题是有些投资者对股评家产生了某种崇拜的情绪,迷信股评家所荐股票和所做的后市预测。不管其观点对不对,所选股票符不符合自己的特点,也不管当前位置是不是买入的好时机,盲目欣然买入。

在股票交易中,巴菲特认为专家的意见的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为专家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对各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结构、上游材料供应、下游产品经销、同行竞争能力、世界经济景气影响、国内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各行业发展潜力都有一个比较全面、准确的分析。根据他们的建议选择投资对象和投资时机,能够让自己尽量少犯错误。但是对于这些股评家的意见,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还是应该表现出一定的鉴别意识和批判精神,因为任何一个专家都不能保证永远成功。

比如,投资大师柏彻特也是个传奇人物,他开始加入美林证券的时候是技术分析师。后来受到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启发,决心自立门户,离开了美林公司,到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地点——佐治亚州的盖恩维拉撰写投资预报。最初几年顺风顺水,预测惊人准确。20世纪80年代初期,道琼斯指数在1000点上下,他预测大多头的股市将至,道琼斯指数可望上涨到3600点,并在2700点稍做喘息,他要他的信徒全力投入直到1987年10月。1987年10月,美股大崩盘,道琼斯指数从2695点跌到1795点。柏彻特像当时技术派的真正天才,预测非常正确。

1987年10月美股大崩盘后,道琼斯指数跌到只剩2000点左右,柏彻特对长期趋势转向悲观,建议持有国库券。他认为“大多头市场可能已结束”,道琼斯指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将跌到400点以下。可是股市无情地嘲弄了柏彻特,“八七股灾”后,美股重拾升势,道琼斯指数未见到400点而是扶摇直上11000多点。柏彻特让他的信徒错失了一个涨幅达4倍多的超级大牛市,其后他的信誉江河日下。

由此可见,即便是最权威的人士也不可能完全预测未来的发展,他们常常犯下这些错误。

(1)往往比较短视,喜欢追涨。

(2)目光太过短浅只局限在明星股、强势股。有些股票股价早已涨上了天,庄家随时有可能出货,这类股票极不适合一般投资者,但一些股评家照推不误。

(3)推荐股票往往是一推了之,没有后续的“售后服务”,而股市时局瞬息万变,多空转势随时都可能突变。投资者根本无法获得股评家的及时通告,当初买入的时候也没搞清楚股评家选股的真实依据,更重要的是股评家没有预先告诉投资者未来放弃该股票的条件,而投资者自己也没有主见。这种只知进,不知出的选股方法是很危险的。

(4)股评家的观点都是以公开的形式发表,必然会引起庄家的注意,庄家有时便有意利用股评,与股评反向操盘,或同向借势操盘。

以上种种因素决定了投资者万万不可迷信股评家的推荐。

投资者应该有自己对股市的看法,在不了解股市行情的时候,最好避免损失,在有一定看法和把握的时候再去一试身手,避免迷信股评专家。

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股评家所推荐股票见报之时,往往不是最佳的买入时机。在买卖股票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对股市多加分析,主要应该考虑以下这些问题:

(1)这家企业是否有发展潜力?它目前的股票价格未来是否还有上升空间?

(2)买入之后,如果上升,你会怎样做?是否止盈平仓了结?在什么价位止盈?

(3)在什么价位加注?加多少注?每次加注资金是多少?

(4)如果买入之后下跌,你会怎样做?是由它下跌不去理会吗?

(5)股价下跌是否止亏?如果止亏,在什么价位止亏?

(6)在低位再多买些?如果再多买些,会买多少?在什么价位买?

其实,股票投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绝大多数人都未能真正读懂它,只有像巴菲特那样的投资大师才真正悟到了炒股的精髓。所以,我们应该仔细研究,正确把握股市发展规律,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

避免陷入多元化沼泽

【巴菲特说投资】

我们真正熟悉的生意可能不会超过六个,如果我们真的懂得六个生意,那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所有多元化,这样,我们一定会赚大钱。但是,如果我们决定把钱放在第七个生意上,而不是去投资我们最熟悉的认为最好的生意,那这个决定一定是个错误。因为靠第七个生意赚钱的概率是很小的,而因为最熟悉的生意而发财的概率却很大。我认为,对任何一个拥有常规资金量的投资者而言,如果他们能够真正懂得六个生意,那么,投资这六个已经绰绰有余了。

——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的演讲(1998)

【活学活用】

所选股票太多是股市输家的一大陋习。绝大多数投资者是一个人在股市单打独斗,操作的资金有限,却买进了近10支股票。且不管当初研究这10支股票所消耗的巨大精力,光是每天盯住这10支股票察看盘口就已经令投资者晕头转向。何况每支股票走势各异,有的上涨,有的下跌,强烈冲击着投资者的神经,一涨一跌就好像同时被人泼冷水和热水,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显然所选股票数量过多,会直接导致投资者的目光无法集中,很容易看走了眼,同时缺乏时间去周全地照顾每一支股票,这样就会错失一些重要信息,不能够在第一时间果断作出买卖决策。所以说,选择股票过多,也不是件好事情。

对此,巴菲特深有感触。他曾一度采纳其导师格雷厄姆的观点,进行上百种的投资组合,以防止某些企业或股票不获利的可能发生,分散投资风险。但是,他在投资实践中发现,这种投资方式常常令人左支右绌,照顾不过来,于是他转向了费雪和门格的理论。费雪认为,投资者为了防范风险,避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将鸡蛋分散在许多篮子里,结果是许多篮子里装的全是破鸡蛋。因为精力有限照顾不周,导致鸡蛋打破,所以多元化的投资理论并不适用。后来,巴菲特还深受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影响。凯恩斯在投资领域有许多杰出的见解,他曾经说过,他的大部分资产都集中投在他可以算出投资价值的企业证券上。

这些经历和专家的思想给巴菲特带去了深刻的影响。后来,巴菲特认为市场上流传的分散投资或者多样化投资是人们为了掩盖自己的愚蠢所采取的行为。他逐渐开始走向集中投资道路。这样,他只需持有少数几种股票,而这少数几种股票所属的企业他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他持有这些股票的时间都很长,这样他就可以认真地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其他某种投资。

巴菲特正是以这种严谨认真的精神来考虑投资于什么和以什么价格来投资这两个关乎投资成败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提高了投资效率。也就是说,这个策略使得他仅仅投资于一些他非常了解的和价格合适的优秀企业,从而减少了遭受损失的危险。

巴菲特这种做法很符合投资现实。事实上,我们总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用心守护,尤其是这些鸡蛋非常宝贵的时候,显得更为重要。而多元化投资,自己既会忙得焦头烂额,又因为不了解而错误率更大。

巴菲特说:“对于每一笔投资,你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将你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此股。”在与商学院的学生交谈时,他给他们提出这样的建议,当他们离开学校后可以做一张印有20个洞的卡片。每次作一项投资决策时,就在上面打一个洞。那些打的洞较少的人将会更加富有。如果你将大部分资金集中投资在少数股票上,巴菲特的经验告诉你:你将会获得更安全、更稳定的投资收益率。

巴菲特对自己集中投资的股票数目限制在10支以内,对于一般投资者集中投资股票的数目建议最多20支。事实上,他集中投资的股票常常只有5支左右。

记住,多元化只能让我们捉襟见肘,不如集中我们熟悉的几支股票,认真分析,这样投资更为有效。

长线投资不在于钱多钱少

【巴菲特说投资】

大家不用太认真,因为对于持股比重较大的投资,我们通常情况下要持有一段时间,因为,我们投资所获得的利润是依靠这些被投资公司在这段时间内的经营表现,而不是在特定时期内股票的价格。这就像是我们已经买下了一家公司,却只是去关心他短期的经营业绩一样,是一件很傻的事情,如果已经购买了公司的部分股票,拥有该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却还是一味地盯着股票的短期盈余或者盈余短暂的变动,都是很不应该的事情。

——巴菲特致股东函(1977)

【活学活用】

很多投资者认为自己投资的钱很少,即便做长线,赚得也很少,所以没必要等待那么长时间,不如做短线获得投资回报赚钱更快。很多人总认为长线投资只是针对拥有大量资金的投资者来说的,对于拥有资金较少的散户没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