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巴菲特投资微语录
8073500000008

第8章 投资哲学篇追求简单,化繁为简(7)

然而,有一些不善于学习的股民,没有学到巴菲特炒股的精髓,而只是沾点皮毛而已。巴菲特在股票投资过程中,始终坚持长期持有的原则,一旦某家公司的股票被他选中买入,投资期少则一年,多则数年甚至几十年。据说在巴菲特的办公室里从来没有过报告股市行情的机器。巴菲特认为,如果打算长期持有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那么股市每天的变化就无关紧要。但是如果投资者由此理解成巴菲特对股市行情的表现不闻不问,那就完全错了。

巴菲特总是根据股票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对比情况来决定是买入还是卖出:当股票的市场价格跌落到安全边际之内,他就大胆买进;相反,如果市场的非理性因素导致某种股票的价格虚高,他就会果断地撤出。

巴菲特也是一个凡人,他同样需要以市场的价格作为参考。巴菲特与普通投资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是把精力整日用在查看股价的分析、走势的涨跌上。他是个出色的股票投资分析家,但在吵吵嚷嚷的股票交易大厅,人们绝对很难看到他的身影。不仅如此,他对股票的K线形态、技术走势也从来不感兴趣。他对股价关注仅仅是由于对股票的市价和内在价值进行对比的需要。另外,在股市运行的不同阶段,巴菲特对股市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市场人气高涨和极度低迷时期,他会对所入选或投资的股票倾注较多的精力,以此抓住最佳的出市和入市机会。大部分时间,当一般投资者津津乐道于大盘和个股的时候,巴菲特正偏居一隅,聚精会神地分析属于竞争优势圈内的上市公司,思考着下一步的投资方案。

巴菲特在选择企业方面,特别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身陷困境或由于以前的计划不成功而改变经营方向的企业,他在投资时基本上不做考虑。巴菲特的这一投资理念常常被许多中国投资者错解,他们会把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和巴菲特所谈到的有问题企业画等号,似乎凡是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都不是好企业,都应列入投资禁区。

当然,从我国这几年企业资产重组的实际情况看,这种观点也并非全错。自1997年以来,资产重组成了证券市场最热门的话题,收购兼并、股权投资、资产出售、股权转让、资产置换等形式多样的资产重组层出不穷。从1999年一年的状况来看,企业资产重组就有1110起,涉及金额461.6亿元。但是从资产重组的整体效果看,真正获得业绩改善和持续发展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因为早期的资产重组多数都是围绕拯救落后企业而为之,有的是为保壳而进行的“拉郎配”,有的是追求短期效益进行的年终突击重组,结果是报表性重组多,实质性重组少,更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借资产重组之名,行市场炒作之实,不仅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也败坏了资产重组的名声。

虽然资产重组形式多,内容少,总体收效一般,但是必须看到资产重组在我国较之在西方先进国家具有更加不寻常的重要性,并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运行长盛不衰的热点。鉴于资产重组的特殊作用,投资者有充分理由看好其为投资者带来的巨大商机。

所以说,学习巴菲特,一定要学到点上。股民郑万林曾经在学习巴菲特时走过弯路,但最后,他终于抓住巴菲特炒股的理念,活学活用,让自己在股市中越炒越火。

27岁的郑万林刚进入股市时,花去大量时间用于研读各种讲授炒股知识的书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从此,他开始学习巴菲特。但初入股市,他没有吃透巴菲特的理念,用错不少。接连的失败让郑万林从对巴菲特的盲目崇拜转向了质疑,并且自己趁着牛市赚了几笔,他开始怀疑巴菲特的理论。但是,随着股市大跌,他损失惨重,他真正意识到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正确性,2005年至今,沪深股市又经历了一轮熊—牛—熊的嬗变过程,正是在这轮大牛市中,坚定学习巴菲特的郑万林终于获得了不菲的回报,同样因为认准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使他在2007年年中就早早清盘,最终帮助他成功地躲过了此后的股灾。

郑万林说,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核心理念只有三条,一是你必须把股票看做是一份企业;二是把市场的波动看做是你的朋友而不是你的敌人,从市场的愚蠢中获利,而不是参与其中;三是投资中最重要的是看安全边际。巴菲特并没有说价值投资就一定要长期持有。

这时的郑万林俨然一个老股民的模样,他已经成功摆脱生搬硬套的阶段,抓住了巴菲特的本质,活学活用。

所以,作为股民,我们要坚定地学习巴菲特,但不能照抄照搬,要抓住其本质。当然,不付出些代价,是很难学会的。所以,我们要在炒股的实践中,反复摸索巴菲特理论,融会贯通,结合中国实际,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炒股理论。

不要被市场预测左右

【巴菲特说投资】

事实上,人的贪欲、恐惧和愚蠢是可以预测的,但它的后果确实是不堪设想的。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人们总是喜欢预测未来,在投资领域,许多股民更是愿意预测未来,人们总是对其寄予厚望,并把投资成败归咎于预测的正确与否。股友见面,第一句话常常就是:“怎样看后市?”券商营业部也常常在做预测;报纸、电视、投资报告会,大多也会做预测。但是即便是一些一度预测成功的业内专家,也无法完美地解读未来。未来常常出人意料。

投资大师葛兰维尔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能以个人的力量左右市场。1981年1月6日下午6时30分,他向他的全球3000位投资客户传话:出清所有股票——全部卖掉。次日早晨,证券公司里卖单泛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挫24点,约等于400亿美元的账面损失。前一年的4月,葛兰维尔的买进指示使道琼斯指数上扬了30点。1981年9月,他的卖出指示则几乎引起全球金融恐慌。由此可以看出他那时有多么志得意满!大众对葛兰维尔的爱戴一如摇滚明星,他的巡回讲座总是超额订位。

但是葛兰维尔很快就露出败象,他曾经警告客户股市将有灾难,当道琼斯指数走到800点时,他告诉客户,股市正在崩盘中,投资人不仅该卖出手中持股,还要卖空,以便在金融末日来临前获利了结,结果股市反而站上1200点。1984年,他再度警告数量日益变少的客户:“多头市场只是一个泡沫现象,崩盘将至。”他的信徒因此痛失20世纪80年代的大多头市场,他身为股市先知呼风唤雨的地位也从此一去不复返。

投资者投资股市,预测可以成为其参考,但在实际操盘时,一定要以投资原则为主导。而价值投资者的投资原则主要取决于股票估值、上市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以及经营风险。在实际操作中,股民应该遵循“买入时要意识到可能被套,卖出时要留点钱给别人赚”的原则,股价和市场走向等相关预测,都只能作为操盘时的参考。

投资大鳄索罗斯在提到自己的反射理论时曾提出人的可错性。所谓的可错性就是指人们习惯使用的某种思路或判断标准经常出现错误。比如,当我们进行很有逻辑的预测,并推出结果后,把这个结果应用到实际操盘行动中,最后,我们常常会发现市场的实际发展趋势和我们的预测相距甚远。据此,索罗斯认为人们在市场中的预测是易错的,而每个个体的错误累加到一起就造成了市场的错误。正因为索罗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自己从来没有在投资经历中预测市场发展,而总是静静地等待,直到自己认为的投资大好时机来了才悄悄行动。

同样,巴菲特对形势的判断是在选择投资之前进行的,在投资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公司上的变动,这势必会对股价造成影响,这时候必须对投资方向和策略做出适当的调整,而不是一味地迷信之前的预测。巴菲特也持不预测市场的观点,他也认为市场不可预测。他不但不预测股市,甚至于连股票走势图也基本不看,但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股市预测也许不过是诸多参考资料中的一种,消化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来说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在利用外界信息修正自己判断的时候,需要小心其中的一些误区。

第一,别让偏见左右我们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常常会习惯性地把那些我们不赞同的观点过滤掉,只留下和自己观点吻合的。但是,对于投资这件事情来说,一味寻找印证自己看法的观点却没多大意义,自己的观点错了,再印证也没有用。

第二,对于预测一致的保持警惕。

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当投资者集体投资的时候,常常是危机快要到来的时候。

第三,平静对待预测失误。

未来是难以预测的,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在预测这个领域,错误总是难免,我们能做的就是端正对它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