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人生途中,我们难免受到或深或浅的伤害。那么你是要把仇恨放在心中继续折磨自己呢,抑或放下过去,洗净它的污染,重新创造新的生活?当你心中充满怨气与仇恨的时候,不妨问一问自己:我快乐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是否可以试着抛开那些灼伤你的怨恨,换一颗宽恕之心?或许你会发现,宽恕才会让人快乐。
人生的痛苦大多是因为抱着过去的事情不放,自怜的习性使人一遍遍地回顾曾经的痛苦经历,一次次重拾当时的感觉,仇恨在心底越积越多。怨气排斥幸福和快乐,所以,要想心灵获得自由、平和、快乐,你只能放下仇恨,消除怨气。
电视剧《女人不哭》大家可能都看过,章子君十四岁时便父母双亡,稚弱的她带着年幼的弟弟妹妹艰难谋生,历尽挫折,不仅坚强地话了下来,更创造了一番令人瞩目的事业。从捡垃圾的孤女,到大酒店的老板,我们在惊叹她的顽强之余,更为她的宽恕所感动。
章子君失去父母后,曾被她的舅舅收留。可是她的舅妈却容不下子君姐弟,想方设法地把她们赶出家门,以致三姐弟一度流浪街头。就在子君功成名就之际,却接到了舅妈的求救,舅舅过世,舅妈生病,仅有的家底也被吸毒的儿子败光了,舅妈无奈只得向子君求救。面对曾经百般羞辱自己的舅妈,面对曾经百般欺负自己的表弟,子君一笑泯恩仇,毅然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当舅妈满脸惭愧地问子君:“你不恨我吗?”子君只淡淡一笑说:“不恨。”
面对商场上百般刁难、百般陷害她的竞争对手潘红棉,章子君同样表现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宽恕之心。潘红棉年轻时曾经被情人抛弃,当她发现子君的男友就是她的旧情人时,嫉妒和怨恨使她发了狂,她不择手段地想搞垮子君的酒店,却不料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在潘红棉病入膏肓,她的红天酒店被副总搞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子君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平定了红天酒店的内乱,让潘红棉的儿子顺利接管。在潘红棉弥留之际,两个女人终于达成了和解。
与章子君的宽恕精神截然相反的,是她的弟弟章子华的报复心理。子华读书时有一女友尚丽,尚丽因贪图富贵离开了子华,傍上了一个有钱人。子华一怒之下放弃了学业,独自去南方创业。子华腰缠万贯荣归故里之后,又费尽心机让尚丽回到了他的身边。可是,子华并未好好珍惜失而复得的感情,却疯狂地虐待尚丽,以报复她当年对自己的伤害。
子华幼年时常常被表哥国强欺负,也一直怀恨在心。舅舅死后,国强无奈投奔子华姐弟,子华明里安排国强在他身边工作,暗里却想方设法凌辱国强,以发泄心中的怨恨。终于有一天,争执中子华失手杀死国强,一个本该有着大好前程的青年终成阶下囚。子华锒铛入狱后,子君去探视他,子君问子华:“伤害过你的人都受到了你的报复,现在你快乐吗?”子华黯然道:“我不快乐,一点都不快乐。”
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章子君以她的智慧和宽恕赢得了事业,赢得了爱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更赢得了自己内心的踏实与宁静,而章子华和潘红棉却带着怨气走上了不归之路。
报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报复别人,不但会对对方造成伤害,还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一位青年对自己报复行为的反省值得我们深思。他说:“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爱的人对我冷若冰霜。让我如生活在地狱般痛苦。”“其实任何报复,并不能减轻任何伤痛,相反会加剧自己的痛苦。报复的永远是自己,痛苦的永远是自己。”
因此,凡是有心胸的人,都不会“以怨报怨”,而是抱着宽恕的心态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甚至在危急时刻还会帮他脱离险境。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胀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吧,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就会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人生在世,人际间的摩擦、误解乃至纠葛、恩怨总是在所难免,如果遭受一丁点的利益损失就心生怨气,那么心中的仇恨就会像海格力斯遇到的“仇恨袋”一样,一次次地放大,一次次地膨胀,终有一天它会玷污你内心的清明,搅乱你稳健的步履。最后你的路也会越来越窄,甚至无路。怨气之所以可怕,正在于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英国军队与德军在森林中相遇,激战一夜后,两名来自于同一个小镇的英国士兵与所在部队失去了联系。两名英国兵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可是整个森林除了一只鹿外,他们再也没有见到过其他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儿鹿肉,背在年轻士兵的身上。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士兵中了枪——幸好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但他们谁也没有动过身边的鹿肉。第二天,部队救了他们。事隔多年,那位受伤的士兵说:“我知道那一枪是我的战友开的,因为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但是我当晚就原谅了他,因为我知道他想独吞那块鹿肉,是为了活着见到母亲。在接下来这么多年,我也一直装作不知道此事,也从未提及。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其实,是报复还是宽恕,往往只在一念之间。选择报复,虽然可能解一时之恨,但你得到的,却是长久的痛苦;如果选择宽恕,则不但可以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还能赢得他人的友谊和信任,何乐而不为呢,中国的圣人孔子把“恕”作为“一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准则,更把“忠恕之道”奉为“为仁之方”,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并应该努力去奉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