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远大的目标,这是每一个有志向的人必做的事情。这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了。不少人在行动初期,雄心勃勃,很有一股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气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热的激情就会慢慢消减下去。
他们会发觉,成功的目标太遥远,现实的工作太琐碎、太单调、太乏味。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呢,他们觉得很茫然。他们也许不曾觉察,当自己的意志开始动摇之时,一种消极的情绪正悄然产生,它就是浮躁之气。这种情绪如果不加控制的话,它会严重影响人的心情以及做事的态度。而且随着浮躁之气的增长,这些人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能安心地去做事了。
古语云:“浮躁一分,到处便遭悔恨;诱惑二字,从来误尽英雄。”可见,浮躁之气的确害人不浅。古往今来,受浮躁之气毒害的人数不胜数。这些人何以会和浮躁之气纠缠不清呢,关键在于他们的意志薄弱,禁不住外界的诱惑。在当今这个社会中,能诱惑人的东西太多了,名利、钱财、美色、权势,一旦把持不住自己,浮躁就会取代冷静,冲动则取代理性,当人们急急忙忙向这些诱人的东西伸出手去的时候,却因为“无福消受”或是因为心太急,反而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叫养由基的人,他精于射箭,有百步穿杨的本领。据说连动物都知晓他的本领。一次,两个猴子抱着柱子,爬上爬下,玩得很开心。楚王张弓搭箭要去射它们,猴子毫不慌张,还对人做鬼脸,仍旧蹦跳自如。这时,养由基走过来,接过了楚王的弓箭。于是,猴子便哭叫着抱在一块,害怕得发起抖来。
有一个人很仰慕养由基的射术,决心要拜养由基为师,经几次三番的请求,养由基终于同意了。收为徒后,养由基交给他一根很细的针,要他放在离眼睛几米远的地方,整天盯着看针眼。看了两三天,这个学生有点疑惑,问老师说:“我是来学射箭的,老师为什么要我干这莫名其妙的事,什么时候教我学射术呀?”养由基说:“这就是在学射术,你继续看吧。”这个学生开始还好,能继续下去,可过了几天,他便有些烦了。他心想,“我是来学射术的,看针眼能看出什么来呢?这个老师不会是敷衍我吧?”无疑,这个学箭的人已然有了浮躁之气。后来,养由基又教他练臂力的办法,让他一天到晚在掌上平端一块石头,伸直手臂,这样做很苦,那个徒弟又想不通了,他想,我只学他的射术,他让我端这石头做什么,于是很不服气,不愿再练。养由基看他不行,就由他去了。
后来这个人又跟了别的老师学艺,最终也没有学到射术,空走了很多地方。
浮躁者一心想成就大事,不屑于做琐碎小事,这正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诚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书中所说的那样:“中国目前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殊不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小事都不能做好的人,又怎能成就大事?可见,浮躁是败事的主因。”
此外,浮躁者是可悲的。一方面,他们的心愿很难达成;另一方面,他们因为执著于对功名的追求而体会不到人生的美好。他们的眼睛被功利所迷惑,因而“一叶障目,只见泰山”,对大千世界的风云变幻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被功利的指头堵塞,也感觉不到现实生活中的美妙乐章;他们的心灵被功利的身子所占据,又如何能识得并感受世间真情?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来说,浮躁的内核是人的朴素的、本能的生命冲动和物质欲望,浮躁的深层特点,是重外延轻内涵,重数量轻质量,重表面轻实际,重短期轻长远。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个人和集体都极为有害。
没有什么比较踏实地更可贵,浮躁只能使人“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只有学会“静影沉璧,踏踏实实”,人生才能变得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