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8079300000005

第5章 郎才女貌好夫妻

孟县有早婚的习俗,一般在十八岁前就结婚。婚姻提倡门当户对,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谓之“明媒正娶”。

中学毕业的汤仲明已满十七岁,虚岁十八岁了。当时的孟县十里八乡也难找一个中学生,因此想与汤之峰攀亲的也有好多家,但捷足先登的是一位远房亲戚,她叫郭芳芳,她是汤仲明祖母的娘家人,她介绍的是胡村的郭家。

郭家有二儿一女,女儿名秀英,比汤仲明大一岁,这在当时也叫年龄相当,两家都不很富裕,也称得上门当户对。当郭芳芳将两家的情况相互介绍后,双方家长也很满意。以前在汤仲明上学困难的时候,曾经通过芳芳向郭家借过钱,汤之峰对郭家早已有好感。郭家也早知道汤仲明读书成绩优异,双方一拍即合,皆大欢喜。于是他们按照当地婚俗,慎重办理这桩婚事。

首先由男方父母托芳芳做媒到胡村提亲。原本提亲后双方还要通过打听,查看对方有无“门病”(狐臭),人品好坏;女方还要了解男方房田产业,人口状况等。因为双方都从芳芳的介绍中了解过了,所以郭家满口答应婚事。

第二叫“合婚”。双方把生辰八字送交对方,让算命先生测算是否相克。汤仲明和秀英的八字经测不相克,这一关也顺利通过了。

第三是“相亲”。也就是汤之峰夫妇带着汤仲明由媒人郭芳芳领着与女方见面。郭家居村子的东头,是一青砖铺地的四合院,干净整洁,比一般农家院气派,这给汤之峰一家很好的印象。当时封建礼教森严,男女双方不能单独接触,只能偷偷看上几眼。待男方家人坐定,女方家长让郭秀英给客人上茶。郭家虽不富裕,但祖辈也曾是做官读书之人,直到秀英父辈时才家道中落,在秀英身上倒有一派大家闺秀的气质。她中等个子,苗条身材,眉清目秀,一双水淋淋的大眼睛,楚楚动人。身穿天兰色长旗袍,打扮不花俏,但很讲究,收拾得特别干净,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汤仲明一见就十分满意。秀英端茶出来,低着头只偷偷地看了一眼,见汤仲明穿着一件青灰色大长衫,头戴礼帽,中等身材,不胖不瘦,斯斯文文,一界书生模样,也满心欢喜,见汤仲明盯着自己看,害羞得转身退了出去。

相亲之后,他们的婚姻已是水到渠成,男方向女方致送聘礼,很快就订了婚。单等选定良辰吉日完婚。

结婚这天,男方亲友伴着新郎抬着花轿,带着吹鼓手去“迎亲”。从中汤庄到胡村有十来里路,途经好几个村庄,吹鼓手一路吹吹打打,好不热闹。秀英家简备茶酒招待。汤仲明频频向新娘父母鞠躬致礼,男方家人催妆上轿,女方家属亲友陪伴而行,热热闹闹将秀英抬回到中汤庄。

汤之峰一家喜气洋洋宴请乡亲,一对新人拜天地和父母后进入洞房。按照习俗,乡亲要“闹新房”并以越热闹越好,新娘新郎只能笑脸相迎,好言相对。新郎汤仲明娶得意中之人,心里格外高兴,他很坦率痛快,该说的就说,该做的就做,毫不扭捏。秀英很有忍耐性,应对得体,所以闹洞房的人也不敢太粗野,时间也不长。

众人散去之后,洞房里终于只剩下了这对男才女貌的小两口。秀英觉得局促了,她坐在桌边一把椅上,低下头右手摸着左手的镯子不说话。仲明坐在西边的桌旁也有点窘,两人沉默片该刻,仲明打破沉寂小声地指着桌上摆的果品对秀英说:“你饥不饥,吃点东西吧。”

“不饥,不想吃。你饥,你自己吃。”秀英关心地说着,抬起头来瞥他一眼。

“咱们怎么称呼好?”仲明问秀英。因孟县有个习俗,女人身生了孩子以后,就以孩子的名字称XX爹或爸,XX娘或妈。没有孩子以前双方都不习惯叫名字。

“就以兄妹相称好吗?”秀英思索后说。

“好好好!我问你,你长这么漂亮不嫁到城去,而愿意嫁给我?”

“哪,我也问你,你这个文化人为啥愿意要我这不识字的人做妻子,不怕拖累你吗?”

“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我的回答和你一样。”秀英拐了个弯。

“你真聪明。”仲明赞叹说。

“哪有你聪明。学校年年考第一。”她又看他一眼。

“你没见过我?”仲明故意问。

“没看清过。”秀英答。

他把脸凑过去说:“这回看个清楚。”她定睛看了一会儿后说:“你也长得很俊。”

“你今后准备做什么事?当教师吗?”

“还很难说,我还想上学。”

“上学好,我支持你。”

“我将来说不定会远走高飞的。”

“你飞到哪里我跟到哪里,我服侍你一辈子!”

“你的心真好。你想学文化吗?我教你。”

“用不着,你有文化就行了,你主外,我搞家务,内外都是要人的嘛!”

“你将来一定是我的好贤内助啊!”

“不会拖你的后腿的。”

俩人说个没完,不知不觉已经夜深人静了……

从婚后的第一天起,九日里,娘家亲戚轮流给新娘“送饭”,在白天陪伴新娘,以示安慰。九日过去后,新娘回娘家住上九天,称“归宁”,俗称“回门”。回门以后,新婚之事才算结束,转入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