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智勇双全:蔺相如
8079600000012

第12章 渑池之会(2)

随着韩釐王的宣呼,用印具名又进行了一次,两王各自捧起盟约相互一个长躬,会盟大典的实际议程便宣告完结了。此时正近午时,韩釐王宣布最后一道议程:“会盟告成!大宴开始——”

在祥和悠扬的雅乐中,一场盛大的会盟宴会开始了。

秦王与赵王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气氛热烈,好不排场和阔气。两人一边饮酒享乐,一边竟然谈起了礼乐。

秦王说,音乐的起源是人心受到感动而发生的,人心的感动是受外界刺激的结果,并形成声音;声音相互应和,产生变化,便形成美妙好听的音乐。所以你看人心感到悲哀,声音的表现便急促而肃杀;人心感到欢乐,声音的表现便悠扬而缓慢;人心感到愉悦,声音的表现便轻盈而流畅;人心感到恼怒,声音的表现便粗犷而暴厉;人心感到恭敬,声音的表现便率直而端方;人心感到爱慕,声音的表现便温婉而柔和。这六种表现都不是人的本性,而是受外物刺激后萌生出来的,这就是先王们为什么总是努力谨慎地处理那些能感动人心的事物,并用礼仪来引导人们的志趣,用音乐来调和人们的声音,用政令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用刑罚来防止人们的奸诈,其目标都是一致的。

赵王说,不错。音乐是由人心产生的,感情萌发于内,声是表现形式,声音和谐成美的韵律,就叫音乐。因此你听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适而欢乐,社会政治一定澄明祥和;动乱年代的音乐怨恨而愤怒,社会政治一定动荡混浊;国家将亡的音乐悲哀而忧愁,它的民众一定危难痛苦。

秦王说,正是。声音的不同表现,与政治无不息息相通,宫声深沉稳重如同君主;商声刚直坚定如同臣子;角声高低适中如同百姓;徵声悠扬婉转如同繁杂的事物;羽声轻盈缥缈如同细小的部件。五声不乱,就不会阻滞堵塞和婉流畅的旋律和音调的发出了。

赵王说,的确。如果宫声混乱,音调则流于散放,这是国君骄恣专横的表现;如果商声混乱,则音调流于颓废邪僻,这是臣子败政误民的表现;如果角声混乱,则音调流于忧郁哀伤,这是百姓怨恨愁绪的表现;如果徵声混乱,则音调流于悲苦凄凉,这是人民劳役辛苦的表现;如果羽声混乱,则音调流于飘荡震颤,这是民众赋税过重、贫病疾苦的表现。如此五音杂乱,漫无条理,一个国家的灭亡就在所难免了。

秦王说,极是。音,是从人们心中萌发的;乐,是与伦理相贯通;只知道发声而不知道音的,就和动物差不多;只知道音的而不知道乐的,就是普通百姓;只有有一定道德修养的人才能深深体味乐,所以审察发声用来了解音调,审察音调用来了解音乐,审察音乐用来了解政治,这样治国之道就完整齐备了。

赵王说,有理。那么不明晓发声原理的不能跟他谈论音调,不知晓音调的不能跟他探讨音乐,懂得音乐就接近懂得礼仪了。礼乐都具备,就叫有德性;德即得,也就是得到并掌握了礼乐的精神。因此,盛大隆重的音乐,并不是极尽钟鼓之声;宗庙祭祀礼仪,并不是极尽美食之味。由此我们也知道了,先王制定礼乐,不是用来满足口腹耳目的需要,而是要用来教化人民明辨是非分别善恶,归于做人的正道。

秦王说,高见。我的理解是调和人的内心情绪并教化人的外表行为,是礼乐共同的职责。音乐是从人的内心产生的,故蕴涵寂静悠闲;礼仪是从规范人的外在行为而兴起的,故形式庄严肃穆。盛大的音乐一定要平易,盛大的礼仪一定要简约。礼义确立,那么等级贵贱就明确了;音乐和谐,那么上下关系就协调了;音乐的作用发挥出来能使人没有怨恨,礼仪的作用发挥出来能使人没有争斗。

赵王说,正确。音乐是表现天地舒畅情态的;礼仪,是表现天地万物秩序的。盛大的音乐与天地万物相协同,盛大的礼仪与天地高下相符合;前者之协同再加上平易,万物才不失去生长繁衍的时序;后者之符合再加上节制,礼仪才有了祭祀天地的那种仪式。这样,制定礼仪就要合乎当时的局势,乐曲的名称也要合乎功业的实际。因此,只有了解礼乐的内在本质的人才能制定礼乐,只有了解礼乐外在表现形式的人才能讲述礼乐的涵义。因此制定礼乐的人称作圣人,讲述礼乐的人称作贤明;圣贤之人,就是既能制定礼乐又能讲述礼乐的人。

秦王说,精彩。帝王功成名就而制作音乐,国家安定和谐而制作礼仪。丰功伟业的音乐也就齐备了,政绩彰显的礼仪也就全面了。五帝所处的时代不同,乐曲也不互相沿用;三王生活的社会各异,礼仪也不互相沿袭;音乐发展到夸张的程度就将有忧患了,礼仪粗略到简陋的程度就会出现偏差;音乐敦厚而无忧患,礼仪完备而无偏差,大概也只有伟大的圣人才能够做到吧。于是天地之间,万物殊异不同,那么礼制就可以施行了;天地之间,气息循环流动,那么音乐就可以兴起了。春天耕作,夏天生长,这是大自然仁爱的表现;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这是大自然信义的表现。仁爱接近音乐,严正接近礼仪;音乐要敦厚和畅,遵循圣人的精神而顺从上天;礼仪区分级别差异,遵循先贤的气质而顺从大地。因此圣人制作音乐响应天时,制作礼仪配合地利。二者明晰完备,天地万物就各守其职顺畅有序了。

赵王说,深刻。另外,音乐是用来体现美德的;礼仪是用来杜绝淫乱的。音乐,是给予;礼仪,是回报;音乐是抒发内心的欢,而礼仪是追念产生欢乐的原因;音乐彰显美德,礼仪感恩图报;音乐是用来表达平和的感情不可以改变,礼仪是用来显示事物的准则不可以更易;音乐统一感情,礼仪区分事理,礼乐无处不贯通于人情之中;探寻自然本性,发现无穷变化,这是音乐的性情;发扬诚信品德,消除陋俗恶习,这是礼仪的常规。

音乐也不是我们常说的黄钟大吕丝弦弹唱舞弄盾钺,那是音乐的细枝末节,所以用儿童去表演;设置祭器布置宴席排列食具那是礼仪的细枝末节,所以有专业部门主管;而最后的结果是有道德的人坐在尊贵的位置上面,有技艺的人坐在卑微的位置上面;行为有成就的人走在前面,具体办事的人走在后面,所以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音乐和礼仪的。

秦王说,绝妙。那么德性,是人性内涵的根本;音乐,是德行外观的光华;丝竹,是演奏音乐的乐器;诗章,是表达内心的辞章;歌唱,是咏叹心灵的情感;舞蹈,是情之所至的表演。诗、歌、舞三者,都是按照人的心性表现出来,音乐的气息继而形成;感情深厚就有华采,气息盛大就能感天地泣鬼神,而唯有音乐是不能虚伪做作的。

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和悦,礼仪的最高境界是通畅;音乐是天地间纯美感情的总和,是中正通畅思想的纲要,也是人情无法避免的东西。

两人最后对礼乐进行归纳和总结——

赵王说,正确的教化都是从音乐开始,音乐正常,人的行为也就正常。

秦王说,音乐能激荡血脉,畅通精神,调和关系,端正心志。

赵王说,所以宫声感化脾脏来调节端正诚信,商声感化肺脏来调节端正道义,角声感化肝脏来调节端正仁德,徵声感化心脏来调节端正礼仪,羽声感化肾脏来调节端正智慧。

秦王说,音乐的功能,对内可以端正心意,对外可以区分地位尊卑;上可以侍奉宗庙,下可以感召百姓。

赵王说,所以听到宫声,温润舒畅,心胸开阔;听到商声,端方正直,喜好义理;听到角声,悲悯恻隐,待人慈爱;听到徵声,和平友爱,乐善好施;听到羽声,庄重整齐,崇尚礼节。礼,约束人的外在行为;乐,调和人的内心情感。

……

上面这一大段关于礼乐的精彩华美的谈话和阐述都出自司马迁《史记·乐书》,它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礼乐的认识和重视。这些话并不是秦王和赵王说的,这里只是借二人之作一介绍罢了,笔者意在通过这一情节设计,向博大精深的先秦礼乐文化致敬!

好了,言归正传。一番关于音乐的美好谈话之后,秦王又想出一个鬼主意,说,我听说赵王对乐器也很有研究。

赵王说,业余爱好,略知一二。

秦王说,今儿大家高兴,我有宝瑟在此,能请你弹上一曲,以饱耳福。

赵王说,弹得不好,不要见笑,那我就献丑了。

这时已有人把宝瑟置于赵王面前,赵王知道秦王在借此戏谑他,但又碍于面子,不想把事情弄僵,以生事端,便简单调试一下,然后弹奏《湘灵》一曲。秦王热烈鼓掌,赞不绝口,说我早就听说赵之始祖烈侯就精通音乐,赵王不失家传啊。说完便唤左右御史,让把赵王弹瑟一事具实记录: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令赵王鼓瑟一曲。云云。

这时,蔺相如就站出来了,说赵王也听说秦王对打击乐也很有研究。

秦王说,业余爱好,略知一二。

相如说,今儿大家高兴,我有瓦罐(缶)在此,能请你击打一曲,以饱耳福。

秦王吃了一惊,相如取过一个盛酒的瓦器,举过头顶,跪在秦王面前,秦王有点恼怒。相如说,大王你今天如果敢于不击,我五步之内,以瓦罐刎颈血溅大王!我告诉你,我这可不是作秀。秦王大骇,但他对这个蔺相如已经领教过了;他能说到,就能做到,无奈之下勉强在瓦罐上击打了一声。相如站起,也唤赵国御史,让把秦王击缶一事具实记录:某年某月某日,赵王与秦王会于渑池,令秦王击缶一声。云云。

顿时,秩序大乱,双方诸臣唇枪舌剑,互不相让,那场面就让秦王也觉得不像话了,一声断喝,然后继续与赵王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气氛热烈。

秦王原打算戏谑赵王一番以撒撒没能得到和氏璧的气,甚至还有拘留赵王于秦的险恶想法,谁知竟冒出个蔺相如来;这蔺相如什么人物,他既能在这里如此大胆张狂,必是为赵王赴秦约提前做好了一切可能的安排与准备。经过这一番思想斗争,秦王立即转变了态度,安排与赵签订友好条约,约为兄弟,互不侵犯,并使太子安国君之子子楚去赵为人质。这么说着,赵王在渑池整三十日,便与秦王最后热烈一握,辞去归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