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仲通在泸南与阁逻凤交战,全军覆没。杨国忠掩盖他的败状,为他虚报战功,又命鲜于仲通上表,请杨国忠兼领益州,朝廷任命杨国忠代理蜀郡都督府长史,充剑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杨国忠又举荐鲜于仲通接替自己担任京兆尹。杨国忠又派李宓率兵七万再次攻打南诏,李宓渡过泸水,中了南诏诱敌深入之计,进军到和城,由于不习当地水土,没有交战就有十分之八九的士卒死于瘴疠。南诏乘势反攻,李宓死于阵前。杨国忠又隐瞒其败状,向玄宗送上捷报。两次南征,死亡达二十万众,朝廷没有人敢检举揭发。不久,杨国忠又兼山南西道采访使。
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一月,李林甫死。杨国忠即刻代李林甫为右相,兼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仍任太清宫使、太微宫使、判度支使、剑南节度使、山南西道采访使、两京出纳租庸铸钱等使。此时的杨国忠已经是位极人臣了。杨国忠本性轻率急躁,说话强词夺理,没有风度。因善于奉迎巴结当了宰相,把国家政务看作是自己的事情,裁断大事,果敢不疑。在朝廷上生起气来,挽袖挥拳,一付打架的气势,对公卿大臣文武官员颐指气使,朝廷中没有人不怕他那架势。他从侍御史到担任宰相,曾经担任各种使职四十多种,事务繁多,常常连签一个字的时间都没有。
杨国忠继承了李林甫的传统,他像当年李林甫那样,出行前呼后拥,在家里处理政务。也像李林甫那样,做出决定后,让陈希烈签名。御史台、尚书省的官员有才能名望,如果不与自己意见一致,都调出朝廷或京城。
这时安禄山特受玄宗恩宠,手握重兵,杨国忠知道安禄山不会甘居其下,想除掉安禄山,多次在玄宗面前说安禄山有背逆的迹象,玄宗不相信。安禄山身任三道节度使,掌控东北地区的精兵,的确久蓄异志,只是还找不到借口兴兵。现在他看到杨国忠执政,事事与自己对着干,害怕对自己不利,开始提防杨国忠。
杨国忠任命司勋员外郎崔圆为剑南留后,魏郡太守吉温为御史中丞,充京畿、关内采访等使。吉温接到朝廷任命后,去范阳辞别安禄山,安禄山想拉拢吉温,对他特别关照。吉温离开范阳时,安禄山派儿子安庆绪一直把他送到境上,为吉温控马走出驿站,吉温对安禄山感恩戴德。安禄山遥领内外闲厩使,就让吉温知留后,在京城负责具体事务。吉温在长安,朝廷的一举一动都通报安禄山,消息一夜间就传达到安禄山那里。杨国忠在玄宗跟前诋毁安禄山,很快便有人告知安禄山,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逐渐公开并尖锐起来。
玄宗想加安禄山为“同平章事”,即宰相,已经命张垍起草了制敕,杨国忠一听说,急忙劝阻,他跟玄宗说:“唉呀呀,安禄山怎么能当宰相呢!他虽有军功,可是连字都不识的,怎么能当宰相呢?这道任命书发下去,恐怕周边各族都会轻视唐朝。会说我们大唐没有人了,让个文盲当宰相。”玄宗收回了成命。这叫安禄山知道,还不怨恨杨国忠?于是朝廷加安禄山左仆射,赐他一个儿子三品官,一个儿子四品官,算是对安禄山的补偿。
安禄山又要求兼领闲厩使、群牧使,玄宗答应了。安禄山又要求兼群牧总监,当时唐朝有四十八个牧马监,群牧总监则是这些牧马监的总管,安禄山要把牧马监统统置于自己的管制之下。玄宗又答应了。安禄山奏请朝廷,任命御史中丞吉温为兵部侍郎,充闲厩副使。这一下杨国忠知道了吉温原来是安禄山安插在朝廷的钉子。
安禄山暗中派亲信从各牧监挑选数千匹最优良的战马,另外饲养,以备骑用。
与此同时,安禄山还上奏:“我所部将士在讨奚、契丹、九姓、同罗等的战役中,战功很多,希望朝廷不拘常格,超资加赏,请发给一部分空名告身,让我发给立功将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后世的委任状。没有填写姓名和职务的称为空名告身,手握这些空名告身等于拥有了人事权。玄宗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安禄山军中一下子有五百多人被任命为将军,有二千多人被任命为中郎将。安禄山已经决定发动反叛,以此收买人心。
天宝十四载(755年)二月,安禄山派副将何千年入朝上奏,请用三十二名蕃将代替汉将,玄宗立刻答应,并发给告身。新任宰相韦见素认为安禄山早就有叛唐之心,现在又提出这样的请求,他叛变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于是极力陈说安禄山已有反叛迹象,他请求以蕃将代汉将,不可答应。玄宗不高兴,此时,玄宗对安禄山是无比信任,谁敢告发说安禄山反,就命人把他送到安禄山那儿交由安禄山处理。当宰相的还如此不识时务,又说安禄山反,虽然不能把宰相也送给安禄山处决,玄宗心里毕竟不畅快。杨国忠察颜观色,犹豫半天没有敢说话。
杨国忠、韦见素见无法说服玄宗,便另想办法,他们向玄宗建议:“召安禄山进京为宰相,任命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那么安禄山的兵权就被分解了,这样也可以判断安禄山是否真有反心。”玄宗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但已经草写了制书,却又留下来没有发出去。他觉得这样架空安禄山,可能会使安禄山不快,如果安禄山并无他心,岂不冤枉了他。还是再调查一下再说。于是派人厚慰安禄山,并观察范阳的情况有无变化。
玄宗这一犹豫,便坐失平定安禄山的最后机会。此时的安禄山反心已决,朝廷每次派使者来,他都推说有病,不出面迎接;直到把警卫安排好,才会见来使。安禄山见到皇使,也没有了作臣子的起码礼节。
长安这边,杨国忠每天都在调查安禄山反叛的证据,他指使京兆尹派兵包围安禄山在长安的府第,抓捕安禄山的宾客李超等人,送到御史台的监狱里,偷偷地杀掉。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娶皇室的女儿荣义公主,任太仆卿,在长安供职,派人密报安禄山。安禄山更加害怕,因而更加紧锣密鼓地策划谋反行动。这年六月,玄宗因为儿子成婚,亲手写诏书请安禄山来长安参加婚礼,安禄山以生病为由不来赴会。
七月,安禄山上表,向朝廷献三千匹马,每匹马安排两名执控夫,派二十二名蕃将押送。河南的官员担心安禄山入袭京师,上奏玄宗,建议玄宗“告诉安禄山,应该等到冬天再进车马,由朝廷派人领取,不必烦扰本军”。这时玄宗逐渐有所悟解,也有点怀疑安禄山。
玄宗又派中使冯神威去范阳,带着自己亲手写的诏书见安禄山,诏书写得很温情,说,“朕为您新作一池温汤,十月在华清宫等您来洗浴。”冯神威至范阳宣布诏旨,安禄山盘腿坐在榻上,稍微抬抬身子,并不下拜,只懒懒地说了句“圣人安稳”,表示对皇上的问候。安禄山称玄宗为“圣人”。又说:“马不献也就算了,十月里我肯定去长安。”然后就命左右领冯神威到馆舍,再不见面了。几天后打发冯神威回京,也没有谢表。冯神威回到长安,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见到玄宗就涕泪横流地哭起来,说:“奴才差一点儿见不到大家!”在唐朝宫中,人们都称皇上为“大家”。
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专制三道,早就产生了反叛的念头,十年来他一直在积极地做发动兵变的准备,可以说蓄谋已久。杨国忠执政,与安禄山发生矛盾,多次说安禄山要反,玄宗不听;杨国忠又多次冒犯安禄山,想让安禄山早点行动,以证实自己的先见之明,安禄山觉得拖延下去可能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决定尽早动手。因此也可以说杨国忠的做法又是安禄山造反的催化剂。杨国忠治国,像幼稚的儿童用小草戳逗一只卧虎,激得老虎不得不早点跳起伤人了。
安禄山与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等人密谋,其他人都不知内情。但大家都看到自八月以来,安禄山常常宴飨士卒、秣马厉兵,多少感到有点儿奇怪。正好范阳奏事官从长安回来,安禄山就诈称奏事官带来了玄宗的敕书,把将领们全都召集过来开会,说:“我接到皇上的密诏,命我率兵入朝诛杨国忠,各位应该立刻随军出征。”大家都很吃惊,互相观望,但没有人敢发表不同意见。十一月九日,安禄山正式起兵。“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大唐歌舞升平的日子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