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不太平
8094100000027

第27章 《水浒传》绝对是文学作品

不要误认为《水浒传》也和《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书一样,是亦文亦史的作品。那些通俗演义的作者是坐在书斋里根据官方史书并参考野史笔记而创作出来的,是以史实为基础,作了一些艺术加工的个人作品,当然可以称为亦文亦史的作品。《水浒传》就不一样,它的主要内容是数百年来许多民间艺人的集体创作,包括写脚本的,说书的,演戏的全都在内。当时说书的、演戏的并不完全根据脚本演出,常常是临场发挥,不断修改,不断提高。这比个人的闭门造车效果更好,更为群众所欢迎。虽然《水浒传》的作者一直没有定论,或罗贯中,或施耐庵,或其他什么人,至今还在探讨之中,但是我们可以断言,《水浒传》中几个主要的故事早已成型,是在说书和演戏时就已经形成了,不是后来的加工者、修改者所能改变得了的。因此,《水浒传》绝对是一部文学作品,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作品,不是亦文亦史的作品。

几个主要的水浒故事,于史无据;但是在民间传说中,在说书场上,在戏院里,却有渊源可寻。南宋书场的话本里就有了“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等故事。元代无名氏所编撰的《宣和遗事》一书就把许多零散的水浒故事编缀起来连成一体,成为《水浒传》的雏型。下面试举一例,就可以看出《宣和遗事》是如何把杨志等12人的事情进行编织,把他们拉在一起的。《宣和遗事》中说:

先是,朱 运花石纲时分,差着杨志、李进义、林冲、王雄、花荣、柴进、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胜、孙立十二人为指使,前往太湖等处,押人夫搬运花石。那十二人领了文字,结义为兄弟,誓有灾厄,各相救援。李进义等十名运花石已到京城,只有杨志为在颍州等候孙立不来,在彼处阻雪。那雪景如何?却是: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那杨志为等孙立不来,又值雪天,旅途贫困,缺少果足,未免将一口宝刀出市货卖,终日价无人商量,行至日晡,遇一个恶少后生,要买宝刀,两个交口厮争。那后生被杨志挥刀一斫,只见头随刀落。杨志上了枷,取了招状送狱,推勘结案,申奏文字回来。太守判道:“杨志事体虽大,情实可悯,将杨志诰 出身尽行烧毁,配卫州军城。”断罢,差两人防送,往卫州交管。正行次,撞着一汉,高叫杨指使。杨志抬头一觑,却认得是孙立指使。孙立惊怪:“哥怎生恁地犯罪?”杨志把那卖刀杀人的事一一说与孙立。道罢,各人自去。那孙立心中思忖,杨志因等候我了犯着这罪。当初结义之时,誓有厄难相救,只得星夜奔归京城,报与李进义等知道杨志犯罪因由。这李进义同孙立商议,兄弟十一人往黄河岸上,等待杨志过来,将防送军人杀了,同往太行山落草为寇去也。

这就是杨志卖刀故事的蓝本。文中的李进义,就是后来水浒寨中的二把手卢俊义。

《宣和遗事》中又说:

是时,郓城县官司得知,帖巡检王成领大兵弓手前去宋家庄上捉宋江。争奈宋江已走在屋后九天玄女庙内躲了,那王成根捕不获,只将宋江的父亲拿去。宋江见官兵已退,走出庙来,拜谢玄女娘娘,则见香案上一声响亮,打一看时,有一卷文书在上。宋江才展开看了,认得是个天书,又写着三十六个姓名。

这就是宋江遇九天玄女故事的蓝本。为什么《宣和遗事》中所说的天书中“写着三十六个姓名”,到《水浒传》中这“三十六个姓名”却没有了,这是因为在《宣和遗事》成书时,宋江一伙只有36个弟兄,到《水浒传》成书时,已经发展到108个弟兄了。这108个弟兄的姓名,要到最后“石碣受天文”的时候才能出现,所以《水浒传》中不得不把“三十六个姓名”删掉。由此可见,《水浒传》成书的经过斑斑可考,《宣和遗事》一书,正是《水浒传》的雏型。

在元代和明初,杂剧盛行。其中有32个杂剧取材于水浒故事。后来有十几个杂剧的故事与情节被《水浒传》所采用了。未被采用的,或是剧本已佚,或是剧本残缺不全,或是内容过于荒诞不经,或是其故事与原有的故事有抵触之处,难以采用。总而言之,《水浒传》的故事与情节一般都有出处,作者是力求述而不作,只在民间传说上进行加工、润色,自己并不杜撰。作者这种做法值得肯定,因为这样才能保留民间传说的原貌。保住这些原貌,后人才能据以作出正确的分析。如果原貌不存,或被改得面目全非,后人研究起来找不到根据,无从下手,许多问题就长期说不清道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