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不太平
8094100000063

第63章 “两票”政策贻害无穷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了解老百姓祖祖辈辈希望过太平日子的心愿,所以定国号为“太平”天国;也了解老百姓眼前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就是一家人的衣食问题,所以在起义之初,就慷慨接纳参加者全家老小一起来吃大锅饭,并且郑重承诺:只要打下了江山,进入了小天堂(南京),大家就可以永享太平。所以一时从者如潮(被吸引的主要是贫苦农民)。如果以后真能永享太平,自然皆大欢喜。可惜从金田起义开始,到天京陷落为止,十余年间太平天国的局势总是处于动荡之中,始终不能安定。为什么?这恐怕要从太平天国一些主要的政策上去找原因。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对于发动群众,确有绝招,这绝招就是“两票”。何谓“两票”?一是开支票。即告诉大家,只要真心信奉天父,奋勇杀妖(敌),打下了江山,到了小天堂,就可以得到高官厚禄,永享太平。这样,大家前程有望。二是打包票。即告诉大家,为了消除大家在打江山之时的后顾之忧,全家老小全部入营,随军行动,吃大锅饭。这样,大家后顾无忧。既然前程有望,后顾无忧,大家作战时勇往直前,焉有不打胜仗之理。所以在短短两年间,太平军从广西腹地一直打到龙蟠虎踞的南京,长驱直下,饮马长江,投鞭断流,威震敌国,取得了连他们自己也意想不到的胜利。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事后认为这是天父天兄的功劳,其实这正是“两票”的功劳。

太平军在打下南京之前,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财货山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领袖们从不为经济问题操心,从不为军资供应着急。当他们前呼后拥地进入南京城时,看到粮库中粮食堆积如山,人人兴高采烈,认为是“天父赐来”,可以随意取用。于是打开粮库,任人搬取。后来看到消耗得太快,才按人口实行定量,牌面(全劳动力)每人每天一斤半,牌尾(老弱)每人每天一斤。南京城里的大锅饭吃了半年多,连定量分配也难以维持,只好全城喝粥,人心浮动。

当农民起义的队伍作为一个军事集团(不是一个正式的政权)存在之时,可以“打富救贫”,实行貌似平等(实为平均)的军事共产制度。但当他们正式建立一个政权,需要承担起组织生产、发展经济的重任时,打江山时的老办法就会此路不通。对于一个已经腐朽的封建国家,农民起义的暴风雨迅速摧毁其一部分统治机构甚至于全部,皆非难事;真正困难的问题是如何建成一个新国家,恢复和发展生产。太平军在攻城略地、不断取得胜利之时,一切财富都不虞匮乏;一旦两军对峙、攻势受阻,全军的补给就成了问题。用“打先锋”(没收富户浮财)的办法只能维持一时,难以持久。作为一个政权,没有经常可靠的财政收入,是生存不下去的。可以说,太平天国这个政权只能建立在不断发动新攻势的基础上。在不断取得胜利之时,它才显得生气勃勃;而在停止进攻,需要建设地方、恢复生产之时,就常常陷入困境,不得不发动又一次大规模战役来解决经济困难。经济方面的困难,逼得太平军不断地发动攻势,以致疲于奔命。这种攻势,不是为了军事的需要,而是为了取得补给的需要。在可以进攻的时候要发动进攻,在不宜进攻的时候也要发动进攻,最后必然会把自己拖得筋疲力尽。

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亦萧何”,太平天国的“两票”政策使他们在军事上获得了出乎意外的大胜利,但是这种许诺(一是开支票封官许愿,二是打包票衣食包干)又使他们背上了一个大包袱,一项永远也还不清的巨大债务,最后造成经济崩溃,军事失利,信用破产,国家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