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藏魂
8109300000039

第39章 死亡的守候 (2)

在我眼中,每棵树都是一个生命。它应当在经历早春的抽条发芽、盛夏的遮天蔽日、秋天的果实累累、冬天的落叶归根这样的符合生命规律的起伏中成长,顺其自然地完成生死之道。也只有这样的生命才是完美无缺的。而那种在生命的进程中被粗暴地折断、被无辜地摧残之后的非正常死亡总是令人惋惜、令人哀伤。我们知道,世上没有永恒的事物,过程才是重要的。

所谓生存,对于一棵树来说,无非从种子到死亡的全过程。

我们经常感叹生长在山崖上的树。

树的生命,好像就是为了专门对付艰苦、对付寂寞、对付危险而完成的。当面对艰苦环境的时候,首先必须把自己所有的根须动员起来,齐心协力,牢牢地、紧紧抓住脚下的每一块石头。同时还要顺着那些细小的缝隙寻找土、寻找水,保证生命给养。它们的生存环境往往是和危险伴生的,山石滚下来,会把它们拦腰砸断;风暴突袭,会把它们连根抛起。它们的生命就像一艘海上漂浮的小船,每一场风暴袭来,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

树的一生,好像就是专门为了给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增添绿色的。试想一下,倘若地球上连一棵树都没有的话,人类生存空间将是多么的苍白。

树的一生,好像就是专门为了给人类生存的空间制造氧气的一生。地球上所有的树都有一个共性:白天吸纳二氧化碳气。试想,人类若是呼吸不上新鲜的氧气,还能继续生存下去吗?

在感谢树的顽强、感谢树的无私贡献的同时,人类不该为保护它们多做点什么吗?

当地球上的人一代一代地死去时,它却依然活着,百年千年地活下去,从一粒种子发芽到长成巨大的树。当高原上秋风萧瑟黄叶纷落、白雪皑皑万木凋零时,只有它和这片古柏兄弟们依然鲜绿,给山给林给自然带来生机和希望。在一切的地球生命中,似乎只有古柏是永恒的,因为它是与大地共生共存的自然之子。

客观地讲,人定胜天是句大话。海啸、地震、火山、洪水……人类能把哪样征服?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灾难无能为力。因此,我们只有尽量去了解、顺应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才能离灾难和痛楚远一些,让自己生活得安定些、舒畅些。

对于天灾,我们只能是顺其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肯定,这棵千年古柏的命运是悲惨的,我们对它也只能报以苦涩而感伤的惋惜。但人类可以保护,可以以积极的态度保护自然界赋予我们的一切生命。这一点是人类、是每个人应尽的天之责任。就拿这棵古柏来说,风暴来临之前,管理者就不可以用木柱把它支撑一下吗?把它支撑一下能花多大的资金和精力?再者说,它被风暴吹垮了,应当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此及彼,应当赶紧把另外一些处于柏林边缘的古柏支撑起来,以免发生类似事件。这一点,能否做到?

由此,我联想起前些年和近几年发生的一些与保护文化遗产相关的事。

大约是二十年前吧,“人类建筑王冠上的钻石”紫禁城里也经常安灯走线、布景设阵,调集上百乃至上千的人马在皇城里一通“远全中近特,推拉摇移跟”。拍摄的结果是“遗产”遭到或多或少的损坏,而这些个影视作品却因为在“遗产”上拍摄而赚名获利,赚得盆满钵溢。大约是七八年前吧,长城也“有幸”做了一回摩托车的“障碍”,成千上万人拥上长城,踩垛子踏城砖,争先恐后目睹一个不要命的混蛋车手开足马力从长城城头飞过。飞的时候人们为他捏把汗,飞过去了人们又为他欢呼喝彩。可是,怎么就没有人为脚下长城的命运担心,为保护遗产叫停这样的表演呢?或许,事后组委会会给遗产管理者一些经济补偿,可在事实上,被破坏的遗产是不可修复的。这是由遗产在科研和文化价值上的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不可再现的性质所决定的。任何人为的破坏都会给遗产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些常识,某些遗产的管理者不应该不知道吧!

前些日子,又传出某某剧组在九寨沟拍片子,破坏了那里的生态环境,引起非议;某某电视连续剧在……拍摄,破坏了那里的生态和植被……难道这些剧组的制片人、导演真的没受过教育,是一个个地地道道的白痴吗?不是。这些人个个受过高等教育,个个在各种颁奖仪式上领过各种奖,都是人物呀!就是这些人物们,只想着自己的名和利,拿遗产不当回事儿。真令人失望!

记得看过一篇报道,好莱坞一部名为《沙滩》的电影在泰国公映时,曾引发许多泰国人的抵制和抗议,原因是该片在泰国一著名岛屿拍摄外景时,对该岛的原始生态环境有所破坏,尽管摄制组已尽力弥补,但仍引起当地民众的强烈抗议。人家一个岛屿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林芝的古柏树王国呢?

再来说说倒下的这棵古柏,树干倒下了,树根又衍生出新的生命来,这是一种多么在乎生命、多么顽强的求生欲望和精神啊!在这样的精神感召下,我们的管理者应当为之心动,拿出点实际的行动,为它,为更多的古柏做点事,别让狂风暴雨把别的树都吹垮。

我们期望着。

不知从何时起,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冰川和森林,正是这个世界正在消失的东西,正在被人们忽视甚至被遗忘的东西。不要让它们变成镜头的记忆和本来的传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真思考的课题。

当我们在世俗中任意挥霍着大自然赐予的恩惠,且毫无感激。于是,我们还会有感动吗?

当一棵树被游人刻划得遍体鳞伤仍坚强地挺拔着,我们还会感动吗?

当一棵树被狂风暴雨刮倒而根部又获重生,你会感动吗?

如果你能感动,你的血管不曾硬化、你的神经不曾衰弱。

我有理由相信,感动是条宽厚的河道,承纳生命、承纳世界。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间无限丰富的奇树异草是大自然隐秘的诗句,它告诉人们应当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体味人生的美好……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舒马赫提出的“超经济学”,一部分涉及人,另一部分涉及的是环境。

他对人类爱护自然问题忧心忡忡,苦口婆心:“释迦牟尼教导每个优秀的佛教徒每年至少种植一棵树,并且照料它扎根成活。只要遵守这个教导,整个印度的广大领土就会为森林所覆盖。没有灰尘、水量充足、绿树成阴、食物和材料丰富。想象一下吧,要是让印度每个健康的人、男人、女人、孩子去做这样一件小事情,每年种植一棵树并照料它成长,连续五年,就可以提供20

亿棵茁壮成长的树木。”

他提出妨碍解脱的不是财富,而是对财富的迷恋;不是享受舒适,而是对舒适的渴望。我们还应该更深入地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在环保问题上,如果没有方向性指导思想、仅仅在技术层面上施展一些雕虫小技,我们就会成为顾头不顾尾的企鹅。

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类才可以达到幸福。

美,众所皆趋。要欣赏美,就不要破坏美,要欣赏美就要保护美。

我相信,任何一个穿越川藏线的朋友,不会只为仰慕藏传文化,更会艳羡“西藏江南”魅力的原始森林及绿色植被。我就是其中一位羡慕者,望着满眼的参天古树、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白雪覆盖的山峰,听着古老的传说,这种童话般的世界也只有在川藏线上,在美丽的林芝、米林、察隅、墨脱,在香格里拉、理塘、巴塘、丹巴领略到。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佛界仙境、世外桃源。这样的享受,可谓大美之享受,有谁会拒绝呢?但是,我们决不可以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可以战胜大自然。从终极来看,人类永远不会战胜大自然,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力量和智慧都来自大自然。倘若没有大自然,我们什么都不是。

如果你发现身居闹市的家中不宜平心静气的话,你就要有创意,走进大自然。大自然永远是灵感的泉源。伟大的桥梁、伟大的水坝、伟大的摩天大厦往往使人无动于衷,只有大自然可以令人产生一种敬畏,而后转化成为幸福感。当月亮在无云的夜空庄严而缓缓升起时,你可以赞叹,并利用月光的静美来安静你的心,让你那浮躁的心平静下来。

那么,请闭上眼睛、静下心来,让喧嚣打住。

请仔细听,空中似乎弥漫着鸟鸣,不是似乎,确实;麻雀呼朋唤友的啁啾声,喜鹊相逐的欢闹声,还掺杂有不知名的鸟引吭高歌。天边,近前,歌声一片,以前怎么没有?不是没有,是从未在意,从未用心听过!城市的喧闹渐渐离去,马达声也不再真切,我仿佛置身于鸟儿的音乐会中,这音乐覆盖整个天空,虽无夜莺婉转,但也不失美感灵性。

想象中,当明月悄悄攀上柳梢头,和着远处似有还无的潺潺的流水声,伴着草丛中虫儿嘘嘘的低吟,松涛柏王的演唱会开始了,它们悠然地舒展着甜美的歌喉……多美的景色,童话一般。

丽雨洗去阴霾,

天空显得通透湛蓝;

让微风梳理山的长发,

让红日栖霞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