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敢摧毁佛法,我就啄瞎你的双眼,让你不得善终。”
西藏的民俗文化,堪称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不身临其境,则无法想象那里的僧人和俗人归顺的是怎样的超脱与和谐的生活。
西藏美食:
对于中国人来说,口福就是幸福的一部分。饮食是一座最容易兑现的天堂——或者说是通向天堂的捷径。美食的传承,始于肠胃之需,衍生于对味觉的不断挑战。有人说,美食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具象化。当吃饭由最初的果腹和温饱演绎成一种精神的至高追求和享受时,餐饮就演绎成了吃到嘴里的文化。
西藏的民俗文化,堪称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无论历史、风景、服饰或饮食,都洋溢着藏民族陈年的醇香。不身临其境,则无法想象那里的僧人和俗人归顺的是怎样的超脱与和谐的生活。西藏的珠宝玉器,琳瑯满目,令人爱不释手,西藏的美食都会令人耳目一新,因为它是那样的独具风味。满汉全席固然很是豪华,但它终敌不过糌粑、酥油茶、藏烤羊腿的实在。当你边撕扯着美味的烤羊腿边就着青稞酒咕咚咕咚灌进肚里——那个爽,别提啦!可以说,藏式饮食太棒了,似乎每一种摆设和物件、每一种菜品都富有文化的使命。吃藏餐,与其说是吃它独特的味道,莫如说是品尝它的文化氛围。甚至它传统的饮食,在我心中比西洋大餐更辉煌。
以乐侑食:
周朝皇帝吃饭时要“以乐侑食”,简单地说,就是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还要满足声色之娱。声:丝竹音乐;色:天女之舞。皇帝的享受随着时间的消失成为历史的烟云,但“以乐侑食”这一风雅的行为还是传承了下来。
藏宴也不例外,它在就餐形式上继承了“以乐侑食”的传统。在粗犷的藏族音乐中,一边面对着一桌丰盛的藏餐一边观看着美丽的藏族少女挥舞着长长的袖子,跳着热情欢快奔放的舞蹈,这是何等的风情?
偷得浮生半日闲,舒服地靠在椅子上,端上一杯青稞酒,烤肉香浓而糌粑味甜,耳边音乐萦绕不绝,眼前少女笑靥如花,这千般紫薇、万种风情,好像一场短暂的美梦,简直可以让你忘却自身是客!
来吧、来吧,在这里,靠近一场雪域贵族宴,和伟大的布达拉宫相会。
藏烤羊腿:
藏烤羊腿带有一丝雪域高原的匪气,外焦里嫩。
这道菜是豪华藏宴中的主打菜式,在遥远的过去曾受到藏族王公们的热捧。如今,它也坦坦荡荡进入到普通藏族人的家里了。这道菜的最大特点就是羊肉鲜美,外焦里嫩。它选妙龄绵羊一只,取其矫健大腿,切而以香料腌之,而后在炭火的轻怜蜜爱中,浴火变身。
待端上桌时,腿烤得金黄,躺在骨瓷盘中,平白增添了几分高贵。这时,食客们手持藏刀,徐徐切开羊腿,那浓浓的香气便腾空升起、扑鼻而来,叫人魂之为销。
糌粑:
糌粑,在中原地区就叫粗粮,因为它是青稞炒熟后磨成细粉做成的食品。糌粑灰头土脸,像饱经风霜的藏族妇女。
糌粑类似于炒面,藏民把青稞连皮带骨磨成细粉,加上酥油,就成为半成品的糌粑面,炒好的糌粑面除了有谷香的味道外,还有浓浓的奶香。加青稞酒、奶茶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状,就可以食用了。
糌粑在藏宴的菜谱里必不可少,原因在于它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藏餐主食。就像一场精彩戏剧的幕后工作人员,不起眼但不可少,不尝尝它,就等于没吃过藏餐。
虫草鸭方:
雪域高原生长有珍贵的中药——冬虫夏草。古人说,宁要虫草一把,不要金玉满车,可见虫草的珍贵稀有。将这种名贵药品和鸭脯肉同烹,就成为藏宴的名菜——虫草鸭方。
前人赵学敏在他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这样记载:“夏草冬虫,功与人参相同,能治诸虚百损。”而鸭肉性凉,古人本来就有秋日食鸭进补的习俗,但当时的藏地不产鸭也不食用鸭肉,故而这两种食物虽然相契,但碰头几率不高。到了清朝时期,西藏不少贵族王公已经开始接受外来的美食文化和习惯,他们除了向往中原地区的风流繁华外,也开始慢慢接受内地的美食,两种饮食文化的碰撞,使虫草和鸭子在蒸锅中相遇,成就了一段美食佳话。
藏医藏药:
雪域高原考验着藏族同胞的生存意志,在长期的与自然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同时,雪域高原的自然地理条件,也为藏药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广阔空间。
藏医手术器械
藏医有内科,也有外科。藏医的医疗器械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多达180多种。比如火针,用黄金疗法给瘫痪病人扎百汇,当时手就可以动。再如骨科的器械,刮勺、骨器等。藏医的脉诊也很早,与中医相比,脉诊点不尽相同。藏医的诊脉考究号脉的时间,认为清晨气血不乱,是诊脉的最好时机。讲究诊脉之前不能同房,以使脉象平稳,诊脉准确。
藏医的尿诊最具特色,尿诊的时间最好是清晨第一泡尿,诊尿从颜色、气味、响声、清浊程度去判断,甚至用口尝,比如糖尿病患者,其尿味甜。
藏医的胚胎学也是很具特色的知识门类。
藏医的胚胎学与藏传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男欢女爱的时候,佛来了,给他们赐一个后代(排卵——受精——坐胎——生育)。藏医胚胎学早在四千年前就知道有坏精子、坏卵子,好精子、好卵子之分。从受精到生育共38周,讲究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即鱼期:软体、水中、没有肢体。龟期:水陆两栖、长出肢体。猪期:形成人形。
藏药,太多是自然生长于雪域高原的天然药材。天然,是上乘药材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拿红景天来说,它习惯上被称为“藏域红景天”,谓之“西藏的人参”。
红景天属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及根茎,生长在海拔高度3500米~5000米的纯净雪域中,经过长期对缺氧、干燥及紫外线等恶劣环境的适应与选择,才赋予其适应原样作用。也就是说,红景天的药用价值就在于它的——抗缺氧、抗干燥、抗紫外线等恶劣环境的天然性。红景天的有效成分有红景天苷、铬醇、鞣质、黄酮类化合物及微量挥发油,还含有具有生物活性的微量元素铁、铝、锌、银、钴、镉、钛、钼、锰等。红景天除了作为抗高原反应药物,还被广泛应用于抗疲劳、抗衰老和提高身体机能等方面。
天葬:
天葬是青藏高原藏族特有的一种丧葬方式,它是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也是一种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
执行天葬的兀鹫、雕已习惯了这种仪式,只要听到喇嘛的法号,就会从遥远的天空云集而来,如天神一般降落。兀鹫、雕个头特别大,使得天葬进行得又快又彻底,死者灵魂升天就会吉祥顺利。
天葬是令人深思的葬礼,是走向天人合一最直接的方式,使人既达观又唯物地回归自然。因为在藏族人的观念里,死只是意味着肉体的毁灭,再生却是人们应当看重的希望。天葬,在藏族人的观念里,其仪式是使灵魂出窍的过程,灵魂出窍后,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在藏地,学藏医的都要到天葬台观看天葬的全过程。
无论什么人,只有把死亡的问题弄明白了,才能真正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死之——以另一种存在方式活着。“生如夏花之浓烈,死如秋叶之寂静。”人活一世,总要积极地做点事情。不能因为以后的时间会抹杀自己的努力而坐等一世吧?人活一世短短几十年,没有谁能够预测未来,积极去做就是了。在生与死的问题上,我很赞成藏族人的观念,因为要认真判断一个事情的真相比恐惧更重要。
诚然,作为宗教信仰,藏传佛教的观点还认为,天葬是直接去西方极乐世界的捷径,也是死者的心愿和亲属的祈望。